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好消息!大喜啊!”


    黃爍本是用這位宋大人當個背書,更容易混入現在風雲莫測的京城。萬沒想到他還沒開始行動,這位宋大人倒是把他安排上了。


    其實從宋大人的角度來說,他是真心實意的在幫自己這個未來的女婿。本來兩家就交好,知根知底。現在書生一家被殺,就剩他一個,天然就是個上門女婿。是必然要依靠和親近他們宋家的。


    更重要的是,通過之前的變故,讓宋大人看出這書生是個人才,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雖然當初把六扇門拉下水是一個臭招,弄不好就引來帝王猜忌,徹底死透。但是能用感情拉攏一個金牌捕快給他當保鏢,這份手段和心智,並不是迂腐之輩。現在經曆大變,卻未意誌消沉,可見是一個意誌堅定之輩。


    這樣的人才才能在宦海待的下去。隻要自己出把力推一推,隻要不出大的意外,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宋大人安頓好黃爍後,想的事就兩件,一是找個機會,盡快把婚事確定了。另一個就是如何幫他更好的踏入仕途了。


    沒想到機會來的這麽快,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朱棣竟然宣布讓百官推薦三位世子伴讀。


    伴讀本身在大戶人家不算什麽新鮮事,既是給孩子找個玩伴,也是給孩子培養信得過的人手。當然了,皇家的伴讀稍微特殊些。這些天潢貴胄,就算授課的大儒再怎麽不懼權貴,儒家本身堅持的君臣之道也讓他無法懲戒犯了錯的皇子。


    所以就出現了打伴讀給皇子看的規矩,伴讀成了一種背黑鍋的存在。


    但是朱棣在這個時間點為太子世子選伴讀可就有點不正常了。因為這位朱瞻基世子早已成年,早已不是需要伴讀的年紀。


    不過這些大臣一個個都是人精,沒人問理由。腦子快的很快就猜到了用意。


    當今的皇帝朱棣,年事已高,能活幾年還是未知數。而太子朱高熾,一向身體不佳,虛胖有疾,壽元幾何大家也不敢輕易猜度。


    當初漢王為什麽奪嫡之心久不能平,就是因為現在的狀況和當初駐地還是燕王時,朱元璋的情況幾乎是翻版。很有可能太子就會走在皇帝前邊,由幼孫接位。


    朱棣一直隻是敲打,卻也從未真的嚴懲漢王,其實也是留著後手。如果幼孫和他那個不堪的侄子差不多,那這天下交給漢王也就交了。從朱棣來說,都是自己親兒子,壞了規矩也比江山旁落強出一萬倍。


    但是現在,漢王死的不明不白,而太子世子卻在之前的亂局中,盡起南京駐守的精銳,以雷霆之勢蕩平了各地叛亂,展示出了不凡的文治武功。


    到了現在,對朱棣而言,也就沒什麽好選的了。反而是開始為著政權的順利交接做準備了。


    帝王心術,一個皇帝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手下的這些大臣了。尤其是朱元璋,朱棣兩朝可以說是把權利都死死的把在了自己手中,連宰相之位都撤了。士大夫們的日子可遠遠不如寬鬆的宋朝舒服。


    當沒了外敵,朱棣現在考慮的卻是,如果太子不能多堅持幾年,給孫子鋪好路。那他現在就必須開始考慮給朱瞻基培養心腹,以對抗朝中這些老狐狸了。


    所謂伴讀,其實就是近臣,提前給朱瞻基選的心腹重臣罷了。


    朱棣這是陽謀,根本就不怕這些老臣們猜出來。因為伴讀的首要一條就是官宦世家出身,身家清白。說白了,就是丟出個肉包子,讓這些大臣為了子孫的前程整個頭破血流,拉攏分化士族。畢竟對於皇帝來說,大臣們太團結可是要出事的。


    宋大人靈機一動,就把黃爍給報名了。


    在他看來,黃爍優勢和劣勢都很極端。劣勢自然是背後缺少依靠,就自己這麽個言官清流,實在作用有限。但優勢卻也極端,沒有根基恰恰更為忠誠,能依靠的隻有世子,更符合培養心腹的要求。而且一家人死的並不光彩,為了皇家的麵子,這件事掩蓋下去了。但從另一方麵說,皇家確實欠了這一家一個交代。但凡朱棣動了一點惻隱之心,黃爍就有很大的機會脫穎而出。


    黃爍聽到消息後,整個人都不好了,但還要裝出激動興奮和故作成熟的控製。


    宣德皇帝啊,那可是個麻煩啊。黃爍對這位不熟,除了知道宣德爐外,對這位的第一印象卻是那位演員朱亞文。痞壞痞壞的,但很有能力。結合之前大兵橫掃亂局的戰績,應該是個人物。


    但是這還不是關鍵,自己來京城可是來處理虹果果的事的。怎麽就莫名其妙要混官場了?到現在他都還對之前假扮官員的日子心有餘悸。大明朝的官可真不是人幹的,比現世那些996的資本家壓榨的還狠。


    不過轉念一想,既然是朝廷發的公告,抓住了虹果果。那麽...混進官場確定消息,似乎是比自己在外圍瞎打聽來的有用。


    不過黃爍剛心動,就被宋大人潑了一盆涼水。


    “大家都知道這是為太子世子培養心腹親信,所以各位官員就是撕破了臉,都在為自家優秀的子弟爭搶有限的名額。我分析你有優勢,可惜啊,我能給你提供的助力太小,陪讀十有八九難啊。我是這麽想的,就算不成,借機在皇上麵前露個臉,留下個印象,對你以後的仕途也大有幫助。你們一家的慘案,朝廷畢竟還缺了個說法,你越是表現的忠君愛國,皇上心中的愧疚就越深,你的機會就越多。明白了麽?”


    最後四個字宋大人加重了語氣。官場沉浮多年,哪怕是最固執的清流言官,也是深諳為官之道的。


    黃爍點頭應是,宋大人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送走了宋大人,黃爍有點抓瞎了。要做就做好,既然準備打入官場,利用太子世子的渠道打聽消息,就行必須做好準備。


    但是...想來必然要有考試麵試一類的競爭。黃爍堂堂的大學生,但是對這時代的八股文可是一竅不通啊。自己總不能憑一身農牧業知識去競爭吧?


    也虧的他一直在讀邪極道的藏書,對古文倒是熟悉。再加上旺盛的神念帶來的記憶力,單論腦中藏書倒也不懼這些古人。


    剩下的就隻有...黃爍無奈的拿起一本論語,臨陣抱起了佛腳。好在這宋大人家最不缺的就是儒家經典,之前為了幫助黃爍參加春闈,把藏書都搬到了黃爍這裏。


    突然的變化,讓京城似乎陷入了某種狂熱。一些暗中的東西在這股狂熱中被掩蓋了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冰鑒離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久未飲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久未飲酒並收藏冰鑒離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