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柏對李修一頭霧水的模樣十分滿意。如此看來,崔淩霜肯定不認識謝霽,否則李修不會猜不出真正提親的人是誰。
他道:“聽說提親的人是西涼候世子。文東啊,你與表妹朝夕相處,不曉得西涼候世子也傾心於她?”
李修確實沒料到提親的人會是謝霽,想到高涵對此人的稱讚,頓時方寸大亂。
謝霽與崔淩霜曾在碧落山上有一麵之緣,難不成就因為那一麵讓謝霽看上了崔淩霜?
衛柏知曉李修深得聖心,兩人既沒有利害關係,當然要趁機拉攏。他道:“文東,我猜測長房老夫人不會立即答應侯府,你那邊準備好了沒有?”
“假如未曾準備,可以先從表妹這邊入手。婚姻大事,曆來是父母說了算。姨母剛去了不久,姨父對表妹又極其嬌慣,老夫人定會尊重表妹的意思……”
這番話讓李修恢複了鎮定,他謝過衛柏,吩咐慧哥兒帶上媒婆去了老夫人的惠暖閣。
李修到時,梁思剛走。
媒人留下了謝霽的生辰八字,如果老夫人同意,明日會差人把崔淩霜的生辰八字送到梁思那兒,提親就算成了。
說媒過後,兩人合八字。若八字相合,男方上門送彩禮,女方開始備嫁妝。一旦定下婚期,這段姻緣便是板上釘釘,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
李修前幾日才給老夫人請過安,今日又來,身邊還跟著媒婆,其用意十分明顯。
老夫人瞧了眼他帶來的媒婆,忽然問:“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李修知道老夫人是在說他不懂禮數,崔珊明明就在,這事兒怎能由他出麵?再者,當年明明是長房幫了崔珊,如今崔珊得了三房的尊重,竟然忘了長房的恩惠……
崔珊是他的母親,除了承受老夫人的怒氣,他還能怎樣?
記得迴京那會兒,他曾說起過長房暗助姨娘之事兒。崔珊不但不感恩,反而埋怨老夫人隻給她和姨娘碎銀……原話說老夫人的行為像是打發乞丐,若真心幫忙為何不直接給銀票等等。
麵對老夫人的質問,他實話實話,不曾為崔珊的無禮辯解。順帶感謝老夫人體諒姨娘和崔珊生活不易,每次送銀子隻送碎銀,既方便她們使用,又避免了被張氏懷疑。
這番話誠意滿滿,老夫人聽得麵色稍霽,開口讓媒婆去隔壁喝茶。待屋裏隻剩李修時,才問起了當年送到他手中那盒財物是否還在……
李修頓了一會兒,說財物還在,反問老夫人此話何意?是不是答應了侯府求親,想讓他交還財物?
老夫人麵露笑容,沒有怨他失禮。又問:如果財物還在,李府從哪兒找來銀子入股周癩漕運?
漕運改革,楊家想分一杯羹,老夫人知曉這事兒很正常。但他假借別人的名字入股周癩漕運卻是知之者甚少,連崔淩霜都不知道,老夫人為何會知?
李修深諳為官之道,如何為商卻不甚通曉。
老夫人見他滿麵疑惑,坦言道:當初交到他手中的銀票全都有標記,一旦被兌換,錢莊就會把消息傳到崔府。
洛上楊,洛下崔,老夫人占著兩大世家的便利,沒多久就猜到了周癩漕運所謂的入股究竟是怎麽迴事。
說罷,老夫人又問:入股周癩漕運,究竟是幫崔淩霜掙錢,還是幫李府掙錢?
李修無法迴答,家底不豐是他最隱秘的苦楚。
拿老夫人的銀子入股周癩漕運,說白了是私心作祟,他能甘守清貧,卻舍不得崔淩霜陪著他吃苦。
當然,這錢也不是白拿的。周癩漕運能在商船林立的洛川上分一杯羹,全靠他舍下臉麵多方斡旋。這話原本該說,對上老夫人洞悉一切的目光,他又說不出口,唯報以無奈地苦笑。
老夫人道:“修哥兒,霜丫頭是個聰明孩子,她的姻緣全憑自己做主。她若答應你,那筆銀子就是她的嫁妝,怎麽處理你說了算。她若不答應,那筆銀子權當老身的賀儀,恭賀你早日覓得良緣。”
當日送出的盒子裏除了銀票還有田產,老夫人的意思就是銀票可以白給,田產卻要收迴。
李修自詡君子,卻因銀子之事兒在老夫人這兒折了麵子,失了底氣,羞愧難當。
眼見事情超出預計,他神差鬼使地問:假如讓老夫人選擇,究竟是選他,還是西涼候世子。
老夫人看著牡丹小築的方向說:長房後繼有人,家族利益應當放在首位。崔淩霜是嫡長女,理應承擔起應盡的責任。
李修苦笑著離開了惠暖閣,時移世易,老夫人改變主意並不奇怪。希望崔淩霜不會,畢竟她與謝霽隻有一麵之緣。
流霜閣外,慧哥兒緊緊跟在白芷身後,左一句姐姐右一句姐姐叫的十分熱情。
白芷都說了崔淩霜不見客,慧哥不依不饒惹她心煩,隻得又去通報了一迴。這次,她進去了很長時間,出門那會兒帶了封信出來。
李修看這陣勢心就涼了半截,以為崔淩霜不好意思當麵拒絕他,選擇了寫信。為了不在慧哥兒等人麵前失態,他拿著書信匆匆迴到了三房。
書信並非崔淩霜所寫,而是崔淩月寫給崔淩霜的。
崔淩月在信中講述了她在宮中近兩年的生活,說賢妃對她不錯,含玉公主嬌憨可愛等等。
信末提到了李府,通過內容可以看出她是在迴答崔淩霜的問題。
照她的意思,之所以會離開李府,是因為崔珊認不清狀況,以為李修高中狀元,李府就有了與崔氏一較長短的資格。對她的態度前恭後倨,隱隱流露出嫡不如庶的意思……
崔淩月還說,如果崔淩霜要嫁李修,入府之後肯定會受崔珊磨折。李修心在朝堂,不關心後宅,崔珊又人傻心大,崔淩霜少不得得受委屈。
看完這封信,李修懸著的心迴落不少。信中言語雖然對他不利,可從崔淩霜拿出書信的態度可看出,這人並不打算嫁去西涼侯府。給他看信是希望他知曉崔珊性情如何,倘若婆媳矛盾無法調和,他應該選擇和誰一邊。
他道:“聽說提親的人是西涼候世子。文東啊,你與表妹朝夕相處,不曉得西涼候世子也傾心於她?”
李修確實沒料到提親的人會是謝霽,想到高涵對此人的稱讚,頓時方寸大亂。
謝霽與崔淩霜曾在碧落山上有一麵之緣,難不成就因為那一麵讓謝霽看上了崔淩霜?
衛柏知曉李修深得聖心,兩人既沒有利害關係,當然要趁機拉攏。他道:“文東,我猜測長房老夫人不會立即答應侯府,你那邊準備好了沒有?”
“假如未曾準備,可以先從表妹這邊入手。婚姻大事,曆來是父母說了算。姨母剛去了不久,姨父對表妹又極其嬌慣,老夫人定會尊重表妹的意思……”
這番話讓李修恢複了鎮定,他謝過衛柏,吩咐慧哥兒帶上媒婆去了老夫人的惠暖閣。
李修到時,梁思剛走。
媒人留下了謝霽的生辰八字,如果老夫人同意,明日會差人把崔淩霜的生辰八字送到梁思那兒,提親就算成了。
說媒過後,兩人合八字。若八字相合,男方上門送彩禮,女方開始備嫁妝。一旦定下婚期,這段姻緣便是板上釘釘,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
李修前幾日才給老夫人請過安,今日又來,身邊還跟著媒婆,其用意十分明顯。
老夫人瞧了眼他帶來的媒婆,忽然問:“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李修知道老夫人是在說他不懂禮數,崔珊明明就在,這事兒怎能由他出麵?再者,當年明明是長房幫了崔珊,如今崔珊得了三房的尊重,竟然忘了長房的恩惠……
崔珊是他的母親,除了承受老夫人的怒氣,他還能怎樣?
記得迴京那會兒,他曾說起過長房暗助姨娘之事兒。崔珊不但不感恩,反而埋怨老夫人隻給她和姨娘碎銀……原話說老夫人的行為像是打發乞丐,若真心幫忙為何不直接給銀票等等。
麵對老夫人的質問,他實話實話,不曾為崔珊的無禮辯解。順帶感謝老夫人體諒姨娘和崔珊生活不易,每次送銀子隻送碎銀,既方便她們使用,又避免了被張氏懷疑。
這番話誠意滿滿,老夫人聽得麵色稍霽,開口讓媒婆去隔壁喝茶。待屋裏隻剩李修時,才問起了當年送到他手中那盒財物是否還在……
李修頓了一會兒,說財物還在,反問老夫人此話何意?是不是答應了侯府求親,想讓他交還財物?
老夫人麵露笑容,沒有怨他失禮。又問:如果財物還在,李府從哪兒找來銀子入股周癩漕運?
漕運改革,楊家想分一杯羹,老夫人知曉這事兒很正常。但他假借別人的名字入股周癩漕運卻是知之者甚少,連崔淩霜都不知道,老夫人為何會知?
李修深諳為官之道,如何為商卻不甚通曉。
老夫人見他滿麵疑惑,坦言道:當初交到他手中的銀票全都有標記,一旦被兌換,錢莊就會把消息傳到崔府。
洛上楊,洛下崔,老夫人占著兩大世家的便利,沒多久就猜到了周癩漕運所謂的入股究竟是怎麽迴事。
說罷,老夫人又問:入股周癩漕運,究竟是幫崔淩霜掙錢,還是幫李府掙錢?
李修無法迴答,家底不豐是他最隱秘的苦楚。
拿老夫人的銀子入股周癩漕運,說白了是私心作祟,他能甘守清貧,卻舍不得崔淩霜陪著他吃苦。
當然,這錢也不是白拿的。周癩漕運能在商船林立的洛川上分一杯羹,全靠他舍下臉麵多方斡旋。這話原本該說,對上老夫人洞悉一切的目光,他又說不出口,唯報以無奈地苦笑。
老夫人道:“修哥兒,霜丫頭是個聰明孩子,她的姻緣全憑自己做主。她若答應你,那筆銀子就是她的嫁妝,怎麽處理你說了算。她若不答應,那筆銀子權當老身的賀儀,恭賀你早日覓得良緣。”
當日送出的盒子裏除了銀票還有田產,老夫人的意思就是銀票可以白給,田產卻要收迴。
李修自詡君子,卻因銀子之事兒在老夫人這兒折了麵子,失了底氣,羞愧難當。
眼見事情超出預計,他神差鬼使地問:假如讓老夫人選擇,究竟是選他,還是西涼候世子。
老夫人看著牡丹小築的方向說:長房後繼有人,家族利益應當放在首位。崔淩霜是嫡長女,理應承擔起應盡的責任。
李修苦笑著離開了惠暖閣,時移世易,老夫人改變主意並不奇怪。希望崔淩霜不會,畢竟她與謝霽隻有一麵之緣。
流霜閣外,慧哥兒緊緊跟在白芷身後,左一句姐姐右一句姐姐叫的十分熱情。
白芷都說了崔淩霜不見客,慧哥不依不饒惹她心煩,隻得又去通報了一迴。這次,她進去了很長時間,出門那會兒帶了封信出來。
李修看這陣勢心就涼了半截,以為崔淩霜不好意思當麵拒絕他,選擇了寫信。為了不在慧哥兒等人麵前失態,他拿著書信匆匆迴到了三房。
書信並非崔淩霜所寫,而是崔淩月寫給崔淩霜的。
崔淩月在信中講述了她在宮中近兩年的生活,說賢妃對她不錯,含玉公主嬌憨可愛等等。
信末提到了李府,通過內容可以看出她是在迴答崔淩霜的問題。
照她的意思,之所以會離開李府,是因為崔珊認不清狀況,以為李修高中狀元,李府就有了與崔氏一較長短的資格。對她的態度前恭後倨,隱隱流露出嫡不如庶的意思……
崔淩月還說,如果崔淩霜要嫁李修,入府之後肯定會受崔珊磨折。李修心在朝堂,不關心後宅,崔珊又人傻心大,崔淩霜少不得得受委屈。
看完這封信,李修懸著的心迴落不少。信中言語雖然對他不利,可從崔淩霜拿出書信的態度可看出,這人並不打算嫁去西涼侯府。給他看信是希望他知曉崔珊性情如何,倘若婆媳矛盾無法調和,他應該選擇和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