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報戰果 幹部們大吹牛皮
滑頭軍閥第二部紅軍歲月 作者:張海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贛州戰役中,紅軍遭受了重大損失,傷亡高達三千多人,十名師團幹部戰死。
羅卓英發電向蔣介石報捷:三月七日淩晨二時,馬旅長部與本部共同出擊,合圍赤匪之精銳第三軍團於贛州城下,戰至下午四時,匪第三軍團幾被全殲,前來救援的匪第五軍團也被打垮。
戰役之後,紅軍參戰部隊陸續撤退,五軍團迴到了九堡,劉永義的三團仍迴橋頭村。
擔任三團團長不過七天,指揮全團參加贛州戰役這樣的大戰,並在戰鬥中第一個撕開十八軍的包圍圈,劉永義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覺得自己真是個天才。
“唉,當年在速成班,幹嘛要給老師送東西拍馬屁呢?讓老師寫一個差差的評語好了,讓老師寫自己隻勝任排長連長好了,自己在戰場上的表現,足以讓這樣寫的老師羞死!”劉永義心中暗想。
3月10日,迴到橋頭村的第二天,劉永義召開幹部會議,討論3月7日的戰鬥,李仕勳負責會議紀錄。
會議的第一項是報告本部的戰鬥經過。
三團的幹部都是參加紅軍不久的舊軍官,此時當然舊習未改,會議上,他們一個個大吹特吹,把自己說得英武無比。
會議的第二項是報告殺敵數字和本部傷亡數字。
大家依照老規矩報上數字,把國軍的損失報得高高的,也把自己的損失報得高高的。
劉永義把他們報上來的數字加起來:三團打死打傷國軍1244人,自己傷亡522人。
關秋紅看著這兩個數字直皺眉頭。
“這兩個數字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敵人的損失不會這麽大,我們的損失也不會這麽大。”
“我也覺得不可能,打死打傷敵人1244人還有可能,我們傷亡522人怎麽可能?我們才多少人嘛?”劉永義裝出支持關秋紅的樣子。
“過去,我們常常報假數字欺騙國民黨,可現在不同了,現在我們是紅軍了,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報假數字了,***講究實事求是,大家實事求是吧,是多少就報多少。”李得田站起來說道。
大家於是重新調整自己的數字,一邊調整一邊看著旁邊的人。
“喂,你報得太多了,減去一些,你打得沒我好。”
“呸!你報得才多呢,你才應該減去一些,我打得比你好多了。”
他們互相咒罵著,一邊咒罵一邊調整自己的數字。
第二次把他們報上來的數字相加:三團打死打傷國軍1055人,自己傷亡467人。
“這兩個數字還是不可信。”
“關政委,這兩個數字可信了,非常可信,那天你在場看著的,我們打得多好。”
“我們打得是好,可沒那麽好。”
“有那麽好,絕對有那麽好。”
“對對對,絕對有那麽好,我們沒有誇大,看,我們的傷亡也不少。”
“我們也沒打得那麽壞。”
“哎哎哎,關政委講話前後矛盾,一陣說我們打得沒那麽好,一陣說我們打得沒那麽壞。”
“對對對,前後矛盾,關政委,那天你一直呆在指揮部,你離戰場太遠了,你看情況沒我們清楚,所以,你講話前後矛盾。”
關秋紅勢單力簿,對幹部們的胡編亂造無可奈何。
這場戰鬥還是有不足的,五連連長蔣步飛和七連連長羅選才趁著混亂的機會,各帶兩個排投到國民黨那邊去了。
“蔣步飛、羅選才,兩個王八蛋,混蛋!該死!”提到叛逃的事情時,劉永義破口大罵。
“對對對,兩個王八蛋,他們呀,該死。”大家急忙跟著劉永義痛罵二人。
“他們兩個是我推薦的,我有錯誤,我要寫檢討,我要向軍委深刻檢討我的錯誤。”打了勝仗之後,劉永義非常有風度,主動承擔責任。
“這不是團長的責任,這是軍委的責任,軍委太急著讓我們參戰了,如果軍委晚一點讓我們參戰,他們兩個說不定轉變思想了。”
“對對對,說的太對了,給一點時間讓我們勸勸他們,他們兩個一定轉變思想。”
“對對對,如果他們不轉變思想,團長也會看出來,會把他們撤掉的。”
責任被推到了軍委身上。
這場牛皮會一直開到中午才結束,散會前,劉永義宣布道:“中央運來了十頭豬慰勞我們,這些豬全是大肥豬,不是上次的小瘦豬,今天晚上,大家可以放開肚子大吃一頓。”
“大吃一頓?”幹部們高興起來,“有酒嗎?有肉沒酒可不行。”
“有有有,不僅有酒,還有煙,今晚,你們可以吃個夠、喝個夠、抽個夠。”
“太好了,太好了,我宣布,我現在開始戒酒。”
“我現在開始戒煙。”
“我現在開始戒肉。”
幹部們離開之後,關秋紅叫住了劉永義。
“我知道你們瞎報數字是為了什麽,告訴你,這些數字弄不來錢!第一,在紅軍這裏,戰功不能拿來換錢,第二,傷亡士兵的醫療和撫恤有相應的部門負責,不歸部隊管,你報得再多,醫療和撫恤的錢也不會落到你手裏。”
“嘻嘻,在國民黨那裏,他們也是這麽說的,可實際上根本不這麽做,比方說傷亡士兵的醫療和撫恤吧,這些錢被地方官隨意克扣,到了家屬和傷殘士兵手裏隻剩一點點了,這一點李團長最清楚。”
“是這樣,國民黨是這樣。”李得田證實道。
“克扣的結果就是:家屬和傷殘士兵天天找我們告狀,我們被鬧得沒辦法,隻好自己來辦這些事。”
“請放心,在紅軍這裏,克扣醫療費和撫恤金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絕對不會發生,我保證。”
“你保證?那好,下午,我再把他們叫來開會,我們勸勸他們,叫他們報個實數,不過醜話說在前頭,如果出現了克扣的事,那麽,為了弟兄們的利益,我們就不得不自己出麵來辦這些事了。”
“絕對不會出現克扣的事情,對了,多報戰功的事呢?”
“哎呀,戰功沒有多報,真的沒有多報。”劉永義賭咒發誓。
“戰功肯定多報了,據我的估計,殺敵數是二百到三百之間,不可能達到一千。”李得田說道。
“二百到三百之間?不可能這麽少,絕對不可能這麽少,這一仗可是我們嬴,我們的傷亡怎麽可能和打敗仗的十八軍差不多呢?”劉永義堅持1055這個數字,把殺敵數降下來有損自己的名聲,劉永義可不願意幹。
下午,劉永義又把幹部叫來開會。
劉永義勸大家不要多報傷亡,他的勸說取得了效果,聽說多報傷亡弄不來錢,大家也就沒興趣多報了,他們一邊罵罵咧咧一邊調整數字,最終,加出來的傷亡數字是235人,其中,72人戰死,163人受傷。
關秋紅勸說大家不要多報殺敵數字,她的努力沒有效果,多報殺敵數字,沒錢財也有光彩,幹嘛不多報呢?
會議結束後,劉永義把李仕勳留下,他口述,李仕勳記錄,開始寫贛州戰役的戰報。
劉永義吹起牛來了,口惹懸河、滔滔不絕。
“這份戰報你拿去給關政委和李團長看看,征求征求他們的意見。”戰報寫好後,劉永義說道。
11日上午,三團到附近的山上搞了一個儀式,安葬了死亡的72名官兵。
下午,關秋紅和李得田拿著戰報來找劉永義。
“你的這份戰報水分太大了,我們不同意。”
“是呀,水分大的都能養魚了,養大鯉魚。”
“有這麽誇張嗎?養大鯉魚?說說看,什麽地方誇張了?”
“殺敵數字呀,兩百多人說成1055人。”
“喂喂喂,1055人可是反複核對過的數字,你的兩百多人,有什麽證據?”
“我參加了戰鬥,敵人的傷亡情況我是了解的。”
“你說兩百多是你們兩個,我說1055可是我們全體。”
“人多不一定代表正確。”
爭論了半天,劉永義始終不同意修改殺敵數字。
“這樣吧,我們各說各的,你在1055人旁邊加一個括號,寫上‘關秋紅、李得田同誌認為是兩百多人。’”李得田建議道。
“這樣寫不好,這樣寫,不等於跟軍委說我們不團結嗎?”
“有一點點矛盾很正常,沒什麽大不了的。”
“那好吧,就加上這個括號。”劉永義總算做出了這麽一點點讓步。
“還要加上一點,加上我們3月6日建議從贛州城下撤退的事。”
“這件事……還是不要加上吧。”劉永義雖然很為這件事自豪,可又覺得大張旗鼓說出來會得罪人,會影響自己日後升官,他打算通過小道消息的方法把這件事傳出去。
“應當寫上,***人應當講真話。”
“可……彭總指揮記仇怎麽辦?”
“如果他記仇,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員。”
“嘿,關政委說話真夠直的,好吧,把這件事寫上,實事求是嘛。”
劉永義在戰報裏加上了這件事。
“對了,關政委,李團長,這次,我們團在贛州城下立了大功,救出了三軍團,我認為軍委應當給我們榮譽,我打算建議軍委,把我們團命令為‘贛州團’,你看怎麽樣?”劉永義又想出了新東西。
“‘贛州團’?這個提議倒挺新鮮的。”
“看,黃埔就是不如我的速成班嘛。”發現關秋紅有不如自己的地方,劉永義很高興,“‘贛州團’有什麽新鮮的?打了勝仗,個人有個人榮譽,集體有集體榮譽,個人榮譽有個人勳章,集體榮譽有集體勳章,‘贛州團’就屬於集體勳章,國外常這麽做。”
“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可以提。”李得田支持劉永義。
“我也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不過,建議軍委稱讚自己,這不太好,我覺得,‘贛州團’的建議由師長來提比較合適。”
“政委想得真周到,不過,不應當由師長提,當時他沒指揮我們,應當由董軍長提,當時他指揮我們,我馬上去找董軍長,叫他提這個建議,我跟他說,這是我們三個的意見,你看怎麽樣?”
“可以。”關秋紅和李得田答應道。
羅卓英發電向蔣介石報捷:三月七日淩晨二時,馬旅長部與本部共同出擊,合圍赤匪之精銳第三軍團於贛州城下,戰至下午四時,匪第三軍團幾被全殲,前來救援的匪第五軍團也被打垮。
戰役之後,紅軍參戰部隊陸續撤退,五軍團迴到了九堡,劉永義的三團仍迴橋頭村。
擔任三團團長不過七天,指揮全團參加贛州戰役這樣的大戰,並在戰鬥中第一個撕開十八軍的包圍圈,劉永義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覺得自己真是個天才。
“唉,當年在速成班,幹嘛要給老師送東西拍馬屁呢?讓老師寫一個差差的評語好了,讓老師寫自己隻勝任排長連長好了,自己在戰場上的表現,足以讓這樣寫的老師羞死!”劉永義心中暗想。
3月10日,迴到橋頭村的第二天,劉永義召開幹部會議,討論3月7日的戰鬥,李仕勳負責會議紀錄。
會議的第一項是報告本部的戰鬥經過。
三團的幹部都是參加紅軍不久的舊軍官,此時當然舊習未改,會議上,他們一個個大吹特吹,把自己說得英武無比。
會議的第二項是報告殺敵數字和本部傷亡數字。
大家依照老規矩報上數字,把國軍的損失報得高高的,也把自己的損失報得高高的。
劉永義把他們報上來的數字加起來:三團打死打傷國軍1244人,自己傷亡522人。
關秋紅看著這兩個數字直皺眉頭。
“這兩個數字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敵人的損失不會這麽大,我們的損失也不會這麽大。”
“我也覺得不可能,打死打傷敵人1244人還有可能,我們傷亡522人怎麽可能?我們才多少人嘛?”劉永義裝出支持關秋紅的樣子。
“過去,我們常常報假數字欺騙國民黨,可現在不同了,現在我們是紅軍了,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報假數字了,***講究實事求是,大家實事求是吧,是多少就報多少。”李得田站起來說道。
大家於是重新調整自己的數字,一邊調整一邊看著旁邊的人。
“喂,你報得太多了,減去一些,你打得沒我好。”
“呸!你報得才多呢,你才應該減去一些,我打得比你好多了。”
他們互相咒罵著,一邊咒罵一邊調整自己的數字。
第二次把他們報上來的數字相加:三團打死打傷國軍1055人,自己傷亡467人。
“這兩個數字還是不可信。”
“關政委,這兩個數字可信了,非常可信,那天你在場看著的,我們打得多好。”
“我們打得是好,可沒那麽好。”
“有那麽好,絕對有那麽好。”
“對對對,絕對有那麽好,我們沒有誇大,看,我們的傷亡也不少。”
“我們也沒打得那麽壞。”
“哎哎哎,關政委講話前後矛盾,一陣說我們打得沒那麽好,一陣說我們打得沒那麽壞。”
“對對對,前後矛盾,關政委,那天你一直呆在指揮部,你離戰場太遠了,你看情況沒我們清楚,所以,你講話前後矛盾。”
關秋紅勢單力簿,對幹部們的胡編亂造無可奈何。
這場戰鬥還是有不足的,五連連長蔣步飛和七連連長羅選才趁著混亂的機會,各帶兩個排投到國民黨那邊去了。
“蔣步飛、羅選才,兩個王八蛋,混蛋!該死!”提到叛逃的事情時,劉永義破口大罵。
“對對對,兩個王八蛋,他們呀,該死。”大家急忙跟著劉永義痛罵二人。
“他們兩個是我推薦的,我有錯誤,我要寫檢討,我要向軍委深刻檢討我的錯誤。”打了勝仗之後,劉永義非常有風度,主動承擔責任。
“這不是團長的責任,這是軍委的責任,軍委太急著讓我們參戰了,如果軍委晚一點讓我們參戰,他們兩個說不定轉變思想了。”
“對對對,說的太對了,給一點時間讓我們勸勸他們,他們兩個一定轉變思想。”
“對對對,如果他們不轉變思想,團長也會看出來,會把他們撤掉的。”
責任被推到了軍委身上。
這場牛皮會一直開到中午才結束,散會前,劉永義宣布道:“中央運來了十頭豬慰勞我們,這些豬全是大肥豬,不是上次的小瘦豬,今天晚上,大家可以放開肚子大吃一頓。”
“大吃一頓?”幹部們高興起來,“有酒嗎?有肉沒酒可不行。”
“有有有,不僅有酒,還有煙,今晚,你們可以吃個夠、喝個夠、抽個夠。”
“太好了,太好了,我宣布,我現在開始戒酒。”
“我現在開始戒煙。”
“我現在開始戒肉。”
幹部們離開之後,關秋紅叫住了劉永義。
“我知道你們瞎報數字是為了什麽,告訴你,這些數字弄不來錢!第一,在紅軍這裏,戰功不能拿來換錢,第二,傷亡士兵的醫療和撫恤有相應的部門負責,不歸部隊管,你報得再多,醫療和撫恤的錢也不會落到你手裏。”
“嘻嘻,在國民黨那裏,他們也是這麽說的,可實際上根本不這麽做,比方說傷亡士兵的醫療和撫恤吧,這些錢被地方官隨意克扣,到了家屬和傷殘士兵手裏隻剩一點點了,這一點李團長最清楚。”
“是這樣,國民黨是這樣。”李得田證實道。
“克扣的結果就是:家屬和傷殘士兵天天找我們告狀,我們被鬧得沒辦法,隻好自己來辦這些事。”
“請放心,在紅軍這裏,克扣醫療費和撫恤金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絕對不會發生,我保證。”
“你保證?那好,下午,我再把他們叫來開會,我們勸勸他們,叫他們報個實數,不過醜話說在前頭,如果出現了克扣的事,那麽,為了弟兄們的利益,我們就不得不自己出麵來辦這些事了。”
“絕對不會出現克扣的事情,對了,多報戰功的事呢?”
“哎呀,戰功沒有多報,真的沒有多報。”劉永義賭咒發誓。
“戰功肯定多報了,據我的估計,殺敵數是二百到三百之間,不可能達到一千。”李得田說道。
“二百到三百之間?不可能這麽少,絕對不可能這麽少,這一仗可是我們嬴,我們的傷亡怎麽可能和打敗仗的十八軍差不多呢?”劉永義堅持1055這個數字,把殺敵數降下來有損自己的名聲,劉永義可不願意幹。
下午,劉永義又把幹部叫來開會。
劉永義勸大家不要多報傷亡,他的勸說取得了效果,聽說多報傷亡弄不來錢,大家也就沒興趣多報了,他們一邊罵罵咧咧一邊調整數字,最終,加出來的傷亡數字是235人,其中,72人戰死,163人受傷。
關秋紅勸說大家不要多報殺敵數字,她的努力沒有效果,多報殺敵數字,沒錢財也有光彩,幹嘛不多報呢?
會議結束後,劉永義把李仕勳留下,他口述,李仕勳記錄,開始寫贛州戰役的戰報。
劉永義吹起牛來了,口惹懸河、滔滔不絕。
“這份戰報你拿去給關政委和李團長看看,征求征求他們的意見。”戰報寫好後,劉永義說道。
11日上午,三團到附近的山上搞了一個儀式,安葬了死亡的72名官兵。
下午,關秋紅和李得田拿著戰報來找劉永義。
“你的這份戰報水分太大了,我們不同意。”
“是呀,水分大的都能養魚了,養大鯉魚。”
“有這麽誇張嗎?養大鯉魚?說說看,什麽地方誇張了?”
“殺敵數字呀,兩百多人說成1055人。”
“喂喂喂,1055人可是反複核對過的數字,你的兩百多人,有什麽證據?”
“我參加了戰鬥,敵人的傷亡情況我是了解的。”
“你說兩百多是你們兩個,我說1055可是我們全體。”
“人多不一定代表正確。”
爭論了半天,劉永義始終不同意修改殺敵數字。
“這樣吧,我們各說各的,你在1055人旁邊加一個括號,寫上‘關秋紅、李得田同誌認為是兩百多人。’”李得田建議道。
“這樣寫不好,這樣寫,不等於跟軍委說我們不團結嗎?”
“有一點點矛盾很正常,沒什麽大不了的。”
“那好吧,就加上這個括號。”劉永義總算做出了這麽一點點讓步。
“還要加上一點,加上我們3月6日建議從贛州城下撤退的事。”
“這件事……還是不要加上吧。”劉永義雖然很為這件事自豪,可又覺得大張旗鼓說出來會得罪人,會影響自己日後升官,他打算通過小道消息的方法把這件事傳出去。
“應當寫上,***人應當講真話。”
“可……彭總指揮記仇怎麽辦?”
“如果他記仇,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員。”
“嘿,關政委說話真夠直的,好吧,把這件事寫上,實事求是嘛。”
劉永義在戰報裏加上了這件事。
“對了,關政委,李團長,這次,我們團在贛州城下立了大功,救出了三軍團,我認為軍委應當給我們榮譽,我打算建議軍委,把我們團命令為‘贛州團’,你看怎麽樣?”劉永義又想出了新東西。
“‘贛州團’?這個提議倒挺新鮮的。”
“看,黃埔就是不如我的速成班嘛。”發現關秋紅有不如自己的地方,劉永義很高興,“‘贛州團’有什麽新鮮的?打了勝仗,個人有個人榮譽,集體有集體榮譽,個人榮譽有個人勳章,集體榮譽有集體勳章,‘贛州團’就屬於集體勳章,國外常這麽做。”
“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可以提。”李得田支持劉永義。
“我也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不過,建議軍委稱讚自己,這不太好,我覺得,‘贛州團’的建議由師長來提比較合適。”
“政委想得真周到,不過,不應當由師長提,當時他沒指揮我們,應當由董軍長提,當時他指揮我們,我馬上去找董軍長,叫他提這個建議,我跟他說,這是我們三個的意見,你看怎麽樣?”
“可以。”關秋紅和李得田答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