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六百零三迴瀛州試煉島
“嘿嘿,你若不說。我還差點給忘了。那不是疏漏,而是咱們今天將要討論的正題。”劉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劉明如此一說,郭嘉等人全都愣了。什麽意思?那是今天將要討論的正題,那剛才大半天的,我們都幹什麽了?打哈哈了不成?
不過,眾人卻也無法責問劉明,誰讓劉明是主公呢。劉明說的自然是正理了。尤其是眾人都對剛才的討論很滿意,畢竟劉明又解決了一個長久以來困擾他們的黃權問題。
所謂:皇權天授,在劉明之前,皇權至上,那可是從來沒有限製的。所有有智之士,都隻能假借天命來對皇上稍加影響。天命那東西,虛無縹緲,能有多大的效果,那還真是要寄托上天了。
當下,郭嘉強忍詫異,好好迴想了一下,還真沒想出來這六十個州會與什麽有牽連。隻得無奈的向劉明問道:“主公,那咱們今天討論的正題是什麽?”
劉明笑道:“當然是太師王允攜聖旨、玉璽來此。咱們到底如何應對啊。”
劉明如此一說,眾人頓皆恍然。確實主公召集眾人的初始,好像是說過這麽一句,可隨即就因為主公一連串的新政策給吸引、淡化了。
想到這裏,眾人盡皆關注起來。畢竟劉明雖說馬上就要是皇上,或者是太上皇了。可劉明此時畢竟還不是,還要把這個根源性的東西確定下來為好。這可是關於繼承大統的嚴重問題啊。
隻有郭嘉還是不甘心的問了一句:“繼承大統的事與主公治下六十二州何幹?”
劉明笑道:“這六十二州,與如今繼承大統確實無什麽幹係。不過,他卻是今後我子嗣繼承的要素。具體是這樣的……”
可還沒等劉明繼續給郭嘉往下解釋,一旁的楊軍眼看著劉明又要跑題,連忙喊道:“主公,咱們先把正題說完了,其他的稍候再說,也是不晚。”
劉明嘿嘿一笑:“好,好。咱們一步步來,先說正題,其他的隨後再說。”
一旁的荀彧、荀攸見此機會,當即上前說道:“主公。天子乃是漢氏正統,雖屢受奸佞所挾持,可民心皆有所向,主公理當聽從聖言,立七子為皇,而後攝政為王,統領群臣,一統河山。”
“荒扭!我幽州基業皆主公白手起家而得。幽州百姓皆受主公厚恩,皆願為主公而死,對那被曹操挾持的天子,哪有絲毫向往。主公又何必聽從的他的意思而行事,徒得亂了咱們的部署。為主公百年之後留下子嗣爭奪的禍端。”荀彧、荀攸話音剛落,郭嘉當即不顧好朋友的情麵,非常直接的反駁起來。
隨後,郭嘉又向劉明建言道:“主公,而今天子禪讓周歲幼子。可見天命所歸。主公當聚宗親,效開國聖主,重立漢室江山。”
這倒不錯,兩邊人全都沒什麽廢話,直接開門見山的擺明車馬了。
劉明笑道:“各位無需心急。此事我已有定案。正如我先前所說,為了防範我的後代才學有所不足,故此才要建立三閣一處的體製,來彌補我後代的才學不足。按此體製,為皇上者,幾乎可以隨意休息,根本就不用管事,隻需要在年底看看國家的財政收入是不是比上一年的多了。民政建設是不是都達標了。這就足可以了。所有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專家負責,這個皇上完全可有可無。但是!”
說道這裏,劉明環視四周,正色說道:“即使如此,大致的分辨能力還是要有的,軍機處更是保持我國內部安定,以及不受外侮的重要機構,一個不滿周歲,沒有任何分辨能力的孩子,被送上此位,那也是絕不可行的。此例一開,此後若有雷同,不是後宮垂簾幹政,就是權臣欺主弄權。我皇族安危不可惜,百姓因此受苦,我心實難安穩。此乃不義惡法,決不可行!”
此時,劉明內心更多的是想到慈禧接連換立小皇上,兒皇帝,弄一幫不懂事的小孩來維持的她的權利,禍害華夏百姓,故此,劉明那是滿麵地怒氣。
荀彧、荀攸盡皆汗顏,內心十分慚愧:隻想著漢氏正統,卻沒想著周歲幼兒根本沒有任何的分辨能力,如今有著自己這幫臣子,倒是不會出什麽亂子,可要是背後世效仿,後世可不見得還要如同自己一般的臣子,那不是危害了天下百姓了麽。
荀彧和荀攸都為劉明的遠見而誠服。就連郭嘉等人,雖然不是讚同劉明幼子登基的,可想得也是長幼,一級政權的安定問題,並沒有因此而想到普通的百姓會因此有什麽災禍。因此,郭嘉等人也是十分慚愧的。
當下,所有的人的皆向劉明請罪道:“主公,我等思之不周,為體及百姓。我等知錯。請主公責罰。”
劉明一笑道:“次等災禍,或許有之,而今未生。諸公何錯。”
眾人這才罷休。楊軍揣測了一下劉明的心意問道:“主公,若如此,我等無需理會什麽聖意。直接繼承大統也就了。”
眾人聞言,齊聲讚同。反正這些人的根本目的就是跟著劉明一統天下,如今天子既然給了這麽一個機會,當然要借機正名了。
劉明笑道:“不然!我即為漢臣,天子聖意,那還是要聽從的。何況這又不是什麽壞事,天子要把皇位讓給我家夏兒,那也是我家的福氣。等我家夏兒繼承大統後,天下正統,自然在我方手中。爾後,眾位在上書天子不滿周歲,且國有動亂,再由我登基,也就是了。然後,我就可以頒布三閣一處的機製,並定下繼承人的方法。”
郭嘉等人一通狂汗,真沒見過這麽卑鄙的。不過,劉明說的也是正理,此時節確實不是一個不滿周歲小孩可以擔當的。當即,眾人也就同意當這個惡人了。
劉明待眾人點頭,這才嬉笑著說道:“我繼承皇位,也不過是為了早日一統天下,否則,我那夏兒,恐怕十幾年內是不會給各位發什麽命令的。”
眾人又是一陣鬱悶,這絕對是的便宜賣乖。隻有楊軍對此很是滿意。
隨後,劉明正色說道:“好了。現在咱們就確定一下今後皇位繼承人的法規。此法規要寫進憲法,不得改之。”
眾人凜然。全都集中起精神。
劉明朗聲說道:“今後,凡我子孫欲繼承皇位者。由於其主要責任就是統領軍機處,負責國防軍務。故此,我子孫,必須要精通軍務,才能繼承此皇位。故此,凡我子孫,有意皇位者,皆須報名考核軍務。而正好那瀛洲島民奸詐、酷血。好以武士而興殺伐。故此,咱們正好可以每隔二十年,於瀛洲進行一次實戰演習,有哪些意欲繼承皇位的,各自指揮一批島民征戰。優勝者,才可繼任皇位。不報名者,失利者,無繼承權。故此,瀛洲不在我國六十二州之內,隻為試煉之島。”
眾人又是一愣。不知道為什麽一貫提倡融合各族的劉明對那瀛洲卻有如此歧視。不過,非我族人,其心必異。在座的眾人也沒有一個是假道學,故此也沒有人反對劉明的決議。在他們看來,犧牲一個化外小島,成為大漢皇位的試金石,那絕對是值得的。
尤其是賈詡,當初他就為了討好劉明,給劉明獻過控製瀛洲的辦法。如今那些辦法正在瀛洲實施,再加上這麽一個二十年演習,那也沒有什麽。而且,既然那些辦法都正在實施中,當然也就不能給他們進入文淵閣議事的權利,否則,那些歧視政策,豈不是要全都曝光?反正隻要禁海成功,那瀛洲島上的島民,就跟在一個監獄中沒有什麽不同。絕對的與世隔絕。那些百姓隻要有吃有喝,是不會反對上位者的。
溜溜一天。就在這熱烈的氣氛當中過去了。眾人散會之後,各自迴家完善三閣一處的體製和官員名單。
隻不過,眾人離去之時,這些劉明的心腹,心中沒有一個不罵劉明狡詐的。卻也沒有一個不佩服劉明偉大的。全都暗中竊喜跟對了主公。
而此時的劉明,也是高興無比。
雖然劉明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布局,這個皇朝就會因此千秋萬代下去。可也絕對要比曆史上五六百年一個輪迴的朝代要長遠。而且,就連到了現代那會兒,那些實行君主立憲製的君王家族不是也照樣活得很滋潤麽。自己設立的這個體製,進行到新時代,應該是沒有什麽問題的。隻要沒有外患,就憑著三閣體製抵消民怨,那國家內部絕對是安定的。而憑借著國家百分之二十的軍費預算,以及監控全球的千葉組織,先發製人之下,想來也不有什麽勢力能威脅到國家的安全。
想到這裏,劉明更是得意。劉明那個三閣一處,那可是與君主立憲製絕對不同的。
君主立憲製,那是由於新興勢力的崛起,可皇族勢力仍然有相當大的威脅了,為了不同歸於盡,免予內耗,互相妥協下的產物。那立憲的君主,都是被逼得無奈之舉。最後落下的不過是一個名號,以及政府部分的供養。半分實權都是沒有的。國防、軍權等等,也是集中在內閣手裏的。
但是,劉明這裏卻是不同。這可是劉明縱觀曆史之後,主動地采取的一種斷然措施。軍權都是在劉明手裏。隻是把國家作為一個公司看待,委托給專業人士管理。然後享受收益罷了。就連那近似代表民主的文淵閣,那也是為劉明服務,其根本目的是保護皇家利益和民間利益達到一個和諧共存。
不過,若是安辯證唯物主義看,劉明這也近乎是在一人的極度集中下,形成了一種共產大同的體製。
但是,劉明所想不到的是,由於最後的定案:今後每個皇上的繼承權透明化了,皇子之間的猜疑也就沒有了隻剩下平等競爭了。這倒令劉明的後代沒有暗中爭權的了。兄弟關係都很和睦。
可除了這個好事之外,更令劉明想不到的是,由於劉明的偷懶。皇上的責任也被明確化為保護國家,持掌軍務這唯一用途上,而清平的時候,軍務上隻能用單調無聊來形容。那些具體的訓練等等,按著規定了流程,那也不是皇上管的,反倒是皇族的其他成員,同樣享受著國家供養,衣食富足,各按愛好行事,美得很。以至於皇位繼承經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苦差,成了劉氏家族的一個責任和義務。
這要不是劉明規定了每個繼承人都要由上一任的帶著培養五年,同時每個繼位者隻有在繼位滿八年並有繼承人的情況下才能離任。估計劉明的皇位早就沒人理了。而因此,幾乎在劉明後代上任皇位之後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想盡辦法抓一個繼承人,不管是弟弟還是兒子,侄兒,無所不用其極的拐騙。其目的,就把自己上當受騙當的這個皇位轉嫁給別人,好從此逍遙自在。
但是,不管怎麽說,有了劉明的這個機製後,在迫害與反迫害的互相較量下,以及在瀛州血的試煉下。登上皇位的繼承人,還真沒有一個是無能之輩。
不過,此時,劉明和郭嘉等人是無從得知他們的這個無心之舉造成的影響了。經過三天的周全部署。一切方案全都定下,當即請王允跟劉明見麵。
見麵後,而二人一番做戲,劉明幼子劉夏登上皇位。隨後,劉夏登基的消息,昭告天下。並招曹操、孫權齊到幽州。
隨著劉明的這道詔書,天下又是一陣動亂。
第六百零三迴瀛州試煉島
“嘿嘿,你若不說。我還差點給忘了。那不是疏漏,而是咱們今天將要討論的正題。”劉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劉明如此一說,郭嘉等人全都愣了。什麽意思?那是今天將要討論的正題,那剛才大半天的,我們都幹什麽了?打哈哈了不成?
不過,眾人卻也無法責問劉明,誰讓劉明是主公呢。劉明說的自然是正理了。尤其是眾人都對剛才的討論很滿意,畢竟劉明又解決了一個長久以來困擾他們的黃權問題。
所謂:皇權天授,在劉明之前,皇權至上,那可是從來沒有限製的。所有有智之士,都隻能假借天命來對皇上稍加影響。天命那東西,虛無縹緲,能有多大的效果,那還真是要寄托上天了。
當下,郭嘉強忍詫異,好好迴想了一下,還真沒想出來這六十個州會與什麽有牽連。隻得無奈的向劉明問道:“主公,那咱們今天討論的正題是什麽?”
劉明笑道:“當然是太師王允攜聖旨、玉璽來此。咱們到底如何應對啊。”
劉明如此一說,眾人頓皆恍然。確實主公召集眾人的初始,好像是說過這麽一句,可隨即就因為主公一連串的新政策給吸引、淡化了。
想到這裏,眾人盡皆關注起來。畢竟劉明雖說馬上就要是皇上,或者是太上皇了。可劉明此時畢竟還不是,還要把這個根源性的東西確定下來為好。這可是關於繼承大統的嚴重問題啊。
隻有郭嘉還是不甘心的問了一句:“繼承大統的事與主公治下六十二州何幹?”
劉明笑道:“這六十二州,與如今繼承大統確實無什麽幹係。不過,他卻是今後我子嗣繼承的要素。具體是這樣的……”
可還沒等劉明繼續給郭嘉往下解釋,一旁的楊軍眼看著劉明又要跑題,連忙喊道:“主公,咱們先把正題說完了,其他的稍候再說,也是不晚。”
劉明嘿嘿一笑:“好,好。咱們一步步來,先說正題,其他的隨後再說。”
一旁的荀彧、荀攸見此機會,當即上前說道:“主公。天子乃是漢氏正統,雖屢受奸佞所挾持,可民心皆有所向,主公理當聽從聖言,立七子為皇,而後攝政為王,統領群臣,一統河山。”
“荒扭!我幽州基業皆主公白手起家而得。幽州百姓皆受主公厚恩,皆願為主公而死,對那被曹操挾持的天子,哪有絲毫向往。主公又何必聽從的他的意思而行事,徒得亂了咱們的部署。為主公百年之後留下子嗣爭奪的禍端。”荀彧、荀攸話音剛落,郭嘉當即不顧好朋友的情麵,非常直接的反駁起來。
隨後,郭嘉又向劉明建言道:“主公,而今天子禪讓周歲幼子。可見天命所歸。主公當聚宗親,效開國聖主,重立漢室江山。”
這倒不錯,兩邊人全都沒什麽廢話,直接開門見山的擺明車馬了。
劉明笑道:“各位無需心急。此事我已有定案。正如我先前所說,為了防範我的後代才學有所不足,故此才要建立三閣一處的體製,來彌補我後代的才學不足。按此體製,為皇上者,幾乎可以隨意休息,根本就不用管事,隻需要在年底看看國家的財政收入是不是比上一年的多了。民政建設是不是都達標了。這就足可以了。所有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專家負責,這個皇上完全可有可無。但是!”
說道這裏,劉明環視四周,正色說道:“即使如此,大致的分辨能力還是要有的,軍機處更是保持我國內部安定,以及不受外侮的重要機構,一個不滿周歲,沒有任何分辨能力的孩子,被送上此位,那也是絕不可行的。此例一開,此後若有雷同,不是後宮垂簾幹政,就是權臣欺主弄權。我皇族安危不可惜,百姓因此受苦,我心實難安穩。此乃不義惡法,決不可行!”
此時,劉明內心更多的是想到慈禧接連換立小皇上,兒皇帝,弄一幫不懂事的小孩來維持的她的權利,禍害華夏百姓,故此,劉明那是滿麵地怒氣。
荀彧、荀攸盡皆汗顏,內心十分慚愧:隻想著漢氏正統,卻沒想著周歲幼兒根本沒有任何的分辨能力,如今有著自己這幫臣子,倒是不會出什麽亂子,可要是背後世效仿,後世可不見得還要如同自己一般的臣子,那不是危害了天下百姓了麽。
荀彧和荀攸都為劉明的遠見而誠服。就連郭嘉等人,雖然不是讚同劉明幼子登基的,可想得也是長幼,一級政權的安定問題,並沒有因此而想到普通的百姓會因此有什麽災禍。因此,郭嘉等人也是十分慚愧的。
當下,所有的人的皆向劉明請罪道:“主公,我等思之不周,為體及百姓。我等知錯。請主公責罰。”
劉明一笑道:“次等災禍,或許有之,而今未生。諸公何錯。”
眾人這才罷休。楊軍揣測了一下劉明的心意問道:“主公,若如此,我等無需理會什麽聖意。直接繼承大統也就了。”
眾人聞言,齊聲讚同。反正這些人的根本目的就是跟著劉明一統天下,如今天子既然給了這麽一個機會,當然要借機正名了。
劉明笑道:“不然!我即為漢臣,天子聖意,那還是要聽從的。何況這又不是什麽壞事,天子要把皇位讓給我家夏兒,那也是我家的福氣。等我家夏兒繼承大統後,天下正統,自然在我方手中。爾後,眾位在上書天子不滿周歲,且國有動亂,再由我登基,也就是了。然後,我就可以頒布三閣一處的機製,並定下繼承人的方法。”
郭嘉等人一通狂汗,真沒見過這麽卑鄙的。不過,劉明說的也是正理,此時節確實不是一個不滿周歲小孩可以擔當的。當即,眾人也就同意當這個惡人了。
劉明待眾人點頭,這才嬉笑著說道:“我繼承皇位,也不過是為了早日一統天下,否則,我那夏兒,恐怕十幾年內是不會給各位發什麽命令的。”
眾人又是一陣鬱悶,這絕對是的便宜賣乖。隻有楊軍對此很是滿意。
隨後,劉明正色說道:“好了。現在咱們就確定一下今後皇位繼承人的法規。此法規要寫進憲法,不得改之。”
眾人凜然。全都集中起精神。
劉明朗聲說道:“今後,凡我子孫欲繼承皇位者。由於其主要責任就是統領軍機處,負責國防軍務。故此,我子孫,必須要精通軍務,才能繼承此皇位。故此,凡我子孫,有意皇位者,皆須報名考核軍務。而正好那瀛洲島民奸詐、酷血。好以武士而興殺伐。故此,咱們正好可以每隔二十年,於瀛洲進行一次實戰演習,有哪些意欲繼承皇位的,各自指揮一批島民征戰。優勝者,才可繼任皇位。不報名者,失利者,無繼承權。故此,瀛洲不在我國六十二州之內,隻為試煉之島。”
眾人又是一愣。不知道為什麽一貫提倡融合各族的劉明對那瀛洲卻有如此歧視。不過,非我族人,其心必異。在座的眾人也沒有一個是假道學,故此也沒有人反對劉明的決議。在他們看來,犧牲一個化外小島,成為大漢皇位的試金石,那絕對是值得的。
尤其是賈詡,當初他就為了討好劉明,給劉明獻過控製瀛洲的辦法。如今那些辦法正在瀛洲實施,再加上這麽一個二十年演習,那也沒有什麽。而且,既然那些辦法都正在實施中,當然也就不能給他們進入文淵閣議事的權利,否則,那些歧視政策,豈不是要全都曝光?反正隻要禁海成功,那瀛洲島上的島民,就跟在一個監獄中沒有什麽不同。絕對的與世隔絕。那些百姓隻要有吃有喝,是不會反對上位者的。
溜溜一天。就在這熱烈的氣氛當中過去了。眾人散會之後,各自迴家完善三閣一處的體製和官員名單。
隻不過,眾人離去之時,這些劉明的心腹,心中沒有一個不罵劉明狡詐的。卻也沒有一個不佩服劉明偉大的。全都暗中竊喜跟對了主公。
而此時的劉明,也是高興無比。
雖然劉明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布局,這個皇朝就會因此千秋萬代下去。可也絕對要比曆史上五六百年一個輪迴的朝代要長遠。而且,就連到了現代那會兒,那些實行君主立憲製的君王家族不是也照樣活得很滋潤麽。自己設立的這個體製,進行到新時代,應該是沒有什麽問題的。隻要沒有外患,就憑著三閣體製抵消民怨,那國家內部絕對是安定的。而憑借著國家百分之二十的軍費預算,以及監控全球的千葉組織,先發製人之下,想來也不有什麽勢力能威脅到國家的安全。
想到這裏,劉明更是得意。劉明那個三閣一處,那可是與君主立憲製絕對不同的。
君主立憲製,那是由於新興勢力的崛起,可皇族勢力仍然有相當大的威脅了,為了不同歸於盡,免予內耗,互相妥協下的產物。那立憲的君主,都是被逼得無奈之舉。最後落下的不過是一個名號,以及政府部分的供養。半分實權都是沒有的。國防、軍權等等,也是集中在內閣手裏的。
但是,劉明這裏卻是不同。這可是劉明縱觀曆史之後,主動地采取的一種斷然措施。軍權都是在劉明手裏。隻是把國家作為一個公司看待,委托給專業人士管理。然後享受收益罷了。就連那近似代表民主的文淵閣,那也是為劉明服務,其根本目的是保護皇家利益和民間利益達到一個和諧共存。
不過,若是安辯證唯物主義看,劉明這也近乎是在一人的極度集中下,形成了一種共產大同的體製。
但是,劉明所想不到的是,由於最後的定案:今後每個皇上的繼承權透明化了,皇子之間的猜疑也就沒有了隻剩下平等競爭了。這倒令劉明的後代沒有暗中爭權的了。兄弟關係都很和睦。
可除了這個好事之外,更令劉明想不到的是,由於劉明的偷懶。皇上的責任也被明確化為保護國家,持掌軍務這唯一用途上,而清平的時候,軍務上隻能用單調無聊來形容。那些具體的訓練等等,按著規定了流程,那也不是皇上管的,反倒是皇族的其他成員,同樣享受著國家供養,衣食富足,各按愛好行事,美得很。以至於皇位繼承經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苦差,成了劉氏家族的一個責任和義務。
這要不是劉明規定了每個繼承人都要由上一任的帶著培養五年,同時每個繼位者隻有在繼位滿八年並有繼承人的情況下才能離任。估計劉明的皇位早就沒人理了。而因此,幾乎在劉明後代上任皇位之後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想盡辦法抓一個繼承人,不管是弟弟還是兒子,侄兒,無所不用其極的拐騙。其目的,就把自己上當受騙當的這個皇位轉嫁給別人,好從此逍遙自在。
但是,不管怎麽說,有了劉明的這個機製後,在迫害與反迫害的互相較量下,以及在瀛州血的試煉下。登上皇位的繼承人,還真沒有一個是無能之輩。
不過,此時,劉明和郭嘉等人是無從得知他們的這個無心之舉造成的影響了。經過三天的周全部署。一切方案全都定下,當即請王允跟劉明見麵。
見麵後,而二人一番做戲,劉明幼子劉夏登上皇位。隨後,劉夏登基的消息,昭告天下。並招曹操、孫權齊到幽州。
隨著劉明的這道詔書,天下又是一陣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