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會審十分隆重,法相蔣琬親自主持案件的審理:
寧晉縣令梅知節,其罪有三——拒不執行梅園政令,犯了瀆職罪;公然抗法,犯了藐視法律罪;強令糧鋪接收並售賣劣質糧食,犯了幹涉正常商業活動罪。
劉民辯護:
冀州大旱,寧晉二十萬百姓麵臨糧源斷絕的絕境。根據梅園頒布的特殊政令,梅知節的行為適用於緊急情況下事急從權。瀆職罪和藐視法律罪無從說起。
至於劣質糧食走私案,梅縣令並無貪腐受賄行為,也沒有直接參與其中。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從法律角度來說,總不能認定我就是殺人犯吧!
寧晉劣質糧食走私泛濫,在於寧晉糧食監管標準出現了問題。然而特殊時期行特殊之事,更何況梅縣令潔身自好,沒有任何的以權謀私,不足以認定為同罪之人。
梅縣令的行為雖有違律法,卻是在關鍵時期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替百姓做事的人,不應該受到苛待。
“劉律師,事急從權並不意味著可以肆意妄為!糧食安全無小事,劣質糧食走私就是明證——缺口一旦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寧晉縣令梅知節的行為,雖然說出於公心,但是卻造成了劣質糧食泛濫的合法走私行為。這相當於讓糧食安全新標準成為一紙空文。更是在動搖依法治國的根本!”法相蔣琬說道。他的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輕判梅知節的嚴重後果。
“法相大人,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冀州大旱,寧晉周邊數縣均有百姓餓死,唯獨寧晉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事實必須要加以考慮。倘若堅持重責梅縣令,那就相當於縱容政事堂屬官忽視百姓的生死。當官為民做主要被問責,那就等於變相的鼓勵屍位素餐之輩。”劉民說道:“梅縣令受罰,天下將無敢於任事的屬官。請大人三思!”
法相蔣琬聽了劉民的話之後,也覺得不好處理。要是梅知節以權謀私,倒是容易宣判。如今出於公心壯舉,再要嚴懲那就會打壓政事堂屬官幹實事的積極性。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蜀漢再無敢戰之師。這就是最好的經驗教訓呀!興漢軍兵不血刃的拿下漢中,還不是因為諸葛亮的行為傷了人心軍心。吳班公然見死不救,理由很充分——不想步馬謖的後塵。
可想而知一旦處理了寧晉縣令梅知節,誰還敢事急從權步了他的後塵。這不是公然告訴政事堂屬官們——真心做事有罪,屍位素餐有理了?
法相蔣琬綜合考慮了一番,最後宣判:
寧晉縣令梅知節抗法為民,雖事急從權,然而卻開了劣質糧食走私的先河。情節特別嚴重,必須要從重處罰以儆效尤。故數罪並罰,革除寧晉縣令之職。
宣判完畢之後,法相蔣琬又轉達了政相李嚴的褒獎意見:
冀州大旱,蝗災綿延。生民餓死,天地同悲。經查寧晉縣令梅知節於大災期間處置得力,特晉爵一級以示褒獎。
劉民總算是明白了。寧晉縣令梅知節去職留爵,其實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世人心中均有一杆秤,可以認真的稱量梅知節的得失。
政相李嚴用實際行動告訴廣大屬官——隻要認真做事,就會受到獎賞;法相蔣琬同樣用鄴城宣判告訴天下人,法不容情,違法必究。
梅知節迴到梅府之後,整個梅府如喪考妣。好在他有爵位護身,倒也不至於受人欺淩。隻是終日無所事事,長籲短歎。
“梅知節,你後悔了嗎?”梅府花園涼亭中,劉正問道。
“莊主,我不服!”梅知節狠狠的砸下了一枚棋子,疲憊不堪的說道。他是黃巾軍的後人,從父輩口中得知了無數易子而食的悲劇。劣質糧食也可救人命,所以他選擇了抗法救民。
“法律是什麽?”劉正問道:“是標準,是規則。今日你可以事急從權而不受罰,他日必定有人會依樣畫葫蘆!到時候隻需要證明事急從權,就可以把法律條文視作兒戲。真要到了那一天,誰還會尊重法律呢?”
世家掌握大量資源,可以選擇是在法律框架內解決問題,還是跳出法律框架肆意妄為?普通人就不一樣了,一旦衝動,就會付出一輩子。
律師的存在,就是在引導世家用法律手段解決爭端。要是沒有劉民的辯護,梅知節問罪下獄不可避免。真要那樣,肯定會有任俠劫獄生事。
如今通過律師辯護就可以獲得理想的結果了,誰還願意鋌而走險呢?
“要是人人都墨守陳規,百姓的權益如何保障?”梅知節問道。
法製思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深入人心了。梅知節的行為,算是給法製建設上了新的一課——利用劣質糧食緩解災情,究竟是功還是過呢?
鄴城刑部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迴答——安民有功,抗法大過;功過分明,賞罰有序。
律師劉民的存在讓整件事情在法律框架內圓滿收官。這是法製建設的重大進步。
“梅知節,我知道你委屈。可是你想過不處置你的後果嗎?”劉正問道。
梅知節不敢答話,事情是明擺著的。倘若他公然抗法而升官,勢必會引起後來者的效仿。他可以一心為民而亂法,別人也做得到嗎?倘若有人以權謀私又該如何處理?
牽一發而動全身,梅知節的去職,就是給企圖亂法之人敲響警鍾的。無論是誰,也不管是出於什麽樣的理由,亂法之人必定受罰。
“梅府因我而衰敗,我對得起寧晉百姓,卻對不起闔家老小。這件事情對梅府來說不公平!”梅知節情緒激動的說道。
“天下的事情,有得必有失!做好官是要付出代價的。”劉正大聲說道:“你既然選擇了走上仕途,就應該知道會有這樣的一天。”
梅知節很痛苦,走上仕途的人都會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倘若你的家人不願意為你犧牲一切,你就得為了家人犧牲一切。
梅知節做了好官該做的事,可是整個梅府就得承擔他丟官的所有後果。梅府完了,他的政敵肯定會落井下石對付梅府的產業。
“莊主,你告訴我,我還有重迴政事堂任屬官的希望嗎?”梅知節問道。他不想沉淪後半生。可是前途無亮,他的心態即將崩潰了。
“絕無可能!”劉正斬釘截鐵的迴答說:“走私活動利益龐大,肯定會不斷的有人以身試法。你的事情注定會成為標本案例吸引世人的眼球。作為世家津津樂道的去職留爵第一人,你所受的關注度必定會超乎想象。重新啟用你,必將會把你推到風口浪尖之上。從今天起,做一個自由的人。這是我對你最大的忠告。”
“梅府沒了頂梁柱,又該何去何從呀?”梅知節問道。一想到女兒梅花,他就心急如焚。替家人尋找出路的事情,已經成了他的心病。
“你放心,興漢集團和糜氏集團都會承你的情。合法走私劣質糧食也是合法,他們不敢忘記你的功勞和犧牲。”劉正迴答說:“梅府可保太平,隻是想要崛起得另尋他法。”
寧晉縣令梅知節,其罪有三——拒不執行梅園政令,犯了瀆職罪;公然抗法,犯了藐視法律罪;強令糧鋪接收並售賣劣質糧食,犯了幹涉正常商業活動罪。
劉民辯護:
冀州大旱,寧晉二十萬百姓麵臨糧源斷絕的絕境。根據梅園頒布的特殊政令,梅知節的行為適用於緊急情況下事急從權。瀆職罪和藐視法律罪無從說起。
至於劣質糧食走私案,梅縣令並無貪腐受賄行為,也沒有直接參與其中。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從法律角度來說,總不能認定我就是殺人犯吧!
寧晉劣質糧食走私泛濫,在於寧晉糧食監管標準出現了問題。然而特殊時期行特殊之事,更何況梅縣令潔身自好,沒有任何的以權謀私,不足以認定為同罪之人。
梅縣令的行為雖有違律法,卻是在關鍵時期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替百姓做事的人,不應該受到苛待。
“劉律師,事急從權並不意味著可以肆意妄為!糧食安全無小事,劣質糧食走私就是明證——缺口一旦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寧晉縣令梅知節的行為,雖然說出於公心,但是卻造成了劣質糧食泛濫的合法走私行為。這相當於讓糧食安全新標準成為一紙空文。更是在動搖依法治國的根本!”法相蔣琬說道。他的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輕判梅知節的嚴重後果。
“法相大人,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冀州大旱,寧晉周邊數縣均有百姓餓死,唯獨寧晉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事實必須要加以考慮。倘若堅持重責梅縣令,那就相當於縱容政事堂屬官忽視百姓的生死。當官為民做主要被問責,那就等於變相的鼓勵屍位素餐之輩。”劉民說道:“梅縣令受罰,天下將無敢於任事的屬官。請大人三思!”
法相蔣琬聽了劉民的話之後,也覺得不好處理。要是梅知節以權謀私,倒是容易宣判。如今出於公心壯舉,再要嚴懲那就會打壓政事堂屬官幹實事的積極性。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蜀漢再無敢戰之師。這就是最好的經驗教訓呀!興漢軍兵不血刃的拿下漢中,還不是因為諸葛亮的行為傷了人心軍心。吳班公然見死不救,理由很充分——不想步馬謖的後塵。
可想而知一旦處理了寧晉縣令梅知節,誰還敢事急從權步了他的後塵。這不是公然告訴政事堂屬官們——真心做事有罪,屍位素餐有理了?
法相蔣琬綜合考慮了一番,最後宣判:
寧晉縣令梅知節抗法為民,雖事急從權,然而卻開了劣質糧食走私的先河。情節特別嚴重,必須要從重處罰以儆效尤。故數罪並罰,革除寧晉縣令之職。
宣判完畢之後,法相蔣琬又轉達了政相李嚴的褒獎意見:
冀州大旱,蝗災綿延。生民餓死,天地同悲。經查寧晉縣令梅知節於大災期間處置得力,特晉爵一級以示褒獎。
劉民總算是明白了。寧晉縣令梅知節去職留爵,其實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世人心中均有一杆秤,可以認真的稱量梅知節的得失。
政相李嚴用實際行動告訴廣大屬官——隻要認真做事,就會受到獎賞;法相蔣琬同樣用鄴城宣判告訴天下人,法不容情,違法必究。
梅知節迴到梅府之後,整個梅府如喪考妣。好在他有爵位護身,倒也不至於受人欺淩。隻是終日無所事事,長籲短歎。
“梅知節,你後悔了嗎?”梅府花園涼亭中,劉正問道。
“莊主,我不服!”梅知節狠狠的砸下了一枚棋子,疲憊不堪的說道。他是黃巾軍的後人,從父輩口中得知了無數易子而食的悲劇。劣質糧食也可救人命,所以他選擇了抗法救民。
“法律是什麽?”劉正問道:“是標準,是規則。今日你可以事急從權而不受罰,他日必定有人會依樣畫葫蘆!到時候隻需要證明事急從權,就可以把法律條文視作兒戲。真要到了那一天,誰還會尊重法律呢?”
世家掌握大量資源,可以選擇是在法律框架內解決問題,還是跳出法律框架肆意妄為?普通人就不一樣了,一旦衝動,就會付出一輩子。
律師的存在,就是在引導世家用法律手段解決爭端。要是沒有劉民的辯護,梅知節問罪下獄不可避免。真要那樣,肯定會有任俠劫獄生事。
如今通過律師辯護就可以獲得理想的結果了,誰還願意鋌而走險呢?
“要是人人都墨守陳規,百姓的權益如何保障?”梅知節問道。
法製思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深入人心了。梅知節的行為,算是給法製建設上了新的一課——利用劣質糧食緩解災情,究竟是功還是過呢?
鄴城刑部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迴答——安民有功,抗法大過;功過分明,賞罰有序。
律師劉民的存在讓整件事情在法律框架內圓滿收官。這是法製建設的重大進步。
“梅知節,我知道你委屈。可是你想過不處置你的後果嗎?”劉正問道。
梅知節不敢答話,事情是明擺著的。倘若他公然抗法而升官,勢必會引起後來者的效仿。他可以一心為民而亂法,別人也做得到嗎?倘若有人以權謀私又該如何處理?
牽一發而動全身,梅知節的去職,就是給企圖亂法之人敲響警鍾的。無論是誰,也不管是出於什麽樣的理由,亂法之人必定受罰。
“梅府因我而衰敗,我對得起寧晉百姓,卻對不起闔家老小。這件事情對梅府來說不公平!”梅知節情緒激動的說道。
“天下的事情,有得必有失!做好官是要付出代價的。”劉正大聲說道:“你既然選擇了走上仕途,就應該知道會有這樣的一天。”
梅知節很痛苦,走上仕途的人都會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倘若你的家人不願意為你犧牲一切,你就得為了家人犧牲一切。
梅知節做了好官該做的事,可是整個梅府就得承擔他丟官的所有後果。梅府完了,他的政敵肯定會落井下石對付梅府的產業。
“莊主,你告訴我,我還有重迴政事堂任屬官的希望嗎?”梅知節問道。他不想沉淪後半生。可是前途無亮,他的心態即將崩潰了。
“絕無可能!”劉正斬釘截鐵的迴答說:“走私活動利益龐大,肯定會不斷的有人以身試法。你的事情注定會成為標本案例吸引世人的眼球。作為世家津津樂道的去職留爵第一人,你所受的關注度必定會超乎想象。重新啟用你,必將會把你推到風口浪尖之上。從今天起,做一個自由的人。這是我對你最大的忠告。”
“梅府沒了頂梁柱,又該何去何從呀?”梅知節問道。一想到女兒梅花,他就心急如焚。替家人尋找出路的事情,已經成了他的心病。
“你放心,興漢集團和糜氏集團都會承你的情。合法走私劣質糧食也是合法,他們不敢忘記你的功勞和犧牲。”劉正迴答說:“梅府可保太平,隻是想要崛起得另尋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