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想辦法 洪中榮重建漁行
滑頭軍閥第二部紅軍歲月 作者:張海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天柱的大船已經修好了,17日上午,他來找劉永義,要劉永義跟他一起去看新船。
劉永義跟著鄭天柱來到船廠,林啟帆帶領他們上了大船。
上上下下看了一遍後,鄭天柱表示滿意。
“好,很好,林老板,你和你的手下還是挺有能力的嘛。”鄭天柱說道。
“你認為好?那太好了,我們中午去喝一杯吧?慶祝我們交易成功。”
“好,喝一杯,劉團長,一起去吧?”
“好呀,一起去。”劉永義答應道。
三個人去了“長香酒樓”,在那裏叫了酒菜吃喝起來。
幾杯酒下肚,鄭天柱向劉永義拱手道:“劉團長,我想求您一件事?”
“說吧,什麽事?”
“我和弟兄想用這條船跑運輸,可你知道,我們幹過……那個,不會有什麽人跟我們做生意的,你能幫我們疏通疏通嗎?你跟洪老板說一說,讓他給點生意給我們做。”
“哦,這樣呀,好辦,我馬上跟洪老板說,叫他給生意給你們做。”劉永義很爽快地答應了。
劉永義把樓下吃飯的宋長吉叫上來,叫他去找洪中榮,把洪中榮叫來這裏。
宋長吉走後,三個人繼續喝酒。
喝著喝著,劉永義忽然有了主意。
“鄭先生,我想到一個辦法,我覺得,你還是繼續幹你的老本行好。”
“繼續幹老本行好,這話怎麽說?”
“你雖然洗手不幹了,可其他人還幹呀,洪老板的船隊依然有風險,我想,你幹這一行多年,跟那些頭頭腦腦應當有交情,你跟他們談一談吧,你們共同商定一個價錢,洪老板按月給你們錢,你們保證洪老板的船安全通行。”
“好主意,好主意,其實,我早想這樣了,跟黃頭領說過幾次,可黃頭領太貪了,總想獨占這份好處,不聽我的話。”
“你能說服那些頭頭?”
“可以的,這個我有把握,不過,不知道洪老板同不同意?”
“問問他就知道了,洪老板應該會同意,隻要你們的價錢比現在少。”
“肯定比現在少。”鄭天柱保證道。
洪中榮來了,劉永義把剛才的主意告訴了他。
“這樣很好,我同意這樣。”考慮了一陣,洪中榮迴答道。
“太好了,太好了,我爺爺告訴我,無論什麽時候,保護費都是要交的,交給勢力最大的人,太平盛世的時候,官府的勢力大,保護費交給官府,兵荒馬亂的時候,豪強的勢力大,保護費交給豪強,哈哈哈哈。”
“說的對,說的對,現實就是這樣,平頭百姓,哎,就是交保護費的命。”
“別歎氣呀,洪老板,鄭先生肯定把把價錢談得比以前少,不然的話,你不要答應他。”
“對對對,洪老板,放心好了,我一定把價錢談得比以前少。”鄭天柱向洪中榮拍胸脯。
“那就好,有規矩就好辦多了,做生意的風險小了很多。”
“說的對,有規矩就好辦,來,為規矩幹杯。”劉永義提議道。
大家幹了一杯。
四個人又坐下來喝酒。
“洪老板,問你個問題,這裏靠近海邊,海裏的魚應當很多,可我在角美轉來轉去,沒看到多少賣魚的,這是怎麽迴事?”
“海裏的魚是很多,可沒人敢出去打呀,海上風浪無常,一遇上風浪,很多人就迴不來了,在海邊,好多村子叫‘寡婦村’,這些寡婦,她們的丈夫就是這麽沒的。”
“是呀,在角美,隻要能弄到田來種,誰都不願意出海,誰想為了幾條魚把性命搭上呀,哎,沒人出海打魚,我的船廠,要關門了。”林啟帆歎息起來。
“我原本有個漁行來著,二十多條大船,每年賺好多好多錢,哎,一場大風,一半的船沒了,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人也沒了,那些沒了男人的寡婦,天天跑上我的門來鬧,我花了好多好多錢才把事情弄妥,我的漁行就這麽垮了。”
“哦,是這樣。”劉永義夾了一塊魚肉放嘴裏嚼著,“海裏的魚那麽多、那麽香,不打太可惜了,難道……不能預報嗎?”
“不能!我搞過預報,起初找了一些常年打魚的老漁民,讓他們給我看天,他們的預報很不靠譜,十天有八天報告有風,弄得我的船不敢出海;後來找了洋鬼子,讓他們給我看天,洋鬼子建了一些白色的小房子,裏頭放一些瓶瓶罐罐,隔三岔五還放氣球上天,弄得神神秘秘的,可他們的預報一樣不靠譜,那場大風,他們就沒預報出來。”
“哦。”劉永義轉起了眼珠子,“洪老板,這風總有個來源吧,我們派人到起風的地方盯著,一有風就報告,不就能預報了?”
“這個方法是好,可是,我做不來呀,起風的地方好大好大,有大半個中國那麽大,我哪有錢在這麽大的地方派人盯著呀,這種事也就政府能做,我向政府打過報告的,叫政府在海上建監測點,政府收錢倒積極,可收了錢不做事,我的錢,白交了。”
“我們不走遠,就在離岸邊十來二十公裏的地方打魚,風暴一來我們就返迴,這不就沒危險了嗎?”
“這麽近的地方魚太少,打來的魚還不夠工錢。”
“那……鄭先生,你們常年在海上,你們是怎樣躲過風浪的?”
“哦,海上雖然常起大風,可還是有規律的,七八九三個月風暴最多,我們在這三個月小心一些,別離避風的地方太遠,就行了。”
“洪老板,我覺得鄭先生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在魚多的地方找一些小島,把這些小島修成能避風的港口,漁船在小島附近打魚,一遇風浪就迴小島避風,這不就行了嗎。”
“咦,這個方法不錯,應當可以。”
“還有,你說起風的地方很大,那些地方應當住著人吧,你在那裏花錢雇幾個人,叫他們幫你盯著,起風了就發電報過來,不就行了?”
“不錯不錯,這個方法不錯,起風的地方是菲律賓、印尼那一帶,那裏的華僑很多,雇幾十個人幫我看天,沒問題。”
“洪老板,我有個更好的辦法,我女兒學英語,我給她買了一個收音機學著,據她說,菲律賓、印尼那裏有很多洋鬼子,洋鬼子每天都在電台裏報告當地的天氣情況,你雇幾個人收聽洋鬼子的廣播,不就知道那裏起不起風了?”
“說的是,說的是,林老板,你的方法更好,比劉團長的方法好。”
他們議論一陣後,找到了對付大風的辦法。
“洪老板,用這些辦法,不會再死人了吧?”
“還是會死人的,海上的風險可不隻有風浪,不過不會再死那麽多了。”
“不那麽多就行了,哪一行能沒風險?風險小賺錢多就幹,洪老板,幹吧,把你的漁行重新辦起來。”
“對,重新辦起來,我馬上去找原來漁行那些人,叫他們把漁行辦起來,那些人現在混得挺慘,做乞丐的都有,他們呀,天天來找我,求我把漁行辦起來。”
“洪老板,這個漁行我想入夥,行嗎?”林啟帆請求道。
“行,當然行,最近要辦的事太多了,我正愁資金不足呢,林老板肯入夥那太好了,對了劉團長,你也入個夥吧,放心,能賺錢,一定能賺錢。”
“我也覺得能賺錢,可是,關政委可能不讓,她這個人挺頑固的,不好說話。”
“你勸勸她呀,你再多看幾本書,把她給說服了,明擺著能賺錢的生意,不做,這不傻子嗎?”
“說的是,我迴去勸勸關政委,有錢不賺,這怎麽行呢?”
下午,喝得麵紅耳赤的劉永義去找關秋紅,把建漁行的事告訴了她。
“建漁行有助於解決百姓的就業問題,企業越多,百姓的就業就越容易,現在,壓在百姓身上的大山有三座,醫療、教育、就業,你的‘幫助窮人協會’隻移走了醫療、教育兩座大山,最大最重的就業這座大山你沒移走,建漁行有助於幫助百姓移走這座大山。”
“說的是,建漁行有助於解決就業問題,我同意建漁行,我可以給洪中榮的漁行提供方便。”
“還有,洪中榮現在資金緊張,他希望我們入夥,我覺得這是好事,一方麵能幫助百姓,一方麵還能賺錢。”
“不行,我們不入夥,紅軍有紅軍的紀律,軍隊不能經商。”
“哎呀,紀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軍隊不能經商是吧?好辦,我現在還是‘九堡貿易公司’的經理,我們以‘九堡貿易公司’的身份入夥,這樣就不算軍隊經商了,放心,我真的把股份交給‘九堡貿易公司’,不交給三團。”
“你倒挺會想招,不過我們還是不能入夥,聽我給你分析,第一,雖然你們想了很多辦法,可海上打魚的風險還是很高,還是會死人,一旦死人,國民黨就會大做文章,利用這些事抹黑我們;第二,我們剛剛占領漳州,腳跟尚未站穩,還要跟國民黨在這裏反複拉鋸,現在急著在這裏開工廠是不合適的,等我們站穩腳跟再說吧。”
“這樣呀,那算了吧,讓洪中榮自己去幹,我們呀,向他買幾條鹹魚就是了,希望他的漁行辦起來後,這裏的鹹魚會便宜一些,我們也好嚐嚐海鮮。”
“我們可以借錢給他,幫他把漁行建起來。”
“借錢?幹嘛要借錢?”
“向老板傳達一個信號,我們鼓勵建廠,工廠建得越多越好。”
“哦,這樣,好吧,借錢給他,哎,借錢賺很少的,入夥就不同了,賺好多好多錢。”
“行了,別老惦記入夥了,說吧,你打算借多少錢給洪中榮?”
“兩萬吧,借兩萬。”
“兩萬太多了,一萬得了。”
“一萬,這麽少?又少賺好多錢,關政委,你很不像***,你對資本家太好了,把該我們賺的錢全留給他們了。”
“別胡說八道,少借是因為我們錢不多,得省著花,對了,你可以向洪中榮收很高很高的利息,收五分利,不,六分利!”“關政委,你挺狠的嘛,都快趕上高利貸了,現在的你又像迴***了,可人家能答應嗎?六分不可能,有個三四分就不錯了。”
“三四分也不錯,對了劉永義,你哪來那麽多錢?又是辦學校又是開工廠,打漳州的時候,你是不是背著我瞞下了很多錢?”
“哎哎,別胡亂猜疑呀,打漳州的時候我沒隱瞞,一毛錢都沒隱瞞,全上交了,現在這些錢是我打海龜島時弄來的。”
“真的?”
“當然真的。”劉永義賭咒發誓。
劉永義跟著鄭天柱來到船廠,林啟帆帶領他們上了大船。
上上下下看了一遍後,鄭天柱表示滿意。
“好,很好,林老板,你和你的手下還是挺有能力的嘛。”鄭天柱說道。
“你認為好?那太好了,我們中午去喝一杯吧?慶祝我們交易成功。”
“好,喝一杯,劉團長,一起去吧?”
“好呀,一起去。”劉永義答應道。
三個人去了“長香酒樓”,在那裏叫了酒菜吃喝起來。
幾杯酒下肚,鄭天柱向劉永義拱手道:“劉團長,我想求您一件事?”
“說吧,什麽事?”
“我和弟兄想用這條船跑運輸,可你知道,我們幹過……那個,不會有什麽人跟我們做生意的,你能幫我們疏通疏通嗎?你跟洪老板說一說,讓他給點生意給我們做。”
“哦,這樣呀,好辦,我馬上跟洪老板說,叫他給生意給你們做。”劉永義很爽快地答應了。
劉永義把樓下吃飯的宋長吉叫上來,叫他去找洪中榮,把洪中榮叫來這裏。
宋長吉走後,三個人繼續喝酒。
喝著喝著,劉永義忽然有了主意。
“鄭先生,我想到一個辦法,我覺得,你還是繼續幹你的老本行好。”
“繼續幹老本行好,這話怎麽說?”
“你雖然洗手不幹了,可其他人還幹呀,洪老板的船隊依然有風險,我想,你幹這一行多年,跟那些頭頭腦腦應當有交情,你跟他們談一談吧,你們共同商定一個價錢,洪老板按月給你們錢,你們保證洪老板的船安全通行。”
“好主意,好主意,其實,我早想這樣了,跟黃頭領說過幾次,可黃頭領太貪了,總想獨占這份好處,不聽我的話。”
“你能說服那些頭頭?”
“可以的,這個我有把握,不過,不知道洪老板同不同意?”
“問問他就知道了,洪老板應該會同意,隻要你們的價錢比現在少。”
“肯定比現在少。”鄭天柱保證道。
洪中榮來了,劉永義把剛才的主意告訴了他。
“這樣很好,我同意這樣。”考慮了一陣,洪中榮迴答道。
“太好了,太好了,我爺爺告訴我,無論什麽時候,保護費都是要交的,交給勢力最大的人,太平盛世的時候,官府的勢力大,保護費交給官府,兵荒馬亂的時候,豪強的勢力大,保護費交給豪強,哈哈哈哈。”
“說的對,說的對,現實就是這樣,平頭百姓,哎,就是交保護費的命。”
“別歎氣呀,洪老板,鄭先生肯定把把價錢談得比以前少,不然的話,你不要答應他。”
“對對對,洪老板,放心好了,我一定把價錢談得比以前少。”鄭天柱向洪中榮拍胸脯。
“那就好,有規矩就好辦多了,做生意的風險小了很多。”
“說的對,有規矩就好辦,來,為規矩幹杯。”劉永義提議道。
大家幹了一杯。
四個人又坐下來喝酒。
“洪老板,問你個問題,這裏靠近海邊,海裏的魚應當很多,可我在角美轉來轉去,沒看到多少賣魚的,這是怎麽迴事?”
“海裏的魚是很多,可沒人敢出去打呀,海上風浪無常,一遇上風浪,很多人就迴不來了,在海邊,好多村子叫‘寡婦村’,這些寡婦,她們的丈夫就是這麽沒的。”
“是呀,在角美,隻要能弄到田來種,誰都不願意出海,誰想為了幾條魚把性命搭上呀,哎,沒人出海打魚,我的船廠,要關門了。”林啟帆歎息起來。
“我原本有個漁行來著,二十多條大船,每年賺好多好多錢,哎,一場大風,一半的船沒了,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人也沒了,那些沒了男人的寡婦,天天跑上我的門來鬧,我花了好多好多錢才把事情弄妥,我的漁行就這麽垮了。”
“哦,是這樣。”劉永義夾了一塊魚肉放嘴裏嚼著,“海裏的魚那麽多、那麽香,不打太可惜了,難道……不能預報嗎?”
“不能!我搞過預報,起初找了一些常年打魚的老漁民,讓他們給我看天,他們的預報很不靠譜,十天有八天報告有風,弄得我的船不敢出海;後來找了洋鬼子,讓他們給我看天,洋鬼子建了一些白色的小房子,裏頭放一些瓶瓶罐罐,隔三岔五還放氣球上天,弄得神神秘秘的,可他們的預報一樣不靠譜,那場大風,他們就沒預報出來。”
“哦。”劉永義轉起了眼珠子,“洪老板,這風總有個來源吧,我們派人到起風的地方盯著,一有風就報告,不就能預報了?”
“這個方法是好,可是,我做不來呀,起風的地方好大好大,有大半個中國那麽大,我哪有錢在這麽大的地方派人盯著呀,這種事也就政府能做,我向政府打過報告的,叫政府在海上建監測點,政府收錢倒積極,可收了錢不做事,我的錢,白交了。”
“我們不走遠,就在離岸邊十來二十公裏的地方打魚,風暴一來我們就返迴,這不就沒危險了嗎?”
“這麽近的地方魚太少,打來的魚還不夠工錢。”
“那……鄭先生,你們常年在海上,你們是怎樣躲過風浪的?”
“哦,海上雖然常起大風,可還是有規律的,七八九三個月風暴最多,我們在這三個月小心一些,別離避風的地方太遠,就行了。”
“洪老板,我覺得鄭先生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在魚多的地方找一些小島,把這些小島修成能避風的港口,漁船在小島附近打魚,一遇風浪就迴小島避風,這不就行了嗎。”
“咦,這個方法不錯,應當可以。”
“還有,你說起風的地方很大,那些地方應當住著人吧,你在那裏花錢雇幾個人,叫他們幫你盯著,起風了就發電報過來,不就行了?”
“不錯不錯,這個方法不錯,起風的地方是菲律賓、印尼那一帶,那裏的華僑很多,雇幾十個人幫我看天,沒問題。”
“洪老板,我有個更好的辦法,我女兒學英語,我給她買了一個收音機學著,據她說,菲律賓、印尼那裏有很多洋鬼子,洋鬼子每天都在電台裏報告當地的天氣情況,你雇幾個人收聽洋鬼子的廣播,不就知道那裏起不起風了?”
“說的是,說的是,林老板,你的方法更好,比劉團長的方法好。”
他們議論一陣後,找到了對付大風的辦法。
“洪老板,用這些辦法,不會再死人了吧?”
“還是會死人的,海上的風險可不隻有風浪,不過不會再死那麽多了。”
“不那麽多就行了,哪一行能沒風險?風險小賺錢多就幹,洪老板,幹吧,把你的漁行重新辦起來。”
“對,重新辦起來,我馬上去找原來漁行那些人,叫他們把漁行辦起來,那些人現在混得挺慘,做乞丐的都有,他們呀,天天來找我,求我把漁行辦起來。”
“洪老板,這個漁行我想入夥,行嗎?”林啟帆請求道。
“行,當然行,最近要辦的事太多了,我正愁資金不足呢,林老板肯入夥那太好了,對了劉團長,你也入個夥吧,放心,能賺錢,一定能賺錢。”
“我也覺得能賺錢,可是,關政委可能不讓,她這個人挺頑固的,不好說話。”
“你勸勸她呀,你再多看幾本書,把她給說服了,明擺著能賺錢的生意,不做,這不傻子嗎?”
“說的是,我迴去勸勸關政委,有錢不賺,這怎麽行呢?”
下午,喝得麵紅耳赤的劉永義去找關秋紅,把建漁行的事告訴了她。
“建漁行有助於解決百姓的就業問題,企業越多,百姓的就業就越容易,現在,壓在百姓身上的大山有三座,醫療、教育、就業,你的‘幫助窮人協會’隻移走了醫療、教育兩座大山,最大最重的就業這座大山你沒移走,建漁行有助於幫助百姓移走這座大山。”
“說的是,建漁行有助於解決就業問題,我同意建漁行,我可以給洪中榮的漁行提供方便。”
“還有,洪中榮現在資金緊張,他希望我們入夥,我覺得這是好事,一方麵能幫助百姓,一方麵還能賺錢。”
“不行,我們不入夥,紅軍有紅軍的紀律,軍隊不能經商。”
“哎呀,紀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軍隊不能經商是吧?好辦,我現在還是‘九堡貿易公司’的經理,我們以‘九堡貿易公司’的身份入夥,這樣就不算軍隊經商了,放心,我真的把股份交給‘九堡貿易公司’,不交給三團。”
“你倒挺會想招,不過我們還是不能入夥,聽我給你分析,第一,雖然你們想了很多辦法,可海上打魚的風險還是很高,還是會死人,一旦死人,國民黨就會大做文章,利用這些事抹黑我們;第二,我們剛剛占領漳州,腳跟尚未站穩,還要跟國民黨在這裏反複拉鋸,現在急著在這裏開工廠是不合適的,等我們站穩腳跟再說吧。”
“這樣呀,那算了吧,讓洪中榮自己去幹,我們呀,向他買幾條鹹魚就是了,希望他的漁行辦起來後,這裏的鹹魚會便宜一些,我們也好嚐嚐海鮮。”
“我們可以借錢給他,幫他把漁行建起來。”
“借錢?幹嘛要借錢?”
“向老板傳達一個信號,我們鼓勵建廠,工廠建得越多越好。”
“哦,這樣,好吧,借錢給他,哎,借錢賺很少的,入夥就不同了,賺好多好多錢。”
“行了,別老惦記入夥了,說吧,你打算借多少錢給洪中榮?”
“兩萬吧,借兩萬。”
“兩萬太多了,一萬得了。”
“一萬,這麽少?又少賺好多錢,關政委,你很不像***,你對資本家太好了,把該我們賺的錢全留給他們了。”
“別胡說八道,少借是因為我們錢不多,得省著花,對了,你可以向洪中榮收很高很高的利息,收五分利,不,六分利!”“關政委,你挺狠的嘛,都快趕上高利貸了,現在的你又像迴***了,可人家能答應嗎?六分不可能,有個三四分就不錯了。”
“三四分也不錯,對了劉永義,你哪來那麽多錢?又是辦學校又是開工廠,打漳州的時候,你是不是背著我瞞下了很多錢?”
“哎哎,別胡亂猜疑呀,打漳州的時候我沒隱瞞,一毛錢都沒隱瞞,全上交了,現在這些錢是我打海龜島時弄來的。”
“真的?”
“當然真的。”劉永義賭咒發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