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百三十八迴龐統得對錯招


    魯肅領軍趕往祁山接應諸葛亮,半路上就得到了漢中有幽州軍入侵的戰報。魯肅當即改道漢寧。魯肅的軍事素養和直覺,那也是相當出色的。魯肅非常清楚,那諸葛亮在祁山,即使沒有自己的支援,短時間內,那也不見得有什麽風險。可漢中則不然。漢中原本就是新得之地,人心不穩,而且張魯在當地也是很有影響的,若是有敵軍在此騷擾,而不能有效鎮壓的話,那漢中肯定會有所閃失。而漢中若是又失,不僅諸葛亮在祁山得不到漢中曆年存糧的供給。就是從蜀地給諸葛亮地大軍進行補給,那也會把糧道暴露在敵軍的視線之下,其危機,猶如把咽喉置於敵人之手。


    故此,魯肅沒二話的就改道漢中,經巴中而至漢寧。


    可魯肅為了安撫漢中的人心,在前往漢中之時,先一步的派人騎快馬通知了留守在漢寧得楊鬆。讓其放心固守,大軍很快就會來此救援。


    但是,魯肅料得了軍情,卻沒想到那楊鬆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專會迎合上意,卻很少以大局為重。


    先前,那楊鬆原本在張飛他們四處騷擾的時候,那還嚇得龜縮不出,不敢有任何的異動,生怕自己有個什麽閃失。最厲害的時候,楊鬆甚至有過幹脆再次反水,該投劉明的打算,可張魯的一家老小那可是楊鬆親手斷送的。那馬超既然拿了張魯得手諭、印信前來接受漢中,足可見張魯已經在劉明那裏站住了腳,楊鬆實在是沒有投向劉明的去路。


    當然了,這也是諸葛亮放心楊鬆這個無能之輩鎮守漢寧得原因所在。畢竟漢寧屬於後方,不會直接受到攻擊,主將無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重要的就是能夠放心。這楊鬆親手斷絕了所有的後路,不可能再次投靠劉明了。這就足夠諸葛亮放心的了。何況,就楊鬆這麽一個無能之輩,就算有什麽異動,反手之間也可再次拿下,反倒可以名正言順的順應了民願,把楊鬆這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完全去除掉。


    可是,就連諸葛亮也沒想到的是,楊鬆這麽一個無能之輩,其實還是很有才華的。那楊鬆能得到張魯的信任,如果不能為張魯分憂,把張魯交待的那些事情辦的妥妥當當,張魯又憑什麽寵信他楊鬆?而且,楊鬆在張魯手底下,在那種政教合一的環境下,還能籠絡住一批人手,結為朋黨,沒有一定的政治手腕,又如何能夠辦到?


    故此,此次楊鬆在鎮守漢寧得時候,把諸葛亮的後勤,管的那是妥妥當當。分站運輸,川流不息,讓諸葛亮遠在祁山的大營,沒有絲毫的軍糧困惑。即使是在楊鬆被張飛嚇得最害怕的時候,楊鬆在斷定自己沒有退路的情況下,那也是沒有讓軍糧的補給出現任何的差錯。更以親信打著軍糧運送,乃是軍國重事,運糧期間不得與外界溝通,避免走路運送軍糧的任何消息為由,愣是斷絕了往返輜重兵得知漢中消息的渠道。很是給諸葛亮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而魯肅的這封信,也照樣再次激勵了楊鬆。那楊鬆可是本地人,一看魯肅得信報,就知道魯肅得大軍,還有多長時間就可到達。在得到這幾日得到的消息,那在漢中騷擾得敵軍人數並不太多。楊鬆當即動了心思,認為自己時來運轉,是自己立功表現得機會到了。


    沒別的,這就是小人得心思,那楊鬆雖是被諸葛亮說降的,可諸葛亮的上麵卻還有著孫權。水大漫不過船。楊鬆在諸葛亮的手底下,表現的再好,那也不可能超過諸葛亮去。有什麽好,那都得先是諸葛亮的,然後才是他楊鬆的。而如今,諸葛亮遠在祁山,漢中卻由於諸葛亮的布防不慎,出現漏洞,讓敵軍給鑽了進來。造成了那麽大的隱患,如今孫權親臨救援,如果在這個時節露上一小手,那絕對能在孫權麵前留下深刻印象。憑著此等機緣,楊鬆琢磨著,等他見了孫權之後,憑著這種功勞,再加上他的迎合之道。絕對能在孫權麵前再次成為新寵。表現得好,甚至於就此壓過諸葛亮去。


    於是,楊鬆誰也沒告頌的,直接命令心腹把那個信使給殺了,愣裝沒收到魯肅的信件,同時派出大軍前去圍剿張飛,並再次上書,陳述自己是如何的忠勇,麵對危機臨危不懼,奮起兵馬平亂,誓死要給吳侯守住漢中。


    楊鬆這樣做,看似有些冒險,實則一點也沒冒險,那信使雖然快馬加鞭,可那魯肅也是緊隨其後,漢中的這點地盤,楊鬆清楚地很,早就由信使的言辭,斷定魯肅他們的位置了。早就算好了,自己的大軍,也就是出去一兩天,那魯肅的人馬也就到了。到時候,漢寧有魯肅的人馬接替守著,那是一點的風險都沒有。可自己的大軍要是平定了那一小股闖入漢中的幽州軍,那功勞可就大了。而至於那信使,隻要推說沒看見,如今這兵荒馬亂,盜匪縱橫,又有幽州軍入侵的時節,誰能說的到他楊鬆頭上。


    確實,楊鬆的這點小伎倆,魯肅正人君子,確實想不到。除了奇怪自己的信使跑哪去了,就是佩服楊鬆的忠肝義膽了。而且魯肅用兵,向來以正為主,對於楊鬆的主城重地空虛的用兵,那也是極為擔心。恨不得大軍馬上趕過去,填補漢寧得空虛,使漢寧這個糧倉重地,安枕無憂。


    但是,魯肅不懷疑楊鬆,哪可不代表龐統就不懷疑楊鬆。那龐統因為相貌的問題,沒少受人排擠,想問題,自然陰暗麵就多了一些。可是,龐統看出了這裏麵有問題之後,反倒勸止了魯肅繼續進軍。


    龐統向魯肅進言道:“子敬,漢中之地,雖有沃土,可也山巒眾多。那幽州軍以小股相襲,動若脫兔,轉戰便當,急不可下。若如此,須知:千裏之堤,潰於螻蟻。何況這漢中乃是新得之地,君恩不厚,民心不穩,而那先前的張魯,雖談不上賢德,可也讓漢中百姓平穩的許多。若不能以雷霆之勢,一舉將敵軍拿下,民心浮動,漢中危矣!”


    魯肅點頭認可了龐統得分析,並向龐統說道:“士元所言正是。如此,咱們才應該快速行軍,早日趕到漢寧,救助楊鬆,穩定漢寧,平定漢中。”


    龐統笑道:“子敬仁厚君子,不知小人所謀。如今大軍開戰,所行官路,盜匪絕跡,那幽州侵入漢中的軍馬,又連汗寧都沒有通過,如何騷擾得到咱們後方?咱們的信使也不是笨蛋,楊鬆的信使都能多次往來,咱們的信使何來失蹤?而且,楊鬆先前上書,稟告軍情險峻,正在全力固守漢寧,守護糧草重地,如今他有何來的膽量?如此豈不是前後矛盾?”


    那魯肅乃是仁厚君子,隻是沒想過這些,可不代表魯肅著是一個笨蛋。此時,龐統言語稍加點撥,魯肅自然明白個一清二楚。不過,魯肅還是以大局為重,對龐統說道:“士元,即使如此,那漢寧還是咱們的糧草重地,不得有失。咱們還是要快速救援得好。以免遲則生變。”


    “子敬,不用如此心急。先前你不也是認為這騷擾漢中的幽州軍應該早日拿下嗎。這楊鬆如此膽大,那可正好便於咱們一舉擒獲那些潛入漢中的幽州軍馬。省得他們和咱們兜圈子,曠廢時日。”龐統很是自信的說道。


    “噢?如此,計將安出?”魯肅果然很感興趣的問道。


    龐統麵露微笑,很是得意地說道:“觀其行兵,而知其人。兩軍相爭,看得還是雙方將領的智謀,韜略,習性。敵軍既然以微兵而行大事,那領兵潛入漢中的幽州將領。肯定是一個愛走險峰,有勇有謀的大將。而原本的漢中之主張魯,據孔明所言,也已投靠了劉明。而那劉明又是一個注重情報的人,連咱們江東都布下了許多眼線,這巴蜀之地,也肯定少不了。故此,那敵軍將領也肯定多少知道一些巴蜀軍馬的大概。如今孔明在祁山、陳倉山擺下大軍,漢中和蜀中又都是新得之地,都需要分兵布防。若我是敵軍將領,必然斷定漢寧得兵力有限,多不過十幾萬。而今又有十萬大軍出城圍剿,那漢寧必然空虛,以其愛走險招的性格,必然突襲漢寧。以求全攻。咱們以漢寧做餌,那幽州的將領,必然上鉤。即使他不能察覺,咱們也可幫著宣傳一二,到時候也可引得他們上鉤。隻要他們來了,憑著漢寧城裏的守軍,怎麽也能支撐幾個時辰,這時節足以讓咱們的大軍把他們團團圍住,內外夾擊,把他們一舉擒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奈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天並收藏無奈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