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軍統帥夏侯惇舊傷複發,更與副帥曹仁多有不合,被魏王曹操一紙調令,離開了淮南戰場,迴到長安城休養。廬江城中的曹魏核心就隻剩下戲誌才和曹仁了。
在他們倆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廬江城經過一年的建設,已經變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已過不惑之年的戲誌才,在歲月的摧殘下身體漸漸的不行了。沉重的軍務不斷的折磨著他的精神。再加上楊修各種各樣的佯動,更是把他推向了精力不濟的深淵。
淮南地區濕熱的氣候,讓水土不服的戲誌才染上了重病,已經有好幾個月無法下床行走了。孫權就位吳王的消息傳到廬江之後,戲誌才對於長安城中的決定感覺到難以理解。淮南均衡的局勢隨著楚國的削弱被人為的打破了。
楚軍的難以為繼,更是把曹魏大軍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戲誌才終於體會到了無可奈何的滋味——什麽叫做獨木難支。孫權稱王對孫策和周瑜的鐵壁組合來說,是致命的一擊。同時也讓曹魏大軍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這是典型的豬隊友。
戲誌才心急如焚,忙命人找來曹仁,商議對策。無論如何都要替二十萬大軍找到一條活路——留在淮南戰場就是等死。
曹仁問:“戲大人,淮南有二十萬曹魏大軍,有三成的人水土不服,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淮南戰場上的前線作戰力量。還有就是興漢軍安風津艦隊成立之後,對淮河的控製日益增強了。僅靠荊州方麵翻山越嶺轉運的糧草物資,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大軍所需,究竟應該如何擬定接下來的作戰計劃,還請戲大人費心了?”
戲誌才咳嗽了好一陣子,用過一碗溫湯之後,才恢複了幾分力氣。才慢慢的開口跟曹仁講解應對之策——根據最新情報顯示,合肥城中的楚軍已經秘密的撤退到了舒城和夾石一帶。合肥隻有一支偏師在掩人耳目。這足以證明了孫權稱王嚴重的損害了楚軍的前途。周瑜隻能含恨退出合肥了。至於接下來會有什麽舉動,誰也不知道。
按理來說壽春方麵也應該收到了同樣的消息,隻不過興漢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動作。這樣的局麵,讓戲誌才沒有辦法判斷楊修的謀劃,也就談不上見招拆招了。
長年累月的重病,已經消耗了戲誌才的九成精力。淮南戰場的二十萬曹魏大軍,更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他的胸口上。這是一場身體健康與智慧的綜合較量。他與楊修比起來,沒有一副好的身體,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這種看不見的較量,其實已經決定了淮南戰場的最終結果。
戲誌才說:“子孝將軍,淮南的二十萬曹魏大軍,可是魏國三分之一的主力。楚軍放棄合肥,在夾石和舒城一帶觀望。壽春方麵肯定已經做好了大戰的準備。我的體力難以為繼,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抗楊修的算計。廬江是一座堅城,必須要牢牢的控製好。至於其他地方的部隊,想辦法撤到葛坡,甚至可以是宛城。離興漢軍遠一點兒,楊修才可以察覺到周瑜的威脅——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是沒有死,那份殺傷力就不同凡響了。”
曹仁說:“戲大人,我們有八門金鎖陣,用二十萬大軍防守淮南,興漢軍的兵力與咱們的曹魏大軍相差無幾。一旦雙方在淮南展開大戰,咱們就可以據城而守,肯定有機會重創興漢軍。”
戲誌才搖了搖頭,淮南是重要的糧食產地,隻有太平盛世,才能發揮中原糧倉的作用。要是戰端一開,持續上年半載,農民無法種田了。這樣一來,曹魏大軍就會陷入無糧可食的絕境。淮河水運的斷絕,讓荊州方麵的運糧隊翻山越嶺,不僅遠水救不了近火,還是杯水車薪,嚴重的拖累了淮南戰場。
戲誌才說:“楚軍已經作壁上觀,完全退出了淮南戰場的角逐。興漢軍已經完成了戰略儲備,隨時可以發起戰略大決戰。反倒是咱們曹魏大軍,嚴重的依賴淮南本地的糧食。可是這仗一旦打起來,田地就沒有辦法耕種了。曹魏大軍的處境就會更加的艱難。主力撤迴葛坡,在廬江城留下五萬大軍就已經足夠了。”
曹仁聽了戲誌才的計劃,並沒有當場做出決定。而是以淮南戰場事關魏國的戰略為借口,打算聯名向魏王曹操請示。
魏王曹操聽說戲誌才病重,隻能讓司馬懿趕往廬江,接替戲誌才的職務。戲誌才看到了魏王曹操的詔令之後,當場就急火攻心暈了過去。
曹仁命人把戲誌才送出廬江城之後,就等著司馬懿的新官到任三把火了。然而司馬懿到了葛坡之後,就不肯再往前走了。他借口安風津艦隊封鎖淮河,大軍無法渡河,以嚴厲的措詞,讓淮南的曹魏大軍到葛坡大營運糧。
廬江城中的五萬大軍由曹仁親自掌控,倒也沒有被司馬懿輕易的調動。然而分兵駐紮在平春,光州,固始和安豐的十五萬曹魏大軍,紛紛執行了葛坡大營司馬懿的調度命令,不肯在淮南戰場等死。
安風津艦隊得到了楊修和鄧當聯合簽署的軍令之後,立即進行了相關的布置。對於撤迴葛坡的曹魏大軍大予理會。至於那些想要突破淮河防線進入淮南戰場的曹魏大軍主力,堅決予以打擊,絕對不能手軟。
雙方默契的配合時間長達三個月,司馬懿在葛坡集結了十萬大軍。廬江的曹仁也得到了葛坡方麵的消息。有三萬屯駐安豐的曹魏大軍,不願意執行司馬懿的軍令,居然跑到廬江投奔曹仁。
曹仁總算是明白了——自己枉做小人弄走了戲誌才,按著就是司馬懿登場表演。可是司馬懿竟然換湯不換藥,依舊不折不扣的執行著退守葛坡的計劃。戲誌才失去了與楊修競爭的能力。司馬懿自忖無力在淮南戰場上擊敗楊修,居然拿廬江城的曹魏大軍當誘餌,悄悄的撤走了安豐等地的曹魏大軍主力。
至於那些水土不服的人,被司馬懿用急行軍的方式,殘忍的拋棄了淮南地方。造成了兩萬人的非戰鬥減員,這是曹魏在淮南戰場上投入的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司馬懿以曹仁的名義下達了拋棄老弱病殘的命令,那些被拋棄的人對廬江城中的曹仁恨之入骨。
曹仁被司馬懿狠狠的坑了一迴,不僅手上的兵力隻剩下八萬,更主要的是——葛坡的存糧一粒都不會運進廬江城了。這是明目張膽的釜底抽薪。司馬懿為了避免被魏王曹操槍打出頭鳥,決定坑曹仁以求自保。
楊修作為弘農楊家的子弟,對於司馬懿的心思拿捏得恰到好處。`興漢軍已經鞏固了安風津。隻要拿下曹魏大軍的葛坡大營,就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淮南。
司馬懿存心要打一個大敗仗來消除魏王曹操的戒心。楊修卻是為了成就超神謀士的英名。雙方圍繞著葛坡展開了一場看似慘烈的戰鬥。
在他們倆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廬江城經過一年的建設,已經變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已過不惑之年的戲誌才,在歲月的摧殘下身體漸漸的不行了。沉重的軍務不斷的折磨著他的精神。再加上楊修各種各樣的佯動,更是把他推向了精力不濟的深淵。
淮南地區濕熱的氣候,讓水土不服的戲誌才染上了重病,已經有好幾個月無法下床行走了。孫權就位吳王的消息傳到廬江之後,戲誌才對於長安城中的決定感覺到難以理解。淮南均衡的局勢隨著楚國的削弱被人為的打破了。
楚軍的難以為繼,更是把曹魏大軍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戲誌才終於體會到了無可奈何的滋味——什麽叫做獨木難支。孫權稱王對孫策和周瑜的鐵壁組合來說,是致命的一擊。同時也讓曹魏大軍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這是典型的豬隊友。
戲誌才心急如焚,忙命人找來曹仁,商議對策。無論如何都要替二十萬大軍找到一條活路——留在淮南戰場就是等死。
曹仁問:“戲大人,淮南有二十萬曹魏大軍,有三成的人水土不服,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淮南戰場上的前線作戰力量。還有就是興漢軍安風津艦隊成立之後,對淮河的控製日益增強了。僅靠荊州方麵翻山越嶺轉運的糧草物資,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大軍所需,究竟應該如何擬定接下來的作戰計劃,還請戲大人費心了?”
戲誌才咳嗽了好一陣子,用過一碗溫湯之後,才恢複了幾分力氣。才慢慢的開口跟曹仁講解應對之策——根據最新情報顯示,合肥城中的楚軍已經秘密的撤退到了舒城和夾石一帶。合肥隻有一支偏師在掩人耳目。這足以證明了孫權稱王嚴重的損害了楚軍的前途。周瑜隻能含恨退出合肥了。至於接下來會有什麽舉動,誰也不知道。
按理來說壽春方麵也應該收到了同樣的消息,隻不過興漢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動作。這樣的局麵,讓戲誌才沒有辦法判斷楊修的謀劃,也就談不上見招拆招了。
長年累月的重病,已經消耗了戲誌才的九成精力。淮南戰場的二十萬曹魏大軍,更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他的胸口上。這是一場身體健康與智慧的綜合較量。他與楊修比起來,沒有一副好的身體,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這種看不見的較量,其實已經決定了淮南戰場的最終結果。
戲誌才說:“子孝將軍,淮南的二十萬曹魏大軍,可是魏國三分之一的主力。楚軍放棄合肥,在夾石和舒城一帶觀望。壽春方麵肯定已經做好了大戰的準備。我的體力難以為繼,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抗楊修的算計。廬江是一座堅城,必須要牢牢的控製好。至於其他地方的部隊,想辦法撤到葛坡,甚至可以是宛城。離興漢軍遠一點兒,楊修才可以察覺到周瑜的威脅——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是沒有死,那份殺傷力就不同凡響了。”
曹仁說:“戲大人,我們有八門金鎖陣,用二十萬大軍防守淮南,興漢軍的兵力與咱們的曹魏大軍相差無幾。一旦雙方在淮南展開大戰,咱們就可以據城而守,肯定有機會重創興漢軍。”
戲誌才搖了搖頭,淮南是重要的糧食產地,隻有太平盛世,才能發揮中原糧倉的作用。要是戰端一開,持續上年半載,農民無法種田了。這樣一來,曹魏大軍就會陷入無糧可食的絕境。淮河水運的斷絕,讓荊州方麵的運糧隊翻山越嶺,不僅遠水救不了近火,還是杯水車薪,嚴重的拖累了淮南戰場。
戲誌才說:“楚軍已經作壁上觀,完全退出了淮南戰場的角逐。興漢軍已經完成了戰略儲備,隨時可以發起戰略大決戰。反倒是咱們曹魏大軍,嚴重的依賴淮南本地的糧食。可是這仗一旦打起來,田地就沒有辦法耕種了。曹魏大軍的處境就會更加的艱難。主力撤迴葛坡,在廬江城留下五萬大軍就已經足夠了。”
曹仁聽了戲誌才的計劃,並沒有當場做出決定。而是以淮南戰場事關魏國的戰略為借口,打算聯名向魏王曹操請示。
魏王曹操聽說戲誌才病重,隻能讓司馬懿趕往廬江,接替戲誌才的職務。戲誌才看到了魏王曹操的詔令之後,當場就急火攻心暈了過去。
曹仁命人把戲誌才送出廬江城之後,就等著司馬懿的新官到任三把火了。然而司馬懿到了葛坡之後,就不肯再往前走了。他借口安風津艦隊封鎖淮河,大軍無法渡河,以嚴厲的措詞,讓淮南的曹魏大軍到葛坡大營運糧。
廬江城中的五萬大軍由曹仁親自掌控,倒也沒有被司馬懿輕易的調動。然而分兵駐紮在平春,光州,固始和安豐的十五萬曹魏大軍,紛紛執行了葛坡大營司馬懿的調度命令,不肯在淮南戰場等死。
安風津艦隊得到了楊修和鄧當聯合簽署的軍令之後,立即進行了相關的布置。對於撤迴葛坡的曹魏大軍大予理會。至於那些想要突破淮河防線進入淮南戰場的曹魏大軍主力,堅決予以打擊,絕對不能手軟。
雙方默契的配合時間長達三個月,司馬懿在葛坡集結了十萬大軍。廬江的曹仁也得到了葛坡方麵的消息。有三萬屯駐安豐的曹魏大軍,不願意執行司馬懿的軍令,居然跑到廬江投奔曹仁。
曹仁總算是明白了——自己枉做小人弄走了戲誌才,按著就是司馬懿登場表演。可是司馬懿竟然換湯不換藥,依舊不折不扣的執行著退守葛坡的計劃。戲誌才失去了與楊修競爭的能力。司馬懿自忖無力在淮南戰場上擊敗楊修,居然拿廬江城的曹魏大軍當誘餌,悄悄的撤走了安豐等地的曹魏大軍主力。
至於那些水土不服的人,被司馬懿用急行軍的方式,殘忍的拋棄了淮南地方。造成了兩萬人的非戰鬥減員,這是曹魏在淮南戰場上投入的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司馬懿以曹仁的名義下達了拋棄老弱病殘的命令,那些被拋棄的人對廬江城中的曹仁恨之入骨。
曹仁被司馬懿狠狠的坑了一迴,不僅手上的兵力隻剩下八萬,更主要的是——葛坡的存糧一粒都不會運進廬江城了。這是明目張膽的釜底抽薪。司馬懿為了避免被魏王曹操槍打出頭鳥,決定坑曹仁以求自保。
楊修作為弘農楊家的子弟,對於司馬懿的心思拿捏得恰到好處。`興漢軍已經鞏固了安風津。隻要拿下曹魏大軍的葛坡大營,就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淮南。
司馬懿存心要打一個大敗仗來消除魏王曹操的戒心。楊修卻是為了成就超神謀士的英名。雙方圍繞著葛坡展開了一場看似慘烈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