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該說說了,為何是攸?”


    “當今局勢,天下大亂,琮雖不才,欲重振漢室,不過荊州人才不多,先生乃天下大才,琮隻能想到這個辦法留下先生!”


    荊州人才雖多,跑的跑,死的死,老的老,小的小,這段時間屬於正好斷代的時候,因此最好能吸納一些良才到荊州。


    “你不怕你父親不同意?”


    “父親雖然是儒家大儒,但是並非迂腐之人,當然知道我的想法!”


    劉琮想到最合適的辦法,但是對於劉表自然不是那麽合適,不過劉琮不在乎,結果是好的就可以。


    “你倒是有幾分高皇帝風範!”


    “不敢!”


    “那你準備學什麽?攸最擅長的是兵法,謀略!”


    “琮年幼時候便開始習兵法,此琮的心得,先生請過目!”


    劉琮結合後世名將戚繼光的《練兵紀實》進行了修改,整理出了第一卷《練伍法》,漢朝和明朝有很大的差異,其中最大的差異是武器。


    戚繼光在軍事地位上極其重要的,可以說後世現代練兵就是脫胎於《練兵紀實》和《紀效新書》。


    劉琮已經整理出三卷,不過第一卷已經足夠讓荀攸心動了,籌碼不能一次就全部拋出,劉琮則跪坐在下麵看孫子兵法。


    荀攸一開始以為是劉琮隨意著作,但是越看越驚訝,練伍法包含了將令,旗號等諸多內容,荀攸也是看的入迷了。


    “二公子,醫獸是什麽意思?”


    “醫獸,字麵意思,醫治禽獸,禽獸,包括家禽如豬,雞,包括坐騎,如馬匹等!對於醫生,琮目前準備分類,一是獸醫,二是醫生!”


    荀攸一聽獸醫便明白了,繼續看,裏麵有許多奇妙的思想,荀攸一邊看一邊思慮可行性,一會點頭,一會搖頭,劉琮也不說話,也在看書。


    “二公子所著,確實是不錯,但是許多與大漢軍製不同,二公子是準備改革?”


    “正是,目前我麾下有三營士兵,皆按照上麵所操練,父親手下的兵馬則依然按照大漢軍製!”


    荀攸點點頭,按照劉琮所著,軍士皆為一方職業,專職於沙場操練,有點像北軍或者禁軍,不過又有不同。


    “二公子應該還著有其他卷冊吧,可否讓攸借閱?”


    “練伍法先生再看看,明日先生隨我前往琮之軍營,不知先生原意?”


    劉琮並未答應,也沒有拒絕,而是轉移了話題,有些還是需要眼見為實,對於自己的操練,即便他看去了,未必能學的會。


    “好。”


    劉琮看著荀攸帶著練伍法離開,嘴角也是微微上揚,好奇不僅僅能害死貓,而且能讓荀攸這樣的大才有些心癢。


    “公子,你要我查的我這幾天都查了!”


    “說。”


    荀攸一邊看書,一邊聽著。


    “劉琮早前在洛陽就是神童,先帝駕崩之前,劉表讓劉琮帶人迴到了高平縣,隨後在高平縣名聲大振,留下了不少詩篇,並且結交了不少人才,滿寵,伊籍,糜竺都是在高平縣的時候結交的!李乾也是劉琮舉薦給劉表的!”


    荀攸點頭,如今劉表能很好的控製住荊州,一個是荊州世家的支持,其次是劉表自身實力,劉表自身如今擁兵兩萬。


    其中李乾麾下便有五千人馬,徐晃在樊城招募到三千新兵,原先的兩千兵馬,如今在襄陽又招募了一萬新兵。


    對於襄陽的兵力,荀攸是知道的,要不然不會去勸說劉表進攻董卓,而且如今劉表能這麽大規模招兵,主要還是劉琮從高平縣帶來了兩萬五千斛的糧草。


    另外糜家捐贈了五千斛糧草和不少盔甲,武器!加上蔡瑁麾下的部曲五千人,蒯越麾下的部曲三千人,黃祖麾下兩萬人,劉表已經是帶甲數萬人了。


    “劉琮麾下有四千多人,盔甲,武器基本齊全,根據之前的了解,劉琮來襄陽的時候,其麾下部曲軍紀嚴明,訓練有素,不過並無戰績!


    劉琮麾下劉毅,李裕在宜城有數間大宅子,招募了不少孤兒,教其識字,聽說在招收孤兒,圖謀不小!”


    荀攸突然想到練伍法,其中對於軍士中識字的人數比列要求就高,之前荀攸認為是不可能,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劉琮,練伍法並非為現在,而是為了五年甚至是十年後準備的。


    “持我信件,務必給到三叔和叔父!”


    “諾!”


    劉琮心思不在荀攸身上,時不待我,很多事情都需要安排,此時劉琮正在派王越前往朗陵,那邊可是有人才,而且是現成的助力。


    朗陵位於汝南郡和南陽郡交界處,黃巾,遊俠多,但是豪傑也多,而能被劉琮看上眼的便是江夏人李通。


    白糖,香皂,肥皂等讓利於三家之後,劉府在這邊的收益大幅度減少,需要其他的收入來補充,不過還需要時間。


    “先生,你看琮的部曲操練的如何?”


    “軍令嚴明,調度有方,若是經曆過血氣廝殺,可為精兵!”


    荀攸三十多歲,見多識廣,自然看出來了劉琮手下的兵士未必經過廝殺,若是沙場老兵,身上自帶殺氣。


    “目前還在操練,至於廝殺鍛煉必然是要經曆的,不過還需要等一等!”


    老兵和新兵是有區別的,劉琮雖然操練了一年多,但是確實沒有經曆沙場,隻能算是新兵蛋子!


    荀攸看了看,劉琮操練出來的確實為精兵,隊伍集結,操練,軍令等各方麵不僅速度快,而且陣容也好。


    “嗯,目前尚缺乏主將,因此還在操練,等再過一個月,琮準備讓他們去剿匪,算是提前適應戰場了。”


    “這也是個辦法!”


    “先生怎麽看當今天下?”


    “漢室衰微,昔日大將軍有機會撥亂反正,可惜功虧一簣,袁本初等人引董卓入朝,造成了如今局麵,不知他二人可後悔,袁家如今可是滿門皆被殺!”


    荀攸對袁家的作為也是非常不滿。


    “本來就是袁家布局,袁本初昔日在洛陽時便養了不少死士,況且董卓初入洛陽的時候,袁本初並非沒有機會,隻是故意為之吧!”


    劉琮的觀點引起了荀攸的注意。


    “哦,怎麽說?”


    “袁家四世三公,怕是早就不滿足三公之位了,若是朝廷還是一如從前的,他們頂多也就是三公,若是朝局有變,可尋得一漢室宗親立為皇帝,憑借從龍之功以及手中兵權,起碼也是太傅!


    至於袁術,怕是太傅都難以滿足他,怕是和公孫度,張純一樣想做皇帝,當然漢室宗親如劉焉也想著做土皇帝!”


    劉琮侃侃而談,荀攸聽了聽,有些還是有道理的。


    “那二公子與令尊呢?”


    “我父子二人當然是為了重振漢室而努力,不過天下局勢如此,不破不立,昔日光武帝改革未盡全功,如今正是機會!”


    “公子所圖不小,不過世家的阻力並非公子想的那麽簡單,攸也是世家之人!”


    “天下之事哪有容易的,昔日越王勾踐滅吳,秦王政一統天下,哪個容易?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荀攸聽了也是觸動頗深,確實如同劉琮所言,昔日自己與友人密謀刺殺董卓,可惜事敗,要不是自己是荀家人,怕是如友人一般去見閻王了。


    “盛名之下無虛士,公子年紀雖小,但是文采確實不錯!”


    “家父醉心於治學,但是我對於治學並無多大興趣,之前博取名聲不過是為了吸引才俊之士,如今已經不需要了!”


    劉琮並不想當文抄公,之前不過是為了取個名聲,後麵就沒有太多的必要了,頂多再抄個幾首,不會多。


    “為何?”


    “家父已經是一方諸侯,憑借家父的實力也能找到一些才俊,若是家父招募不來的,憑琮的名聲也未必!”


    劉琮與劉表本來就是一體的,看來劉琮則必然是看好劉表,如果看不上劉表,未必就能看的上劉琮。


    “南方缺少戰馬,況且各方麵都落後於關中,中原等地,公子可有解決之法?”


    “先生,三年,三年之內,必然有大量的北方士子,農民向南投奔,中原混戰可以說已經無法避免,到時候經過數年發展,南方未必會弱於北方!


    況且先生也看到了,前些日子的曲轅犁便能極大的提高生產,琮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業工具在南方推行,到時候憑借長江沿江地帶,糧食無憂!”


    荀攸也清楚荊州的優勢,但是荀攸雖然認同劉琮的部分觀點,但是荀攸並沒有看到決定性的優點。


    “公子就這麽認為聯軍不是董卓的對手?”


    “聯軍聲勢浩大,任何人都未必是聯軍對手,但是聯軍未必一心,昨日情報,董卓大破王匡!可惜袁紹,袁術依然按兵不動!”


    聯軍主力是袁紹,袁術,其餘加上王匡,韓馥,曹操等,至於公孫瓚這些都並未參加,公孫瓚此時正在右北平掃蕩張純殘留的勢力。


    荀攸聽到這個消息也是沉默,漢室衰微如今看是注定了,若是袁家兄弟此時能一起同心協力,或許還有機會剿滅董卓。


    “琮以為先生先在荊州觀望,看看我父子是否是先生心中明主,如今天下局勢未明,先生也無需著急!況且荊州局勢穩定,先生正好可以鑽研學問!”


    荀攸看了劉琮一眼,這家夥說的倒是直白,不過說的也是在理,之前潁川傳來消息,董卓準備派兵襲擊潁川!如今荀家也準備暫避鋒芒,前往陳國躲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龍起荊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路漫漫求索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路漫漫求索兮並收藏漢末之龍起荊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