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出發
科技之從成為老師開始 作者:陌上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在韓飛以及研究院眾多研究員的送別下,300名研究員在宇宙運輸機的運送下,前往了月球基地。
之後一行人又通過月球基地,分別進入了9艏科研飛船中。
三艏科研飛船一路,在5艏宇宙偵察艦,10艏宇宙護衛艦的護送下,300人分別開始前往火星,金星,水星。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係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係裏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在華夏古代,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所以又稱之為熒惑。
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95.3%),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擊坑、峽穀、沙丘和礫石,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滿撞擊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低地平原。火星上有太陽係已知最大的山—奧林帕斯山,最大的峽穀—水手號峽穀。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被觀察到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南極冰冠有部分退縮,雷達數據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在地球統一之前,火星有漂亮國宇航局和歐陸發射的四艘在軌環繞探測器。
分別是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火星全球勘測者和maven火星探測器。
表麵有多個漂亮國的火星車,如好奇號、洞察號以及結束任務的火星探路者號、鳳凰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等等……。
金星,在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周期為224.7天,沒有天然的衛星。
金星在華夏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
早晨出現於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於西方稱長庚。
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係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
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4.7等,足以在地麵照射出影子。
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
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麵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
其表麵的平均溫度高達462°c,是太陽係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
水星,華夏古稱辰星,西漢《史記?天官書》的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係在一起,以黑色屬水,將其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
。軌道周期是87.9691天,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轉速度遠遠超過太陽係的其它行星。水星是表麵晝夜溫差最大的行星,大氣層極為稀薄無法有效保存熱量,白天時赤道地區溫度可達432°c,夜間可降至-172°c。
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係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1?30度),但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麵遍布環形山,與月球和其他衛星相似,其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無四季變化,行星中僅有它與太陽軌道共振。
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繞太陽公轉兩圈的時間幾乎相等。
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公轉,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
言歸正傳。
一行科研人員和護衛的太空軍在和地球告別後,科考飛船,宇宙偵察艦,宇宙護衛艦身上的反重力係統紛紛開始啟動。
在反重力的推動下,54艏飛船開始緩緩駛離月球,然後在核聚變發動機的推動下,開始越來越快的離開朝目的地駛去。
三個考研團,最先抵達地方的是金星科考團。
因為火星,金星,水星三顆星球,離地球最近的就是金星,中間隻有4050公裏的距離。
在10%光速的高速下,加速到減速,科考飛船前前後後隻用了一個小時不到,就到達了目的地。
緊隨其後的是火星科研團,前前後後也隻花費了一小時二十分鍾。
最後到達目的地則是水星科研團,不過前後加速減速也隻花費了兩個小時。
最先抵達金星的科研團在科考飛船降落金星後,科研團的團長道“三號船的人,暫時留守飛船,一號,二號船的人,開始穿甲。”
聞聲三號科研飛船上的研究員雖然感覺很可惜,沒能成為第一批踏上金星的人,但是也沒有多說什麽。
而一號和二號科研飛船上的研究員則歡天喜地的開始穿戴由第三代動力裝甲改裝的科研甲。
科研甲,聽名字感覺不怎麽樣,但是同樣擁有很強大的功能,配備無線電通信,中微子通訊,量子通訊功能。
同時還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配備電磁手槍一把,小型地對地空導彈30枚,再加上由於是冷核聚變作為能量源,還擁有掌心激光炮。
除了自衛能力外,科研甲陪配備捕捉網,樣本采集箱等一係列科研設備。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後,金星科研團的團長道“零號,打開攝像頭,通知地球,我們已經做好登陸準備了。”
“已通知地球。”聞聲零號馬上開始聯係地球。
與此同時,在地球未來研究院,收到消息的工作人員馬上連接了視頻,同時開始進行延遲10分鍾的直播。
這能載入人類史冊的珍貴畫麵,當然也要讓全國人民都知道。
“打開飛船艙門。”在金星上,團長對著飛船上的人工智能喊道。
嘶——!
隨著一聲輕響,二號和三號科研船的出口艙門緩緩打開。
之後一行人又通過月球基地,分別進入了9艏科研飛船中。
三艏科研飛船一路,在5艏宇宙偵察艦,10艏宇宙護衛艦的護送下,300人分別開始前往火星,金星,水星。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係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係裏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在華夏古代,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所以又稱之為熒惑。
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95.3%),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擊坑、峽穀、沙丘和礫石,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滿撞擊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低地平原。火星上有太陽係已知最大的山—奧林帕斯山,最大的峽穀—水手號峽穀。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被觀察到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南極冰冠有部分退縮,雷達數據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在地球統一之前,火星有漂亮國宇航局和歐陸發射的四艘在軌環繞探測器。
分別是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火星全球勘測者和maven火星探測器。
表麵有多個漂亮國的火星車,如好奇號、洞察號以及結束任務的火星探路者號、鳳凰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等等……。
金星,在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周期為224.7天,沒有天然的衛星。
金星在華夏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
早晨出現於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於西方稱長庚。
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係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
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4.7等,足以在地麵照射出影子。
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
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麵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
其表麵的平均溫度高達462°c,是太陽係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
水星,華夏古稱辰星,西漢《史記?天官書》的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係在一起,以黑色屬水,將其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
。軌道周期是87.9691天,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轉速度遠遠超過太陽係的其它行星。水星是表麵晝夜溫差最大的行星,大氣層極為稀薄無法有效保存熱量,白天時赤道地區溫度可達432°c,夜間可降至-172°c。
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係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1?30度),但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麵遍布環形山,與月球和其他衛星相似,其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無四季變化,行星中僅有它與太陽軌道共振。
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繞太陽公轉兩圈的時間幾乎相等。
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公轉,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
言歸正傳。
一行科研人員和護衛的太空軍在和地球告別後,科考飛船,宇宙偵察艦,宇宙護衛艦身上的反重力係統紛紛開始啟動。
在反重力的推動下,54艏飛船開始緩緩駛離月球,然後在核聚變發動機的推動下,開始越來越快的離開朝目的地駛去。
三個考研團,最先抵達地方的是金星科考團。
因為火星,金星,水星三顆星球,離地球最近的就是金星,中間隻有4050公裏的距離。
在10%光速的高速下,加速到減速,科考飛船前前後後隻用了一個小時不到,就到達了目的地。
緊隨其後的是火星科研團,前前後後也隻花費了一小時二十分鍾。
最後到達目的地則是水星科研團,不過前後加速減速也隻花費了兩個小時。
最先抵達金星的科研團在科考飛船降落金星後,科研團的團長道“三號船的人,暫時留守飛船,一號,二號船的人,開始穿甲。”
聞聲三號科研飛船上的研究員雖然感覺很可惜,沒能成為第一批踏上金星的人,但是也沒有多說什麽。
而一號和二號科研飛船上的研究員則歡天喜地的開始穿戴由第三代動力裝甲改裝的科研甲。
科研甲,聽名字感覺不怎麽樣,但是同樣擁有很強大的功能,配備無線電通信,中微子通訊,量子通訊功能。
同時還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配備電磁手槍一把,小型地對地空導彈30枚,再加上由於是冷核聚變作為能量源,還擁有掌心激光炮。
除了自衛能力外,科研甲陪配備捕捉網,樣本采集箱等一係列科研設備。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後,金星科研團的團長道“零號,打開攝像頭,通知地球,我們已經做好登陸準備了。”
“已通知地球。”聞聲零號馬上開始聯係地球。
與此同時,在地球未來研究院,收到消息的工作人員馬上連接了視頻,同時開始進行延遲10分鍾的直播。
這能載入人類史冊的珍貴畫麵,當然也要讓全國人民都知道。
“打開飛船艙門。”在金星上,團長對著飛船上的人工智能喊道。
嘶——!
隨著一聲輕響,二號和三號科研船的出口艙門緩緩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