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談論美食
宋棋來、李軒成與萬玲先行,趙思遠與孫弘文二人去找李或道別。
三人向西行了不到兩百裏,就見了一座小城。
小城雖小,卻也是車水馬龍,一派生機盎然。
天已晌午,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萬玲著急忙慌地隨意找了一家酒肆,但是沒想到小館子裏來來往往的食客還挺多的。
“喲,看幾位風塵仆仆的,想必是途經此地或是剛剛到來吧。快坐下快坐下,我給幾位倒上茶,幾位再看看想要吃什麽。”
跑堂的很會說話,招唿完宋棋來他們坐下後,又去招唿其他客人了。
“陸爺陸爺,您可是有些日子沒來了。今天吃點什麽?還是老樣子嗎,迴鍋肉、醋溜雞、圓籠粉蒸肉、拍黃瓜加一壺醪糟。”
夥計好記憶呀,宋棋來不由得感歎。若是夥計去苦心修煉,那他定會練成過目不忘的神功。
既然夥計這麽熟悉,想必這位陸爺一定是這裏的常客了。
四下無事,宋棋來就掃眼去觀望,眼見這位陸爺年紀輕輕,不過二十五六,品貌端正,衣帽鮮明想必是家裏頗富足的儒生。
現在,他正站在門前與掌櫃的聊天。
沒想到下一刻,二人就看了個對眼。宋棋來底下眉眼含笑點頭,陸爺那邊也是頷了頷首。
菜是由萬玲點的,土豆青椒盒、麻酥裏脊、絲瓜燉粉絲還有苦瓜皮蛋湯,葷素搭配一共四菜一湯。
點菜一事,向來都是交給萬玲的。因為三人中也就是她,對食物又一定的追求。
這邊他們的菜都上來了,那邊陸爺才坐了下來。
他一擺手,叫來了夥計:“今兒個吃過飯才來的,就來份醪糟圓子吧。用我自己帶來的醪糟,你們這兒的醪糟不香。”
夥計拿抹布擦抹了下手,哈腰說道:“好嘞,您稍等,我這就吩咐後廚去給您做去。”
“醪糟圓子是什麽?”宋棋來小聲問萬玲。
醪糟她知道,醪糟就是米酒也叫甜酒。但是圓子是什麽?
這邊萬玲剛剛咽下了裏脊肉,吧唧了兩下嘴巴,想要同宋棋來講講這醪糟圓子。
沒想到,坐在旁邊桌子的陸爺說話了。“姑娘竟然沒有吃過醪糟圓子,真是不該真是不該。小二,將我那米酒做成兩份醪糟圓子,分與這桌一份兒。”
“好嘞,陸爺。”夥計答。
說著,這位陸爺就坐了過來,正正地坐在了宋棋來的旁邊,也就是萬玲的對麵。
“趁著他們去做,我再給姑娘說說著醪糟圓子。”
還不等宋棋來開口言謝,他就有叭叭地說了起來:“這米酒圓子啊,適量湯圓粉,溫水和麵,把麵團揪成花生大小的小劑子,再揉成小丸子。醪糟燒開後,下湯團,湯團浮起後,打入蛋花,關火,加入白糖。
先說這醪糟,醪糟製做工藝很不好把握,大多數都是去買半成品,而且味道也不錯。醪糟營養價值非常高,尤其是對女孩子滋補效果非常不錯,能補氣養顏還有能豐胸。”
宋棋來聽到“豐胸”二字有些臉紅。
顯然聽這位公子所言,他應該不僅僅是個對食物很有研究的公子哥,看來應該是位老饕[tāo]了。
此時萬玲放下了碗筷,高人實在是高人,沒想到在這裏竟然還能遇到,與自己一樣同樣喜好美食的朋友。
之於吃食,萬玲可也是頗有研究的,老饕見老饕,萬玲就決定,來會一會他。
“兄台。”萬玲一聲兄台,打斷了陸爺的滔滔不絕,接著她說道,“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今日見兄台也是個愛吃、懂吃之人,可有興趣來切磋一下?”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兩人一拍即合。
李軒成小聲說:“你們剛剛可聽到,小萬背古文了?我原以為她大字不識幾個,但你們不知道啊,其實每逢談起吃食,她倒真的是有一套的。”
人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像是萬玲,就是愛吃。
宋棋來點點頭:“好像是這樣的,一前在不周山的時候,她最愛跟做飯的張嬸待在一塊兒。張嬸也是最喜歡她的。”
先開言的是這位陸爺。“之於老饕,姑娘可知蘇東坡有賦名《老饕賦》。‘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而薪惡勞。九蒸曝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嚐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嗡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蘇東坡萬玲知道,老饕是什麽意思她也知道,但是《老饕賦》她是真的不知道了。
“這……我當然知道。”不知道也要裝作知道的樣子,萬玲心裏想著:我不說那誰知道我不知道呢?單說士氣上就不能輸。
接著,萬玲繼續說道:“說道蘇東坡,在被貶謫黃州時,他作有煮肉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隨後人們開始競相仿製,並戲稱為‘東坡肉’。蘇軾二任杭州知州時,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擔肉給他拜年,蘇軾便命將豬肉和酒燒好後給民工吃,家人誤聽為黃酒和豬肉同燒,大家吃後反而覺得更加酥香味美。‘東坡肉’美名便慢慢傳遍全國。”
對方讚許道:“姑娘好厲害,連這都知道,那在下必定是萬萬不敢小看姑娘了。”
“什麽?你敢小看我。你幾個意思,你這個人怎麽這樣,怎麽能隨便小瞧人呢?”萬玲盡力想要岔開話題。
而且她已經得逞了。這位陸爺顯得有些慌亂了。“我不是,我沒有……我隻是……”
可誰知,這時候李軒成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笑著說了她兩句:“小萬,你別岔開話題。兄台你別被帶偏了節奏,你們繼續你們繼續啊。”
上麵萬、陸二人暫停了討論。下麵李軒成、宋棋來師兄妹二人聊得熱火朝天。
李軒成:“師妹,你看這年輕人啊,這麽容易就被小萬給擾了節奏,多虧了我的金玉良言,給了他迎頭痛擊,讓他幡然醒悟了,要不然的話,他指定得輸給萬玲了。”
宋棋來悄聲說:“師兄,你覺不覺得,你說話做事越來越想一個人啊。”
李軒成:“像誰啊?”
宋棋來:“像小玲。”
李軒成:“好像是有點兒。”
驕傲自大,還有點小傲嬌這不像萬玲,像誰嘛。
但是沉浸其中的萬玲、陸爺二人是絲毫未察覺到,這對正在“看戲”的師兄妹二人。
可惡,李軒成這家夥,這是成心要看著我難堪,想讓我輸掉。萬玲此時心裏很不快,不過她可沒有要認輸的意思,同樣陸爺這邊也沒有低頭的意思。
聞言,陸爺倒是找迴了節奏。
緩了緩,他開言道:“形容飯食美味的,‘可口’一詞,原是瓷器中,對於缸的雅稱。窯器說,‘成窯之草蟲可口、子母雞勸杯、人物蓮子酒盞、草蟲小盞、青花小盞,其質細薄如紙’。”
“可口”一詞竟然有這樣的說法,萬玲是沒有聽說過的。可見,眼下的這個人絕非是個簡單的食客,實在是強悍。
但是說好的談吃食,怎麽拽起了文?我腦子裏的唐詩宋詞都快背出來完了,這樣下去可不行,我不能輸。
穩了穩心神,萬玲將話題轉移迴到美食上。“兄台可曾知道驢打滾?驢打滾是是北方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麵,猶如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了豆麵,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麵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說完,萬玲心裏一樂,我就不信你不愛這驢打滾。
這時候,一式兩份的醪糟圓子已經各自上了桌。
說是兩份,其實是兩大份兒。
萬玲與陸爺談至興處,根本就沒空吃。桌子前的宋棋來與李軒成二人,盛了些醪糟圓子捧在手裏,邊吃邊看這二位的精彩演說。
因為陸爺這邊,邊說還邊比劃著,看起來倒是有幾分滑稽可愛。
“《燕都小食品雜詠》中就說:‘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麵成團豆裏埋。何事群唿‘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於炒豆麵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在下有幸嚐過驢打滾,但是論口感上還真不如江南地區地區的青團。”
接著,他又滔滔不絕地講起了青團。
“先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現在市麵上店家做的青團,有的采用漿麥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製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再有啊,製作青團最好是采用清明前的艾,因為這個時候是最嫩的,顏色也非常翠綠。營養價值方麵,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團,聽說過沒吃過。聽說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萬玲早就想嚐一嚐味道了。
誰會跟美食過不去呢,轉眼間二人就忘了先前的較量。
萬玲:“啊,聽起來挺好吃的,就是我還沒有吃到過呢。”
如此美妙的吃食,眼下這位老饕竟然沒有嚐過,真是可惜了可惜了。
想著,陸爺驚訝的站了起來。“姑娘沒有吃過嗎?咱們城裏就有買的,是家新開的青團店,聽說老板還是江南人嘞。就在城西拐角處,等下要不要一起去嚐一嚐呢?”
萬玲:“好呀好呀,你請客嗎?”
陸爺:“可以呀,在下雖說並很不富裕,但是請姑娘吃青團的錢還是有的。”
宋棋來小聲問:“青……青團好吃嗎?師兄。”
李軒成小聲答:“我也沒吃過,不過他他們兩個說得,應該是很好吃吧。”
聞言,陸爺又坐了下來。衝著竊竊私語地二位說道:“這位沒有吃過醪糟圓子的姑娘也沒有吃過青團嗎?”
宋棋來麵上略紅。“沒……沒有啊。”
陸爺“那我們一起去吧。旁邊的這位兄弟也一起來吧。”
李軒成拒絕刀:“在下就算了,在下不愛吃甜食。”
“試一試嘛,試一試。”萬玲鼓動著他,“既然有人請,那就不寫需要客氣了,不吃白不吃嘛。”
“是啊是啊,兄台去嚐一嚐嘛,剛剛看你米酒團子吃得都很香。青團你也會很喜歡的。”
還真別說,李軒成他還真有了幾分想要去嚐一嚐的念頭。
本來還是緊張兮兮、非要爭個高低的二人,像是兩個孩子一樣,討論著等會兒要去吃青團。
宋棋來、李軒成與萬玲先行,趙思遠與孫弘文二人去找李或道別。
三人向西行了不到兩百裏,就見了一座小城。
小城雖小,卻也是車水馬龍,一派生機盎然。
天已晌午,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萬玲著急忙慌地隨意找了一家酒肆,但是沒想到小館子裏來來往往的食客還挺多的。
“喲,看幾位風塵仆仆的,想必是途經此地或是剛剛到來吧。快坐下快坐下,我給幾位倒上茶,幾位再看看想要吃什麽。”
跑堂的很會說話,招唿完宋棋來他們坐下後,又去招唿其他客人了。
“陸爺陸爺,您可是有些日子沒來了。今天吃點什麽?還是老樣子嗎,迴鍋肉、醋溜雞、圓籠粉蒸肉、拍黃瓜加一壺醪糟。”
夥計好記憶呀,宋棋來不由得感歎。若是夥計去苦心修煉,那他定會練成過目不忘的神功。
既然夥計這麽熟悉,想必這位陸爺一定是這裏的常客了。
四下無事,宋棋來就掃眼去觀望,眼見這位陸爺年紀輕輕,不過二十五六,品貌端正,衣帽鮮明想必是家裏頗富足的儒生。
現在,他正站在門前與掌櫃的聊天。
沒想到下一刻,二人就看了個對眼。宋棋來底下眉眼含笑點頭,陸爺那邊也是頷了頷首。
菜是由萬玲點的,土豆青椒盒、麻酥裏脊、絲瓜燉粉絲還有苦瓜皮蛋湯,葷素搭配一共四菜一湯。
點菜一事,向來都是交給萬玲的。因為三人中也就是她,對食物又一定的追求。
這邊他們的菜都上來了,那邊陸爺才坐了下來。
他一擺手,叫來了夥計:“今兒個吃過飯才來的,就來份醪糟圓子吧。用我自己帶來的醪糟,你們這兒的醪糟不香。”
夥計拿抹布擦抹了下手,哈腰說道:“好嘞,您稍等,我這就吩咐後廚去給您做去。”
“醪糟圓子是什麽?”宋棋來小聲問萬玲。
醪糟她知道,醪糟就是米酒也叫甜酒。但是圓子是什麽?
這邊萬玲剛剛咽下了裏脊肉,吧唧了兩下嘴巴,想要同宋棋來講講這醪糟圓子。
沒想到,坐在旁邊桌子的陸爺說話了。“姑娘竟然沒有吃過醪糟圓子,真是不該真是不該。小二,將我那米酒做成兩份醪糟圓子,分與這桌一份兒。”
“好嘞,陸爺。”夥計答。
說著,這位陸爺就坐了過來,正正地坐在了宋棋來的旁邊,也就是萬玲的對麵。
“趁著他們去做,我再給姑娘說說著醪糟圓子。”
還不等宋棋來開口言謝,他就有叭叭地說了起來:“這米酒圓子啊,適量湯圓粉,溫水和麵,把麵團揪成花生大小的小劑子,再揉成小丸子。醪糟燒開後,下湯團,湯團浮起後,打入蛋花,關火,加入白糖。
先說這醪糟,醪糟製做工藝很不好把握,大多數都是去買半成品,而且味道也不錯。醪糟營養價值非常高,尤其是對女孩子滋補效果非常不錯,能補氣養顏還有能豐胸。”
宋棋來聽到“豐胸”二字有些臉紅。
顯然聽這位公子所言,他應該不僅僅是個對食物很有研究的公子哥,看來應該是位老饕[tāo]了。
此時萬玲放下了碗筷,高人實在是高人,沒想到在這裏竟然還能遇到,與自己一樣同樣喜好美食的朋友。
之於吃食,萬玲可也是頗有研究的,老饕見老饕,萬玲就決定,來會一會他。
“兄台。”萬玲一聲兄台,打斷了陸爺的滔滔不絕,接著她說道,“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今日見兄台也是個愛吃、懂吃之人,可有興趣來切磋一下?”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兩人一拍即合。
李軒成小聲說:“你們剛剛可聽到,小萬背古文了?我原以為她大字不識幾個,但你們不知道啊,其實每逢談起吃食,她倒真的是有一套的。”
人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像是萬玲,就是愛吃。
宋棋來點點頭:“好像是這樣的,一前在不周山的時候,她最愛跟做飯的張嬸待在一塊兒。張嬸也是最喜歡她的。”
先開言的是這位陸爺。“之於老饕,姑娘可知蘇東坡有賦名《老饕賦》。‘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而薪惡勞。九蒸曝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嚐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嗡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蘇東坡萬玲知道,老饕是什麽意思她也知道,但是《老饕賦》她是真的不知道了。
“這……我當然知道。”不知道也要裝作知道的樣子,萬玲心裏想著:我不說那誰知道我不知道呢?單說士氣上就不能輸。
接著,萬玲繼續說道:“說道蘇東坡,在被貶謫黃州時,他作有煮肉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隨後人們開始競相仿製,並戲稱為‘東坡肉’。蘇軾二任杭州知州時,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擔肉給他拜年,蘇軾便命將豬肉和酒燒好後給民工吃,家人誤聽為黃酒和豬肉同燒,大家吃後反而覺得更加酥香味美。‘東坡肉’美名便慢慢傳遍全國。”
對方讚許道:“姑娘好厲害,連這都知道,那在下必定是萬萬不敢小看姑娘了。”
“什麽?你敢小看我。你幾個意思,你這個人怎麽這樣,怎麽能隨便小瞧人呢?”萬玲盡力想要岔開話題。
而且她已經得逞了。這位陸爺顯得有些慌亂了。“我不是,我沒有……我隻是……”
可誰知,這時候李軒成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笑著說了她兩句:“小萬,你別岔開話題。兄台你別被帶偏了節奏,你們繼續你們繼續啊。”
上麵萬、陸二人暫停了討論。下麵李軒成、宋棋來師兄妹二人聊得熱火朝天。
李軒成:“師妹,你看這年輕人啊,這麽容易就被小萬給擾了節奏,多虧了我的金玉良言,給了他迎頭痛擊,讓他幡然醒悟了,要不然的話,他指定得輸給萬玲了。”
宋棋來悄聲說:“師兄,你覺不覺得,你說話做事越來越想一個人啊。”
李軒成:“像誰啊?”
宋棋來:“像小玲。”
李軒成:“好像是有點兒。”
驕傲自大,還有點小傲嬌這不像萬玲,像誰嘛。
但是沉浸其中的萬玲、陸爺二人是絲毫未察覺到,這對正在“看戲”的師兄妹二人。
可惡,李軒成這家夥,這是成心要看著我難堪,想讓我輸掉。萬玲此時心裏很不快,不過她可沒有要認輸的意思,同樣陸爺這邊也沒有低頭的意思。
聞言,陸爺倒是找迴了節奏。
緩了緩,他開言道:“形容飯食美味的,‘可口’一詞,原是瓷器中,對於缸的雅稱。窯器說,‘成窯之草蟲可口、子母雞勸杯、人物蓮子酒盞、草蟲小盞、青花小盞,其質細薄如紙’。”
“可口”一詞竟然有這樣的說法,萬玲是沒有聽說過的。可見,眼下的這個人絕非是個簡單的食客,實在是強悍。
但是說好的談吃食,怎麽拽起了文?我腦子裏的唐詩宋詞都快背出來完了,這樣下去可不行,我不能輸。
穩了穩心神,萬玲將話題轉移迴到美食上。“兄台可曾知道驢打滾?驢打滾是是北方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麵,猶如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了豆麵,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麵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說完,萬玲心裏一樂,我就不信你不愛這驢打滾。
這時候,一式兩份的醪糟圓子已經各自上了桌。
說是兩份,其實是兩大份兒。
萬玲與陸爺談至興處,根本就沒空吃。桌子前的宋棋來與李軒成二人,盛了些醪糟圓子捧在手裏,邊吃邊看這二位的精彩演說。
因為陸爺這邊,邊說還邊比劃著,看起來倒是有幾分滑稽可愛。
“《燕都小食品雜詠》中就說:‘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麵成團豆裏埋。何事群唿‘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於炒豆麵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在下有幸嚐過驢打滾,但是論口感上還真不如江南地區地區的青團。”
接著,他又滔滔不絕地講起了青團。
“先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現在市麵上店家做的青團,有的采用漿麥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製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再有啊,製作青團最好是采用清明前的艾,因為這個時候是最嫩的,顏色也非常翠綠。營養價值方麵,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團,聽說過沒吃過。聽說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萬玲早就想嚐一嚐味道了。
誰會跟美食過不去呢,轉眼間二人就忘了先前的較量。
萬玲:“啊,聽起來挺好吃的,就是我還沒有吃到過呢。”
如此美妙的吃食,眼下這位老饕竟然沒有嚐過,真是可惜了可惜了。
想著,陸爺驚訝的站了起來。“姑娘沒有吃過嗎?咱們城裏就有買的,是家新開的青團店,聽說老板還是江南人嘞。就在城西拐角處,等下要不要一起去嚐一嚐呢?”
萬玲:“好呀好呀,你請客嗎?”
陸爺:“可以呀,在下雖說並很不富裕,但是請姑娘吃青團的錢還是有的。”
宋棋來小聲問:“青……青團好吃嗎?師兄。”
李軒成小聲答:“我也沒吃過,不過他他們兩個說得,應該是很好吃吧。”
聞言,陸爺又坐了下來。衝著竊竊私語地二位說道:“這位沒有吃過醪糟圓子的姑娘也沒有吃過青團嗎?”
宋棋來麵上略紅。“沒……沒有啊。”
陸爺“那我們一起去吧。旁邊的這位兄弟也一起來吧。”
李軒成拒絕刀:“在下就算了,在下不愛吃甜食。”
“試一試嘛,試一試。”萬玲鼓動著他,“既然有人請,那就不寫需要客氣了,不吃白不吃嘛。”
“是啊是啊,兄台去嚐一嚐嘛,剛剛看你米酒團子吃得都很香。青團你也會很喜歡的。”
還真別說,李軒成他還真有了幾分想要去嚐一嚐的念頭。
本來還是緊張兮兮、非要爭個高低的二人,像是兩個孩子一樣,討論著等會兒要去吃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