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哥兒去找李修時,他隻說族長離世,姨娘剛好在場……等他們迴到三房,事情已經從姨娘在場演變成族長喝下姨娘的湯藥而亡!
容華堂,張氏像根快要燃盡的蠟燭正釋放著熊熊火光。崔珊和姨娘跪在她腳邊,亦如十多年前那樣。
崔珊竭盡全力想把腰背挺直,拿出官夫人的氣質。無奈底氣不足,每次對上張氏幾欲殺人的目光,她就會情不自禁地彎腰躲避。
李修姍姍來遲,張氏準他將崔珊帶走,姨娘卻被留在了容華堂。
崔珊說,姨娘每日都會去給張氏請安,隨後去族長那兒探病。今日同往日一樣,隻不過去的時候湯藥剛剛熬好,她順手喂族長服下……族長吐血而亡,遞給她湯藥的丫鬟失了蹤跡……
陰謀!這是李修得出的結論。
崔珊問他,針對誰的陰謀,誰想讓族長死?為何要陷害姨娘?
李修半晌沒有迴話,族長昏迷臥床兩年,全靠湯藥吊命。
若長房要他死,目的是什麽?
若三房要他死,目的又是什麽?
為什麽非得扯上姨娘,把自己拖入兩房之爭?
“母親,你迴京城吧!”
崔珊把頭搖成了撥浪鼓一般,她好容易挺直腰板正大光明的同姨娘相聚,為什麽要走?她要是走了,姨娘肯定會被宗族拖去給族長陪葬,這怎麽能忍?
“修哥兒,我不走,要走也得帶上姨娘一起。你知道她是無辜的,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族人將她治罪。”
李修暫時想不出謀害族長的理由,但知道崔珊若留在三房肯定會惹出亂子。他態度堅決的說,“母親,你必須離開,行程我讓慧哥安排,你囑咐伺候的丫鬟趕緊收拾行裝……”
崔珊這兩年膨脹的十分厲害,李修的話根本聽不進去,她負氣的坐朝一邊,“我不走,要走就得和姨娘一起。”
“母親,姨娘是崔府的人,生死都由崔府說了算,孩兒實在無能為力。”
崔珊想了想又道:“趕緊去求你二伯,他是族長,這事兒肯定說了能算。”
李修再次拒絕了崔珊的請求,讓她別鬧,說完就要離去安排相關事宜。
崔珊如何能甘心,拔腳就朝長房那邊跑去,嘴裏叫囂著,“我知道你為什麽不幫忙,是不是和二姑娘有關?你怕得罪了長房就娶不到二姑娘……”
李修這輩子順風順水,非要說有什麽遺憾,那便是崔珊往外跑的時候他憂心母親,沒有及時攔住。以至事情朝著他最不相見的方向發展……
崔珊出門就碰見了著急趕來的老夫人。為救母親,她口不擇言,把老夫人給姨娘銀子,並安排其監視族長行蹤的事情說了出來。
這話好似水落油鍋,讓已經很亂的三房徹底沸騰了。張氏哭喊著叫崔衍出來認罪伏法,說其為謀奪族長之位不擇手段。
兩房人鬧哄哄的湊在一起,眼見事態愈演愈烈,彈壓許久的矛盾盡數爆發時,崔衍來了。他讓族人強行分開眾人,控製住情緒激動的女眷,並當著所有族老的麵兒審問姨娘,揪出幕後真兇。
姨娘很快被帶了過來,發現崔珊把該說不該說的話都說了時,她也隻能將往事如實交代,說了老夫人曾讓她監視族長行蹤,並貼補崔珊嫁妝等事兒。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李修強忍痛苦,暗恨自己為何要帶著崔珊迴到洛川。
沒人相信姨娘和崔珊。
其一,族人不知道長房和三房之間真正的矛盾是什麽,自然不肯相信老夫人願意花費銀子監視族長數年。
其二,族老們都知道族長昏迷臥床的事由,崔珊不知道。當崔珊說出長房為了族長之位謀害族長時,族老們心裏想的是,長房真要動手沒必要等到現在。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兒。長房持續給姨娘銀子,並承諾照顧崔珊,對於姨娘和崔珊而言,長房算是她們的恩人。她們說出這些,不免有恩將仇報之嫌。
族長忽然被人謀害,張氏驚慌之餘失了理智,整個人因為憤怒站到了崔珊那邊,一心想把事情推到長房頭上。
聽了崔衍的審問,她瞬間清醒過來,很快就想到了李修想到的那幾點。在不說出兩房真正矛盾的情況下,沒人相信長房會動手……
當年之事因她而起,無論如何不能讓人把舊事翻出。為此,她寧願放過長房,把族長的死亡記在姨娘頭上,讓整件事就此了結。
她先眾人一步站了出來,冷靜地差人去搜姨娘屋子,並指責她們母女信口胡謅冤枉長房。
崔珊明明說了真相,卻發現沒人相信,所有人都用譴責的目光看著她,不禁衝著李修道:“修哥兒,這些事兒不是你告訴我的嗎?”
李修十分坦然的迴答,“母親,這些事出自姨娘之口,我隻負責轉述,我相信姨娘不會騙人。今日之事真相如何,族裏肯定會給我們一個交代。”
姨娘不是糊塗人,事發突然,崔珊又過於衝動,這才讓她生出一種說了真相就能脫罪的想法。
聽到張氏讓人去搜院子時,多年的宅鬥經驗讓她冷靜下來,明白這次在劫難逃。
她道:“老夫人心憐我們母女可憐,確實給過銀子。修哥兒問起時,我不想他心生自卑,故而編造謊言,給長房潑了汙水……”
崔珊高聲道:“母親,你胡說些什麽?修哥兒為何會自卑,他可是聖上麵前的紅人。”
“閉嘴,”姨娘吼了崔珊,厲聲道:“若不是老夫人暗中補貼嫁妝給你,李府能有今日光景?修哥兒高中,我覺得同老夫人當年的資助密不可分。”
“修哥兒曾在春闈前找我打聽二姑娘的事情,言語中依稀透著不願高攀之意。我瞧二姑娘美麗善良,自然希望修哥兒能娶到意中人。為此,我沒有告知他真相,並醜化了老夫人的善舉,希望他不要因一時的怯懦而錯失良緣。”
姨娘的解釋合情合理,挑不出問題,崔珊瞬間就信了。哭著問:“母親,你大可實話實話,何苦用假話誤我?”說完就給老夫人行禮賠不是。
姨娘含淚看著她,道:“你如今也是官夫人,怎麽還不懂規矩禮數?我是妾,隻能喊姨娘,不能稱母親。”
當張氏的人從姨娘院子裏搜出毒藥時,族長之死蓋棺定論,一場鬧劇落下了帷幕。
容華堂,張氏像根快要燃盡的蠟燭正釋放著熊熊火光。崔珊和姨娘跪在她腳邊,亦如十多年前那樣。
崔珊竭盡全力想把腰背挺直,拿出官夫人的氣質。無奈底氣不足,每次對上張氏幾欲殺人的目光,她就會情不自禁地彎腰躲避。
李修姍姍來遲,張氏準他將崔珊帶走,姨娘卻被留在了容華堂。
崔珊說,姨娘每日都會去給張氏請安,隨後去族長那兒探病。今日同往日一樣,隻不過去的時候湯藥剛剛熬好,她順手喂族長服下……族長吐血而亡,遞給她湯藥的丫鬟失了蹤跡……
陰謀!這是李修得出的結論。
崔珊問他,針對誰的陰謀,誰想讓族長死?為何要陷害姨娘?
李修半晌沒有迴話,族長昏迷臥床兩年,全靠湯藥吊命。
若長房要他死,目的是什麽?
若三房要他死,目的又是什麽?
為什麽非得扯上姨娘,把自己拖入兩房之爭?
“母親,你迴京城吧!”
崔珊把頭搖成了撥浪鼓一般,她好容易挺直腰板正大光明的同姨娘相聚,為什麽要走?她要是走了,姨娘肯定會被宗族拖去給族長陪葬,這怎麽能忍?
“修哥兒,我不走,要走也得帶上姨娘一起。你知道她是無辜的,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族人將她治罪。”
李修暫時想不出謀害族長的理由,但知道崔珊若留在三房肯定會惹出亂子。他態度堅決的說,“母親,你必須離開,行程我讓慧哥安排,你囑咐伺候的丫鬟趕緊收拾行裝……”
崔珊這兩年膨脹的十分厲害,李修的話根本聽不進去,她負氣的坐朝一邊,“我不走,要走就得和姨娘一起。”
“母親,姨娘是崔府的人,生死都由崔府說了算,孩兒實在無能為力。”
崔珊想了想又道:“趕緊去求你二伯,他是族長,這事兒肯定說了能算。”
李修再次拒絕了崔珊的請求,讓她別鬧,說完就要離去安排相關事宜。
崔珊如何能甘心,拔腳就朝長房那邊跑去,嘴裏叫囂著,“我知道你為什麽不幫忙,是不是和二姑娘有關?你怕得罪了長房就娶不到二姑娘……”
李修這輩子順風順水,非要說有什麽遺憾,那便是崔珊往外跑的時候他憂心母親,沒有及時攔住。以至事情朝著他最不相見的方向發展……
崔珊出門就碰見了著急趕來的老夫人。為救母親,她口不擇言,把老夫人給姨娘銀子,並安排其監視族長行蹤的事情說了出來。
這話好似水落油鍋,讓已經很亂的三房徹底沸騰了。張氏哭喊著叫崔衍出來認罪伏法,說其為謀奪族長之位不擇手段。
兩房人鬧哄哄的湊在一起,眼見事態愈演愈烈,彈壓許久的矛盾盡數爆發時,崔衍來了。他讓族人強行分開眾人,控製住情緒激動的女眷,並當著所有族老的麵兒審問姨娘,揪出幕後真兇。
姨娘很快被帶了過來,發現崔珊把該說不該說的話都說了時,她也隻能將往事如實交代,說了老夫人曾讓她監視族長行蹤,並貼補崔珊嫁妝等事兒。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李修強忍痛苦,暗恨自己為何要帶著崔珊迴到洛川。
沒人相信姨娘和崔珊。
其一,族人不知道長房和三房之間真正的矛盾是什麽,自然不肯相信老夫人願意花費銀子監視族長數年。
其二,族老們都知道族長昏迷臥床的事由,崔珊不知道。當崔珊說出長房為了族長之位謀害族長時,族老們心裏想的是,長房真要動手沒必要等到現在。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兒。長房持續給姨娘銀子,並承諾照顧崔珊,對於姨娘和崔珊而言,長房算是她們的恩人。她們說出這些,不免有恩將仇報之嫌。
族長忽然被人謀害,張氏驚慌之餘失了理智,整個人因為憤怒站到了崔珊那邊,一心想把事情推到長房頭上。
聽了崔衍的審問,她瞬間清醒過來,很快就想到了李修想到的那幾點。在不說出兩房真正矛盾的情況下,沒人相信長房會動手……
當年之事因她而起,無論如何不能讓人把舊事翻出。為此,她寧願放過長房,把族長的死亡記在姨娘頭上,讓整件事就此了結。
她先眾人一步站了出來,冷靜地差人去搜姨娘屋子,並指責她們母女信口胡謅冤枉長房。
崔珊明明說了真相,卻發現沒人相信,所有人都用譴責的目光看著她,不禁衝著李修道:“修哥兒,這些事兒不是你告訴我的嗎?”
李修十分坦然的迴答,“母親,這些事出自姨娘之口,我隻負責轉述,我相信姨娘不會騙人。今日之事真相如何,族裏肯定會給我們一個交代。”
姨娘不是糊塗人,事發突然,崔珊又過於衝動,這才讓她生出一種說了真相就能脫罪的想法。
聽到張氏讓人去搜院子時,多年的宅鬥經驗讓她冷靜下來,明白這次在劫難逃。
她道:“老夫人心憐我們母女可憐,確實給過銀子。修哥兒問起時,我不想他心生自卑,故而編造謊言,給長房潑了汙水……”
崔珊高聲道:“母親,你胡說些什麽?修哥兒為何會自卑,他可是聖上麵前的紅人。”
“閉嘴,”姨娘吼了崔珊,厲聲道:“若不是老夫人暗中補貼嫁妝給你,李府能有今日光景?修哥兒高中,我覺得同老夫人當年的資助密不可分。”
“修哥兒曾在春闈前找我打聽二姑娘的事情,言語中依稀透著不願高攀之意。我瞧二姑娘美麗善良,自然希望修哥兒能娶到意中人。為此,我沒有告知他真相,並醜化了老夫人的善舉,希望他不要因一時的怯懦而錯失良緣。”
姨娘的解釋合情合理,挑不出問題,崔珊瞬間就信了。哭著問:“母親,你大可實話實話,何苦用假話誤我?”說完就給老夫人行禮賠不是。
姨娘含淚看著她,道:“你如今也是官夫人,怎麽還不懂規矩禮數?我是妾,隻能喊姨娘,不能稱母親。”
當張氏的人從姨娘院子裏搜出毒藥時,族長之死蓋棺定論,一場鬧劇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