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舉製的試行時間,被決定在三個月之後,而第一試的省六部共同議定。()說起來,這次科舉製能夠獲得上層的一致通過,主要還是劉宇做出了巨大的讓步。有些事情,並不是單純的隻是靠強硬的手段就能夠通過的,劉宇也許能夠不在乎其他的那些小官員的反對,但對於自己集團最核心的這些屬下,他卻不得不顧及到這些人的意見。
具體的讓步就在於這次科舉所選拔出來的人才的任用。按照唐宋時代的開科取士的慣例,凡是經過殿試的前三甲,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一般都會直接被朝廷的中央機構任用,雖然很多都是從翰林院開始,但逐漸的都能升入朝廷的決策層。不過現在益州並沒有翰林院這個機構,而且,雖然劉宇想要削弱世族在朝廷中的勢力,但問題是,在他自己的集團中,世族出身的人卻占了半數,這也是劉宇有時感到無可奈何的一個原因,畢竟投鼠忌器啊!
對於科舉製,這些世族出身的官員,比如陳群、崔>u決反對,以至於劉宇不得不苦口婆心的一個個的說服,到最後,竟然整整折騰一個晚上,才勉強讓他們同意支持自己。至於條件嘛,就是此次科考所選取的人才,不能進入中央三省六部,而隻能派往各地郡縣擔任地方官職。劉宇對此也無話可說,畢竟他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提出科舉製度,本來的原因就是為了解決整個益州地方官員緊缺地狀況。所以這些官員提出這個要求,劉宇也是無話可說。
既然隻能選拔地方官員,那所謂的殿試也就免了,盡管知道這種重大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畢竟自己的意願沒能完全實現,劉宇的心裏還是有點不痛快,眼看時近正午,便想傳令散去眾人。誰想一個親兵匆匆忙忙從門外跑進來道:“啟稟主公,朝廷有欽使持皇上聖旨到來,如今正在府門之外!”
劉宇聽了一愣,心中暗想:朝廷?現在的朝廷不就是董卓嗎?這個家夥又要搞什麽鬼?但隨即又反應過來,想來是自己的那一紙同盟的約定招惹來地。薰卓一直將自己視為最大的威脅,如今他得到了益州同盟的承諾。(w)自然要給劉宇一點好處才過的去!所以估計這聖旨對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想到這裏,劉宇當即起身道:“速速將欽使請進來!”親兵出去不久,就帶著一個內廷宦官走了進來。
盡管漢室傾危,但畢竟現在的朝廷還是頂著正統的名義,劉宇身為地方牧守,對待朝廷派來地使節,還是要禮數周全的。所以看到那內侍走進府門,便帶著廳中的大小官員出來迎接。
那個內侍看到劉宇親自出迎,臉上頓時露出受寵若驚的表情。緊走兩步來到劉宇跟前一躬到地道:“小人常侍郭全,見過大將軍!哦,不對,是參見蜀王殿下!”劉宇吃了一驚,心中大感疑惑。不過卻還是笑著向郭全拱手道:“常侍遠道而來,多有辛苦,不知常侍此來。可是陛下有什麽旨意嗎?”
郭全一臉諂媚的笑容向劉宇說道:“殿下所言不錯,我這次來,正是來向殿下宣旨的!”一邊說,一邊將一份明黃絲緞做成的聖旨托在手中。按照禮製,官員接受聖旨是要焚燭設案的,不過劉宇可沒有準備這些,於是便準備簡單地跪迎一下,但還沒等他跪下,郭全便連忙說道:“殿下,皇上口諭,殿下接旨,,不必跪迎。”
劉宇到現在還弄不清到底是怎麽一迴事,不過既然不必下跪,他自然也沒有理由反對,於是便躬身衝著聖旨施了一禮,算是全了禮數。郭全當即展開聖旨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驃騎大將軍屢次有功於國……特加封劉宇為大將軍,賜爵蜀王,賞九錫,準帶劍著履上殿,見君不參,辭君不拜!欽此!”劉宇聽著郭全將這聖旨讀完,一邊聽,一邊暗暗心驚,沒想到董卓為了那一紙合約,竟會弄出這麽大的動靜。
要知道,自從西漢幾次藩王之亂之後,漢朝對於宗室親王的冊封,就一直是處在一個極度嚴格地情況之下,到了東漢中後期,能夠被封王號的,更是隻有當朝皇帝的嫡係子孫而已,而且這些宗室親王的權利也是被嚴格限製的,不要說執掌一州地軍政大權,就是尋常的有實權的職位,也論不到他們頭上,所以,像劉宇這種情況還能被封王,這在當時簡直就是不可想象地事情!可見,董卓為了拉攏劉宇,實在是弄出了不小的陣仗!
但從這份聖旨之中,劉宇還聽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也聽出了董卓這個家夥不懷好意的一麵!“哼,就知道董卓這個家夥不可能有這麽好的心腸!”劉宇在心中暗暗冷笑。()不過這種情緒不能在臉上表現出來,劉宇好像絲毫沒有什麽想法一般,笑著對郭全說道:“有勞常侍為在下的事情辛勞!”轉身對左右說道:“速速準備宴席,好好款待郭常侍!”
郭全連忙說道:“殿下言重了,下官也是盡自己的職責罷了,豈敢領受殿下的賞賜。另外下官還要盡快的迴京…”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劉宇打斷道:“常侍若是在這麽客氣,就是看不起我益州了!常侍一路遠來,路途辛苦,我若是不加以款待,豈不是缺了禮數!還請常侍不要再推辭了!還有,我承蒙皇上如此厚待,自當具表謝恩,這謝恩表章,還要煩勞常侍為我帶迴京城,呈交聖上!”被劉宇這麽一說,郭全倒真的不好再要求離開了,沒辦法,隻好跟隨著劉宇派來的親隨一起下去了。
等看到郭全出去,劉宇才再次迴到座位上坐下。郭嘉、陳群等人互看了一眼,同時抱拳屈膝,跪倒在地,向
拜道:“臣等恭喜蜀王!大王千歲千千歲!”劉宇被笑,雙手向上虛抬一下道:“諸公快快請起!”等到眾人起身之後,劉宇看著他們問道:“諸位對於這次皇上的聖旨,有何看法,這道旨意。我是不是要接下來呢?”
陳群跨一步出班道:“主公,所謂當仁不讓,主公既有大功,又有大誌,承受王爵,乃是理所當然。還請主公不要推辭!”劉宇點了點頭,又將目光投向了一旁正在思索著什麽地郭嘉問道:“奉孝,你覺得該當如何呢?”
郭嘉聽到劉宇詢問,便迴答道:“主公,長文所言有理,以主公的功勳,就算是承受王爵,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不過,王號可以接受,這九錫卻一定要推辭!”劉宇會心一笑道:“這又是為何呢?”郭嘉看著劉宇的表情。就知道他是在明知故問,因為有些事情並不是適合劉宇說的,於是便繼續說道:“朝廷的這道旨意,必然是董卓從中主導。主公原本是侯爵,按照禮製。爵進一級,也應當是公爵,也就是蜀公。
而董卓竟然操縱朝廷直接晉封主公為王爵,這既是在向主公示好,也是在向天下表明我益州與關中的關係,讓天下諸侯對關中蠢蠢欲動者都心存忌憚!”
劉宇不置可否的用食指敲打了幾下桌子,眼睛轉動了幾下,顯然是在想什麽事情。而郭嘉的話卻還沒有說完。“主公,蜀王地爵位,主公不妨接受,但九錫禮器,卻萬萬不可接受!”郭嘉語氣堅決的向劉宇說道。“哦?這是為何?”大概是郭嘉的語氣太過嚴肅,將劉宇從他自己的思緒中拉迴到現實之中,饒有興致的向郭嘉問道。
所謂的九錫,就是具有特殊意義地九種禮器。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之物,代表了一個皇朝的天子對臣下的最高禮遇。這九種禮器都是特賜用物,它們分別是:車馬、衣服(也就是袞冕之服)、樂(定音、校音器具)、朱戶、納陛、虎賁、斧铖、弓矢、(hng,供祭禮用的香酒)。
對於九錫,劉宇沒有什麽感覺,他隻是在印象中記得當年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好像看到過,那個曹操就曾經接受過九錫,但劉宇從來就沒有感到接受這些東西有什麽不妥,畢竟他是來自那個相對自由的後世,對於這些具有所謂的象征意義地器物的感覺遲鈍也是理所當然,這個時候看到郭嘉對九錫這麽重視,他的心中自然也就有了興趣。
郭嘉正色道:“主公有所不知,這九錫之禮,雖然見於《禮記》,但自商周以降,九錫同時賜予一人地情況,隻出現過一次!”劉宇被郭嘉這麽一說,心中更是感到好奇,連忙追問道:“隻出現過一次?奉孝,不要賣關子了,到底何人還受過九錫之禮?”郭嘉歎了一口氣道:“不瞞主公,接受九錫之禮的,正是二百年前的逆臣王莽!王莽在悖逆朝廷之前,曾經接受過九錫之禮,所以主公萬萬不可接受啊!”
原來是王莽。劉宇心中了然。盡管在後世將漢朝分成了東西兩漢,但在這個時代中的人都不會這麽進行朝代劃分,在他們看來,自從前20年劉邦建國之後,一直到現在的初平三年,整整398地漫長歲月,都是大漢的天下,至於王莽建立新朝的那25年,大漢地士人~承認過,他們將王莽看作是漢朝的亂臣賊子,而大漢社稷雖然一度傾危,但最終還是被光武皇帝力挽狂瀾於即倒,撥亂反正,使漢家香火可以延續,高祖血脈不至就此斷絕。
郭嘉的話一說出來,劉宇就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反對接受九錫了,王莽接受了九錫,而後反叛了朝廷,成為大逆不道的亂臣,前車之鑒不遠,若是劉宇就此接受了九錫的話,恐怕日後的流言蜚語就將源源不絕,到時劉宇的聲名將遭受到嚴重的打擊,而各地的豪傑智能之士,也將在心中產生懷疑。想通了這一點,劉宇的嘴角忍不住浮起一絲冷笑:原來這裏麵還有這種講究!董卓,看來我還是小看了你手底下的那些人,沒想到他們還能給你想出這樣的招法!
“奉孝,你這番話說的很對!不但這九錫之禮我不能接受,就算是聖旨中所說的帶劍著履上殿,麵君不參不拜的特權,我也要一並力辭!”郭嘉、陳群等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驚訝,他們是少數知道劉宇的一些毛病的人,劉宇不太願意跪拜的毛病,他們也都知道,在他們看來,這幾項特權完全是為了劉宇量身定做的,可劉宇卻要推辭!
“主公曾經是當今陛下的師尊,同時又是有大功於國的人,這不參不拜的殊榮,主公也可說是當之無愧了,不知主公為什麽要一力推辭呢?”中書舍人陳琳不解的向劉宇問道。劉宇微微一笑道:“我益州遠離京師,本就難得見到天子,我要來這不參不拜的特權,又有什麽用處呢?更何況,天地君親師,對皇上執禮,乃是理所應當的,這帶劍著履上殿,就是對當今皇上的不忠不敬,此權臣惡徒所為,我怎可效法呢?薰卓這麽做,不過是為了給他自己找個伴兒,免得到時候天下諸侯總是找他麻煩!他有此心腸,我又豈能中了他的奸計!”
郭嘉等人被劉宇這麽一說,頓時躬身道:“主公確是明鑒!”等他們直起身子,劉宇有說了一句讓所有人吃驚的話:“依我看,薰卓這廝已經有了廢漢自立之心,哼,他自己死期不遠,我又何必承他這麽多的人情呢!”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舉製的試行時間,被決定在三個月之後,而第一試的省六部共同議定。()說起來,這次科舉製能夠獲得上層的一致通過,主要還是劉宇做出了巨大的讓步。有些事情,並不是單純的隻是靠強硬的手段就能夠通過的,劉宇也許能夠不在乎其他的那些小官員的反對,但對於自己集團最核心的這些屬下,他卻不得不顧及到這些人的意見。
具體的讓步就在於這次科舉所選拔出來的人才的任用。按照唐宋時代的開科取士的慣例,凡是經過殿試的前三甲,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一般都會直接被朝廷的中央機構任用,雖然很多都是從翰林院開始,但逐漸的都能升入朝廷的決策層。不過現在益州並沒有翰林院這個機構,而且,雖然劉宇想要削弱世族在朝廷中的勢力,但問題是,在他自己的集團中,世族出身的人卻占了半數,這也是劉宇有時感到無可奈何的一個原因,畢竟投鼠忌器啊!
對於科舉製,這些世族出身的官員,比如陳群、崔>u決反對,以至於劉宇不得不苦口婆心的一個個的說服,到最後,竟然整整折騰一個晚上,才勉強讓他們同意支持自己。至於條件嘛,就是此次科考所選取的人才,不能進入中央三省六部,而隻能派往各地郡縣擔任地方官職。劉宇對此也無話可說,畢竟他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提出科舉製度,本來的原因就是為了解決整個益州地方官員緊缺地狀況。所以這些官員提出這個要求,劉宇也是無話可說。
既然隻能選拔地方官員,那所謂的殿試也就免了,盡管知道這種重大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畢竟自己的意願沒能完全實現,劉宇的心裏還是有點不痛快,眼看時近正午,便想傳令散去眾人。誰想一個親兵匆匆忙忙從門外跑進來道:“啟稟主公,朝廷有欽使持皇上聖旨到來,如今正在府門之外!”
劉宇聽了一愣,心中暗想:朝廷?現在的朝廷不就是董卓嗎?這個家夥又要搞什麽鬼?但隨即又反應過來,想來是自己的那一紙同盟的約定招惹來地。薰卓一直將自己視為最大的威脅,如今他得到了益州同盟的承諾。(w)自然要給劉宇一點好處才過的去!所以估計這聖旨對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想到這裏,劉宇當即起身道:“速速將欽使請進來!”親兵出去不久,就帶著一個內廷宦官走了進來。
盡管漢室傾危,但畢竟現在的朝廷還是頂著正統的名義,劉宇身為地方牧守,對待朝廷派來地使節,還是要禮數周全的。所以看到那內侍走進府門,便帶著廳中的大小官員出來迎接。
那個內侍看到劉宇親自出迎,臉上頓時露出受寵若驚的表情。緊走兩步來到劉宇跟前一躬到地道:“小人常侍郭全,見過大將軍!哦,不對,是參見蜀王殿下!”劉宇吃了一驚,心中大感疑惑。不過卻還是笑著向郭全拱手道:“常侍遠道而來,多有辛苦,不知常侍此來。可是陛下有什麽旨意嗎?”
郭全一臉諂媚的笑容向劉宇說道:“殿下所言不錯,我這次來,正是來向殿下宣旨的!”一邊說,一邊將一份明黃絲緞做成的聖旨托在手中。按照禮製,官員接受聖旨是要焚燭設案的,不過劉宇可沒有準備這些,於是便準備簡單地跪迎一下,但還沒等他跪下,郭全便連忙說道:“殿下,皇上口諭,殿下接旨,,不必跪迎。”
劉宇到現在還弄不清到底是怎麽一迴事,不過既然不必下跪,他自然也沒有理由反對,於是便躬身衝著聖旨施了一禮,算是全了禮數。郭全當即展開聖旨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驃騎大將軍屢次有功於國……特加封劉宇為大將軍,賜爵蜀王,賞九錫,準帶劍著履上殿,見君不參,辭君不拜!欽此!”劉宇聽著郭全將這聖旨讀完,一邊聽,一邊暗暗心驚,沒想到董卓為了那一紙合約,竟會弄出這麽大的動靜。
要知道,自從西漢幾次藩王之亂之後,漢朝對於宗室親王的冊封,就一直是處在一個極度嚴格地情況之下,到了東漢中後期,能夠被封王號的,更是隻有當朝皇帝的嫡係子孫而已,而且這些宗室親王的權利也是被嚴格限製的,不要說執掌一州地軍政大權,就是尋常的有實權的職位,也論不到他們頭上,所以,像劉宇這種情況還能被封王,這在當時簡直就是不可想象地事情!可見,董卓為了拉攏劉宇,實在是弄出了不小的陣仗!
但從這份聖旨之中,劉宇還聽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也聽出了董卓這個家夥不懷好意的一麵!“哼,就知道董卓這個家夥不可能有這麽好的心腸!”劉宇在心中暗暗冷笑。()不過這種情緒不能在臉上表現出來,劉宇好像絲毫沒有什麽想法一般,笑著對郭全說道:“有勞常侍為在下的事情辛勞!”轉身對左右說道:“速速準備宴席,好好款待郭常侍!”
郭全連忙說道:“殿下言重了,下官也是盡自己的職責罷了,豈敢領受殿下的賞賜。另外下官還要盡快的迴京…”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劉宇打斷道:“常侍若是在這麽客氣,就是看不起我益州了!常侍一路遠來,路途辛苦,我若是不加以款待,豈不是缺了禮數!還請常侍不要再推辭了!還有,我承蒙皇上如此厚待,自當具表謝恩,這謝恩表章,還要煩勞常侍為我帶迴京城,呈交聖上!”被劉宇這麽一說,郭全倒真的不好再要求離開了,沒辦法,隻好跟隨著劉宇派來的親隨一起下去了。
等看到郭全出去,劉宇才再次迴到座位上坐下。郭嘉、陳群等人互看了一眼,同時抱拳屈膝,跪倒在地,向
拜道:“臣等恭喜蜀王!大王千歲千千歲!”劉宇被笑,雙手向上虛抬一下道:“諸公快快請起!”等到眾人起身之後,劉宇看著他們問道:“諸位對於這次皇上的聖旨,有何看法,這道旨意。我是不是要接下來呢?”
陳群跨一步出班道:“主公,所謂當仁不讓,主公既有大功,又有大誌,承受王爵,乃是理所當然。還請主公不要推辭!”劉宇點了點頭,又將目光投向了一旁正在思索著什麽地郭嘉問道:“奉孝,你覺得該當如何呢?”
郭嘉聽到劉宇詢問,便迴答道:“主公,長文所言有理,以主公的功勳,就算是承受王爵,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不過,王號可以接受,這九錫卻一定要推辭!”劉宇會心一笑道:“這又是為何呢?”郭嘉看著劉宇的表情。就知道他是在明知故問,因為有些事情並不是適合劉宇說的,於是便繼續說道:“朝廷的這道旨意,必然是董卓從中主導。主公原本是侯爵,按照禮製。爵進一級,也應當是公爵,也就是蜀公。
而董卓竟然操縱朝廷直接晉封主公為王爵,這既是在向主公示好,也是在向天下表明我益州與關中的關係,讓天下諸侯對關中蠢蠢欲動者都心存忌憚!”
劉宇不置可否的用食指敲打了幾下桌子,眼睛轉動了幾下,顯然是在想什麽事情。而郭嘉的話卻還沒有說完。“主公,蜀王地爵位,主公不妨接受,但九錫禮器,卻萬萬不可接受!”郭嘉語氣堅決的向劉宇說道。“哦?這是為何?”大概是郭嘉的語氣太過嚴肅,將劉宇從他自己的思緒中拉迴到現實之中,饒有興致的向郭嘉問道。
所謂的九錫,就是具有特殊意義地九種禮器。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之物,代表了一個皇朝的天子對臣下的最高禮遇。這九種禮器都是特賜用物,它們分別是:車馬、衣服(也就是袞冕之服)、樂(定音、校音器具)、朱戶、納陛、虎賁、斧铖、弓矢、(hng,供祭禮用的香酒)。
對於九錫,劉宇沒有什麽感覺,他隻是在印象中記得當年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好像看到過,那個曹操就曾經接受過九錫,但劉宇從來就沒有感到接受這些東西有什麽不妥,畢竟他是來自那個相對自由的後世,對於這些具有所謂的象征意義地器物的感覺遲鈍也是理所當然,這個時候看到郭嘉對九錫這麽重視,他的心中自然也就有了興趣。
郭嘉正色道:“主公有所不知,這九錫之禮,雖然見於《禮記》,但自商周以降,九錫同時賜予一人地情況,隻出現過一次!”劉宇被郭嘉這麽一說,心中更是感到好奇,連忙追問道:“隻出現過一次?奉孝,不要賣關子了,到底何人還受過九錫之禮?”郭嘉歎了一口氣道:“不瞞主公,接受九錫之禮的,正是二百年前的逆臣王莽!王莽在悖逆朝廷之前,曾經接受過九錫之禮,所以主公萬萬不可接受啊!”
原來是王莽。劉宇心中了然。盡管在後世將漢朝分成了東西兩漢,但在這個時代中的人都不會這麽進行朝代劃分,在他們看來,自從前20年劉邦建國之後,一直到現在的初平三年,整整398地漫長歲月,都是大漢的天下,至於王莽建立新朝的那25年,大漢地士人~承認過,他們將王莽看作是漢朝的亂臣賊子,而大漢社稷雖然一度傾危,但最終還是被光武皇帝力挽狂瀾於即倒,撥亂反正,使漢家香火可以延續,高祖血脈不至就此斷絕。
郭嘉的話一說出來,劉宇就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反對接受九錫了,王莽接受了九錫,而後反叛了朝廷,成為大逆不道的亂臣,前車之鑒不遠,若是劉宇就此接受了九錫的話,恐怕日後的流言蜚語就將源源不絕,到時劉宇的聲名將遭受到嚴重的打擊,而各地的豪傑智能之士,也將在心中產生懷疑。想通了這一點,劉宇的嘴角忍不住浮起一絲冷笑:原來這裏麵還有這種講究!董卓,看來我還是小看了你手底下的那些人,沒想到他們還能給你想出這樣的招法!
“奉孝,你這番話說的很對!不但這九錫之禮我不能接受,就算是聖旨中所說的帶劍著履上殿,麵君不參不拜的特權,我也要一並力辭!”郭嘉、陳群等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驚訝,他們是少數知道劉宇的一些毛病的人,劉宇不太願意跪拜的毛病,他們也都知道,在他們看來,這幾項特權完全是為了劉宇量身定做的,可劉宇卻要推辭!
“主公曾經是當今陛下的師尊,同時又是有大功於國的人,這不參不拜的殊榮,主公也可說是當之無愧了,不知主公為什麽要一力推辭呢?”中書舍人陳琳不解的向劉宇問道。劉宇微微一笑道:“我益州遠離京師,本就難得見到天子,我要來這不參不拜的特權,又有什麽用處呢?更何況,天地君親師,對皇上執禮,乃是理所應當的,這帶劍著履上殿,就是對當今皇上的不忠不敬,此權臣惡徒所為,我怎可效法呢?薰卓這麽做,不過是為了給他自己找個伴兒,免得到時候天下諸侯總是找他麻煩!他有此心腸,我又豈能中了他的奸計!”
郭嘉等人被劉宇這麽一說,頓時躬身道:“主公確是明鑒!”等他們直起身子,劉宇有說了一句讓所有人吃驚的話:“依我看,薰卓這廝已經有了廢漢自立之心,哼,他自己死期不遠,我又何必承他這麽多的人情呢!”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