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青所效忠的國度,似乎遭遇了一場可怕的大災。他押運後勤輜重路過一個小鎮的時候,不知道怎麽就走露了消息。直接導致附近的災民一窩蜂的湧向了小鎮,把列字營團團包圍。
負責守衛輜重的戰隊隊長蔡舒神色慌張的報告說:“統領,這災民越聚越多,如何處置還得早做決斷。”
李丹青歎道:“飽漢不知餓漢饑,這些人都是帝國子民,不能慢待了。”
蔡舒說道:“糧草輜重事關前線大局,若是咱們這裏出了問題,恐怕就沒有辦法向前方將士交待了。”
李丹青想了很久,才說道:“災民雲集,糧草輜重算是運不走了。列字營若是堅持運糧,就得向災民揮動屠刀。我們都是當兵的,前方將士也是。我不會向百姓揮刀。”
蔡舒見李丹青有變,忙提醒說:“統領,若是前線斷糧,防線崩潰,帝國百姓就會陷入戰亂。到時候出現問題的可就不止一個小鎮,而是千千萬萬的百姓了。”
李丹青終於下定了決心,義無反顧地說道:“蔡舒隊長,兵者仁心。既然帝國沒有能力守護這些百姓,那就由我們列字營自己守。”
李丹青決定,將一半的糧草分發給百姓,並以小鎮為根基,拓展成一座城池。
不到十天時間,蔡舒就帶著列字營把小鎮周邊梳理了一遍,獲取的糧草輜重,不僅解決了饑荒問題,還鍛煉出了一支鐵血雄師。
前線沒有後勤輜重,果然崩盤了。
敵國大軍長驅直入,抵達了列城。
李丹青據城死守,百姓為了一線生機,也積極的參與防禦。
列字營靈活機動,把敵國大軍攪得苦不堪言。
百姓參與防禦,直麵敵國精銳。雖然說可歌可泣,但是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蔡舒拿著沉甸甸的陣亡名冊,忍不住的問道:“大人,咱們這樣做究竟有什麽意義?給了災民一口活命的糧食,卻讓他們在戰爭中殞落。隻不過是換個死法而已,值得嗎?”
“蔡舒隊長,選擇決定命運。既然百姓選擇了分食前線大軍的糧草輜重,就得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使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吃飽喝足的代價,就是跟敵人拚命。”李丹青說道。
“那需要我們這些人做什麽?”蔡舒問道。
李丹青平靜地說道:“蔡舒隊長,我們列字營的存在價值,就是不斷地擴充勢力,讓更多的百姓可以吃飽喝足,有機會選擇跟敵人拚命。讓弱小獲得保護,讓強者義無反顧地拚命。”
列城扛住了敵國大軍,吃飽喝足的百姓為了守護來之不易的生活,隻得積極拚殺。
李丹青也曾想過重歸帝國,隻不過百姓卻沒有辦法接受。
理由很簡單,百姓擁有的一切,都是從帝國的手裏搶奪而來。即便是列字營,也沒有資格把東西還迴去。
至於指望帝國統治階層不計較,更是天方夜譚。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即便是帝國高層有心讓出一部分利益給百姓,帝國的中堅力量也會從中作梗。
道理很簡單,流水的帝國,鐵打的世家。
改朝換代的事情很容易發生,可是真正的世家,不會隨著王朝更替而消亡。
帝國想要調整利益結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另起爐灶。
李丹青帶著列字營所做的事情,帝國高層根本就不敢想。
這就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另起爐灶對於列字營來說信手拈來,對帝國來說就是揮之不去的噩夢。
李丹青趁機做大,很快就擁有了保護更多百姓的實力。
列城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不僅擠壓了兩大帝國的生存空間,還讓百姓擁有了左右時勢的力量。
李丹青終於悟透了兵者仁心的道理,唯有守護,才是至強。
列字營終於明白了戰爭的本質,真正的後勤保障,其實就是鎮守後方,安撫百姓。
李丹青弄懂其中的訣竅之後,順利的通過了第一關。
與此同時,在四象陣中繼續奮戰的劉正,看到了兵主令牌上的提示之後,忍不住的說道:“軍人不參與政治,絕對是正確的選擇。然而不懂政治的軍人,卻是做不了實事的人。軍人隻有精通政治,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四象陣中,青龍控局,白虎銳利,朱雀燎原,玄武厚德。
李丹青的選擇,似乎讓劉正看到了不一樣的天空。
劉正以前一直堅持軍人就得純粹。可是麵對李丹青那樣的形勢,不懂變通就會遺臭萬年。屠戮百姓的人,再多的軍功也掩蓋不了惡行。
四象陣的存在,其實就是幫助劉正從慈不掌兵和善待百姓中間尋找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恃寵而驕,可是治軍的大敵。特別是愛兵如子的行為,更容易在關鍵時刻造成掣肘。
人的貪念可是永無止境的。獲得好處的人,肯定會想著獲得更多的利益,很多人甚至會選擇性的忘記付出與迴報必須要對等的道理。
這樣一來,走後門的風氣就會越來越嚴重。盛情難卻,那些插隊的人即便是證明了實力,也注定會壞了規矩。
大家都比較推崇破格提拔。可是作為一方勢力,製度提拔才能作為主流標準。畢竟人都是有私心雜念的,一旦製度出現了漏洞,就會有人投機取巧。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破格提拔的主導者是人,今日可以提拔有用的人,他日就有可能任人唯親。長此以往,製度也就形同虛設了。
劉正其實很清楚,製度僵化的後果就是人才流失。可是製度崩潰的後果,那就是整個天下陷入動蕩。
當破格提拔取代製度的那一天,所有的參與者都會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
打破規則的人,若是有能力守護新規則也就罷了;倘若無能,就會讓更多的人失去約束。
四象陣的運轉,讓劉正漸漸地明白了規則的重要性。
李丹青的成功,卻是千千萬萬百姓的犧牲換取的。他重建了規則,埋葬了舊帝國。然而新帝國的人口卻不足原有的一成。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隻不過在劉正看來,李丹青的選擇,既有功,也有過。
保護百姓是功,放棄前線同袍是過。
劉正甚至有了拒絕與李丹青並肩作戰的念頭。
畢竟戰陣兇險,李丹青已有前科。若是他在關鍵時刻再來那麽一下,劉正也擔當不起。
劉正找到李雲,忍不住的談起了李丹青的問題。
李雲建議說:“李丹青那樣的人,隻適合獨擋一麵,根本就沒有辦法與其他人配合。若是非用不可的話,那就隻能雪藏了。”
劉正說道:“雪藏不了,咱們需要學會在豬隊友坑人的絕境中保全有用之身。”
劉正終於想通了,豬隊友無處不在,躲是躲不開的。兵字營想要在新的戰場上發揮作用,就得學會被豬隊友坑而不死。
隻有掌握了不被豬隊友坑死的方法,才有資格稱之為精銳。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身死道消就是板上釘釘了。
四象陣的各種戰術,給劉正上了最生動的一課。
兵字營的實力,也在不斷的磨練中穩步提升。
負責守衛輜重的戰隊隊長蔡舒神色慌張的報告說:“統領,這災民越聚越多,如何處置還得早做決斷。”
李丹青歎道:“飽漢不知餓漢饑,這些人都是帝國子民,不能慢待了。”
蔡舒說道:“糧草輜重事關前線大局,若是咱們這裏出了問題,恐怕就沒有辦法向前方將士交待了。”
李丹青想了很久,才說道:“災民雲集,糧草輜重算是運不走了。列字營若是堅持運糧,就得向災民揮動屠刀。我們都是當兵的,前方將士也是。我不會向百姓揮刀。”
蔡舒見李丹青有變,忙提醒說:“統領,若是前線斷糧,防線崩潰,帝國百姓就會陷入戰亂。到時候出現問題的可就不止一個小鎮,而是千千萬萬的百姓了。”
李丹青終於下定了決心,義無反顧地說道:“蔡舒隊長,兵者仁心。既然帝國沒有能力守護這些百姓,那就由我們列字營自己守。”
李丹青決定,將一半的糧草分發給百姓,並以小鎮為根基,拓展成一座城池。
不到十天時間,蔡舒就帶著列字營把小鎮周邊梳理了一遍,獲取的糧草輜重,不僅解決了饑荒問題,還鍛煉出了一支鐵血雄師。
前線沒有後勤輜重,果然崩盤了。
敵國大軍長驅直入,抵達了列城。
李丹青據城死守,百姓為了一線生機,也積極的參與防禦。
列字營靈活機動,把敵國大軍攪得苦不堪言。
百姓參與防禦,直麵敵國精銳。雖然說可歌可泣,但是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蔡舒拿著沉甸甸的陣亡名冊,忍不住的問道:“大人,咱們這樣做究竟有什麽意義?給了災民一口活命的糧食,卻讓他們在戰爭中殞落。隻不過是換個死法而已,值得嗎?”
“蔡舒隊長,選擇決定命運。既然百姓選擇了分食前線大軍的糧草輜重,就得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使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吃飽喝足的代價,就是跟敵人拚命。”李丹青說道。
“那需要我們這些人做什麽?”蔡舒問道。
李丹青平靜地說道:“蔡舒隊長,我們列字營的存在價值,就是不斷地擴充勢力,讓更多的百姓可以吃飽喝足,有機會選擇跟敵人拚命。讓弱小獲得保護,讓強者義無反顧地拚命。”
列城扛住了敵國大軍,吃飽喝足的百姓為了守護來之不易的生活,隻得積極拚殺。
李丹青也曾想過重歸帝國,隻不過百姓卻沒有辦法接受。
理由很簡單,百姓擁有的一切,都是從帝國的手裏搶奪而來。即便是列字營,也沒有資格把東西還迴去。
至於指望帝國統治階層不計較,更是天方夜譚。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即便是帝國高層有心讓出一部分利益給百姓,帝國的中堅力量也會從中作梗。
道理很簡單,流水的帝國,鐵打的世家。
改朝換代的事情很容易發生,可是真正的世家,不會隨著王朝更替而消亡。
帝國想要調整利益結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另起爐灶。
李丹青帶著列字營所做的事情,帝國高層根本就不敢想。
這就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另起爐灶對於列字營來說信手拈來,對帝國來說就是揮之不去的噩夢。
李丹青趁機做大,很快就擁有了保護更多百姓的實力。
列城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不僅擠壓了兩大帝國的生存空間,還讓百姓擁有了左右時勢的力量。
李丹青終於悟透了兵者仁心的道理,唯有守護,才是至強。
列字營終於明白了戰爭的本質,真正的後勤保障,其實就是鎮守後方,安撫百姓。
李丹青弄懂其中的訣竅之後,順利的通過了第一關。
與此同時,在四象陣中繼續奮戰的劉正,看到了兵主令牌上的提示之後,忍不住的說道:“軍人不參與政治,絕對是正確的選擇。然而不懂政治的軍人,卻是做不了實事的人。軍人隻有精通政治,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四象陣中,青龍控局,白虎銳利,朱雀燎原,玄武厚德。
李丹青的選擇,似乎讓劉正看到了不一樣的天空。
劉正以前一直堅持軍人就得純粹。可是麵對李丹青那樣的形勢,不懂變通就會遺臭萬年。屠戮百姓的人,再多的軍功也掩蓋不了惡行。
四象陣的存在,其實就是幫助劉正從慈不掌兵和善待百姓中間尋找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恃寵而驕,可是治軍的大敵。特別是愛兵如子的行為,更容易在關鍵時刻造成掣肘。
人的貪念可是永無止境的。獲得好處的人,肯定會想著獲得更多的利益,很多人甚至會選擇性的忘記付出與迴報必須要對等的道理。
這樣一來,走後門的風氣就會越來越嚴重。盛情難卻,那些插隊的人即便是證明了實力,也注定會壞了規矩。
大家都比較推崇破格提拔。可是作為一方勢力,製度提拔才能作為主流標準。畢竟人都是有私心雜念的,一旦製度出現了漏洞,就會有人投機取巧。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破格提拔的主導者是人,今日可以提拔有用的人,他日就有可能任人唯親。長此以往,製度也就形同虛設了。
劉正其實很清楚,製度僵化的後果就是人才流失。可是製度崩潰的後果,那就是整個天下陷入動蕩。
當破格提拔取代製度的那一天,所有的參與者都會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
打破規則的人,若是有能力守護新規則也就罷了;倘若無能,就會讓更多的人失去約束。
四象陣的運轉,讓劉正漸漸地明白了規則的重要性。
李丹青的成功,卻是千千萬萬百姓的犧牲換取的。他重建了規則,埋葬了舊帝國。然而新帝國的人口卻不足原有的一成。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隻不過在劉正看來,李丹青的選擇,既有功,也有過。
保護百姓是功,放棄前線同袍是過。
劉正甚至有了拒絕與李丹青並肩作戰的念頭。
畢竟戰陣兇險,李丹青已有前科。若是他在關鍵時刻再來那麽一下,劉正也擔當不起。
劉正找到李雲,忍不住的談起了李丹青的問題。
李雲建議說:“李丹青那樣的人,隻適合獨擋一麵,根本就沒有辦法與其他人配合。若是非用不可的話,那就隻能雪藏了。”
劉正說道:“雪藏不了,咱們需要學會在豬隊友坑人的絕境中保全有用之身。”
劉正終於想通了,豬隊友無處不在,躲是躲不開的。兵字營想要在新的戰場上發揮作用,就得學會被豬隊友坑而不死。
隻有掌握了不被豬隊友坑死的方法,才有資格稱之為精銳。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身死道消就是板上釘釘了。
四象陣的各種戰術,給劉正上了最生動的一課。
兵字營的實力,也在不斷的磨練中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