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終於駁迴了內閣關於壓製躺平建設兵團創造潛力的報告,不再為產能過剩製造焦慮。畢竟趙國正統立國之後,解決產能過剩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壓製生產力的進步,而是通過開疆拓土擴大市場,消化多餘的產能。
軒轅無雙問道:“若是五大部洲依舊無法滿足,咱們又該何去何從?”
郭嘉迴答說:“產能提升永無止境,開疆拓土的基本國策也會永不止步。趙國不滅,開疆不死。”
劉正非常認同郭嘉的理念,畢竟這一次進攻河西李府,得到的地盤足以讓南境大軍的人不再內耗。
接下來還有河東郡的司馬府等著趙軍,趙軍不能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想法,就不應該壓製躺平建設兵團。
軒轅無雙歎道:“郭大人,寰宇千府再大,也大不過人心。終有一天無地可拓,趙國還有希望嗎?”
郭嘉反駁說:“人對世界的認知,會伴隨著實力的提升不斷拓展。以咱們現在的實力,五大部洲就可以確保縱橫捭闔千年之久。或許千年過後,咱們又接觸了全新的世界。也就是說當前咱們認為寰宇千府就是奮鬥的頂點,或許千年之後會覺得隻不過是起點而已。內閣當有布局寰宇千府之外的雄心壯誌,而不是淺嚐輒止之後就沾沾自喜,從而白瞎了太行書院給予的正統認證地位。”
劉正也沒有想到,河西城的這一次會議,居然引發了文武之間的激烈衝突。
軒轅無雙似乎已經說服劉正壓製產能,卻沒有想到郭嘉輕描淡寫的一番話,就推翻了內閣苦心孤詣製造的焦慮,從而恢複了趙國持續擴張的基本國策。
內閣受挫,軒轅無雙的麵子就不好看了。劉正為了安撫她,隻得訕笑道:“郭軍師說得對,趙國的擴張永不止步。這也就是說內閣也得保持開拓進取精神。反正趙軍打下的所有地盤,都會納入內閣的政務統籌。將軍揚名天下,全靠一戰之功。而內閣治政,則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這樣說來,你們需要做的事情更多,名垂青史的機會更多。趙國的地盤越大,你們更有機會立德,立功,立言。將軍們隻負責搶地盤,建設的好壞全憑內閣規劃。”
軒轅無雙歎道:“大王,軍人打仗,一戰功成就可以持續吃老本;文人治政,年複一年都得持續努力。或許這就是文武矛盾的根源所在。畢竟軍人有機會戰陣封侯,文人想要封侯千難萬難。”
劉正苦笑道:“文人雖難以封侯,好官卻車載鬥量。文人乃是趙國治政的根基,軍人是趙國拓展的根本保障。文武皆是國之基石,失之偏頗就會造成動蕩。壓製武將的確可以發展經濟,可就如同三歲小人懷抱金磚過鬧事,什麽阿貓阿狗都敢生出覬覦之心。武將的確不能創造財富,可是他們的存在,可以確保文人的建設成果不會被他人搶走。”
軒轅無雙聽了劉正的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人皇峰有國無防的那段歲月。她終於明白了,壓製軍人的後果就是國中無敢戰之兵,能打勝的仗,最好的結果就是打平;有機會打平的仗,十之八九會慘敗。受到壓製的武將一旦拚命,就會成為文人眼中不可控製的危險人物,不但立功無賞,還會受到變本加厲的鉗製。
人皇峰早就吃夠了文人壓製武將的苦,軒轅無雙故態複萌,看來是本性難移。
劉正下定決心,一定要引導軒轅無雙接受文武並重的治國理念。同時在內閣中試行勳轉製度,文人治政有功,完全可以按照軍功辦法進行授勳。勳轉累積足夠,便可封侯。
軒轅無雙深知,文人最大的怨念就是治政一生,百姓口口相傳其名,國家層麵卻沒有任何的表示。武將隻要一戰功成,不僅得了名,還可以封侯,以至於持續享受和平建設的成果。
很多文人對於這樣的結果很難接受,再加上無法感同身受武將一戰功成的艱辛,因而就會一廂情願的認定武將持續享受建設成果,就是對文人最大的不公平。文人把封侯困難的原因歸咎於武將占了坑位,從而導致了難以調和的矛盾衝突。
劉正說道:“文人封侯困難,在於治政過程中的每一個決策,皆是利弊不顯,無法做到精準量化。武將封侯容易,在於功勞量化之後可以輕輕鬆鬆的明碼標價。對於武將來說,攻占一郡之地有多少功勳,隨便找個人都可以根據軍中賞罰製度說出個子醜寅卯。可是文人建設一郡之地,如何衡量功過,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劉正深知,人們常說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就是說文人做官到了知府級別,即便是其人清正廉潔,他的家人依舊可以通過合法手段賺取10萬兩白銀。至於那些擅長刮地皮的文官,其斂財能力就無法估量了。
這樣一來,世人就會對文人形成一種無官不貪的惡劣印象。即便是有口皆碑的好官,在政治對手的眼中也有瑕疵。再加上文人相輕,無法量化的功績就很難服眾了。如此一來,文人想要通過治政功績封侯,到了內閣環節就沒有辦法通過審批。
畢竟內閣成員起早貪黑處理政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們兢兢業業幾十年都沒有封侯,治理地方的人想要封侯,除非劉正繞開內閣以王命形式下達詔令。
可是政務指令皆由內閣出,劉正無緣無故的插手,軒轅無雙肯定不會同意。如此一來,文人封侯就進了死胡同。內閣不予通過,劉正親封又會削弱內閣的權柄,幹脆不封侯,大家都無話可說。
畢竟文人需要站隊分陣營,武將隻有效忠劉正一個陣營。他可以根據軍功給武將封侯,還可以據理力爭搞定內閣承認。對於文人封侯之事,想讓內閣承認比登天還難。
畢竟武將的軍功,可以輕而易舉的量化,提議封侯的標準也是清晰透明。隻要達標,別人就沒有資格刁難。可是文人的政績根本就說不清楚,封侯標準更是聞所未聞。再加上內閣成員大多沒有封侯,地方主政官員想要封侯,估計連功勞都說不清楚,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文人治政一生,卻勞而無功,封侯無望。當然會對那些軍功封侯的武將心存嫉妒,有機會踩人的時候,絕對不會放過。
劉正深知,想要化解文人的怨氣,就必須要拿出令天下人信服的封侯規則。在確保文人封侯的含金量的同時,也要讓大家看到希望,更重要的是規避同僚卡脖子。
若是往常,劉正肯定束手無策。可是仙境係統擁有實時記錄功能之後,出台文人封侯規則的時機就已經成熟了。
反正文人的每一個政令都會實時記錄,該政令對百姓生活的影響也可以找到量化標準。這樣一來,劉正就可以通過仙境係統提供的數據,優化組合一套文人封侯係統。
劉正把仙境係的記錄的大量數據移交給軒轅無雙,令她組織內閣成員進行論證,然後形成文人封侯規則並納入趙國基本政策管理。
仙境係統的存在,終於讓文人封侯規則在量化領域有了實踐參考的支撐。
劉正深知數據的說服力,再加上仙境係統已經最大限度的規避了人為操作的可能性。因而文人政績進入量化領域,已經找到了足夠擔當的佐證依據。
也就是說文人政績,不再由後人評說,而是仙境係統實時記錄的相關資料,就可以有效的說明。
軒轅無雙很快就擬定了文人封侯規則草案,並向劉正匯報。
軒轅無雙問道:“若是五大部洲依舊無法滿足,咱們又該何去何從?”
郭嘉迴答說:“產能提升永無止境,開疆拓土的基本國策也會永不止步。趙國不滅,開疆不死。”
劉正非常認同郭嘉的理念,畢竟這一次進攻河西李府,得到的地盤足以讓南境大軍的人不再內耗。
接下來還有河東郡的司馬府等著趙軍,趙軍不能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想法,就不應該壓製躺平建設兵團。
軒轅無雙歎道:“郭大人,寰宇千府再大,也大不過人心。終有一天無地可拓,趙國還有希望嗎?”
郭嘉反駁說:“人對世界的認知,會伴隨著實力的提升不斷拓展。以咱們現在的實力,五大部洲就可以確保縱橫捭闔千年之久。或許千年過後,咱們又接觸了全新的世界。也就是說當前咱們認為寰宇千府就是奮鬥的頂點,或許千年之後會覺得隻不過是起點而已。內閣當有布局寰宇千府之外的雄心壯誌,而不是淺嚐輒止之後就沾沾自喜,從而白瞎了太行書院給予的正統認證地位。”
劉正也沒有想到,河西城的這一次會議,居然引發了文武之間的激烈衝突。
軒轅無雙似乎已經說服劉正壓製產能,卻沒有想到郭嘉輕描淡寫的一番話,就推翻了內閣苦心孤詣製造的焦慮,從而恢複了趙國持續擴張的基本國策。
內閣受挫,軒轅無雙的麵子就不好看了。劉正為了安撫她,隻得訕笑道:“郭軍師說得對,趙國的擴張永不止步。這也就是說內閣也得保持開拓進取精神。反正趙軍打下的所有地盤,都會納入內閣的政務統籌。將軍揚名天下,全靠一戰之功。而內閣治政,則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這樣說來,你們需要做的事情更多,名垂青史的機會更多。趙國的地盤越大,你們更有機會立德,立功,立言。將軍們隻負責搶地盤,建設的好壞全憑內閣規劃。”
軒轅無雙歎道:“大王,軍人打仗,一戰功成就可以持續吃老本;文人治政,年複一年都得持續努力。或許這就是文武矛盾的根源所在。畢竟軍人有機會戰陣封侯,文人想要封侯千難萬難。”
劉正苦笑道:“文人雖難以封侯,好官卻車載鬥量。文人乃是趙國治政的根基,軍人是趙國拓展的根本保障。文武皆是國之基石,失之偏頗就會造成動蕩。壓製武將的確可以發展經濟,可就如同三歲小人懷抱金磚過鬧事,什麽阿貓阿狗都敢生出覬覦之心。武將的確不能創造財富,可是他們的存在,可以確保文人的建設成果不會被他人搶走。”
軒轅無雙聽了劉正的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人皇峰有國無防的那段歲月。她終於明白了,壓製軍人的後果就是國中無敢戰之兵,能打勝的仗,最好的結果就是打平;有機會打平的仗,十之八九會慘敗。受到壓製的武將一旦拚命,就會成為文人眼中不可控製的危險人物,不但立功無賞,還會受到變本加厲的鉗製。
人皇峰早就吃夠了文人壓製武將的苦,軒轅無雙故態複萌,看來是本性難移。
劉正下定決心,一定要引導軒轅無雙接受文武並重的治國理念。同時在內閣中試行勳轉製度,文人治政有功,完全可以按照軍功辦法進行授勳。勳轉累積足夠,便可封侯。
軒轅無雙深知,文人最大的怨念就是治政一生,百姓口口相傳其名,國家層麵卻沒有任何的表示。武將隻要一戰功成,不僅得了名,還可以封侯,以至於持續享受和平建設的成果。
很多文人對於這樣的結果很難接受,再加上無法感同身受武將一戰功成的艱辛,因而就會一廂情願的認定武將持續享受建設成果,就是對文人最大的不公平。文人把封侯困難的原因歸咎於武將占了坑位,從而導致了難以調和的矛盾衝突。
劉正說道:“文人封侯困難,在於治政過程中的每一個決策,皆是利弊不顯,無法做到精準量化。武將封侯容易,在於功勞量化之後可以輕輕鬆鬆的明碼標價。對於武將來說,攻占一郡之地有多少功勳,隨便找個人都可以根據軍中賞罰製度說出個子醜寅卯。可是文人建設一郡之地,如何衡量功過,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劉正深知,人們常說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就是說文人做官到了知府級別,即便是其人清正廉潔,他的家人依舊可以通過合法手段賺取10萬兩白銀。至於那些擅長刮地皮的文官,其斂財能力就無法估量了。
這樣一來,世人就會對文人形成一種無官不貪的惡劣印象。即便是有口皆碑的好官,在政治對手的眼中也有瑕疵。再加上文人相輕,無法量化的功績就很難服眾了。如此一來,文人想要通過治政功績封侯,到了內閣環節就沒有辦法通過審批。
畢竟內閣成員起早貪黑處理政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們兢兢業業幾十年都沒有封侯,治理地方的人想要封侯,除非劉正繞開內閣以王命形式下達詔令。
可是政務指令皆由內閣出,劉正無緣無故的插手,軒轅無雙肯定不會同意。如此一來,文人封侯就進了死胡同。內閣不予通過,劉正親封又會削弱內閣的權柄,幹脆不封侯,大家都無話可說。
畢竟文人需要站隊分陣營,武將隻有效忠劉正一個陣營。他可以根據軍功給武將封侯,還可以據理力爭搞定內閣承認。對於文人封侯之事,想讓內閣承認比登天還難。
畢竟武將的軍功,可以輕而易舉的量化,提議封侯的標準也是清晰透明。隻要達標,別人就沒有資格刁難。可是文人的政績根本就說不清楚,封侯標準更是聞所未聞。再加上內閣成員大多沒有封侯,地方主政官員想要封侯,估計連功勞都說不清楚,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文人治政一生,卻勞而無功,封侯無望。當然會對那些軍功封侯的武將心存嫉妒,有機會踩人的時候,絕對不會放過。
劉正深知,想要化解文人的怨氣,就必須要拿出令天下人信服的封侯規則。在確保文人封侯的含金量的同時,也要讓大家看到希望,更重要的是規避同僚卡脖子。
若是往常,劉正肯定束手無策。可是仙境係統擁有實時記錄功能之後,出台文人封侯規則的時機就已經成熟了。
反正文人的每一個政令都會實時記錄,該政令對百姓生活的影響也可以找到量化標準。這樣一來,劉正就可以通過仙境係統提供的數據,優化組合一套文人封侯係統。
劉正把仙境係的記錄的大量數據移交給軒轅無雙,令她組織內閣成員進行論證,然後形成文人封侯規則並納入趙國基本政策管理。
仙境係統的存在,終於讓文人封侯規則在量化領域有了實踐參考的支撐。
劉正深知數據的說服力,再加上仙境係統已經最大限度的規避了人為操作的可能性。因而文人政績進入量化領域,已經找到了足夠擔當的佐證依據。
也就是說文人政績,不再由後人評說,而是仙境係統實時記錄的相關資料,就可以有效的說明。
軒轅無雙很快就擬定了文人封侯規則草案,並向劉正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