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百二十二迴真的亂了
亂了。亂了。真的亂了。
卻原來,當日劉備受於吉指點,前往求教水鏡先生。而就在劉備成功挑起水鏡先生對幽州書院的不滿之心時。恰逢徐庶接到王越的書信,來向水鏡先生告辭。
“師尊。弟子的啟蒙師傅給弟子來信。讓弟子前往幽州給他老人家幫忙。弟子特來向師尊請辭。”徐庶簡單的說道。
然而,徐庶剛剛來此,他可不知道他這一舉動,正好成了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典範。當即引起了水鏡先生極大的不滿。水鏡先生誤以為徐庶說要到幽州給他原先的老師幫忙,乃是徐庶要到幽州書院發展去了。這令水鏡先生極為氣惱。自己辛辛苦苦教育出來的弟子,都跑到幽州書院那裏發展,這像什麽話?
“元直,你來得正好。你那幽州之行可先暫緩。你在我門下學得滿腹經綸,六韜武略。如隻是前往幽州幫你那啟蒙的師傅度日,那真是大材小用了。而今有漢室宗親劉皇叔,受了於老神仙的指點,來為師這裏請求幫助。為師先前受過於老神仙的恩惠,無疑為保。你正好先在劉皇叔那裏施展一下你的才華。如此,你既可施展你的才華,有算是幫著為師還了一個人情。”水鏡先生不動聲色的向徐庶說道。
隨後,水鏡先生又對劉備說道:“劉皇叔,我這弟子徐庶,乃是我門下高才,有他為您出謀劃策,您的危機,隨手可解。”
劉備雖然有些不信。可此時劉備有病亂投醫。而且劉備也有打算:有了水鏡先生的弟子幫忙,不愁日後水鏡先生不親自為自己出力。
於是,劉備當即對徐庶一揖到地的哭道:“先生高才。備本不敢奢求先生相助。然,為了國家社稷,早日康複,以及備任下的江南父老鄉親得保太平。備厚顏請先生助之。請先生幫著備,救救江南的父老鄉親吧。”
說實在的,一個大男人在自己的麵前哭泣,說的又是那麽誠懇,為了的又是不相幹的百姓。這還真沒有什麽人能夠無動於衷。最少這非常講義氣得徐庶就做不到。何況這件差事又是老師水鏡先生拍下來的。徐庶在水鏡先生這裏避難三載,而且還從水鏡先生這裏學習了那麽多的兵書戰策。徐庶當然就更受不得劉備這個了。
然而,徐庶既然前來向水鏡先生告辭,那徐庶自然早對自己今後的發展作好了規劃。別的不說,單隻是徐庶從師傅王越的來信之中得知,不僅師傅王越已經在幽州受到重用,而且經師傅王越的推薦,太尉劉明也對自己極為期盼,有重用自己的承諾。以太尉劉明如今虎視天下的實力,跟太尉劉明這個皇叔,肯定要比劉備這個兩麵受敵的皇叔要強的太多了。何況,除此之外,徐庶的老娘,在徐庶亡命之後,那也一直是師傅王越在幫著照料。如今更被師傅王越接到幽州頤養天年了。而徐庶又是一個孝子,哪能與贍養自己母親之人作對。
徐庶蹉跎了半天,決然對劉備說道:“皇叔厚情,庶實乃惶恐。師尊發言,庶更不敢辭。然,老母在堂,庶不敢遠去。家師幫我照料老母多年,此情更不敢忘。庶隻能愧對皇叔厚望。隻待日後皇叔有用到庶的地方,庶定當迴報一二。”
雖然徐庶這番話沒有衝著水鏡先生說,隻是衝著劉備說的。可是這仍然令水鏡先生極為不滿。水鏡先生暗思:自己都開口要發話了,這徐庶竟然都不聽話。這不是給自己下不來台嗎?如此下去,這幽州書院豈不是要越發的壯大了。好在水鏡先生的這麽多年來的養性功夫也不是白給的。水鏡先生倒是沒有當場說出什麽。隻是臉色極為難看。
心思玲瓏的徐庶早就偷偷的看著自己的師尊,如今看水鏡先生如此模樣,心中不禁覺得愧疚,怪對不起師尊的。
然而,水鏡先生和徐庶這一表情,又全都落在了善於察言觀色的劉備眼中。劉備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就算是抓不住徐庶,那也能激怒水鏡先生,最終從水鏡先生這裏弄點好處出來。
於是,劉備哽咽得說道:“先生何以無情?先生啟蒙之師對先生有教育之恩。水鏡先生又何嚐沒有對先生教導之情?況且,如今幽州乃是一個太平的地方,先生之母在那裏享福。先生歸去,也並沒有太多的用處。而這江南父老,若沒有先生搭救,那勢必要陷入兵禍之中。還是說先生害怕您不到幽州,令堂會被太尉大人加害不成?”
劉備這話說得厲害,不僅暗中牽扯到徐庶先後兩個師傅的恩情比較,還給徐庶下了一個小小的心理暗示。若是,徐庶相信劉明的為人仁厚,不會虧待自己的母親,徐庶自然沒有必要非要急著前往幽州。而徐庶若是急著前去,那就有可能乃是害怕母親遭到劉明的迫害,那就是對劉明的不信任。不信任主公的臣子,與背叛無疑,那也就沒有必要前去幽州輔佐劉明了。
那徐庶雖然兵書戰策,對於軍事極為在行,可他對於這種政治手段,那卻差的遠了。當然了,也不止徐庶如此,水鏡先生的門下弟子,幾乎都是善於實務,而對政治部怎麽在行的。這屬於教育問題,誰讓水鏡先生本人也一直沒有入過仕,沒有經曆過這些呢?
何況,此時講義氣的徐庶正是充滿內疚之時,徐庶內心不由得就受到了劉備言語的影響。而徐庶通過師傅王越的書信,對劉明又是很有好感。徐庶脫口而出道:“據聞幽州劉太尉乃是一個仁德之主。不可能害家母的。何況家母有我老師照料,也應該不會有什麽閃失的。”
“招啊。既然如此,先生還有什麽可顧慮的?為朝廷出力,報效國家,救助百姓。何處不可為之?何況如今幽州的百姓都在安享太平,而咱們江南的父老鄉親正要遭受兵禍之苦,先生何忍棄之?備也不敢奢求先生輔助與我,隻要先生能先幫著備度過眼前的難關,使得這江南的父老免受戰火之苦,備日後定當恭送先生高就。”劉備抓緊的時機,咬住了不放。
徐庶一時也被劉備說沒詞了。此時還要喊著走,不僅傷老師水鏡先生的心。也顯得自己貪圖前程名利,不顧江南百姓死活。徐庶思前想後,心中歎道:也罷。反正自己到幽州那裏也不急於一時。不如就先幫著劉備擺脫了目前的困境。替老師還了人情。也算是迴報了老師對自己這幾年的教導之恩。
徐庶主意打定,開口對劉備說道:“皇叔言重了。既然皇叔如此高看徐某。那庶就先幫著皇叔脫此困境。待皇叔安定之後,再去前往幽州不遲。”
劉備一聽徐庶此言,那是緊握著徐庶的手,激動地淚流兩腮。而水鏡先生的麵色也好看了一點。
等劉備告辭了水鏡先生,並把徐庶拐了迴去之後。劉備問教徐庶道:“先生,如今袁術,孫堅具起虎狼之兵,兩線攻擊於我。我如之奈何?”
那水鏡先生的荊州書院,匯聚江東、江南以及其它各地的學子,每天談論的也是當今的事實,那就跟一個情報交流場所沒什麽區別。徐庶作為水鏡先生弟子中的佼佼者,對劉備如今的情況,還是比較清楚。
徐庶會者不忙。微笑道:“皇叔不必心焦。此事易爾。袁術,孫堅兩路兵馬雖然兇狠。可那袁術耳軟心活,乃是一個無謀之人。隻要皇叔給我一萬兵馬,讓我前去指揮揚州舊部迎戰袁術,我定可退那袁術大軍。而那孫堅,就有勞皇叔先抵擋一下了。等我退了袁術兵馬,自可迴來幫著皇叔取那孫堅的首級,替皇叔消此心腹大患。”
劉備對於徐庶讓自己前去抵擋孫堅,倒沒有什麽想法。畢竟孫堅也曾是劉備手下的敗將。劉備倒不是太在意孫堅。可劉備對徐庶狂言可以輕易擊退袁術大軍,而且還可以趕迴來取孫堅的首級。卻是有些不信。
劉備當即問道:“先生,袁術虎狼之兵數十萬,先生以一萬兵丁應之。是否危哉?不如先生在多帶幾萬得兵馬。”
徐庶笑道:“皇叔不必多慮。袁術兵馬已如我囊中之物。我輕取之。皇叔如要不信,我願立軍令狀,不勝袁術大軍,皇叔可斬我於軍前。以儆效尤。”
“先生言重了。先生大才。備如何不信。備定當督兵抵擋孫堅,靜候先生的佳音。”雖然劉備此時確實還有些不太相信徐庶的本領。可如今火燎眉毛,不相信徐庶,劉備又能如何?還不如給徐庶留一個好印象。萬一徐庶真有那麽大的本事,也好留個人情。
徐庶到是不怎麽在乎劉備對自己的看法,反正徐庶也沒準備長期在劉備這裏打工。隻是徐庶看那劉備對抵擋孫堅不怎麽重視,覺得這樣極為不妥。若是劉備在自己兵退袁術之前就被孫堅打垮了。那自己的這番辛苦不就白費了嗎?知道是劉備沒聽自己的囑咐,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無能了呢。況且,若是劉備真的兵敗了,自己對師尊水鏡先生也不好交代。
於是徐庶提醒劉備道:“皇叔,您此去抵禦孫堅,萬萬不可小瞧江東的人馬。孫堅號稱江東猛虎,作戰勇猛,士卒用命。雖先前兵敗過皇叔的手上,可那卻是孫堅疏忽人望。兵糧稀少之故。如今,孫堅得江東名士張昭相助,江東氏族歸其心者,非在少數。這令孫堅兵馬再無糧少之困。而皇叔手下的叛臣陳宮如今也逃到了孫堅那裏。皇叔的虛實,盡被其所知。而皇叔的慣用策略,也必瞞不過陳宮。皇叔此行憂矣。”
劉備一想,果然是這麽迴事。心中憂慮,於是請教道:“如不是先生之言,備險些誤了大事。還請先生教之。”
徐庶微笑道:“皇叔也不必過於擔心。庶既請皇叔出馬抵禦孫堅。自不會讓皇叔吃虧。那陳宮熟悉皇叔的兵法。皇叔又何嚐不知曉那陳宮得韜略。這雙方抵消,並沒有什麽過多的優劣之勢。而江東猛虎雖然兇猛,卻不足為患。皇叔帳下的太史子義,勇猛無雙,足可敵之。如今可患之人,乃是孫堅帳下,有著美郎君之稱的水軍大都督周瑜,周公瑾。隻要周公瑾在孫堅的身旁,那孫堅就猶如猛虎插翅,勇不可擋。而隻要那周公瑾不在孫堅身側,這江東猛虎,也就不過是一個沒牙的老虎。任人戲耍的猴子而已。”
劉備大喜,連忙問道:“先生有何妙計可去周公瑾?”
徐庶苦笑道:“皇叔,那周公瑾與那孫堅長子孫策交情莫逆。孫堅對其信任無比。想要除去周公瑾,那是不太可能的。不過,若是隻是把那周公瑾調離孫堅的身旁,那倒是很好辦到的,隻要皇叔給那荊州的劉表修書一封。言明孫堅統一江東,江南之後,就要危及荊州的利害關係。讓那劉表看在同宗的份上幫您一把。那劉表本來就與孫堅有舊仇。又同在長江之上爭霸。勢必不會看著孫堅做大。必然會發兵相助。到時候,孫堅必定會調周瑜應對劉表的兵馬。您在防範孫堅,那就會容易的多。而隻要等我迴來,幫著您除掉孫堅,那周瑜的智慧再廣,那也沒有什麽用武之地了。”
劉備大喜,當即按徐庶說的修書一封給劉表。然後和徐庶分兵應敵。
那劉表雖然已被手下的豪門架空。可劉表手下的那些豪門,除了自私一些之外,那也有幾分見識的。均知道此時此刻絕對不能讓老對手孫堅做大了。若是孫堅做大,那對荊州的安全,那是極為不利的。當即讚成劉表出兵相助劉備。
於是,周瑜這個水軍大都督也理所當然的被派去抵擋劉表手下大將黃祖得進攻。
亂子也就自然產生了。
第四百二十二迴真的亂了
亂了。亂了。真的亂了。
卻原來,當日劉備受於吉指點,前往求教水鏡先生。而就在劉備成功挑起水鏡先生對幽州書院的不滿之心時。恰逢徐庶接到王越的書信,來向水鏡先生告辭。
“師尊。弟子的啟蒙師傅給弟子來信。讓弟子前往幽州給他老人家幫忙。弟子特來向師尊請辭。”徐庶簡單的說道。
然而,徐庶剛剛來此,他可不知道他這一舉動,正好成了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典範。當即引起了水鏡先生極大的不滿。水鏡先生誤以為徐庶說要到幽州給他原先的老師幫忙,乃是徐庶要到幽州書院發展去了。這令水鏡先生極為氣惱。自己辛辛苦苦教育出來的弟子,都跑到幽州書院那裏發展,這像什麽話?
“元直,你來得正好。你那幽州之行可先暫緩。你在我門下學得滿腹經綸,六韜武略。如隻是前往幽州幫你那啟蒙的師傅度日,那真是大材小用了。而今有漢室宗親劉皇叔,受了於老神仙的指點,來為師這裏請求幫助。為師先前受過於老神仙的恩惠,無疑為保。你正好先在劉皇叔那裏施展一下你的才華。如此,你既可施展你的才華,有算是幫著為師還了一個人情。”水鏡先生不動聲色的向徐庶說道。
隨後,水鏡先生又對劉備說道:“劉皇叔,我這弟子徐庶,乃是我門下高才,有他為您出謀劃策,您的危機,隨手可解。”
劉備雖然有些不信。可此時劉備有病亂投醫。而且劉備也有打算:有了水鏡先生的弟子幫忙,不愁日後水鏡先生不親自為自己出力。
於是,劉備當即對徐庶一揖到地的哭道:“先生高才。備本不敢奢求先生相助。然,為了國家社稷,早日康複,以及備任下的江南父老鄉親得保太平。備厚顏請先生助之。請先生幫著備,救救江南的父老鄉親吧。”
說實在的,一個大男人在自己的麵前哭泣,說的又是那麽誠懇,為了的又是不相幹的百姓。這還真沒有什麽人能夠無動於衷。最少這非常講義氣得徐庶就做不到。何況這件差事又是老師水鏡先生拍下來的。徐庶在水鏡先生這裏避難三載,而且還從水鏡先生這裏學習了那麽多的兵書戰策。徐庶當然就更受不得劉備這個了。
然而,徐庶既然前來向水鏡先生告辭,那徐庶自然早對自己今後的發展作好了規劃。別的不說,單隻是徐庶從師傅王越的來信之中得知,不僅師傅王越已經在幽州受到重用,而且經師傅王越的推薦,太尉劉明也對自己極為期盼,有重用自己的承諾。以太尉劉明如今虎視天下的實力,跟太尉劉明這個皇叔,肯定要比劉備這個兩麵受敵的皇叔要強的太多了。何況,除此之外,徐庶的老娘,在徐庶亡命之後,那也一直是師傅王越在幫著照料。如今更被師傅王越接到幽州頤養天年了。而徐庶又是一個孝子,哪能與贍養自己母親之人作對。
徐庶蹉跎了半天,決然對劉備說道:“皇叔厚情,庶實乃惶恐。師尊發言,庶更不敢辭。然,老母在堂,庶不敢遠去。家師幫我照料老母多年,此情更不敢忘。庶隻能愧對皇叔厚望。隻待日後皇叔有用到庶的地方,庶定當迴報一二。”
雖然徐庶這番話沒有衝著水鏡先生說,隻是衝著劉備說的。可是這仍然令水鏡先生極為不滿。水鏡先生暗思:自己都開口要發話了,這徐庶竟然都不聽話。這不是給自己下不來台嗎?如此下去,這幽州書院豈不是要越發的壯大了。好在水鏡先生的這麽多年來的養性功夫也不是白給的。水鏡先生倒是沒有當場說出什麽。隻是臉色極為難看。
心思玲瓏的徐庶早就偷偷的看著自己的師尊,如今看水鏡先生如此模樣,心中不禁覺得愧疚,怪對不起師尊的。
然而,水鏡先生和徐庶這一表情,又全都落在了善於察言觀色的劉備眼中。劉備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就算是抓不住徐庶,那也能激怒水鏡先生,最終從水鏡先生這裏弄點好處出來。
於是,劉備哽咽得說道:“先生何以無情?先生啟蒙之師對先生有教育之恩。水鏡先生又何嚐沒有對先生教導之情?況且,如今幽州乃是一個太平的地方,先生之母在那裏享福。先生歸去,也並沒有太多的用處。而這江南父老,若沒有先生搭救,那勢必要陷入兵禍之中。還是說先生害怕您不到幽州,令堂會被太尉大人加害不成?”
劉備這話說得厲害,不僅暗中牽扯到徐庶先後兩個師傅的恩情比較,還給徐庶下了一個小小的心理暗示。若是,徐庶相信劉明的為人仁厚,不會虧待自己的母親,徐庶自然沒有必要非要急著前往幽州。而徐庶若是急著前去,那就有可能乃是害怕母親遭到劉明的迫害,那就是對劉明的不信任。不信任主公的臣子,與背叛無疑,那也就沒有必要前去幽州輔佐劉明了。
那徐庶雖然兵書戰策,對於軍事極為在行,可他對於這種政治手段,那卻差的遠了。當然了,也不止徐庶如此,水鏡先生的門下弟子,幾乎都是善於實務,而對政治部怎麽在行的。這屬於教育問題,誰讓水鏡先生本人也一直沒有入過仕,沒有經曆過這些呢?
何況,此時講義氣的徐庶正是充滿內疚之時,徐庶內心不由得就受到了劉備言語的影響。而徐庶通過師傅王越的書信,對劉明又是很有好感。徐庶脫口而出道:“據聞幽州劉太尉乃是一個仁德之主。不可能害家母的。何況家母有我老師照料,也應該不會有什麽閃失的。”
“招啊。既然如此,先生還有什麽可顧慮的?為朝廷出力,報效國家,救助百姓。何處不可為之?何況如今幽州的百姓都在安享太平,而咱們江南的父老鄉親正要遭受兵禍之苦,先生何忍棄之?備也不敢奢求先生輔助與我,隻要先生能先幫著備度過眼前的難關,使得這江南的父老免受戰火之苦,備日後定當恭送先生高就。”劉備抓緊的時機,咬住了不放。
徐庶一時也被劉備說沒詞了。此時還要喊著走,不僅傷老師水鏡先生的心。也顯得自己貪圖前程名利,不顧江南百姓死活。徐庶思前想後,心中歎道:也罷。反正自己到幽州那裏也不急於一時。不如就先幫著劉備擺脫了目前的困境。替老師還了人情。也算是迴報了老師對自己這幾年的教導之恩。
徐庶主意打定,開口對劉備說道:“皇叔言重了。既然皇叔如此高看徐某。那庶就先幫著皇叔脫此困境。待皇叔安定之後,再去前往幽州不遲。”
劉備一聽徐庶此言,那是緊握著徐庶的手,激動地淚流兩腮。而水鏡先生的麵色也好看了一點。
等劉備告辭了水鏡先生,並把徐庶拐了迴去之後。劉備問教徐庶道:“先生,如今袁術,孫堅具起虎狼之兵,兩線攻擊於我。我如之奈何?”
那水鏡先生的荊州書院,匯聚江東、江南以及其它各地的學子,每天談論的也是當今的事實,那就跟一個情報交流場所沒什麽區別。徐庶作為水鏡先生弟子中的佼佼者,對劉備如今的情況,還是比較清楚。
徐庶會者不忙。微笑道:“皇叔不必心焦。此事易爾。袁術,孫堅兩路兵馬雖然兇狠。可那袁術耳軟心活,乃是一個無謀之人。隻要皇叔給我一萬兵馬,讓我前去指揮揚州舊部迎戰袁術,我定可退那袁術大軍。而那孫堅,就有勞皇叔先抵擋一下了。等我退了袁術兵馬,自可迴來幫著皇叔取那孫堅的首級,替皇叔消此心腹大患。”
劉備對於徐庶讓自己前去抵擋孫堅,倒沒有什麽想法。畢竟孫堅也曾是劉備手下的敗將。劉備倒不是太在意孫堅。可劉備對徐庶狂言可以輕易擊退袁術大軍,而且還可以趕迴來取孫堅的首級。卻是有些不信。
劉備當即問道:“先生,袁術虎狼之兵數十萬,先生以一萬兵丁應之。是否危哉?不如先生在多帶幾萬得兵馬。”
徐庶笑道:“皇叔不必多慮。袁術兵馬已如我囊中之物。我輕取之。皇叔如要不信,我願立軍令狀,不勝袁術大軍,皇叔可斬我於軍前。以儆效尤。”
“先生言重了。先生大才。備如何不信。備定當督兵抵擋孫堅,靜候先生的佳音。”雖然劉備此時確實還有些不太相信徐庶的本領。可如今火燎眉毛,不相信徐庶,劉備又能如何?還不如給徐庶留一個好印象。萬一徐庶真有那麽大的本事,也好留個人情。
徐庶到是不怎麽在乎劉備對自己的看法,反正徐庶也沒準備長期在劉備這裏打工。隻是徐庶看那劉備對抵擋孫堅不怎麽重視,覺得這樣極為不妥。若是劉備在自己兵退袁術之前就被孫堅打垮了。那自己的這番辛苦不就白費了嗎?知道是劉備沒聽自己的囑咐,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無能了呢。況且,若是劉備真的兵敗了,自己對師尊水鏡先生也不好交代。
於是徐庶提醒劉備道:“皇叔,您此去抵禦孫堅,萬萬不可小瞧江東的人馬。孫堅號稱江東猛虎,作戰勇猛,士卒用命。雖先前兵敗過皇叔的手上,可那卻是孫堅疏忽人望。兵糧稀少之故。如今,孫堅得江東名士張昭相助,江東氏族歸其心者,非在少數。這令孫堅兵馬再無糧少之困。而皇叔手下的叛臣陳宮如今也逃到了孫堅那裏。皇叔的虛實,盡被其所知。而皇叔的慣用策略,也必瞞不過陳宮。皇叔此行憂矣。”
劉備一想,果然是這麽迴事。心中憂慮,於是請教道:“如不是先生之言,備險些誤了大事。還請先生教之。”
徐庶微笑道:“皇叔也不必過於擔心。庶既請皇叔出馬抵禦孫堅。自不會讓皇叔吃虧。那陳宮熟悉皇叔的兵法。皇叔又何嚐不知曉那陳宮得韜略。這雙方抵消,並沒有什麽過多的優劣之勢。而江東猛虎雖然兇猛,卻不足為患。皇叔帳下的太史子義,勇猛無雙,足可敵之。如今可患之人,乃是孫堅帳下,有著美郎君之稱的水軍大都督周瑜,周公瑾。隻要周公瑾在孫堅的身旁,那孫堅就猶如猛虎插翅,勇不可擋。而隻要那周公瑾不在孫堅身側,這江東猛虎,也就不過是一個沒牙的老虎。任人戲耍的猴子而已。”
劉備大喜,連忙問道:“先生有何妙計可去周公瑾?”
徐庶苦笑道:“皇叔,那周公瑾與那孫堅長子孫策交情莫逆。孫堅對其信任無比。想要除去周公瑾,那是不太可能的。不過,若是隻是把那周公瑾調離孫堅的身旁,那倒是很好辦到的,隻要皇叔給那荊州的劉表修書一封。言明孫堅統一江東,江南之後,就要危及荊州的利害關係。讓那劉表看在同宗的份上幫您一把。那劉表本來就與孫堅有舊仇。又同在長江之上爭霸。勢必不會看著孫堅做大。必然會發兵相助。到時候,孫堅必定會調周瑜應對劉表的兵馬。您在防範孫堅,那就會容易的多。而隻要等我迴來,幫著您除掉孫堅,那周瑜的智慧再廣,那也沒有什麽用武之地了。”
劉備大喜,當即按徐庶說的修書一封給劉表。然後和徐庶分兵應敵。
那劉表雖然已被手下的豪門架空。可劉表手下的那些豪門,除了自私一些之外,那也有幾分見識的。均知道此時此刻絕對不能讓老對手孫堅做大了。若是孫堅做大,那對荊州的安全,那是極為不利的。當即讚成劉表出兵相助劉備。
於是,周瑜這個水軍大都督也理所當然的被派去抵擋劉表手下大將黃祖得進攻。
亂子也就自然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