答題開始後,吳尚書在一眾考生間慢慢轉了一圈。他也是經曆過殿試的人,理解他們此刻患得患失的心情。


    這個時候,一切都隻能靠他們自己。


    然而,當看到幾個原本優秀的進士,發揮失常時,他難免有些唏噓。


    他放輕了腳步,軟底官靴走在大殿的明磚之上,聽不到什麽聲音。場中隻聽得見毛筆書寫的沙沙聲,和眾多考生的唿吸聲。


    迴到第一排時,他目光再次掃過權墨冼。見他仍維持著剛開始的狀態,不由在心頭替他著急,又有些失望。


    這個年輕人到底在做什麽?原以為他是青年俊彥,卻遲遲沒有落筆。難道,是被嚇傻了不成。眼下就算排名靠後的進士,也都開始提筆答題,唯獨他麵前的宣紙上,連一個墨點都無。


    又過了半晌,權墨冼才徐徐睜開眼睛。他的神態不變,卻透出胸有成竹的自信來。


    隻見他從那疊宣紙裏拿出最上麵一張,平整的鋪在幾案上,用鎮紙壓好。再在硯台裏加入準備好的清水,手執墨條不疾不徐的研磨起來。


    他的每一個動作,都自有一種韻律的美感和節奏,不緊、不慢。和周遭的考生比起來,自有一派從容自得,散發出自信的神采。


    吳尚書原本背對著他,忽然好像有了感應一般,轉過身去,便被他吸引得移不開眼。


    慶隆帝高坐在龍椅上,一百名進士雖多,卻都逃不開他的眼睛。權墨冼這番不一樣的動靜,引得他將目光投了過去,心中暗暗讚許。


    前十名進士的身世生平,他都詳細的看過。這時頭腦中自然而然地浮出關於他的資料,這個才剛剛及冠的年輕人,身世坎坷受族人欺壓,卻仍能闖出唐州,尋到屬於自己的路。


    這樣有主見、有目標的人,正是他所需要的。


    心性人品都沒問題,就看這份策論,他能交出怎樣的答卷了。


    沉吟了片刻,當慶隆帝再次將目光投向權墨冼時,微微有些吃驚。剛剛才見到他鋪好宣紙,眼下已經答完了滿滿一張放在手邊,第二張也答了小半。


    慶隆帝是跟著先帝從馬上得的天下,前朝末年亂世之際,各世家都在籌謀,身為晉陽太守的衛家自然也不例外。從上到下的子弟,個個都有一身好功夫,慶隆帝作為衛家嫡長子更為卓越。


    自幼習武,讓他的目力聽力遠遠強於普通人。


    作答的進士最多,距離雖遠,但他都一覽無餘。此時將目力集中到權墨冼作答的紙上,工整潔淨,連一個多餘的墨點都沒有。一手館閣體漂亮得像書館裏印出來的,秀潤華美,正雅圓融。


    顯然,方才權墨冼在閉門沉思之際,已經打好了所有的腹稿,此時方能一蹴而就。


    他作答的速度極快,須臾之間,就已經寫完第二張紙。將第三張紙擺放端正,繼續執筆作答。腦中想好的答案在此時從筆尖下傾瀉而出,矯走龍蛇般,極為流暢。


    然而,慶隆帝卻注意到,由於他作答的速度極快,硯台裏的墨汁正在急速的消耗著。此時已隻剩下小半,隻夠他寫完這一張。


    慶隆帝微微轉頭,用眼神示意。吳光啟心領神會,將手中拂塵交給一旁的小太監,自己則提著袍子下了台階,走到權墨冼的案幾跟前,手執墨條為他磨起墨來。


    他是深得慶隆帝信任的心腹太監,從潛邸時就跟在身邊,陪伴皇帝一起長大的伴當。在宮中,他領著大太監的俸祿,卻並沒有實職隻專心伺候皇帝,然而卻比任何一個內侍都要重要。


    就這樣身份的一個人,竟然替一名區區進士磨墨?


    哪怕是會元,也不足以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吳光啟的腳步悄然無聲,卻拂過在場官員的心頭。看來,得重新評估一下,權墨冼這個人在皇帝心頭的分量。


    一名正在愁眉苦臉作答的進士,偶然間抬頭發現這一幕,吃驚的嘴足夠放下整整一顆鴨蛋。


    他是世家子弟,來抵京之前,就對皇帝身邊的人爛熟於心。他當然知道吳光啟是什麽人,在慶隆帝身邊又有著怎樣的分量。


    陸續還有些人發現了這裏的不同尋常,場中的空氣,仿佛都被他們吃驚的唿吸聲所擾亂。


    但處於這風暴中心的權墨冼卻毫無所覺,他的全幅心神都已經投入在眼前的這張紙上。


    他墨黑似漆的雙瞳,熠熠生輝,神情八風不動,坐得筆挺。唯有右手中的筆,似上了發條的木偶一般,從右往左從上往下地刷刷書寫著。


    這等速度,令吳尚書在心頭暗忖,就是他年輕時也趕不上。


    原來,方才他閉目沉思時,已將整篇策論在心中做好。如此,才能做到像現在一樣,下筆如有神。


    此子的記憶力,也是上佳。就算打好了腹稿,此時行雲流水地作答下來,不改一字不增一句,令人擊節讚歎!


    權墨冼此時已經完成沉浸入他自己的節奏之中。每寫完一張,就馬上放到手邊,取了全新的一張宣紙仔細鋪好,繼續作答。


    他的速度實在太快,快得上一張的墨跡都隻幹了少許而已。


    為了避免墨跡互相沾染,吳光啟示意小太監上前,將他寫過的紙張按順序一一鋪陳開來。幾案上放不下,就放到一旁的明磚地上。


    在殿試時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並沒準備多餘的鎮紙。不過皇宮裏最不缺的就是人,小太監用手將作答過的宣紙按住,待墨跡幹後再一一收起。


    如果從半空中看下去,就能發現一個奇景。


    宣政殿內的考場,呈整齊的十排、十列,每一個幾案後麵,都坐著一名答題的進士。但在第一排的頭一個位置,此刻卻格外顯眼。


    原本是一人一幾,多了吳光啟站在前方右側碾磨,左側的空地上還有好幾個小太監在忙活著。有按住紙張晾墨的,有忙著排序的,有小心翼翼收起紙的。


    隨著答題進入尾聲,權墨冼的目光,逐漸變得狂熱,眸子中的灼灼神光仿佛能燃起火來。與之對應的,是他絕對冷靜的身姿。


    他腰背筆挺如鬆竹,手肘及運筆的動作精確得如同用尺子量過一般,沒有絲毫多餘,不耗費一點精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生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際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際舟並收藏雙生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