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再次憑借著三分天下的論調說服了劉備,繼續主持上庸會戰。


    劉備直接退迴錦官城,專心致誌的替太子劉禪帶孩子。


    吳蜀聯盟明麵上恢複了正常關係,隻不過聚合一處的大型會戰再也沒有發生。雙方之間的深層次裂痕依舊存在,根本就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修複。


    蜀國集聚力量再攻上庸,吳國淺嚐輒止的唿應一番之後,就找個理由退兵了。


    十萬吳軍鳥獸散,孫權為了振奮民心和士氣,竟然在風口浪尖上稱帝,欺負秦軍不敢兩線作戰。


    上庸進入慘烈的攻防戰階段,諸葛亮命令馬謖為先鋒,主持第一階段的進攻。


    馬謖坑害張飛東窗事發,隻得戴罪立功。


    蜀軍求勝心切,竟然輕裝攀上南山,打算居高臨下衝擊秦軍大營,巧勝司馬懿。


    司馬懿派遣張合隨後跟進,將蜀軍割裂之後再斷絕水源。


    這樣一來,蜀軍隻堅持了10天,喝光儲備水之後,就選擇了孤注一擲的突圍行動。


    近在咫尺的王平見死不救,卻趁火打劫的收攏潰兵。


    馬謖敗退迴營,諸葛亮當然不肯輕饒,下了大獄還不夠,更是請旨誅殺以儆效尤。


    劉備接到奏章之後,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名義,駁迴了諸葛亮的請求,並要求將馬謖送迴錦官城,由三司會審定奪。


    諸葛亮無奈,隻得命令因傷迴錦官城休養的馬超負責押送。


    馬謖迴到錦官城之後,直接前往蜀宮覲見。


    劉備直接將諸葛亮的奏章扔到馬謖麵前,並問道:“看完這份奏章,你有什麽想法嗎?”


    馬謖迴答說:“陛下,丞相此舉乃是殺雞儆猴,意在立威。眾所周知,吾以父事丞相,今朝犯事,亦獲重罰。如此一來,其他人若有拂逆之心,就得掂量掂量了。”


    劉備問道:“丞相如此待你,難道你就不生氣嗎?”


    馬謖平靜的迴答說:“丞相此章一出,我可以理解,自是不會生氣。隻不過馬家會生氣,更會因此寒心,不再為丞相所用。更有甚者,蜀軍再無敢死敢戰之士,丞相雖能,卻是獨木難支,蜀國危矣!”


    劉備問道:“如何化解?”


    馬謖歎道:“此題無解。蜀無丞相,連現有地盤都保不住。若是堅持留用丞相,軍中將領再難出類拔萃,肯定會流於平庸。”


    劉備也很為難,諸葛亮處置馬謖,從表麵上看立了威,也讓蜀軍上下敬畏軍法。可是也會讓眾將士產生一種錯覺,打了敗仗就得挨板子。


    這樣就會造就一批佛係將領,事無巨細皆請示,至於會不會貽誤戰機,自然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當蜀軍上下都沒有膽量冒險擔當的時候,軍隊的戰鬥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最近這段時間,蜀軍的每一次戰鬥,都是在100%取勝的情況下才展開的。


    也就是說蜀軍前線將領的進攻,必須要保證勝率100%才會出擊。稍有風險,就會再三請示。待到請示完畢,形勢又發生了新的變化,自然就需要根據形勢更新計劃,再進行請示。


    這樣一來,蜀軍進攻的頻率降低了,甚至有的將領幹脆打醬油,能不戰就不戰,反正熬到糧盡退兵,就不用挨板子了。


    馬超帶著愣頭青馬謖走後,蜀軍之中最能打的就是魏延了。


    劉正決定敲打蜀軍,就讓華元帶著烈焰軍主動進攻。


    烈焰軍的攻勢很猛烈,魏延沒有把握,就隻能擅闖中軍大帳,向諸葛亮請示應對策略。


    諸葛亮身體不適,卻也隻能拖著病體謀篇布局。


    魏延放棄臨機決斷的權限,就在蜀軍中形成了惡性循環。蜀軍將領不願擔責,就不敢有絲毫的冒險行為。


    這樣一來,諸葛亮就隻能僅憑隻言片語,在中軍大帳運籌帷幄。這樣的戰鬥計劃不接地氣,根本就沒有辦法收獲想要的戰果。


    劉正召集眾將軍議,詢問對策。


    司馬懿主動建議說:“陛下,秦國的國力是蜀國的20倍,兵源補充能力更是蜀軍的50倍。在諸葛亮事必躬親的主持之下,蜀軍已經收斂了鋒芒。咱們隻需要靜觀其變,就可以坐等蜀軍耗盡國力。”


    司馬懿的拖字訣,徹底的堵死了諸葛亮自由發揮的餘地,隻能保持小勝不敗的格局。


    也就是說蜀軍即便是打贏了,依舊是賠本賺吆喝。


    諸葛亮終於病倒了,蜀軍將領表現得越無能,蜀軍的戰場勝率就會直線上升,隻可惜小打小鬧的勝利,對於大局而言純粹是無用功。


    魏延本來有機會重創烈焰軍,卻在闖帳請示的過程中耽誤了大量的時間,最後隻能收拾殘局,連湯都撈不著喝。


    劉正見識過100%勝率的蜀軍之後,忍不住的歎道:“諸葛亮帶兵,成功的把蜀軍帶廢了。”


    司馬懿附和著說道:“陛下,不管怎麽說,諸葛亮都做到了出將入相的程度。蜀軍這100%的勝率雖然沒有賺到利益,但是卻讓天下人敬服蜀軍。”


    韓信也說道:“陛下,有諸葛亮在,戰鬥的規模越大,咱們虧得越多。蜀軍將領的不作為,使得諸葛亮的指揮能力天下無雙。也就是說諸葛亮打仗,勝率100%,小仗小勝,大仗大勝。咱們跟諸葛亮對陣,千萬不能打大仗。反正蜀軍在上庸集結,吃喝拉撒都在消耗蜀國的底蘊。咱們就讓諸葛亮隔三差五的小勝,就可以拖著蜀軍拚消耗。”


    韓信的想法很簡單,蜀國的國力有限,上庸前線大軍的消耗,肯定會令其不堪重負。而諸葛亮的小勝並不足以彌補蜀國的損失,更無法讓秦國傷筋動骨。


    而蜀軍的勝利,又會讓諸葛亮持續作戰,不到萬不得已,肯定不會選擇退兵。


    那麽問題就來了,蜀軍保持進攻態勢,蜀國卻是越打越窮。


    司馬懿為了吸引蜀軍,直接命令各部秦軍的出戰兵力,不得超過1/10。


    這樣一來,蜀軍的每一次勝利,都是在錘打秦軍。


    蜀國的50萬大軍,在上庸打了整整一年,損失的兵力竟然隻有1萬。反倒是秦國的駐防部隊,傷亡數量超過了10萬。


    這樣的數據對比,足以見證了諸葛亮的實力。


    然而賬不是這樣算的,還得考慮雙方的國力對比,以及其他方麵的消耗數據。


    蜀國千裏運糧供給50萬大軍前線消耗,需配置雙倍的民夫青壯。


    也就是說蜀國脫產青壯的數量會在150萬人左右。


    再看秦軍這邊,200萬大軍擺在上庸,真正用於戰鬥的卻被控製在20萬以內。剩下的180萬人又不能閑著,屯田就是最好的出路。


    秦軍這邊180萬精銳屯田,供養20萬戰鬥部隊。不僅自給自足沒有壓力,還可以把多餘的產品賣給普通百姓,從而提高上庸百姓的生活水平。


    百姓得了實惠,當然對隔三差五的戰爭威脅視而不見了。


    這樣一來,蜀軍越打越賠,秦軍卻是越打越賺,還通過實戰,讓一群新兵蛋子,變成了擁有戰鬥經驗的百戰老兵。


    主持練兵大戰的韓信,直接搞出了代練兵計劃,他還同衛青和周瑜達成了合作,每年向兩個戰場輸送100萬合格兵源。


    蜀軍打了一年,諸葛亮漸漸的發現了前線的貓膩,於是就決定退兵。


    魏延勸諫說:“丞相,200萬秦軍,足以一鼓作氣攻占漢中,咱們隻能在這裏硬撐。”


    諸葛亮歎道:“蜀國隻有上庸這一處戰場,卻榨幹了戰爭潛力,秦國隻是把這裏當成訓練基地,合格的士兵都被送到龍城,聽說已經打下了蒙州。蒙州的地盤比整個蜀國都大,就是人少了一些。這一年的時候,秦國的軍費開支僅有戰爭收入的1/3。再看蜀軍,戰爭收益等於零,支出卻占了蜀國年度總收入的80%。再打一年,秦國會更強,咱們就會喪失再戰之力。”


    魏延堅持說:“丞相,戰爭不能算經濟賬。在上庸這裏打,蜀國百姓隻需要出錢,不用擔心送命。一旦咱們後退,百姓出錢的比例不會縮減,戰爭碰撞還會造成無可避免的誤傷。錢沒了,命也沒了,這樣的雙重損失更可怕。”


    諸葛亮依舊堅持退兵,至於提出異議的魏延,就被留在了漢中。


    諸葛亮安排好之後,又怕魏延貪功一意孤行,於是就留下馬岱和楊儀進行牽製。


    諸葛亮返迴錦官城之後,並沒有停留太長時間,完成補給之後,就越過長江向南,替蜀國開疆拓土。


    可是漢中麵臨上庸和陳倉兩個方向的威脅,魏延和楊儀在治軍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楊儀堅持放棄築陽關,把兵力撤迴漢中屯田。


    魏延堅決不同意,築陽關是進攻上庸的戰略支點,放棄就會喪失主動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漢使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先洞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先洞人並收藏興漢使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