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和高利帶著劉正的親筆信,快馬加鞭的趕到了鄴城。
張南作為降將,又封了侯,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然而張虎和高利的到來,又讓他忐忑不安了。
迴到張府的時候,張南也是愁眉不展的。
張南的夫人田氏見自家夫君午夜驚魂,忙詢問其中的緣故,得悉內情之後,開解他說:“夫君,興漢王的為人,你應該很清楚呀。”
張南說:“娘子,你太高看我了,要是我真有那樣的眼光,也不至於先跟隨晉王,在走投無路之後才投效興漢王。”
田氏隻得開導張南,興漢王用人,肯定會有一定的標準,想那二公子袁熙,不僅身為十萬晉軍的主將,還是盧門的三代弟子。
興漢王並沒有通過給二公子袁熙封侯,或者是給予他厚祿高官,來安定晉軍降兵降將的人心。
隻是讓二公子袁熙參與薑維正在籌備的封狼居胥之戰。
興漢王就是想讓二公子袁熙,徹底的放棄袁家子弟的身份,重新建立屬於他自己的功勳。
然而十萬晉軍的歸順,總得有人來認領這份功勞。
焦觸和朱漢已經戰死在了上艾城南,焦柳隻不過是區區一介都尉,封侯倒也無可厚非,然而讓他統帥重兵鎮守一方,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焦柳被破格提拔為上艾的執政官,又讓大將龐德做了軍事長官,可是十萬晉軍歸順了興漢國,這樣的大功可不是幾個列侯就能打發的,還得有實際的職務與之相匹配。
張南作為晉軍降兵中碩果僅存的大將,在機緣巧合之下就成了冀州將軍。
如今張虎和高利的到來,想必是興漢王為了培養二代領軍人物,並不是想要架空張南。
畢竟一個冀州將軍而已,冀州刺史是辛毗,聽說他的女兒以冀州第一名的成績,特邀進入梅園小學,與興漢王世子劉立成了同班同學。
軍政分離是興漢國的一貫政策,興漢王也沒有必要自毀長城,畢竟張南作為冀州將軍,起到的是一個千金買馬骨的效果。
田氏說:“夫君,冀州百姓安居樂業,才是你需要考慮的問題。凡是對冀州長治久安有用的人才,你都要大膽提拔,合理使用。”
張南點了點頭,興漢王派張虎和高利兩個應屆畢業生到冀州,肯定不是為了奪權。
再加上兩個孩子都是軍二代,張虎的父親張遼,可是止啼軍的主將。
高利的父親高順,統帥八百陷陣營,級別比張遼隻高不低。
張南有機會替張遼和高順培養兒子,這可是聯絡感情的最好手段哪?
張南說:“娘子,你說得對,張虎和高利是南山軍校的優秀畢業生,又是將門之後,這份香火之情,咱們必須要把握好。”
想通了所有關節的張南,天亮之後就在冀州將軍府的軍略廳中,接見了張虎和高利。
張虎呈上了劉正的親筆信,又將他和高利的身份令牌交給了冀州將軍府的吏曹勘驗,其實就是驗明正身。
畢竟事關整個興漢軍的安全問題,誰也不敢在這方麵疏忽,要是鬧出了李代桃僵的笑話,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一切程序走完之後,張南把張虎和高利向冀州將軍各部門的主事做了引薦。
張虎說:“將軍,討伐黑山軍的戰鬥迫在眉睫,我和高利堅決服從命令聽指揮。”
張南笑了笑,認真的說:“張虎、高利,你們兩個都是南山軍校的高材生,應該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張虎點了點頭,畢竟他剛才的話,有點兒挾令求官的味道在裏麵。
張南並沒有在意張虎的失禮,兩個年輕人嘛,沉不住氣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作為帶兵多年的老將,張南可不想寒了兩個熱血青年的心。
張南安排張虎進入後勤保障科,盡快的熟悉冀州各城之間運轉糧草輜重的所有環節。
至於高利,則被安排到了新兵訓練營。
張虎對於將軍張南的安排很不滿意,才剛走出軍略廳,就忍不住的向好朋友高利抱怨了兩句。
一向沉默寡言的高利,居然語重心長的說:“張虎,我終於明白了紙上談兵的由來,說的就是你和我這樣的人。”
張虎問:“高利,你可別危言聳聽,我怎麽就紙上談兵了呢?”
高利隻好耐心的解釋。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又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張虎和高利初到冀州將軍府供職,在知己方麵更是毫無建樹。
至於知彼,得靠情報部的配合,倒也不用他們兩個人操心。
隻不過兩人都需要在知己上下功夫。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如今興漢國新占領冀州西部,要是按照幽州的後勤保障辦法生搬硬套,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冀州方麵的運轉糧草,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到。
一是路況和天氣問題,要是沒有經驗豐富的後勤保障官,前線的將士就得餓著肚子打仗了。
這可不是兒戲,以諸葛亮的謀略,都在後勤保障上栽了一個大跟頭,更何況是別人呢?
冀州西部多山多水,按照南山軍校的教科書式的安排後勤任務,肯定是吃力不討好。
畢竟需要不停的進行水陸交替轉運,這需要後勤保障的主官對運糧區域內的情況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如臂指使。
二是興漢商會的網絡密度問題,張虎和高利想要建功立業,後勤保障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重要課題。
興漢軍的後勤保障分為三塊,一是地方自籌,二是興漢商會協助轉運,第三就是預備役奉命轉命。
這些相關的數據和經驗,都掌握在後勤保障人員的手中。
張虎和高利想要帶兵打仗,還真得學習掌握好後勤保障方麵的知識。
就拿冀州來說,東部的糧草轉運方案和西部會截然不同,要是一個經驗不足的將軍,一旦在某個環節上出了差池,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現在看來,冀州將軍張南並沒有藏私,否則的話,直接讓張虎和高利帶兵,等鬧出了笑話之後再出麵解決,挨板子的可就是兩個年輕人了。
張虎作為將門之後,當然知道一旦瞎指揮,引起了後勤保障人員的不滿,那後果可就嚴重了,輕則損兵折將,餓著肚子打仗;重則兵敗身死,永遠的釘在恥辱柱上。
張虎聽了高利的話,對於張南的安排心存感激。
也許很多人認為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做,張虎和高利是要帶兵打仗的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在後勤上浪費時間。
然而後勤保障與前線戰鬥之間的聯係,是密不可分的。
張虎和高利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統兵大將,可以不精通後勤保障的具體運作,但是得熟悉其中的環節,了解糧草轉運過程中的那些無法避免的幹擾因素。
至於高利進入新兵訓練營,純粹就是想要管中窺豹,了解冀州守軍的戰鬥力。
畢竟將軍隻能確定作戰任務,具體的仗還得底層的將士去打,熟悉軍隊的戰鬥力,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張虎和高利鬥誌昂揚的分道揚鑣,開始了各自的軍旅生涯。
張南作為降將,又封了侯,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然而張虎和高利的到來,又讓他忐忑不安了。
迴到張府的時候,張南也是愁眉不展的。
張南的夫人田氏見自家夫君午夜驚魂,忙詢問其中的緣故,得悉內情之後,開解他說:“夫君,興漢王的為人,你應該很清楚呀。”
張南說:“娘子,你太高看我了,要是我真有那樣的眼光,也不至於先跟隨晉王,在走投無路之後才投效興漢王。”
田氏隻得開導張南,興漢王用人,肯定會有一定的標準,想那二公子袁熙,不僅身為十萬晉軍的主將,還是盧門的三代弟子。
興漢王並沒有通過給二公子袁熙封侯,或者是給予他厚祿高官,來安定晉軍降兵降將的人心。
隻是讓二公子袁熙參與薑維正在籌備的封狼居胥之戰。
興漢王就是想讓二公子袁熙,徹底的放棄袁家子弟的身份,重新建立屬於他自己的功勳。
然而十萬晉軍的歸順,總得有人來認領這份功勞。
焦觸和朱漢已經戰死在了上艾城南,焦柳隻不過是區區一介都尉,封侯倒也無可厚非,然而讓他統帥重兵鎮守一方,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焦柳被破格提拔為上艾的執政官,又讓大將龐德做了軍事長官,可是十萬晉軍歸順了興漢國,這樣的大功可不是幾個列侯就能打發的,還得有實際的職務與之相匹配。
張南作為晉軍降兵中碩果僅存的大將,在機緣巧合之下就成了冀州將軍。
如今張虎和高利的到來,想必是興漢王為了培養二代領軍人物,並不是想要架空張南。
畢竟一個冀州將軍而已,冀州刺史是辛毗,聽說他的女兒以冀州第一名的成績,特邀進入梅園小學,與興漢王世子劉立成了同班同學。
軍政分離是興漢國的一貫政策,興漢王也沒有必要自毀長城,畢竟張南作為冀州將軍,起到的是一個千金買馬骨的效果。
田氏說:“夫君,冀州百姓安居樂業,才是你需要考慮的問題。凡是對冀州長治久安有用的人才,你都要大膽提拔,合理使用。”
張南點了點頭,興漢王派張虎和高利兩個應屆畢業生到冀州,肯定不是為了奪權。
再加上兩個孩子都是軍二代,張虎的父親張遼,可是止啼軍的主將。
高利的父親高順,統帥八百陷陣營,級別比張遼隻高不低。
張南有機會替張遼和高順培養兒子,這可是聯絡感情的最好手段哪?
張南說:“娘子,你說得對,張虎和高利是南山軍校的優秀畢業生,又是將門之後,這份香火之情,咱們必須要把握好。”
想通了所有關節的張南,天亮之後就在冀州將軍府的軍略廳中,接見了張虎和高利。
張虎呈上了劉正的親筆信,又將他和高利的身份令牌交給了冀州將軍府的吏曹勘驗,其實就是驗明正身。
畢竟事關整個興漢軍的安全問題,誰也不敢在這方麵疏忽,要是鬧出了李代桃僵的笑話,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一切程序走完之後,張南把張虎和高利向冀州將軍各部門的主事做了引薦。
張虎說:“將軍,討伐黑山軍的戰鬥迫在眉睫,我和高利堅決服從命令聽指揮。”
張南笑了笑,認真的說:“張虎、高利,你們兩個都是南山軍校的高材生,應該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張虎點了點頭,畢竟他剛才的話,有點兒挾令求官的味道在裏麵。
張南並沒有在意張虎的失禮,兩個年輕人嘛,沉不住氣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作為帶兵多年的老將,張南可不想寒了兩個熱血青年的心。
張南安排張虎進入後勤保障科,盡快的熟悉冀州各城之間運轉糧草輜重的所有環節。
至於高利,則被安排到了新兵訓練營。
張虎對於將軍張南的安排很不滿意,才剛走出軍略廳,就忍不住的向好朋友高利抱怨了兩句。
一向沉默寡言的高利,居然語重心長的說:“張虎,我終於明白了紙上談兵的由來,說的就是你和我這樣的人。”
張虎問:“高利,你可別危言聳聽,我怎麽就紙上談兵了呢?”
高利隻好耐心的解釋。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又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張虎和高利初到冀州將軍府供職,在知己方麵更是毫無建樹。
至於知彼,得靠情報部的配合,倒也不用他們兩個人操心。
隻不過兩人都需要在知己上下功夫。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如今興漢國新占領冀州西部,要是按照幽州的後勤保障辦法生搬硬套,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冀州方麵的運轉糧草,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到。
一是路況和天氣問題,要是沒有經驗豐富的後勤保障官,前線的將士就得餓著肚子打仗了。
這可不是兒戲,以諸葛亮的謀略,都在後勤保障上栽了一個大跟頭,更何況是別人呢?
冀州西部多山多水,按照南山軍校的教科書式的安排後勤任務,肯定是吃力不討好。
畢竟需要不停的進行水陸交替轉運,這需要後勤保障的主官對運糧區域內的情況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如臂指使。
二是興漢商會的網絡密度問題,張虎和高利想要建功立業,後勤保障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重要課題。
興漢軍的後勤保障分為三塊,一是地方自籌,二是興漢商會協助轉運,第三就是預備役奉命轉命。
這些相關的數據和經驗,都掌握在後勤保障人員的手中。
張虎和高利想要帶兵打仗,還真得學習掌握好後勤保障方麵的知識。
就拿冀州來說,東部的糧草轉運方案和西部會截然不同,要是一個經驗不足的將軍,一旦在某個環節上出了差池,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現在看來,冀州將軍張南並沒有藏私,否則的話,直接讓張虎和高利帶兵,等鬧出了笑話之後再出麵解決,挨板子的可就是兩個年輕人了。
張虎作為將門之後,當然知道一旦瞎指揮,引起了後勤保障人員的不滿,那後果可就嚴重了,輕則損兵折將,餓著肚子打仗;重則兵敗身死,永遠的釘在恥辱柱上。
張虎聽了高利的話,對於張南的安排心存感激。
也許很多人認為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做,張虎和高利是要帶兵打仗的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在後勤上浪費時間。
然而後勤保障與前線戰鬥之間的聯係,是密不可分的。
張虎和高利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統兵大將,可以不精通後勤保障的具體運作,但是得熟悉其中的環節,了解糧草轉運過程中的那些無法避免的幹擾因素。
至於高利進入新兵訓練營,純粹就是想要管中窺豹,了解冀州守軍的戰鬥力。
畢竟將軍隻能確定作戰任務,具體的仗還得底層的將士去打,熟悉軍隊的戰鬥力,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張虎和高利鬥誌昂揚的分道揚鑣,開始了各自的軍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