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說的話是金口玉言,可有些時候也不能太較真兒,像是要逐哪個寵臣出宮這種事,若是皇帝火氣過了再不提起,那麽也就沒必要緊追後麵詢問。
總不太平的遙國皇宮,剛晉升不久、前途無量的侍衛總管姚冰就因為多嘴催了一句而被皇上革職。事實上他也是好心,想提醒已經過去三天仍沒有按旨意將沈君放逐出皇宮的易懷宇,結果換來易懷宇狠狠一腳,不僅丟了官,更被前朝後宮當做笑柄。
那樣奇才天縱的年輕人,易懷宇終是不忍心舍棄。
邊陲與昭國的交戰失敗令得遙國元氣大傷,眼見一月之期就要到底限,易懷宇仍沒有決定要用哪個皇子去換司馬原性命,倒是後宮之中漸漸議論開來,差不多所有矛頭都指向五皇子易宸暄。
易宸暄算是所有皇子中最不幸的一個,盡管有皇帝易懷宇無盡寵愛,生母養母的更迭卻讓那孩子過於成熟。在經曆生母淑妃精神恍惚投井自盡後,五皇子被送到有權有勢卻無子嗣的德妃膝下,那之後德妃更加受寵,可五皇子易宸暄臉上的童稚天真仍慢慢失去,變得沉默而又深邃。
“那些嬪妃不就是看暄兒他們母子皆貴心裏不滿麽?朕偏不肯交出暄兒,她們能奈何?”對於後宮愈來愈盛的討論,易懷宇報以冷笑,“要送誰走是朕的權力,朕不開口,她們討論再多也沒用。”
易懷宇喜歡將一切事情掌握手中的性格眾所周知,那些大臣對此事不敢置喙半句,然而當皇帝不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的,有種東西,足可教皇權黯然失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易懷宇常說,隻是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竟會現在其中無法掙紮得脫。
記不清度過第幾個無眠之夜後,陶世海與誰竊竊私語的聲音將剛有些睡意的他吵醒,皺著眉披上單衣走到房外,隻見幾個小太監慌慌張張和陶世海說著什麽,有的還一副要哭表情。
“都在這裏吵什麽?哪宮裏填了新喪麽?”連日失眠令得易懷宇心情十分惡劣,見那些小太監一個個畏畏縮縮的樣子便覺心煩,不由惡狠狠地咒了句。
“皇、皇上……”
小太監們平日見易懷宇的機會並不多,是而見他發火都十分害怕,愈發不敢抬頭直視,腳下互相踢來踢去,誰也不肯先開口說話。
“皇上息怒,事情有些……有些棘手,所以他們幾個不知道該怎麽說,還是讓奴才來吧。”陶世海一邊幫小太監們解釋,一邊把易懷宇請到一邊,踮起腳尖湊到易懷宇耳旁,“皇上,各宮娘娘和前朝幾位大臣一起生事來了,非說皇上偏袒敬妃娘娘,連下毒暗殺等惡行都視而不見。這幾個不成器的東西都是被各宮派來的,這麽齊全,估摸著早就私下商量好了。”
各宮一起派小太監來鳴不平?而且還是針對蘇詩韻的?
易懷宇瞬息睡意全無,單薄唇瓣微翹,挑出一抹冷厲弧度:“朕倒要看看是哪幾個嬪妃不知死活,都嫌自己的皇子太悠閑,想要去昭國曆練曆練嗎?”
陶世海一抖,悄悄退到一旁。
易懷宇並沒有把各宮嬪妃的統一行動當迴事,不急不慢洗漱更衣,仍是拖到每天上朝的時間才踏出寢殿,眼看欽點外麵跪了一地小太監,幾不可聞哼笑一聲,眉毛亦不抬一下,目不斜視徑直往朝堂趕。
不過顯然他小瞧了這一次的事態。
往日清靜空曠的朝堂也如寢殿外一般,密密麻麻跪了一地或大或小的文臣武官,除了幾個與後宮勢力無關的官員一臉愕然外,大部分人都低著頭,默不作聲等待易懷宇反應。
易懷宇負手走到龍椅前,沒有坐下,而是俯視睥睨,一雙冷眸清冷生寒:“看來竄通一氣的不止那些無知嬪妃,還有一群不知死活的蠢貨。說說吧,都打算拿什麽方法來逼朕處理無罪之人,當堂自刎,還是撞柱明誌?陶世海,去把太醫府的太醫都喚來,讓他們備好淨布清水,能救的救,執意要死的,通通送迴家死去。”
那些跪了一早晨的大臣本意是想給易懷宇來個下馬威,沒想到還不等裝模作樣、慷慨激昂,易懷宇便冷冷地把絕路擺到他們麵前,一時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是瞪著眼睛啞口無言。
“皇上!臣有話說!”等了半天好不容易有人硬著頭皮站起,滿堂目光都追隨而去。打破沉默的人舉著手臂、胡須花白,並非皇親國戚,但與某位嬪妃娘家關係匪淺,見易懷宇視線投來,深吸口氣攥緊拳頭:“先年皇後娘娘被人下毒謀害,所用毒藥從敬妃娘娘宮中搜出的事不了了之,這次皇後娘娘再遭刺客,順藤摸瓜竟然又與敬妃娘娘有關。皇上寵愛哪位娘娘無可厚非,但這般不辨善惡、縱容偏袒,實在讓臣等痛心啊!”
“雖說沒能從刺客口中逼問出幕後主使,但殺人滅口這事未免太過明顯,如果不是敬妃暗中搗鬼,與刺客密謀的斂塵軒宮女又怎會突然離宮半路遇害?皇上不能隻求物證卻罔顧情理,天下百姓都在看著,此事還請皇上慎重定奪。”
“姚總管查出的證據無一不能證明敬妃之歹毒,先派人刺殺皇後,又假裝被刺殺洗脫懷疑,最後來了殺人滅口死無對證……皇上,皇上您曾說天下為公、法不容情,如今為了一個女人,皇上就要舍棄昔日誓言,再讓我大遙百姓陷入動蕩與懷疑嗎?!”
一人言論總會引起更多附和,易懷宇還來不及迴應第一個人的指責,緊接著又有兩個、三個、四個……一大堆朝臣你一言我一語,竟將朝堂變成鬧市,群情激奮下,就連易懷宇連聲怒喝都被湮沒。
繼征軍被白家所率大軍擊敗後,易懷宇又一次感受到強烈挫敗,來自他自以為牢牢掌控的前朝,以及自以為有人為他掌管著的後宮。
堂下,偶遂良默默注視著麵色陰晴不定的一國之君,既沒有參與眾人聲討,亦沒有挺身而出為易懷宇抵擋風雨——這場風雨又豈是他能抵擋得了的?恐怕經此一事,易懷宇也不得不做出一些違心決定了。
總不太平的遙國皇宮,剛晉升不久、前途無量的侍衛總管姚冰就因為多嘴催了一句而被皇上革職。事實上他也是好心,想提醒已經過去三天仍沒有按旨意將沈君放逐出皇宮的易懷宇,結果換來易懷宇狠狠一腳,不僅丟了官,更被前朝後宮當做笑柄。
那樣奇才天縱的年輕人,易懷宇終是不忍心舍棄。
邊陲與昭國的交戰失敗令得遙國元氣大傷,眼見一月之期就要到底限,易懷宇仍沒有決定要用哪個皇子去換司馬原性命,倒是後宮之中漸漸議論開來,差不多所有矛頭都指向五皇子易宸暄。
易宸暄算是所有皇子中最不幸的一個,盡管有皇帝易懷宇無盡寵愛,生母養母的更迭卻讓那孩子過於成熟。在經曆生母淑妃精神恍惚投井自盡後,五皇子被送到有權有勢卻無子嗣的德妃膝下,那之後德妃更加受寵,可五皇子易宸暄臉上的童稚天真仍慢慢失去,變得沉默而又深邃。
“那些嬪妃不就是看暄兒他們母子皆貴心裏不滿麽?朕偏不肯交出暄兒,她們能奈何?”對於後宮愈來愈盛的討論,易懷宇報以冷笑,“要送誰走是朕的權力,朕不開口,她們討論再多也沒用。”
易懷宇喜歡將一切事情掌握手中的性格眾所周知,那些大臣對此事不敢置喙半句,然而當皇帝不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的,有種東西,足可教皇權黯然失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易懷宇常說,隻是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竟會現在其中無法掙紮得脫。
記不清度過第幾個無眠之夜後,陶世海與誰竊竊私語的聲音將剛有些睡意的他吵醒,皺著眉披上單衣走到房外,隻見幾個小太監慌慌張張和陶世海說著什麽,有的還一副要哭表情。
“都在這裏吵什麽?哪宮裏填了新喪麽?”連日失眠令得易懷宇心情十分惡劣,見那些小太監一個個畏畏縮縮的樣子便覺心煩,不由惡狠狠地咒了句。
“皇、皇上……”
小太監們平日見易懷宇的機會並不多,是而見他發火都十分害怕,愈發不敢抬頭直視,腳下互相踢來踢去,誰也不肯先開口說話。
“皇上息怒,事情有些……有些棘手,所以他們幾個不知道該怎麽說,還是讓奴才來吧。”陶世海一邊幫小太監們解釋,一邊把易懷宇請到一邊,踮起腳尖湊到易懷宇耳旁,“皇上,各宮娘娘和前朝幾位大臣一起生事來了,非說皇上偏袒敬妃娘娘,連下毒暗殺等惡行都視而不見。這幾個不成器的東西都是被各宮派來的,這麽齊全,估摸著早就私下商量好了。”
各宮一起派小太監來鳴不平?而且還是針對蘇詩韻的?
易懷宇瞬息睡意全無,單薄唇瓣微翹,挑出一抹冷厲弧度:“朕倒要看看是哪幾個嬪妃不知死活,都嫌自己的皇子太悠閑,想要去昭國曆練曆練嗎?”
陶世海一抖,悄悄退到一旁。
易懷宇並沒有把各宮嬪妃的統一行動當迴事,不急不慢洗漱更衣,仍是拖到每天上朝的時間才踏出寢殿,眼看欽點外麵跪了一地小太監,幾不可聞哼笑一聲,眉毛亦不抬一下,目不斜視徑直往朝堂趕。
不過顯然他小瞧了這一次的事態。
往日清靜空曠的朝堂也如寢殿外一般,密密麻麻跪了一地或大或小的文臣武官,除了幾個與後宮勢力無關的官員一臉愕然外,大部分人都低著頭,默不作聲等待易懷宇反應。
易懷宇負手走到龍椅前,沒有坐下,而是俯視睥睨,一雙冷眸清冷生寒:“看來竄通一氣的不止那些無知嬪妃,還有一群不知死活的蠢貨。說說吧,都打算拿什麽方法來逼朕處理無罪之人,當堂自刎,還是撞柱明誌?陶世海,去把太醫府的太醫都喚來,讓他們備好淨布清水,能救的救,執意要死的,通通送迴家死去。”
那些跪了一早晨的大臣本意是想給易懷宇來個下馬威,沒想到還不等裝模作樣、慷慨激昂,易懷宇便冷冷地把絕路擺到他們麵前,一時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是瞪著眼睛啞口無言。
“皇上!臣有話說!”等了半天好不容易有人硬著頭皮站起,滿堂目光都追隨而去。打破沉默的人舉著手臂、胡須花白,並非皇親國戚,但與某位嬪妃娘家關係匪淺,見易懷宇視線投來,深吸口氣攥緊拳頭:“先年皇後娘娘被人下毒謀害,所用毒藥從敬妃娘娘宮中搜出的事不了了之,這次皇後娘娘再遭刺客,順藤摸瓜竟然又與敬妃娘娘有關。皇上寵愛哪位娘娘無可厚非,但這般不辨善惡、縱容偏袒,實在讓臣等痛心啊!”
“雖說沒能從刺客口中逼問出幕後主使,但殺人滅口這事未免太過明顯,如果不是敬妃暗中搗鬼,與刺客密謀的斂塵軒宮女又怎會突然離宮半路遇害?皇上不能隻求物證卻罔顧情理,天下百姓都在看著,此事還請皇上慎重定奪。”
“姚總管查出的證據無一不能證明敬妃之歹毒,先派人刺殺皇後,又假裝被刺殺洗脫懷疑,最後來了殺人滅口死無對證……皇上,皇上您曾說天下為公、法不容情,如今為了一個女人,皇上就要舍棄昔日誓言,再讓我大遙百姓陷入動蕩與懷疑嗎?!”
一人言論總會引起更多附和,易懷宇還來不及迴應第一個人的指責,緊接著又有兩個、三個、四個……一大堆朝臣你一言我一語,竟將朝堂變成鬧市,群情激奮下,就連易懷宇連聲怒喝都被湮沒。
繼征軍被白家所率大軍擊敗後,易懷宇又一次感受到強烈挫敗,來自他自以為牢牢掌控的前朝,以及自以為有人為他掌管著的後宮。
堂下,偶遂良默默注視著麵色陰晴不定的一國之君,既沒有參與眾人聲討,亦沒有挺身而出為易懷宇抵擋風雨——這場風雨又豈是他能抵擋得了的?恐怕經此一事,易懷宇也不得不做出一些違心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