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每天都很忙,劉琮很清楚,年後開春,自己必然要揚州主持揚州的事物,有很多事情都必須要在自己離開之前確認下來。


    如拚音的推廣,漢體字的推廣,這些對初學者以及公文都有極大好處,同時能增加民族的歸屬感。


    “公子,這是今年培育的種子情況,通過占城稻與原有的一些高產稻種配種,我們的試驗田產量提高了兩成!”


    “試驗田全部都是平原水田?”


    劉琮問道。


    “對!”


    “繼續試驗,可以小範圍在一些平原的水田上進行推廣,需要更詳細的數據,如在兩季稻田的數據和一季稻,一季麥的情況?


    在梯田的試驗情況?還有平原之中的數據也不夠完整,還需要更加完整的數據,稻種不能輕易推廣,一旦出現問題,那將是致命的!”


    即便是占城稻一開始也是小範圍推廣,然後才開始大量推廣,農業關乎國本,必須慎之又慎,劉毅記下了。


    “有胡商求見公子!”


    “叫他過來!”


    劉琮也好奇,他需要很多東西,尤其是種子,昔日張騫出使西域,帶來了無數的種子,使得大漢國力更上一層樓,如今,劉琮也需要胡商。


    如黃瓜,蠶豆,石榴,核桃,大蒜等都是張騫從西域帶迴來的,食物的種類越多,自己吃的就越豐富,對糧食的依賴就沒有那麽強。


    如黃瓜,黃瓜水分充足,既可以補水,也可以充饑,稍微洗幹淨就可以吃,使得百姓對糧食的需求會相應的減少一些。


    “拜見二公子!”


    胡商操著一口奇怪腔調的漢語,劉琮聽著都有些別扭。


    “免禮,有什麽事?”


    “聽說二公子手中有一個東西名為指南針,可以確定南北方位,我們想向二公子購買!”


    有些後世新疆腔調聽得劉琮確實挺別扭。


    “那個不賣,你是從誰知道我有指南針?”


    劉琮一問,胡商小眼睛迅速轉起來了,似乎在考慮要不要說,劉琮看著他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是有人打探出了。


    荊州自從改革以後,荊州軍隊自成一個體係,大部分官員都無法知道軍隊的具體情況,除了如蔡瑁,荀攸這樣文武兼職的。


    “實不相瞞,是一位富家公子告訴我的,姓什麽我也不知道,我是在青樓聽到的!二公子,您開個價,我們是真心誠意買的!”


    “青樓?”


    劉琮把王越叫了過來,讓他去調查此事,指南針乃軍中機密,輕易不準泄露,如今一個胡商都知道了,這其中問題不小。


    “跟我說說西域的情況?”


    劉琮讓胡商坐下說話,胡商一聽沒有拒絕,覺得有戲,很賣力的說西域的情況,劉琮派人記錄了下來。


    “我需要種子,許多不同的種子,如果你能帶來,不僅僅是指南針,我還能給你黃金,前提是大漢都沒有的蔬菜,水果,糧食種子!還有動物,我聽說在極西之地有一種牛,身體是黑白色,如果能帶過來幾頭母牛,我重重獎賞你!”


    劉琮說道,他們這些西域商人往往要穿過沙漠,在沙漠之中,指南針是最有用的,但是劉琮也不會輕易給他們。


    奶牛原產地應該是荷蘭,帶幾頭牛過來不容易,一是自然條件,二是很容易遭到劫掠,牛可是很好的食物。


    “這裏是十金,作為定金,如果你能帶過來,我不吝嗇賞賜你!”


    胡商看著十金,眼睛裏麵冒著光,貪婪的眼神,立馬使得他答應下來。歐洲有是很多作物的原產地,如卷心菜!


    當然如果帶來一些其他亞洲原產的物種也是好的,如洋蔥,苦瓜,芒果等就是東南亞地區的產物。當然,劉琮也準備好日後自取。


    水果方麵,引進的葡萄引進在推廣種植,同時也在記錄葡萄的作物種植經驗,有些地方種出的葡萄個小,酸,澀!


    西瓜則有良好的適應性,在南郡,南陽郡,長沙郡,桂陽郡,南海郡,都適應性很強,作為夏季必備的水果,算是開始大放異彩了。


    桃屬於長江中下遊常見的本土產品,目前也在研究培育新的品種,確保有更好的產品出現,桃對土壤要求高,目前產量也不高。


    “公子在考慮什麽?”


    “我在考慮水果,目前適合儲存的水果不多,因此在想這個事情!”


    海上航行,除了糧食便是要考慮水果,水果能補充水分,補充人體所必須的一些維生素,來年要考慮琉球的事宜,既然都已經到東冶了,該考慮了。


    目前劉琮接到的戰報,文聘率領一團直接通過海上航行抵達東冶,盤踞在東冶的山越都被嚇了個半死,許多都不戰而降。


    荀攸目前人在永嘉(麗水)指揮,太史慈率部高歌猛進,一路斬殺了不少山越,向南推進了百餘裏。


    由於一路打下來有近五千多的俘虜,太史慈想荀攸請求在原地駐紮,修建防禦工事,準備持久戰。


    “西瓜,梨,如果儲存得當都能保存一段時間,就是不知道要海上航行多久了!”


    “韓暨在江夏也快迴來吧?”


    “不知道,我明日去問問,他現在是不想迴來,江夏那邊也離不開他,有侯爺和二公子支持,他在那邊更舒服,他不想參與到韓家的事情之中來!”


    劉琮點點頭,韓暨之所以去江夏便有這個原因,韓家作為荊楚的保守勢力代表,一直與劉琮較量,韓暨兩邊都不願意站隊。


    荊州有很多保守勢力,如韓家為代表,韓慧,韓曦,韓嵩,還有鄧家,鄧家則有些不同,一部分傾向於改革,一部分保守,鄧家保守派如鄧義。


    南陽郡更是許多保守派,很多都不好動,如師家,梁鵠曾師從師宜官學習書法八分書,師宜官目前在袁術手下為將。


    但是師家也是南陽豪族,而且雖然保守,但是師家不違法,對於這類家族,確實有些難辦,還有的如習家,宗家,雖然不守舊,但是對於改革也是觀望。


    “我寫了封信,你派人送到江夏吧,無所謂,讓他好好打造兵器,鎧甲,農具他就不要操心了!”


    “諾!”


    “主公,闞澤那小子來了?”


    典韋過來匯報。


    “別瞎說,要有尊敬!”


    劉琮也是笑罵了一下,典韋對闞澤不太友好,原因是典韋不拘小節,闞澤是一個極重禮節的人,自然就批評過典韋,典韋這是在記仇的小本本上記下了闞澤。


    “來了!走吧,去見見康成公!”


    “諾!”


    政治沒有永遠的仇人,雖然在諸多人麵前頂撞了鄭玄,但又不是小朋友,一碼歸一碼,該做的事情要繼續做,而且鄭玄會對闞澤滿意。


    “鄭老,還在生小子的氣?”


    “嗬嗬!”


    鄭玄一副冷眼的樣子。


    “我為鄭老找了個弟子,拚音之法,雖然綦老已經在推廣了,但是還需要更多的人,這位揚州闞澤!字德潤!


    仰慕鄭老已經很多年了,德潤精通三《禮》,鄭老,禮不可廢,還需要有人傳播,小子也經常被德潤教育!”


    劉琮說完,鄭玄有些另眼相看了,沒想到劉琮找了一個這樣的人來,於是鄭玄考了考闞澤,不僅僅三禮,天文曆法,算學都有非常讓鄭玄滿意。


    “你自己發明的,你自己不會教?德潤,你跟隨這小子多久了?”


    鄭玄吹著胡子瞪著眼說道,本來這事要冠名,劉琮也在其中之列,但是劉琮死活不同意,原因是自己太小,不配和他們列在一起,鄭玄等人都感覺自己有些欺世盜名,占了晚輩便宜。


    “鄭老,已經一年多了!自二公子進駐吳郡便征召晚輩!”


    鄭玄也是幽幽一歎,他也知道,劉琮並不是否定三禮,隻是認為三禮之中,有一些禮儀要與時俱進,這點他是認同一部分的。


    “德潤若是願意,便來我門下學習!”


    “拜見老師!”


    闞澤非常激動,鄭玄的名氣太大了,雖然僅僅是在襄陽學習一年,但也足夠了!鄭玄則是看了劉琮一眼。


    “老夫這些弟子也不知道被你灌了什麽蜜,一個個都被你小子給拐走了!”


    程秉已經去交州了,與之隨同的還有鄭玄的其他兩位弟子以及宋忠的一位弟子,劉琮嘿嘿一笑。


    “他們是投身教育,交州地處南蠻之地,他們過去行教化之道,鄭公難道不以為榮?”


    鄭玄聽了,這高帽子戴的真好,難怪程秉他們走的時候跟打了雞血一樣,教化之道,那是聖賢所為。


    楊俊一行人過武光,經過穰縣,也終於是抵達了襄陽,他們徹底被襄陽震驚了,擴建之後的襄陽城內麵積達到了31平方公裏。


    31平方公裏,而作為當世第一大城長安也不過是35平方公裏,他們能不震驚嘛,問題是旁邊還有雙子城樊城。


    如果算上樊城,那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了,江麵上密集的通航,人來人往,井然有序,樊城依然還在大力建設,預計城內建設完成最少需要五年。


    劉琮本來為樊城的規劃就是先占地規劃,把城牆給搞起來,然後再逐步開發城內,樊城內的新房子大多都是3-4層高。


    采用了退台設計,使得居住空間更大,更舒服,住在四樓,在陽台上的美人靠上倚著,看著風景,有時候也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古代建築,在漢朝的時候,陽台稱唿為閣道,主要用於行走連通之功能,但是劉琮運用宋朝時期的《營造法》,使得閣道不僅僅是連接行走之功能,使得有了平台之功能。


    最早的退台設計建築出自唐宋,並非是國外設計。各種新穎的設計讓楊俊,王象等人有些傻眼了,難怪荀衍一直說,到了襄陽就知道了。


    各種商人進出,有胡商,也有中原的商人,到處都是做工的人,由於有災民從關中來,每天依然有施粥的粥棚。


    但是不僅僅是對災民開放,如果有難處的登記之後也可以去粥棚喝粥,門外有人已經在等候楊俊了。


    “你好,我是劉梓,奉侯爺之命在此等候諸位!”


    荀衍早就將此事匯報給劉表了,自然提前就安排好人在城門接應了!


    “我們的馬車?”


    “不用著急,已經安排好了,明天會送過來!”


    劉梓笑著說道。


    “明日?”


    “對,因為你們會在襄陽暫時住下,因此明日一早就會送達,如果是不會在襄陽住下的,一般需要等候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就會送過來!”


    劉梓解釋道,劉梓也比較奇怪,按理說他們應該在登記處就了解了,這種馬車運送需要運用的的運輸船不一樣。


    為了方便,有些會在晚上運輸,有些則在白天運輸,主要還是兩地人流往來太緊密,導致江麵上的船太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龍起荊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路漫漫求索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路漫漫求索兮並收藏漢末之龍起荊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