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西園校場。


    雖然盧植完成了自己的戰術目標,成功與皇甫嵩部匯合,並共同迴到了洛陽城內。


    此時在校場大殿的諸武將卻沒一個人麵露喜色。


    究其原因,便是因為匈奴人亂入、玩家臨陣脫逃,造成了漢軍部署出現極大問題,大軍一敗塗地,再無挽迴之處。


    原本超過六十萬漢軍,經過數天廝殺,最終隻有不到二十萬撤迴洛陽,剩下的幾乎全部成為了戰場之中的亡魂。


    雖然他們也給黃巾軍、匈奴人造成了更多的殺傷,但漢軍每一個將士的損失都代表著其全身兵器甲胄的丟失,這不但在資敵,還大大消耗了帝國庫存。


    雖然盧植在城內還準備了數十萬青壯義勇軍,但帝國軍械庫已經徹底空虛,沒有足夠的甲胄裝備,這些義勇軍對付狂熱的黃巾軍,終究還是差了不少。


    這也是導致眾人恐懼的根源。


    己方大部分都是新兵,還缺乏裝備,訓練不足,士氣低落,外圍的黃巾軍和南匈奴人卻可以肆意劫掠郡縣,擴充實力,如果其他州郡兵不能盡快抵達洛陽勤王,單靠朝廷軍隊,可能無法長久堅守洛陽!


    數百萬人口對糧食物資的消耗,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洛陽城根本就不存在長期堅守的可能。


    所以大殿中,盧植麵對張讓的詰問,幾乎是一言不發,隻有麵上隱隱的怒色在說明,他已經到了隱忍的極限。


    “盧植將軍,陛下賜予你龍卷,就是為了讓你在關鍵時刻啟用,提振士氣,改變戰局,你為什麽已經拿了出來,卻沒有使用?”


    “你知不知道,因為你的戰敗,洛陽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們為國而死無所謂,但陛下怎麽辦,皇室怎麽辦?”


    “現在陛下已經再次陷入昏睡,這次戰敗,你必須拿出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否則,大漢鐵律無情,休怪我不講情麵了。”


    看得出來,張讓確實憤怒到了極致,當初何進為了抵抗黃巾軍,要重新啟用盧植,他同意了,要集合洛陽所有戰兵,他同意了,要用國庫中存著的最後一張密卷,他也同意了。


    危急關頭,他張讓什麽都答應了,最後卻依然帶來了戰敗這個結果,這讓他怎麽能接受?


    莫說這位十常侍之首張讓,就連一身戎裝的何進都麵色陰沉,毫無表情的看向盧植,眼中莫名的光芒閃爍,似乎也在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六十萬大軍,配合那麽多義軍,就敗得這麽慘烈?


    麵對如此場景,在場參加會戰的武將們都是顏麵無光,不知道該說什麽。


    難道說,因為黃巾軍太強,還是因為匈奴人亂入,還是因為玩家的逃跑?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漢軍戰力不足,竟然被黃巾軍這些泥腿子正麵抗住,給了匈奴人趁機掩殺的機會。


    但這又讓他們怎麽說的出口。


    場麵頓時陷入了死寂之中,良久之後,盧植才抬起頭,慨然道:“何進將軍,張讓大人,這次戰敗,我難辭其咎,罪責我願意一力承擔。”


    說到這裏,他才抬眼掃視了下兩人,接著沉聲道:“這次黃巾軍的表現與之前完全不同,他們中黃巾力士的數量過於龐大,而且在張角妖術之下,那些黃巾力士顯然發生了更加難以估量的強化,其戰鬥力甚至不遜於帝國最精銳的常備軍。我想,我們必須做好相應準備,如果黃巾軍繼續發展下去,這種超越黃巾力士的士兵越來越多,這一戰,大漢危矣啊。”


    他的話剛一說完,另一旁的皇甫嵩也補充道:“根據我的觀察,這一戰黃巾鐵衛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黃巾軍的半數,至於黃巾力士,也超過了一成,這些悍不畏死的戰士發起衝鋒來,戰鬥力甚至遠超帝國正規軍,我認為,卻是不能繼續拖下去了。”


    有盧植皇甫嵩帶頭,其他武將也紛紛發言,幾乎一致確認了他們的判斷,黃巾起義爆發以來,大漢常備軍為了消滅他們,已經連續奮戰數月,損失自然不輕,但黃巾軍卻是越大越多,被他們裹挾的百姓們也紛紛被轉化為黃巾軍,使他們的實力不降反漲,給大漢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武將們所言自然毫無虛假,這倒是讓何進張讓等人麵麵相覷,如果黃巾軍僅僅是一群戰力堪憂的暴民也就罷了,但如果他們能越戰越強,那對於在場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恐怖的消息。


    直到此時,盧植才終於迴複起最開始被問到的問題。


    “兩位大人,這次我們突然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又因為玩家義軍的迅速潰散,導致董將軍部被四麵包夾,如果他們被擊敗,我們可能會全軍覆沒,在那種時候,自然不能隨便使用密卷,最重要的反而是等待各地勤王大軍抵達,集眾軍之力,使用密卷,才能有擊敗黃巾、匈奴聯手的機會。如果大將軍對我的判斷不認可,我願意交出軍權。”


    聽到此言,何進與張讓對視一眼,才臉色稍緩。


    隻有張讓問了一句:“盧江軍,不知道匈奴人來了多少?”


    “包括匈奴單於、左右賢王,大概有四十萬大軍,當時單於部三十萬主力猝然出現,我並不擔心他們的數量,但其前鋒軍都裝備著全套漢製式甲胄,其裝備水平之高,遠超我的預料,我想,我們必須嚴查各地,到底是誰不顧大義,往匈奴地販賣了如此多的甲胄,這已經足以改變雙方戰力對比。”


    全套製式甲胄!


    這也是當初董卓部瞬間潰敗的真正原因,匈奴人得到了精良裝備,哪怕不如漢軍所穿,依然足夠讓他們的戰力暴增,甚至不遜於大部分州郡兵。


    也正是這個原因,盧植根本沒有繼續死戰的意思,而是直接選擇了放棄會戰,將這個消息帶迴朝廷。


    不過顯然事情的發展依然超出了他的預料,接近十萬全副甲胄的匈奴騎兵,其殺傷力可以說震撼全場!


    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掌握軍權的大將軍何進終於還是拍板,由盧植繼續統領洛陽全部漢軍,皇甫嵩、董卓輔佐,加強洛陽防備,等待勤王之兵抵達。


    與此同時,大量信鷹也離開洛陽,飛往各大州府,其內容已經疾言厲色,催促各州兵全力趕往洛陽,共同消滅黃巾軍。


    至於駐紮在洛陽周圍各地的軍侯,也必須集結起來,隨時準備州兵、義軍抵達後,共同開拔。


    原本黃巾起義爆發後靈帝任命的洛陽周邊十二軍侯,除了孟津被消滅的一部,剩下的也開始積極動員起來。


    至於洛陽西部的各軍,卻需要麵對匈奴左右賢王的侵襲,他們的戰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勤王之軍中,真正值得期待的隻有朱儁以及田牧兩位大將而已。


    朱儁自不必說,作為大漢老牌統帥,他的帶兵能力沒有人會質疑,而且能夠獨自對抗張寶,也說明了他麾下實力的強大。


    至於田牧,更是最近的風雲人物,向來沒有人會懷疑,統帥數十萬大軍的遼東中郎將田牧,會在這次戰鬥中籍籍無名。


    不過,為什麽過了這麽久,還沒有見到田牧到來的消息?


    皇甫嵩可是知道,田牧距離洛陽,並不算太遠的樣子。


    就在何進在盧植的陪同下,開始巡視洛陽城防之時,神話天涯卻顫抖地癱坐在了一張椅子上。


    此時他才後知後覺,自己的後背已經濕了一片,顯然嚇得不輕。


    南匈奴為什麽能崛起,就跟他自己為什麽崛起是一個意思。


    要不是他從於夫羅處購買大量鐵礦石乃至於戰馬,並售出成批次的次等甲胄、奴隸過去,他又怎麽可能在洛陽一地成為最強領主,甚至全大漢都僅次於田牧?


    當然,他以為的次等甲胄,卻讓著甲率捉急的匈奴人,鳥槍換炮,做最終裝備出了十萬大軍。


    雖然神話公會賣過去的也就幾萬副,但誰讓除了他們,天江傑所在的爭霸天下公會也與匈奴人勾結在一次,並且天江傑已經徹底投入了張角麾下,更是為武裝匈奴人而費盡心思,這才讓於夫羅野心大增,選擇了進攻漢地。


    這次朝廷雖然沒說什麽,但一定會派人徹查此事,他做的事情,若說首尾幹淨不怕清查,他自己都不怎麽信。


    之前還有麾下二十餘萬大軍在手,他還不怕,但這次遭到匈奴人背刺,他這個老朋友更是被重點照顧,後背遭到匈奴人騎兵一波猛衝,損失過半。


    這一次,他的實力可謂是遭遇了腰斬,甚至是被斬到了腳踝。


    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撐,他又如何在洛陽立足?


    無論是這次防禦戰,還是之後經營偃師縣,都成為了未知之事。


    作為大漢萬年老二,神話天涯的實力不可謂不強,但天下大勢,終究不是他能影響的,董卓都還是個比較出名的武將時,洛陽竟然就遭到了黃巾軍與南匈奴的聯合進犯。


    偃師縣自然也沒有逃脫這個厄運。


    除了神話公會的大本營神話鎮,就連偃師縣城都在會戰失敗後,被黃巾軍一舉攻下,僅剩的神話城依靠加高加固後的石牆,依然在苦苦支撐。


    要不是神話公會這個大漢第一公會中人才濟濟,各大玩家用命,這次神話鎮都可能被一舉端了。


    而公會長天涯,卻隻能在洛陽東城牆木然無語,遙望自己的領地,卻根本出不去城。


    因為洛陽城下已經出現了連綿不盡看不到盡頭的營帳。


    黃巾軍並沒有等洛陽糧食耗盡再進攻的打算,而是從一開始便出動了鐵衛以及暴民軍,在黃巾力士的帶領下,開始了連番不斷的進攻。


    這一次所有漢軍都已經明白,一定不能放過那些力竭退下城牆的黃巾軍安然離開,因為他們會在不停的戰鬥中越戰越強,最終成為自己的噩夢。


    在這種必須殺敵的壓力下,洛陽之戰,從一開始變成了絞肉機。


    就連匈奴人也調集了左賢王部來到洛陽,輔助缺乏騎兵的黃巾軍圍城。


    於夫羅則帶領麾下王帳主力,進入了河東一帶,似乎打算趁著這次良機,將河東徹底變成匈奴人的草場。


    洛陽城中,如果說盧植等將都在全力與黃巾軍廝殺,那麽董卓反而進入了長期修養之中。


    因為麾下全部都是騎兵,所有步弓兵都被他拋棄在之前的會戰中,甚至北軍五校中的步兵營、射聲營都幾乎全軍覆沒,而城外又有接近二十萬匈奴騎兵虎視眈眈,一向老成持重的盧植也沒有命令騎兵出戰。


    所有董卓反而每日在校場練兵,加強對麾下的控製,長水、屯騎、胡騎等帝國精騎皆與西涼鐵騎同步訓練,因為之前戰敗幾軍皆有不小的損傷,所以作為主將的董卓自然對他們進行了多番改編。


    不知不覺間,這些人已經與董卓深入綁定。


    不過此時的董卓還沒有任何異心,在強敵壓力之下,他心中所想不過是強化自身實力,以扞衛大漢帝國而已。


    在這個過程中,長水營軍司馬於啟時自然也靠近了董卓,有其兄於沙聽在旁邊支持,他的目的已經越發虛無縹緲,讓人捕捉不住。


    洛陽以南數百裏之外,朱儁帶領著麾下大軍,正在艱難跋涉之中。


    雖然他麾下有著十數萬大漢帝國中央常備軍,以及更多的玩家、義軍,甚至馬超韓遂這兩個大漢郡守都率軍加入了他的隊伍。


    畢竟馬超的目的是成為大漢實權人物,重振西涼馬家的榮光,如果真的讓這些賊人、異族忘了朝廷,對他和他的家族都沒有一點好處。


    他老爹和整個家族都還在洛陽呢。


    不過朱儁麾下人數不少,戰力不低,卻依然難以順利抵達洛陽。


    畢竟三十萬大軍在接近百萬的洛陽敵軍麵前,算不了什麽,何況張角也會任憑朱儁順利抵達洛陽。


    朱儁有必須北上的理由,這是一條人盡皆知的事實,那麽他北上的過程中,張角自然可以肆意調動軍隊,給這個大漢強將布一個大大的陷阱,等他來自投羅網!


    如何在保全麾下大軍的前提下順利前往洛陽,成了擺在朱儁麵前的一個大問題。


    除此之外,大漢各州中,冀州刺史王芬、並州刺史張懿、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等人已經盡起麾下州郡兵,打算第一時間進京勤王。


    刺史大漢雖然千瘡百孔,但還沒有什麽地方刺史、太守敢坐視朝廷被滅。


    因為張角聯合匈奴人直取洛陽的計劃,也導致周圍各州黃巾軍實力削弱,這些地方刺史自然再也坐不住,打算以一己之力拯救朝廷,將來出將入相,也算一番美談。


    至於朱儁,自然也已經與劉岱、孔伷等人聯係在了一起,他們的戰機,就在匯合的那一刻!


    就在整個大漢風起雲湧,洛陽城下鋪開屍山血海之時,盧植等人暗中期待著的田牧,卻在進行著他自己的計劃。


    大漢遭遇了雷霆之災,危在旦夕之間?


    朝廷已經要求所有州郡兵前來洛陽勤王?


    他作為大漢第一領主應該第一個衝上去與敵人拚個你死我活?


    那是其他人的想法罷了。


    至少他自己就知道,朝廷可從來沒有真正支持過自己什麽,除了給子搞一圈隱藏敵人,加強對燕鎮的壓製之外,難道真的給自己過什麽兵器鎧甲良馬物資?


    就算立下天大的功勳,也不過一點黃金一個虛位而已。


    就憑這些就讓自己去拋頭顱灑熱血,門都沒有。


    朝廷的兵力隻不過還沒有聚攏起來,單單捧日鷹騎就看到了洛陽之外各個要塞中駐紮著的幾支精銳軍隊,每一支都有六七萬人,這些人聚攏起來,戰鬥力又怎麽會弱了?


    隻不過黃巾軍和匈奴進入洛陽太快,他們沒有反應過來就發現洛陽已經被團團包圍,他們就算上去也會被敵人以優勢兵力殲滅,才逡巡不前,想等待各州刺史前來匯合罷了。


    大漢帝國,雖然損失慘重,但要說傷筋動骨命懸一線,那還差了一點。


    不過他作為一方領主,也不會願意看到朝廷滅於黃巾賊和異族之手,他要做的,是在這種時候攫取更多的利益而已。


    捧日鷹騎能看到的,何進、盧植等人自然也看得到,隻不過對他們來說,外麵再多的軍隊不到洛陽,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尤其是對於底層將士來說,他們每一天都在經曆著慘痛的煎熬,這種隨時會被海量敵人撕碎的壓力讓每個人都難以真正得到休息。


    尤其是洛陽糧草並不足以支撐太久,這種時候,就連上位者也在惶惶不安,心中隻能拚命期待有什麽改變局勢之人出現。


    至少要讓他們看到能擊敗黃巾軍的可能吧。


    就在洛陽內外屍橫遍野,漢靈帝依然昏迷不醒,朝中眾臣人心難定之時,洛陽百裏之外的一處小鎮中,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也在小心謹慎地休息之中。


    外圍大量斥候撒出去的同時,將士們卻在埋鍋造飯,抓緊一切時間補充體力。


    田牧也在和荀攸、田豐等謀士商議最後的戰術,朝廷當然要救,但對於燕鎮來說,他們到底想要怎麽樣的一個朝廷,就關係到了出兵的方式以及作戰目的。


    畢竟洛陽百萬敵軍,可不是泥捏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雲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雲度並收藏大漢第一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