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百二十二迴神謀諸葛亮


    時間是公正的,謀略是相對的,算計別人的人,自然也就要被別人所算計。


    話說當日,曹操派出曹洪攻打江夏,曹洪雖然因為有過類似的經驗,沒有中諸葛亮布下的埋伏。可諸葛亮火燒江夏的狠辣,還是給曹操留下了孫權不惜魚死網破深刻印象。而火燒江夏之後,在這些表麵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魯肅卻奉了諸葛亮的命令,不為人所知的,暗中走訪了曹操。


    曹操看著名聲不顯的魯肅,隻見此人年紀不大,但儀表堂堂,顯得很是憨厚老實樣子。而那正人君子的風度,更是讓一人一看之下,就覺得這個人辦事絕對的穩當,不會欺騙別人。故此,曹操雖不知道魯肅代表孫權是來幹什麽的,可還是對魯肅十分的歡喜,高看。


    曹操觀察了半晌,虎視著魯肅問道:“你我兩家,今將一戰。而今大戰在即。汝來此何幹?莫非那孫家小兒怕了,命你前來乞降不成?”


    “曹公乃當世之雄。何作此小兒之言?”魯肅一本正經的反擊道。


    這越是讓人感到是一個正人君子說的話,這就越讓人覺得生氣,重視。因為一個正人君子是不會輕言的,他說話,很有可能就代表著他自己的本意,或是大多數人的看法。故此,老奸巨滑的曹操也不禁感到微微的羞臊。確實,人家孫權與自己作戰,不惜實行焦土戰策,怎麽可能派人來向自己投降?


    不過,曹操不愧為梟雄,對自己的失言,也隻是那麽微微一點。曹操隨即又轉為對魯肅的喜愛。這是人才啊。麵對自己的威壓,還是那麽的言語自如。不卑不亢,實在是太難得了。


    曹操再次問道:“既不是,爾來此何幹?”


    “曹公大禍即在眼前,吾為曹公解危而來。”


    “吾橫掃六和,旌旗所向,當著披靡。上得天子看重,下得百官擁護。出荊州,荊州百官恭迎。吾有何禍?又有何危?爾休來輕言恐嚇於吾。”曹操端起麵孔喝道。


    “嗬嗬。曹公。您說這話,您就不先思量一下嗎?您橫掃**,難道那幽州的劉明也不在您的話下嗎?”


    魯肅此言,當即措到曹操的肋叉子上了。曹操最頭疼,也最怵的,就是幽州的劉明了。故此,魯肅如此一說,曹操的氣焰就先矮了三分。曹操連忙問道:“先生此話何意?可明言否?”


    魯肅很是認真的說道:“曹公,您乃當世人傑,可堪與您為敵者,世間不過一二人。然,您真正的對手,卻不是我主吳侯。而是由周的劉明。”


    說到這裏,魯肅直視著曹操。而那曹操也目光不躲得看著魯肅,一字一句的說道:“幽州劉太尉,乃吾之姻親。國之棟梁。非吾敵也。爾休要巧言挑撥!”


    “曹公何作此自欺之談。姻親算得了什麽?驪姬立子,申生亡。為皇位,父兄為敵者,何其多也。就算是一代明君霸主的晉文公,與楚有姻親,並受楚大恩之後,還不是照樣因為霸主之爭,與楚為敵。如今自董卓亂政以來,朝綱暗弱,群雄並起,那劉明先後消滅了公孫瓚,公孫度,後消滅了袁紹,董卓,而今一統北方。您說他不是您的敵手,恐怕就算那劉太尉能念著您的姻親之情,他的那些手下,也不會念的。您乃當世之雄,此中的情形,就不用我再給您說了吧。”魯肅也是毫不避讓的看著曹操坦言道。


    一個憨厚誠實的人說的話,總是讓人比較容易相信的。而魯肅說的這些典故,對於曹操來說,那也是一點就透的。而對於如今身為一方之主,並有著雄才大略的曹操來說,曹操也深切的明白,在如今自己的這個地位上,有很多事,也是身不由主的。如果自己沒有大誌,也不能讓臣下敬服,那自己的手下,那也早就離自己而去了。所謂:良禽擇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仕。就是這個道理。將心比心,自己若是不能這樣。那劉明也萬萬不可能是這種人。想那些滅亡在劉明手上的諸侯,遼西公孫瓚剛猛無比,遼東公孫度老謀深算,冀州袁紹人脈廣厚,涼州董卓殘暴過人。這些諸侯,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如此可見,那劉明如果也真是一個沒有大誌,還纏綿於兒女私情的人,那劉明如今也不會有那麽大的成就。


    想明白這些的曹操,當即都吸一口冷氣,後背的汗都下來了。這劉明絕對是那種扮豬吃老虎的主。自己以前還是被其迷惑了。


    不過,當著魯肅的麵,曹操還是強自撐著的說道:“且不說劉太尉乃是一個國之忠臣,忠心為國。不會與我為敵,反對朝廷。單說那劉太尉若是有稱霸之心,他數百萬的軍馬,何人擋得?他因何不出兵攻伐與我,擴展霸業?須知昔日,那冀州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擁兵五十萬,坐鎮冀州,隻因與那劉太尉為敵,彈指之間,土崩瓦解,身首異處。那涼州董卓,虎狼成性。天下群雄共討之,尚不能竟全功。虎踞涼州,外結匈奴,內擁雄兵百萬。在惹怒劉太尉出兵之後,一月之間,也是梟首示眾,偌大基業,化為烏有。此足可證劉太尉乃是一個國之忠臣。不會行作亂之事。”


    雖然曹操說的義正詞嚴,臉上更沒有帶出一絲內心的疑慮。可魯肅還是感覺到了曹操的動搖。魯肅仍然直視著曹操,一本正經得說道:“曹公。如今那幽州劉明不渡江攻伐與您,不過就是不想損耗過多而已。而且,如果說,您在土地不如劉明,人口不如劉明,兵力不如劉明,財帛不如劉明的情況下,那劉明在不想過多損耗實力的情況下,還能容忍與您,不出兵攻伐與您。可若是您兵力大損,而疆域卻得到廣大,物理、財力、人口也都急劇擴大之後,那劉明還能坐視您恢複元氣,並超過與他嗎?”


    曹操一時無話。


    魯肅看著曹操,毫不退讓的,再次補充道:“曹公,而今您領兵南下,荊州半壁以盡歸您所有。而先前我孫家更助曹公取得了袁術的疆土。曹公也算是落得了實惠。可您如果強自揮兵攻伐我主,我主勢必寧為玉碎,也不瓦全。江夏沃土化為焦土。可證我主之決心。而我江東得袁術之兵,得劉備之兵,雄兵五十萬,決死之戰,哪怕最終還是敗在您的手上,可也絕對會讓您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兵書有雲:兵戰之道,下下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此乃至理名言。曹公不可不知。而新兵成軍,非一年半載不可得。軍械,糧草的補充,更是不易。故,你我兩家對敵,最終隻會平白的便宜了劉明,讓其一統天下。曹公乃智者,其中利害不用肅在此多言。若曹公還是決意一意孤行,肅自往返。但一戰耳。”


    諸葛亮派魯肅這種老實的正人君子來與曹操談判,那算是用對人了,曹操生性多疑,不是這種實話實說的老實人,根本就動搖不了曹操那堅定的信念。而隻要曹操信了,那就好辦多了。以曹操的聰明才智,該怎麽合作,曹操自然有數。


    最後,在互相和洽而激烈的商討中,魯肅和曹操敲定了,孫權可以暗中向曹操稱臣,並每年向曹操進貢三十萬擔的米糧。但是,江東,江南,以及荊南等長江以南的地界,也就是如今孫權事實上控製的地盤,都歸孫權獨自控製,曹操不得插手。而且曹操還要給孫權一些空白的聖旨做委任狀。


    這個結果,使雙方都比較滿意的,孫權可以落得個暫時的安全,以便於統和內部的不安因素,凝聚成真正的力量。而曹操不僅可以不費一兵一卒的得到每年三十萬擔米糧的進貢。而且還得到了一個盟友。


    對於曹操和孫權雙方來說,既然如今劉明是最大的潛在對手,那當然要先幹掉劉明之後,再決一上下了。這個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的了。


    而魯肅在談判結束,又按著諸葛亮的指示,跟曹操提議暫時還先進行假打,以此來麻醉劉明,暗中發展實力的構想。當即也得到了曹操的肯定。隻要能騰出功夫來訓練新兵,用於今後的對抗劉明。這有什麽不好的呢?


    而在曹操再次同意之後。魯肅又再次的提醒曹操境內可能有劉明密探,不要打草驚蛇。這也引起了曹操極大的關注。


    而在魯肅出使曹操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帶著馬良,打著公子劉琦的名號,以劉表死得不清不白,乃是奸人所害得名義,說降了所有荊南地界的實權者。畢竟在遠離蔡家和蒯家控製的荊北,馬家在荊南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而馬良的大名,更是在士人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長沙的韓玄,貴陽的趙範,武陵的金璿,以及零陵的劉度。全都在諸葛亮的巧言和大義下,歸順了孫權。


    這些人還不算什麽,這裏麵更有一人,非常受到了孫權的看中,那就是勇猛非凡的劉磬。當初,孫家與劉表為敵時,這劉磬的勇猛,那可是讓孫權他們早有領教的。孫家幾乎是除了孫策之外,再沒有一人可堪是此人的對手了。


    而除劉磬之外,另有一員上將,也是刀馬嫻熟,頗得孫權喜愛,隻是不知因何,就是讓諸葛亮看不上眼,那就魏然了。不過,魏然是隨眾而降。諸葛亮倒也跟他計較不到什麽,隻是看著就煩。幹脆也就不看了。


    等魯肅帶著勝利的消息迴到孫權那裏之後,諸葛亮利用先前已經發現的那些幽州密探,反向滲透,把孫曹正在不斷戰鬥的消息,不斷的傳給了幽州。而諸葛亮在布置好這一切之後,為了完全實現自己的戰略部署,一方麵讓周瑜重新練兵,把原來孫家的兵馬,以及那些歸降的袁術和劉備的軍馬,重新的統合起來。另一麵讓魯肅統兵詔安山越。自己悄悄的領著南沙四群的五萬兵馬,不顯山,不漏水的直奔巴蜀。


    但是,諸葛亮領兵攻打巴蜀。那可不是準備強攻硬打得。且不說曹操還在與孫權隔江對持,哪怕是再有什麽密盟協約,隻要曹操感覺能輕易拿下孫權,那曹操也絕對不會猶豫的。而且,幽州的劉明還在一旁虎視眈眈,雖然幽州的那些密探已經被反向監控了,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影響,可要是擴張的動作太大了,背不住那幽州就從什麽其它的渠道知道了確實的消息。要是惹得幽州提早行動,那可就不好了。


    故此,諸葛亮想先一步的拜訪蜀中名流,然後借著蜀中的地方勢力,裏應外合,拿下蜀中。畢竟荊州和南沙四群那成功的例子,已經是明擺著的了。


    可諸葛亮這迴一走訪蜀中,那效果卻是大出意料之外。劉璋手下的眾位大臣,實權掌控者,那還不如劉表手下的那些臣子了。最少蔡瑁和蒯越等人,還有世家的支撐,牽掛。劉表更結恩於這些豪族世家。而巴蜀的豪族,早在劉焉在世之時,就已經被劉焉清洗過一遍了。剩下來的都是一些含恨在心,敢怒不敢言得世家故吏。而象一些比較機敏有能者,又都不服劉璋的溫和平庸。這要不是劉璋有個可以自豪的劉明舊友的名號。那些不安分的臣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在諸葛亮的不斷遊說下,不僅那些貪圖財帛的小吏被諸葛亮收買了不少。就是劉璋手下的重臣,張鬆,法正,孟達等人,也全都被諸葛亮說的意動了。畢竟劉明那裏的前景雖好,可劉明的廉政,那也是有名的,再諸葛亮誇張了數十倍的巧言下,這些人都自問受不了那個約束。而且就算自己保持的住廉潔。可要是歸順了劉明,劉明那裏也不可能像劉璋這裏那麽的輕鬆隨意。此外,跟著劉璋一同歸降,劉璋能得一個清閑的王爺,自己這些人可不見得能得到重用,反倒是跟了孫權,更能體現自己等人的價值。最主要的是,劉璋治理之下,蜀中兵力疲憊的不像樣子,而蜀中與劉明之間又隔著一個深仇大恨的張魯,張鬆,法正這些人在消息閉塞的情況下,也沒信心能在劉明援助之時,應付得了孫權的進攻。


    張鬆、法正這些人可不知道諸葛亮根本不敢大張旗鼓的攻打蜀中,而且他們堅信,隻要蜀中遇敵,與劉璋有著殺母害弟之仇的張魯,肯定是要大舉進攻劉璋的,他們可不認為劉璋這麽多年都沒整頓的軍兵,可以兩線作戰,腹背禦敵的。


    尤其是諸葛亮在闡述了劉明土地國有危害論之後,更給了這些人一個大義的名分,這些人也就毫不猶豫的投入了諸葛亮的懷抱。


    而張鬆,法正這些人,幾乎就代表著劉璋的中央權力機構,絕對能影響劉璋的意誌。在得到了張鬆、法正等人的支持後,諸葛亮也隨即改變了策略,諸葛亮認為以劉璋的性格,自己可以直接讓劉璋投降。


    諸葛亮當即安排一番,並正式以朝廷使者的身份拜見劉璋。


    劉璋不敢怠慢,隆重的接見了諸葛亮。


    諸葛亮以曹操給的那些空白聖旨,擬了一道任命孫權為益州刺史,升劉璋為清平公,入京伴駕的聖旨。宣讀給了劉璋。


    這道聖旨對於劉璋來說,那絕對是突如其來的打擊。本來就沒有什麽主意的劉璋,這下更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了。


    劉璋讓諸葛亮暫且退下之後,當即就向自己手下的群臣商討。這些人,自然也就張鬆、法正等一夥人了。


    張鬆當即說道:“朝廷聖意,不可輕違,逆之即為不忠。況且,老主得巴蜀,也是奉先皇旨意而得。今如抗旨,民既不服。不如順天意,以求富貴。”


    劉璋猶豫地說道:“當今天子,有被曹操挾持之嫌。而我更與幽州劉太尉有約在先。如此,恐不妥吧?”


    法政隨即說道:“大人,劉太尉起家之初,不過是您提攜的一個商人,如今您就不敢違背他的意思嗎?您就不怕人家笑話與您?況且,早先董卓等人攻打幽州,您可也曾遵照朝廷的旨意援助過董卓的軍糧,商人最是記仇,您就不怕他記恨與您?何況,陪王伴駕,那是無比的榮幸和清高。即使是那劉明蕩清環宇之後,還是要尊當今為主的。您先下手為強,跟在了皇上的身邊,好處自然不言而喻。即使是那劉明自立為帝,到時候,連當今聖上都屈居其下,您又有什麽顏麵上的損失?如此,何樂而不為之。”


    張鬆和法正的言辭,都打動了劉璋,尤其是劉璋本來就是世家子弟,雖然溫和良善,可是一些世家弟子的自傲,那還是有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殺了張魯的母親,逼反了張魯。而劉明原先本是他提攜的一個小人物,現如今卻遠遠的坐在了他的上麵,這就是劉璋的一塊心病。如今被法正這一借題發揮,立刻引起了劉璋的共鳴和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奈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天並收藏無奈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