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小就是被人讚頌的對象,十四歲,就進了國子監,此後更是步步傲人,不到十八歲就騎馬帶花,誇行於市。

    就算在翰林院不是很得意,但做的文章寫的詩詞,也往往是被人稱頌的,她本以為在自己流露出新黨的傾向後,不說立刻受到重用,起碼也是要被接納的。

    但哪知寫了兩篇有新黨傾向的文章,新黨那邊竟毫無動靜,她又在公眾場合發表了一些依附王梓山的議論,也隻惹來兩個舊黨和她爭論。跟著李如藍參加了兩次新黨的聚會,也不了了之。

    一直到自家大弟和高家定親,她才算正式被新黨認可。但李如藍都是寧王府上的座上客了,她卻隻能和一些六七品的官員廝混。

    她真正進入新黨的核心,也是在自家大弟和高平成親後。

    寧王接待、王梓山招她去談話,上好的燕窩人參大把的送,她東西雖然拿了,卻更為抑鬱。

    她再不懂人情世故,也知道王梓山和寧王看重的不過是林家和高家的這種裙帶,她林開雲,她這個國朝以來少有的少女狀元在這些人眼中都不算什麽!

    不過就算如此,她還是忍了,她欠缺的不過是個機會,既然高家能為她提供這個機會,那她為什麽不牢牢抓住?

    她不拒絕機會,但也不願去巴結高家,除了年節,她基本上不到高家走動,她要讓王梓山和寧王知道,就算沒有高家,她也是人才!

    她用心的為寧王計劃,用心的研究了王梓山所有的著作,寫了策論,當年考狀元她都沒有這麽用心過,結果呢,卻被束之高閣!

    是的,這半年,寧王賞她的東西金銀是沒少過,但她要的不是這些!

    “開雲,你是人才,這一點,我和寧王都是知道的。”前幾天,王梓山拍著她的肩說,“但你還太年輕,而且以你和高家的關係,其實應該多往那邊走走的。”

    這話說的含糊,她也是明白的。

    太年輕?李如藍也不比她大兩歲!說到底,她們在意的還不是她的才華,而是她和高家的關係!

    林開雲覺得憤怒,還有失望。

    王梓山和她一樣,也是二十歲就名滿天下,但在翰林院做了兩年之後,就掛印而去,迴家教導鄉民。

    十年前,《王氏家話》一出,天下聞名,朝野震驚,天子當時就派人宣召,她青衫上京,和天子夜話一晚,第二天又飄然而去。

    五年前,再出《鄉

    談集》,又是京城紙貴,天子再次宣召,誰都知道,這次是必有厚位相待的,若在京,必是京兆伊,若外出,必是知府。

    正五品的官職,是多少人一輩子也熬不過去的坎,而且這還和翰林、禮部那些清貴的位置不同,這是實打實的實缺。

    那時候,她剛入國子監,聽了這些傳聞,又是羨慕又是矜持,想著什麽時候能和她一樣,又想著自己早晚,也是能走到這一步的。

    而王梓山走的比她還要遠,兩年前天子第三次宣召,她終於入京就職,而一上來,就入了吏部,不到一年,就成了吏部侍郎,正三品!

    因為有王梓山她才會想到要加入新黨,卻沒想,王梓山卻是如此。

    她的臉色一會兒青一會兒白,明鵲在旁邊看著,又是擔心又是害怕。擔心的是林開雲的身體,害怕的是斥責。

    他對高平高家都沒多少畏懼,但是在林家就不一樣了,在林若鴻兄弟麵前還好,在林之一林開雲麵前卻都是戰戰兢兢的,特別是麵對林開雲,總是怕自己不小心犯了什麽錯。

    “你把大少爺在高家的情況再說說。”

    明鵲又說了一遍,林開雲也沒聽出什麽,但聽到說高平做了首詞,不僅笑道:“這倒是稀罕了,她做了什麽詩詞,說來聽聽。”

    明鵲從小跟在林若鴻身邊,雖然說不上精通詩詞歌賦,但也是識字懂文的,那首小令本就不長,再加上林若鴻這兩天沒事就吟詠,他也背了下來,現在聽林開雲問,就又背了一遍。

    林開雲初聽還沒什麽,在聽到“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時候臉色就變了,再聽“斜暉脈脈水悠悠”手上的茶盅幾乎沒落在地上。

    這首小令,曾被人評為“一字一句閑不得”,而溫庭筠本人更是和李商隱齊名,他幾乎是第一位致力填詞的詩人,這首《望江南》就算不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中國曆史上有多少位詩人,流傳到後世被人讚譽的又有幾個?有多少首詩詞?經過一千年的沉澱,被人稱讚的又有多少?

    而無論溫庭筠這個人,還是《望江南》這首小令都是上流之選,雖說被高平改動了兩個地點,但也是瑕不掩瑜,光彩奪目。

    林開雲整日和詩書打交道,自然知道這首小令從不見於書本,高平絕無可能是從什麽偏僻的地方找來的。而至於說找人代筆,現在詞曲難求,一首這樣的詞,不說賣於書局,隻是賣到紅園青樓中,那些當紅郎兒也願拿

    千金來買。

    高平也許給得起天價,但卻給不起天下聞名的聲譽!

    “難道,這真是她自己寫的?”

    林開雲隻覺得痛苦難當,那高平,正經的書院都沒去過一日,連個秀才都沒考中過,她怎麽能寫出這樣的詞?

    “我十幾年苦讀,十幾年努力,難道在天份上連這麽一個人都比不上嗎?”

    “小姐?大小姐?”

    明鵲見她一會兒咬牙切齒,一會兒麵露猙獰,不由擔心,怕她有什麽身體不適。

    林開雲迴過神:“沒事了,你先下去。”

    明鵲愣愣的看了她一眼,行了禮,向外走,走到門邊又聽她道:“今天我問你的話,你不要對任何說,就算是府尊老夫君問起了,也不要談那首詞的事!”

    明鵲不解,但還是應了,林開雲對他笑笑:“我過去就覺得你是個好的,本想將你從大弟那裏討來,又碰上高家來求親,這次既然你迴來了,我過兩日就對父親去說。”

    明鵲這一驚非同小可,半天隻以為自己聽錯了,林開雲過來摸了摸他的頭,溫聲道:“傻孩子,別怕,一切有我。”

    明鵲暈暈乎乎的走了,林開雲背過身,臉色陰沉了下來,為什麽不是她寫出了那首詞?為什麽寫出那首詞的是那個高平?!

    高平自然不知道因為一首被剽竊來的,感覺改的太不對味的詞被人惦記上了。目前,她的時間都用在了玻璃上。

    因練出了玻璃,她將附近的地都買了,和高老夫君的莊子連到了一起,外麵又修了圍牆,雖不能保證就杜絕宵小,但看住楊席兩家卻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說起來,她倒也不是太怕這兩家跑出去。先不說這兩家都入了高家的門,在這個時代,不是官身秀才,又沒有路引,又能跑到哪裏?

    而且對於玻璃,她其實也沒有太多想要私藏的心思。

    中國古代的一些技術,現在人看來都瞠目結舌,卻可惜的在曆史中流逝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藏私,流傳度不夠。

    任何一個小小的發明,可能就是一個支點,撬起的,不定是什麽重物,也許是資本主義也許就是工業革命。

    也許玻璃比不上紡織機蒸汽機,但最最起碼,能安裝到窗戶上,令人多感受幾分光明。

    當然,她也沒有偉大到,將這項技術無私的公布出來的地步。在合適的時候,她可以找幾個感

    興趣的談談價格。

    而至於這個合適的機會,第一是玻璃已經引起了重量人物的窺覷,第二則是,她這邊的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在一定時間內,別人無法趕上。

    為了這個,她還特意的跑到了高老夫君的莊子裏,天天守窯。而在看了幾次後,她也知道為什麽燒製出來的東西總不如人意了。

    配料的純度、窯的溫度都達不到要求不說,連每次的份量也不夠標準。這也不是楊席二人不小心,完全是因為這裏和中國古代一樣,無論是稱還是尺子都沒有統一的規格。

    是的,錯的並不多,兩杆秤之間相差大概也就是個一兩二兩,兩把尺子之間錯的也不過是一寸兩寸,這用到別的地方上也不顯,但用到這裏,問題就大了。

    她專門讓人找來了十杆尺子,八個稱,竟沒兩個完全一樣的!是的,都是十寸一尺,十六兩一斤,但寸和寸之間錯一點,兩和兩之間錯一點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是說度量衡之間統一了嗎?”

    看到這個結果她隻有愣愣發傻,有壽等人也發愣,在她們看來,這就是統一了,錯這麽一點點有什麽區別?

    “小姐,要完全一樣怎麽可能?每家都有每家的規矩的,咱們在京城,已經夠標準了,要是在外麵,就要看官尺官斛了,這之中,到底多少一尺多少一鬥,更是難說。”

    席老七是個機靈的,也道:“這尺子和尺子之間的差距,也是各家的規矩呢,莫說我們這普通人用的,就是在官家,也不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又多了個長評,現在是八千了,俺會記住的,謝謝大家~

    糾結(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風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鼎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鼎鼎並收藏春風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