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被文題所牽引,路燈亮了,讓人感到窩心和溫暖的四個字,想必在一種安靜的狀態裏品讀此文,或許會有一刻沉思。

    農村題材的小說向來不被廣大讀者所待見,因其自身偏僻性而從未受到市場的推崇,寫手也基本對其避而遠之,但慶幸的是,本文的筆者還是用他最原始的感官,細膩的情感和從容的文字為我們再現了一個真實的鄉村生活,展現了農村人的激情和夢想。

    很是喜歡每個章節的標題,既抓住讀者的視線又直擊本章節的重點,不禁聯想到作者是個善於捕捉他人心裏的人,乃至筆下的“我”的眼裏,也盡是透徹。本文並不以某些人物為主線,而是將整個村子的故事娓娓道來,自然地引出三代人物和大小事件,用細節吐露心聲,用平實打動讀者。本文可寫點過多,在此我隻能選幾個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郝爭明和小暢是全文所占筆墨最多的兩個人物了,之所以把他們兩放在一起評述是因為個人以為他們有所共通之處,也就是這個所謂的共通成為他們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的關鍵。在正常人的眼裏看來,郝爭明是事有小成的商人,本該無利不往,小暢是外表學曆家事樣樣具備的城市貴族,本該嬌生慣養,相較於村裏其他人,他們可稱為上階層,但二人卻用最大的熱誠無怨無悔的為村子的發展竭盡全力,並用“為建水渠自掏腰包,為養豬全額埋單”這樣的事實堵住了這些下裏巴人的悠悠之口。或許有人說他們一樣有私心,郝爭明是為了名氣,追求並滿足自己更高的思想境界;小暢是為了贖罪和逃難,以免除心裏的愧疚不安。可名氣能當飯吃還是單純的贖罪能讓自己躲過恢恢法網?難道錢的作用他們懂得比窩在山裏的人少?郝爭明一手建成的水利建設,小暢帶來的果樹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他們共同創建的養豬場,這些實實在在留下來的都是圈裏窪的將來和希望,試問邊上觀和坐收漁翁之利的人有何資格再言其他?清官難做,好人難為,世人給予的支持不該再有吝嗇,不論何時何地!

    旁觀村民終被郝爭明感動而自發補上設備款;從之山的妻子能在婆婆去世後對咬牙切齒的小姑子說出“迴家吧”;不孝的魯直能在妻亡子散後在母親麵前老淚縱橫的喊聲“媽”;魯冰洋的父母在得知兒子是被媳婦所害後能想著“不能再失去這個女兒了”…… 文中的憤恨終究能被感化,生活的走向依舊美好,想必在作者乃至世人的眼裏仍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吧,善惡是因果循環終有報,透出的依舊是作者質樸純真的情感。

    很是興趣文中的第一人稱“我”,獨斷的認為他是以作者為原型而安放在文裏的旁述者,一個與我年紀相仿的80年後,對人生的了解竟是如此獨到,但仍是掩蓋不住年輕人的衝動和憧憬,像被壓在石頭下的豆芽,神一般的力量推開阻擋去觀看體驗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離開那個村子,去尋找麗平,去承擔責任,去創建屬於他的那一片天地。

    文章在內容上做到了首尾相唿應,但通篇來看,這裏的頭尾和實際內容並無特定的聯係,個人覺得以麗平媽的去世為開端實有偏題之嫌。結文後,我仍在疑惑這樣的淳樸無私是否真的存在?雖說小說偶爾的杜撰和誇大都是必不可少的寫作手法,但是本文通篇來看都偏於紀實,但在情感上的處理似乎偏於理想化了些,在目前,人性的劣根性被根除還基本屬於幻想吧!

    村裏的路燈還是亮了!照亮的是前麵很長很長的路,大步的走下去。

    深夜,看著窗外的那盞剛被安在這個老舊社區的路燈,我總覺得有些刺眼。不知道長在農村的作者看著城市的霓虹路燈,會想到什麽?

    環顧四周,我還是覺得這是座寂寞的城市,亮著的始終是外麵的燈,每個人心裏的那盞燈該如何點燃又為誰而燃?

    (完)

    rn書評團特邀評論員:無思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路燈亮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落炎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落炎夏並收藏路燈亮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