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形象像極了一個落魄的青年。今天他背著一把破紙傘,手裏拿著一柄饕餮寶劍。


    沉靜的街道,餘暉將他的影子拉的長長的,像極了此刻他落寞的內心。


    這並非是他的錯,但這錯誤給予他的傷痛,甚深甚重。


    他背上的油紙傘不停的在騷動,手中的饕餮劍也唿之欲出。就是此情此景,他斬斷了自己的饕餮劍。


    又將這柄斷劍,交到了他人之手,並且決心日後並不再殺生。又將那傘交與了可托付之人,將其歸還於了劍門關。


    那傘便是今日魔物手中之傘劍。傘中藏劍,出招之時,劍氣一線。


    此劍名墨餘,出自劍門關千柄寶劍其一,其威力是上上上等。墨餘的丟失,在劍門關發現之始的時候,半個劍門關就亂了起來。


    若是其他寶劍丟失或損壞,完全可以找一把劍來代替,以將其空缺彌補,但是墨餘的丟失,是不可輕易的填補的。但是來歸還此劍的白發英雄,可真的是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說起來白發英雄,宋棋來不禁將其與江淶聯係了起來。首先兩人都是白發,實在是太湊巧了,僅僅是長相就如此相似,那說定,兩人之間還真的是有一點關係。


    但是“英雄”一詞所指實在是寬泛。


    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英雄者,有淩雲之壯誌,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的辯證道理,其本旨離不開“國”“民”兩字。《載敬堂集·民說》:“國之興,盜賊隨英雄立功;國之敗,官吏同無賴輕法。”文旨關涉著這種精神。


    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且難以捉摸。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勝數。然最為特別者,皆寥寥可數,而終極完美者則放眼望去皆無,皆因沒人達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無長生不滅者。然若果有此人,皆生命之總和,方能達到長盛不衰。


    但是英雄到此,也未必是英雄。


    那到底白發英雄與江淶小姐,有沒有關係呢?


    宋棋來悄悄的看了一眼李軒成,李軒成輕輕點點頭。似有若無的“嗯”了一聲。


    他也隻能說那麽多了,再多說的話,可能就不太好了。


    畢竟專人做專事,關於白發英雄與江淶小姐的關係,二人之間的一些種種是由,總會有人知道,或許他會將之公之於眾,或是不會。


    有些人、有些事情你大可不必知道的太多,知道的過多,反而會觸發一些事故,埋下一些個禍端。


    這樣才有了一些不知者不怪,和口無遮攔難成大事,這樣的兩類人。


    還要知道三緘其口,該說的要說,不該說的萬萬不能輕易的表露出來。正所謂,天機不可泄露。


    當年,劍門弟子在收服自家寶劍的時候,險些漏掉了這一柄,虧得白發英雄相還,才得以收齊千柄劍門寶劍。


    也就是因為他們遺漏了這柄墨餘劍,才生出了“黑煞鬼”這一檔子事兒。


    多數劍門古劍,都是在古劍陣中收了邪氣的侵襲,所以才得以成了精怪。而傘中劍墨餘,卻是在重迴劍門關之前,就已經修煉成魔。


    傘中劍墨餘與被魔化的那人,合起來就是“黑煞鬼”。


    準確的說,是墨餘與魔合作了一起,兩人性命相連。所以說當日在“黑煞鬼”被斬殺後,與墨餘劍合為一體的那人,也就灰飛煙滅了。


    殺死了一個尚還存著理智的人,這讓初代門主痛苦萬分。


    每每在白天在夜裏,他迴憶起此事,胃中都是一陣絞痛,痛的他想將胃給掏出來,再放在涼水裏冰上一冰,痛就痛到了這種程度。


    愧疚自責無法安放,使得他宿不能寢、夜不能寐。即便是入睡了,也不十分安然。


    他總是這樣,每每夜間入睡卻無夢,第二天醒來就感覺自己如同死去了一般。恍如隔世,兩世為人啊,所以久而久之他就不願意睡覺了。實在是疲憊的時候,他會去喝上一瓢涼水,好讓自己清醒。


    有人說他是在修練神功,功成之際就可百步穿楊、過目不忘、絕世無雙。但是有些知道實情的人,卻是也為他感到心痛。


    比起來後者,初代門主總是會那前者的說法來說笑。他不想讓其他人也為此心痛,心痛的人,有他一人足矣,何故要讓他人也徒增煩惱呢。


    他這並不僅僅是為了他人,更是為了自己。他真的不忍讓事情從自己這裏愈演愈大,於其讓大家都心痛,倒不如獨留他一人承擔。


    當時,也是在魔物被斬殺了之後,所有人才得知,被魔化的人還尚且有救。所以說,人人都是有責任的,那些對魔物痛恨至極的人、那些說要殺掉魔物的人,還有那些不知情卻依然想要痛恨魔物的人,他們都有罪。


    所謂,人之初性本惡。


    荀子有雲:今人之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孳,而違禮義者為小人。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自私、懶惰、暴力、虛榮、僭妄、執拗、空想、自滿、奢侈、妒忌,輕率、虛偽、自相矛盾、貪婪好利,好標新立異……這就是人。


    武則天扼而殺女,商紂荒淫無道,秦檜奸佞害忠臣,始皇帝焚書坑儒。但卻又有荊軻刺秦,關雲長掛帥封金,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之,即可謂之善與惡?


    “人之初,性本善”,不過是人類內心美好願望,和內心的寄托罷了。這美好的願望究竟能否實現先放在一邊,且說一說這善惡。


    太上: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肯定“人性本惡”之人,你可是忘記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名言。


    世間種種巧妙因果有誰說得清楚,就像是善惡一樣,與其非要將區分開來,人人都居於二者其一,倒不如都說保持中立。


    不是有那句話嗎,“好人不長命,禍患遺千年”。


    雖然說事情並不是因他而起,但是初代門主他還是選擇獨攬了責任。


    但是還是不可避免有人會問他,你還在自責嗎?


    他總是認為,此事隻要自己之口不提,便就會過去了。但是看起來是自己想得太簡單了,他不願意將人往壞處想,但是有些人實在是非要提及他內心最柔弱的部分。


    這種人是最讓人痛恨的,但同時又讓人恨不起來。再次給你帶來傷痛的人,總是會讓這件事情重新被提及,同時會讓你的傷疤再一次被揭開。


    不該問的時候不要問,不該說的話也不要多說,這個道理應該都懂,但是有幾人能做到?又有幾人真正的明白傷者的內心呢?


    或許是出於好心,但是你要考慮,你的好心是否傷害到了他的內心。


    好心敗壞事兒,這種人辦得還真不少。想必是因為太好心了吧,但是凡事要有限度,凡人都是會在有意或無意中戳傷他人的軟肋,不過像是反複踐踏他人內心的事情,是萬萬不能做出來的。


    若是不得以,何故自己不退一步呢?你少說一句話,少問一個問題,少一句噓寒問暖的關心,也許就不會讓他痛哭流涕。


    初代門主不願意在他人麵前失態,他從來都是以清醒慎行自居,但是此時他也卻是有些激動了。


    砰砰砰,他甚至能清楚的聽到他自己心跳的聲音。他努力地鎮定了下來,背過身去思考了起來。


    但是有些話有些事情,不太適合和盤托出,這一點他還是知道的。有人又一次涉及到了自己的痛點,門主有一絲想要駁問他,問他為何要這樣對他,為何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提及他人的痛處。


    但是他再一想這又是何必呢?何故讓自己的內心再一次受傷一次呢?


    初代門主搖頭不語,轉身輕輕離去了。


    其實問與不問又有何異呢?既不能幫助他人解決事情,又不會減輕他的痛苦。有些時候,反複的提及追問他人的痛事,就如同在傷口處撒鹽,在雪上加層霜一樣。


    你可能是在關心他,可是你可知他不需要。


    他遂而他退隱江湖,尋了些江湖浪人自成了一派,同時還建了今日之“五庭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年浣劍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拉布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拉布拉風並收藏少年浣劍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