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五月,南方已經開始進入雨季。邊境上的槍炮聲開始稀疏下來。特別是在一線前沿陣地,由於雙方的炮擊,原本山坡上鬱鬱蔥蔥的叢林灌木,早已經大部分被雙方的炮火炸的連根拔起。失去了樹木根係的支撐,一遇到下雨,便是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肆虐。這樣的情況下,無論那方想要發起進攻,都很困難。
偵察大隊也開始準備撤迴,就等著接防的部隊到來,就可以換防後撤了。各個中隊除了例行的監聽監視,其它人員在這段時間裏,變得拿鐵鍬掃把的時間比拿槍多。駐地附近的鄉鎮村寨,到處都能見到他們在鋪路搭橋,幫助邊民休整房舍。
不過,這些事都與柏衛國無關,他現在的任務是負責高遠遺孀俞虹和女兒高映凝的安全。在重新為高遠舉行了葬禮之後,高崇山隻待了一天就先離開了,畢竟他是一軍之長,不合適離開部隊太久。
俞虹和高映凝卻留了下來,俞虹是名軍醫,在石門的n集團軍陸軍醫院工作。這個年代,交通並不方便,從石門來一次南疆,經過幾次轉車,做火車起碼需要四天四夜。
雖然以後可以想辦法把高遠的墓遷迴石門,可這畢竟是將來的事,誰知道能不能辦成呢?自從南疆戰爭爆發以後,長眠在這的官兵數量並不少,要是這個頭一開,帶來的麻煩會不少。所以,俞虹想在這兒多待一段時間,能帶著高映凝多去陪陪高遠。或許,走了以後,會很多年都沒時間再來看他。
俞虹想要多待幾天的要求,偵察大隊無法拒絕。但這裏畢竟是戰區,雖然進入雨季後,戰鬥烈度降低了,可誰能保證敵人不會出其不意的來個襲擊?所以,安全依然是個重要的問題。由於柏衛國和高遠的關係,這個保護任務大隊就交給了柏衛國負責。但柏衛國心裏明白,這其實是大隊對他的特殊照顧。
柏衛國的處理決定,至今都還沒下來。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柏衛國總是有點心不在焉,做事總是無精打采的。李洪國和劉湘山幾次想找柏衛國談話,但最終都放棄了。因為他們心裏對這件事到底會出現個什麽結果也同樣心裏沒底。
恰好俞虹提出要求要多待些日子,大隊就把這個安全任務交給了柏衛國。其一,是李洪國考慮,你可以對其他事情不上心,保護高遠的遺孀和女兒,你不會不上心了吧?不然的話,萬一她們出點什麽事,你對得起高遠嗎?其二則是俞虹和高映凝留在這裏,平時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高遠的墓地,而柏衛國也是一空下來,就往哪兒跑,這也算是假公濟私了。
那天晚上,高崇山和柏衛國之間談其實沒談太多。因為柏衛國的迷惘的產生有兩方麵的因素,最主要的方麵是對前途的迷惘,他參軍的初衷,就是在部隊混個幹部身份後迴地方安排個工作。隻是現在有被開除軍籍的可能,讓他有點慌神,開除軍籍,意味著他不僅丟了幹部身份,還會背個處分。
要命的是,這會留在檔案裏,讓他背負一輩子。搞成這樣別說出路了,那個單位看到檔案裏這“開除軍籍”四個字後還會要他?早知如此,他還不如不當這個兵。
但高崇山覺得這個不是問題,他隻是在談話中暗示,讓柏衛國選擇把問題上交。
有人要處理柏衛國,針對的其實並不是柏衛國個人,而是偵察大隊。因為他是偵察大隊風頭最盛,名聲最大的一個。處理了柏衛國,就是變相的否認了偵察大隊的一部分功勞。這是源於軍隊係統山頭之間的固有矛盾。
從最初的土地革命時期開始,直到建國後,在戰爭中成長壯大起來的軍隊係統裏,各支部隊由於出處不同,統帥不同,逐漸形成了無數的山頭。其中最大的山頭,自然就是當年從東北向南橫掃的那位元帥統帥的野戰軍。n集團軍就是那位元帥麾下的王牌軍。
在那位元帥出事後,這支野戰軍這一係的人,受到了全方位的壓製。這也很正常,因為這個山頭在風光時,也曾壓製著其它的山頭。這一次,由n集團軍組建的偵察大隊在南疆出盡了風頭,自然會遭到其它山頭的人的不滿,他們擔心這個大山頭再次崛起,他們的日子又要難過了,使點小絆子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過,也同樣因為柏衛國的名氣,處理結果不會太重。柏衛國的處理若是由偵察大隊自己做出,那麽那些人盡可以找各種理由來刁難。但要前指來決定的話,他們就必須考慮一個問題,這樣做的太過分了,下麵的部隊會不會產生負麵影響。畢竟,前線的中高級指揮官都知道,偵察大隊有這麽個牛人。
柏衛國想不明白的另一個方麵,是為什麽他的這點說不上太嚴重的錯誤,會被人如此的上綱上線。隻是柏衛國沒想過,在和平時期,或者在後方,他這點錯誤,確實隻是個不大的小錯誤。不假外出,又主動迴來,是不會有人把這個錯誤往逃兵這個罪名上靠的。
可現在這裏是前線,擅自離隊就可以等同與逃兵。按照戰場紀律,逃兵是可以就地正法的。開除軍籍已經算是最輕的處罰了。至於他離隊去幹什麽了,最終他是自己迴來的,這已經都不重要了。
在這一點上,高崇山也不好說什麽。他不能對柏衛國說,人家治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能說,這是軍隊係統曆史遺留下來的痼疾。作為一個軍長,他不可能把這種負麵思想傳遞出去。而且,他認為,隨著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將來的軍官大多畢業於各級軍校,這種山頭的概念會隨著時間逐步淡化乃至消失。
得到了高崇山暗示的柏衛國,選擇了讓偵察大隊把問題上交這個看似危險的選擇。不過,畢竟他還年輕,在等了兩天還沒見到結果之後,滿腦子的各種念頭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來。有那個年輕人,在二十歲的時候,在麵對自己一生前途的選擇的時候,能不患得患失?
當時間到了五月下旬的時候,柏衛國的處理意見終於下來了。
正如高崇山預料的那樣,處理的結果,給的處分僅僅是一個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但另一個不算處分的處分是,柏衛國帶隊執行的滲透任務的評功,大隊申報的一等功被降為二等功,至於大隊單獨為他申報的襲擊清水公安屯的一等功,則直接被取消。不過,有個意外的補償,柏衛國獲得了晉升,級別被提為正連。
得到這樣一個讓人看得有些眼花的結果,是與偵察大隊的大力維護分不開的。
原本按照政委劉湘山的意思,對於柏衛國所犯的錯誤,是要給他一個深刻教訓的。
畢竟柏衛國今年才二十歲,已經是副連職軍官,加上他的戰鬥英雄的光環,在同齡人中絕對屬於前途遠大的一撥人之一,可謂是年少得誌的代表。
但通常情況下,與年少得誌相伴的,就是得意忘形,特別是那些一路走來一帆風順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人的自律就顯得異常重要。縱觀曆史,從沒有那個年少得誌而又不知自律的人,最終會得到一個好結果。
柏衛國這次的錯誤不算太嚴重,但卻暴露出他衝動和視軍紀如無物的苗頭。劉湘山覺得,出於對柏衛國的愛護,一定要適時的對他敲響警鍾,提醒他不能恃功而驕。這樣,他的將來才會走得更長遠。
可當事情的發展脫離了控製之後,劉湘山和李洪國又不約而同的擔心起來,他們怕因為這間事而徹底斷送了柏衛國的前途。對於為什麽會有人抓住柏衛國這個並不算太嚴重的錯誤不放,他們自然心知肚明。
於是,他們也開始努力的創造條件,讓柏衛國的處理盡量輕一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請功。
柏衛國率隊襲擊敵特工團團部,這次戰鬥在評功時,柏衛國被評為一等功是理所應當。但大隊把他襲擊清水公安屯也報請一等功,就帶有一點味道了,畢竟這是柏衛國私自行動的結果。不過,偵察大隊的理由也很充分,雖然是私自行動,但不但帶迴了烈士遺體,還消滅了一百多敵人也是事實。
李洪國他們的算計很簡單,隻要上級認可在清水的行動,那怕不評功隻給個嘉獎,柏衛國私自離隊的事,就不能處分的太重,畢竟是一件事的兩麵麽。
最終起作用,實際上還是章太行的態度。
章太行的意見出發點,跳出了事件本身。現在正值輪戰部隊換防,若是對柏衛國這樣一個功臣處理太重,新上來的部隊,他們知道後會有什麽反應?要是產生負麵影響,最終吃虧的,恐怕就是他們這些前指的將領和軍官了。
事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那些高唿嚴懲柏衛國的人終於閉嘴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事,智者不為。於是,一個說不清是獎是罰的處理決定出台了。
偵察大隊也開始準備撤迴,就等著接防的部隊到來,就可以換防後撤了。各個中隊除了例行的監聽監視,其它人員在這段時間裏,變得拿鐵鍬掃把的時間比拿槍多。駐地附近的鄉鎮村寨,到處都能見到他們在鋪路搭橋,幫助邊民休整房舍。
不過,這些事都與柏衛國無關,他現在的任務是負責高遠遺孀俞虹和女兒高映凝的安全。在重新為高遠舉行了葬禮之後,高崇山隻待了一天就先離開了,畢竟他是一軍之長,不合適離開部隊太久。
俞虹和高映凝卻留了下來,俞虹是名軍醫,在石門的n集團軍陸軍醫院工作。這個年代,交通並不方便,從石門來一次南疆,經過幾次轉車,做火車起碼需要四天四夜。
雖然以後可以想辦法把高遠的墓遷迴石門,可這畢竟是將來的事,誰知道能不能辦成呢?自從南疆戰爭爆發以後,長眠在這的官兵數量並不少,要是這個頭一開,帶來的麻煩會不少。所以,俞虹想在這兒多待一段時間,能帶著高映凝多去陪陪高遠。或許,走了以後,會很多年都沒時間再來看他。
俞虹想要多待幾天的要求,偵察大隊無法拒絕。但這裏畢竟是戰區,雖然進入雨季後,戰鬥烈度降低了,可誰能保證敵人不會出其不意的來個襲擊?所以,安全依然是個重要的問題。由於柏衛國和高遠的關係,這個保護任務大隊就交給了柏衛國負責。但柏衛國心裏明白,這其實是大隊對他的特殊照顧。
柏衛國的處理決定,至今都還沒下來。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柏衛國總是有點心不在焉,做事總是無精打采的。李洪國和劉湘山幾次想找柏衛國談話,但最終都放棄了。因為他們心裏對這件事到底會出現個什麽結果也同樣心裏沒底。
恰好俞虹提出要求要多待些日子,大隊就把這個安全任務交給了柏衛國。其一,是李洪國考慮,你可以對其他事情不上心,保護高遠的遺孀和女兒,你不會不上心了吧?不然的話,萬一她們出點什麽事,你對得起高遠嗎?其二則是俞虹和高映凝留在這裏,平時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高遠的墓地,而柏衛國也是一空下來,就往哪兒跑,這也算是假公濟私了。
那天晚上,高崇山和柏衛國之間談其實沒談太多。因為柏衛國的迷惘的產生有兩方麵的因素,最主要的方麵是對前途的迷惘,他參軍的初衷,就是在部隊混個幹部身份後迴地方安排個工作。隻是現在有被開除軍籍的可能,讓他有點慌神,開除軍籍,意味著他不僅丟了幹部身份,還會背個處分。
要命的是,這會留在檔案裏,讓他背負一輩子。搞成這樣別說出路了,那個單位看到檔案裏這“開除軍籍”四個字後還會要他?早知如此,他還不如不當這個兵。
但高崇山覺得這個不是問題,他隻是在談話中暗示,讓柏衛國選擇把問題上交。
有人要處理柏衛國,針對的其實並不是柏衛國個人,而是偵察大隊。因為他是偵察大隊風頭最盛,名聲最大的一個。處理了柏衛國,就是變相的否認了偵察大隊的一部分功勞。這是源於軍隊係統山頭之間的固有矛盾。
從最初的土地革命時期開始,直到建國後,在戰爭中成長壯大起來的軍隊係統裏,各支部隊由於出處不同,統帥不同,逐漸形成了無數的山頭。其中最大的山頭,自然就是當年從東北向南橫掃的那位元帥統帥的野戰軍。n集團軍就是那位元帥麾下的王牌軍。
在那位元帥出事後,這支野戰軍這一係的人,受到了全方位的壓製。這也很正常,因為這個山頭在風光時,也曾壓製著其它的山頭。這一次,由n集團軍組建的偵察大隊在南疆出盡了風頭,自然會遭到其它山頭的人的不滿,他們擔心這個大山頭再次崛起,他們的日子又要難過了,使點小絆子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過,也同樣因為柏衛國的名氣,處理結果不會太重。柏衛國的處理若是由偵察大隊自己做出,那麽那些人盡可以找各種理由來刁難。但要前指來決定的話,他們就必須考慮一個問題,這樣做的太過分了,下麵的部隊會不會產生負麵影響。畢竟,前線的中高級指揮官都知道,偵察大隊有這麽個牛人。
柏衛國想不明白的另一個方麵,是為什麽他的這點說不上太嚴重的錯誤,會被人如此的上綱上線。隻是柏衛國沒想過,在和平時期,或者在後方,他這點錯誤,確實隻是個不大的小錯誤。不假外出,又主動迴來,是不會有人把這個錯誤往逃兵這個罪名上靠的。
可現在這裏是前線,擅自離隊就可以等同與逃兵。按照戰場紀律,逃兵是可以就地正法的。開除軍籍已經算是最輕的處罰了。至於他離隊去幹什麽了,最終他是自己迴來的,這已經都不重要了。
在這一點上,高崇山也不好說什麽。他不能對柏衛國說,人家治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能說,這是軍隊係統曆史遺留下來的痼疾。作為一個軍長,他不可能把這種負麵思想傳遞出去。而且,他認為,隨著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將來的軍官大多畢業於各級軍校,這種山頭的概念會隨著時間逐步淡化乃至消失。
得到了高崇山暗示的柏衛國,選擇了讓偵察大隊把問題上交這個看似危險的選擇。不過,畢竟他還年輕,在等了兩天還沒見到結果之後,滿腦子的各種念頭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來。有那個年輕人,在二十歲的時候,在麵對自己一生前途的選擇的時候,能不患得患失?
當時間到了五月下旬的時候,柏衛國的處理意見終於下來了。
正如高崇山預料的那樣,處理的結果,給的處分僅僅是一個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但另一個不算處分的處分是,柏衛國帶隊執行的滲透任務的評功,大隊申報的一等功被降為二等功,至於大隊單獨為他申報的襲擊清水公安屯的一等功,則直接被取消。不過,有個意外的補償,柏衛國獲得了晉升,級別被提為正連。
得到這樣一個讓人看得有些眼花的結果,是與偵察大隊的大力維護分不開的。
原本按照政委劉湘山的意思,對於柏衛國所犯的錯誤,是要給他一個深刻教訓的。
畢竟柏衛國今年才二十歲,已經是副連職軍官,加上他的戰鬥英雄的光環,在同齡人中絕對屬於前途遠大的一撥人之一,可謂是年少得誌的代表。
但通常情況下,與年少得誌相伴的,就是得意忘形,特別是那些一路走來一帆風順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人的自律就顯得異常重要。縱觀曆史,從沒有那個年少得誌而又不知自律的人,最終會得到一個好結果。
柏衛國這次的錯誤不算太嚴重,但卻暴露出他衝動和視軍紀如無物的苗頭。劉湘山覺得,出於對柏衛國的愛護,一定要適時的對他敲響警鍾,提醒他不能恃功而驕。這樣,他的將來才會走得更長遠。
可當事情的發展脫離了控製之後,劉湘山和李洪國又不約而同的擔心起來,他們怕因為這間事而徹底斷送了柏衛國的前途。對於為什麽會有人抓住柏衛國這個並不算太嚴重的錯誤不放,他們自然心知肚明。
於是,他們也開始努力的創造條件,讓柏衛國的處理盡量輕一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請功。
柏衛國率隊襲擊敵特工團團部,這次戰鬥在評功時,柏衛國被評為一等功是理所應當。但大隊把他襲擊清水公安屯也報請一等功,就帶有一點味道了,畢竟這是柏衛國私自行動的結果。不過,偵察大隊的理由也很充分,雖然是私自行動,但不但帶迴了烈士遺體,還消滅了一百多敵人也是事實。
李洪國他們的算計很簡單,隻要上級認可在清水的行動,那怕不評功隻給個嘉獎,柏衛國私自離隊的事,就不能處分的太重,畢竟是一件事的兩麵麽。
最終起作用,實際上還是章太行的態度。
章太行的意見出發點,跳出了事件本身。現在正值輪戰部隊換防,若是對柏衛國這樣一個功臣處理太重,新上來的部隊,他們知道後會有什麽反應?要是產生負麵影響,最終吃虧的,恐怕就是他們這些前指的將領和軍官了。
事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那些高唿嚴懲柏衛國的人終於閉嘴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事,智者不為。於是,一個說不清是獎是罰的處理決定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