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的冷風“唿啦啦”地拍打著房門。
崔淩雪剛走了出去,一陣風“啪”地將門鎖緊。崔淩霜與崔淩月對視一眼,異口同聲的問:“你還好吧!”
兩人問完就笑了,崔淩月坦言,她在三房的日子實在不好。
母親王氏被奪了主持中饋的權利,龜縮屋中閉門不出,日日抱著裝銀子的匣子數錢。見到他們父女就說日子難熬,沒銀子過活……
崔哲瞧不起她這樣,公開說要納妾,夫妻倆為此又吵又鬧。某日,王氏撓花了崔哲的臉,張氏又氣又心疼,當著王氏的麵兒將自己屋裏的丫鬟指給了崔哲。
崔淩月說得唏噓不已,崔淩霜卻在暗罵張氏活該。
王氏是張氏幫崔哲挑選出來的媳婦。張氏書香門第,找個兒媳自然也要是書香門第,挑來撿去選了王氏。
王家家境不錯,奈何重男輕女,覺得女子都是賠錢貨,不能參加科考為家族爭光。王氏無論想要什麽都得自己爭取……家中給丫鬟發月例,卻不給她,這才將她養成個視財如命的性子。
崔淩月大抵也知道崔淩霜會怎麽想,可還是忍不住要說。族學教導她們孝敬父母,對於王氏,她真的孝順不起來。
前些日子,得知她要進京選秀,王氏偷偷拿走了她的私房,說她吃住都在宮裏,用不著銀子……崔哲知道後補了銀子,她卻為此寒心不已,天底下竟然還有這種母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對王氏的厭惡相信隻有崔淩霜能明白。
再說張氏,風光了大半輩子,短短數月卻爆出女兒被休,夫君昏迷,外孫女被杖斃,族長夫人居然成了她往日最看不起的顧氏。
想起這個她就來氣,並為此衝進牡丹小築質問顧氏有何資格主持兩房中饋。
顧氏直接把賬冊扔她懷裏,說自己不缺銀子,三房想要主持中饋盡管去,長房不稀罕。
張氏大唿糟糕,崔鵠派來的幕僚千叮萬囑要把中饋交給顧氏,其目的就是要長房為難。
三房人口眾多,養長房一點兒不為難。長房人口少,要操持三房那麽多人口,再加一個昏迷不醒的原族長,這銀子的缺口就是個無底洞。一旦長房出錯,三房遲早以此為借口將族長之位奪迴來。
崔鵠什麽都算計好了,張氏卻因一口氣把事情搞砸。對上顧氏譏諷的眼神,她明知做錯,依舊硬著頭皮把賬冊抱迴了三房……崔鵠的幕僚當晚就去容華堂指正她的錯誤。
張氏驕傲一輩子,怎可能在兒子的幕僚麵前認錯?她大罵幕僚狗仗人勢,並說自己是崔鵠的母親,三房由她做主,她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崔鵠早算到張氏會如此,幕僚氣定神閑的將其原話轉告張氏。老夫人是難得一見的女子,張氏千萬別存有效仿之心……如果張氏一意孤行不聽勸,他將會放棄為張氏請封誥命,讓其一輩子比不過老夫人。
請封誥命,這可是張氏的軟肋。她一輩子都被老夫人壓著,誥命是她唯一能讓老夫人低頭的機會,她怎麽會放棄。
當天深夜,張氏抱著賬冊又去了牡丹小築,還沒走到門口就聽見紅櫻與幾個丫鬟正在大聲聊天。
一個丫鬟說,“紅櫻姐姐,夫人讓我們好好守在這裏,還說三房的人會把賬冊還過來……”
紅櫻道:“夫人既然這樣說了,你們都精神點,千萬別給長房丟臉。”
丫鬟又問:“三房人口多,長房人口少,三房的人為何爭著要主持中饋?”
紅櫻道:“為了京城的玫瑰露唄!”
此言一出,不僅丫鬟好奇,張氏也很好奇。三房主持中饋與京城的玫瑰露有何關係?
不等丫鬟發問,紅櫻眉飛色舞的講述了個中緣由。
張氏與王氏都出自書香門第,兩人嫁妝不多,吃喝用度全靠主持中饋貪汙銀子……若是不讓她們主持中饋,就她們那點兒嫁妝銀子根本用不起京城上好胭脂水粉。
有個丫鬟不信,問道:“三房出了兩個官老爺,那銀子跟雪花似地,犯得著讓三房老夫人自己想辦法撈銀子嗎?”
紅櫻笑了,“你真傻,整個宗族都曉得三房那兩位爺隻管伸手要錢,從未把錢往家裏拿過。不信你出去問問,這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聞言,問話的丫鬟小雞啄米般點著頭。道:“二夫人真聰明,一早就猜到了三房老夫人的心思,這才讓我們好好守著。”
張氏躲在樹後,紅櫻與丫鬟的對答讓臊得她老臉通紅。王氏貪汙銀子是真,崔鵠,崔顥兩兄弟不曾往家中送銀子也是真。
這種情況下,她寧願擔著買不起京城玫瑰露的醜名,也不想因為送還賬冊被顧氏奚落三房沒錢養家!
張氏剛走,紅櫻就停止了表演,興高采烈地跑去找顧氏邀功。
說來也有趣,顧氏縱有諸多缺點,卻有個不會自找麻煩,努力享受生活的優點。主持中饋這種事兒她根本不喜歡,生怕張氏想通了把賬冊又送迴來,她急忙讓紅櫻演了出好戲。
崔淩月聽說這件事時,張氏已經弄了個房間打算自己主持中饋,好好讓兩房奴婢見識下她出自書香門第的手段。
開始還好,沒過幾日她就被繁瑣的賬目以及奴才的陰奉陽違搞得焦頭爛額。
讀書人那種文縐縐的罵人方式對有點兒頭臉的奴才行得通,對大字不識的奴才根本沒用。
這該怎麽辦?難道真要拉下臉來罵人,搞得跟潑婦似地?這要傳出去肯定又會被長房的人笑話……
幾日後,這得罪人的事兒交到了崔淩月手中,還美其名曰是在培養她主持中饋的手段!
王氏剛被奪了中饋,府中恨她的人不少。崔淩月這時候站出接手得罪人的活計,想想都知道日子該有多難。
崔淩霜默默地聽著,眼見暮色沉沉,她道:“姐姐今晚怕是要歇在這裏了。”
崔淩月問:“不歡迎?”
崔淩霜說,“山上條件簡陋,鋪蓋好像不會幹似地,永遠都有股濕氣和黴味……我擔心你睡不著。”
崔淩月知道庵堂艱苦,感慨道:“你住得,我自然也住得。有時候錦衣玉食還不如心裏自在,離開三房讓我覺得整個人非常自在。”
崔淩雪剛走了出去,一陣風“啪”地將門鎖緊。崔淩霜與崔淩月對視一眼,異口同聲的問:“你還好吧!”
兩人問完就笑了,崔淩月坦言,她在三房的日子實在不好。
母親王氏被奪了主持中饋的權利,龜縮屋中閉門不出,日日抱著裝銀子的匣子數錢。見到他們父女就說日子難熬,沒銀子過活……
崔哲瞧不起她這樣,公開說要納妾,夫妻倆為此又吵又鬧。某日,王氏撓花了崔哲的臉,張氏又氣又心疼,當著王氏的麵兒將自己屋裏的丫鬟指給了崔哲。
崔淩月說得唏噓不已,崔淩霜卻在暗罵張氏活該。
王氏是張氏幫崔哲挑選出來的媳婦。張氏書香門第,找個兒媳自然也要是書香門第,挑來撿去選了王氏。
王家家境不錯,奈何重男輕女,覺得女子都是賠錢貨,不能參加科考為家族爭光。王氏無論想要什麽都得自己爭取……家中給丫鬟發月例,卻不給她,這才將她養成個視財如命的性子。
崔淩月大抵也知道崔淩霜會怎麽想,可還是忍不住要說。族學教導她們孝敬父母,對於王氏,她真的孝順不起來。
前些日子,得知她要進京選秀,王氏偷偷拿走了她的私房,說她吃住都在宮裏,用不著銀子……崔哲知道後補了銀子,她卻為此寒心不已,天底下竟然還有這種母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對王氏的厭惡相信隻有崔淩霜能明白。
再說張氏,風光了大半輩子,短短數月卻爆出女兒被休,夫君昏迷,外孫女被杖斃,族長夫人居然成了她往日最看不起的顧氏。
想起這個她就來氣,並為此衝進牡丹小築質問顧氏有何資格主持兩房中饋。
顧氏直接把賬冊扔她懷裏,說自己不缺銀子,三房想要主持中饋盡管去,長房不稀罕。
張氏大唿糟糕,崔鵠派來的幕僚千叮萬囑要把中饋交給顧氏,其目的就是要長房為難。
三房人口眾多,養長房一點兒不為難。長房人口少,要操持三房那麽多人口,再加一個昏迷不醒的原族長,這銀子的缺口就是個無底洞。一旦長房出錯,三房遲早以此為借口將族長之位奪迴來。
崔鵠什麽都算計好了,張氏卻因一口氣把事情搞砸。對上顧氏譏諷的眼神,她明知做錯,依舊硬著頭皮把賬冊抱迴了三房……崔鵠的幕僚當晚就去容華堂指正她的錯誤。
張氏驕傲一輩子,怎可能在兒子的幕僚麵前認錯?她大罵幕僚狗仗人勢,並說自己是崔鵠的母親,三房由她做主,她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崔鵠早算到張氏會如此,幕僚氣定神閑的將其原話轉告張氏。老夫人是難得一見的女子,張氏千萬別存有效仿之心……如果張氏一意孤行不聽勸,他將會放棄為張氏請封誥命,讓其一輩子比不過老夫人。
請封誥命,這可是張氏的軟肋。她一輩子都被老夫人壓著,誥命是她唯一能讓老夫人低頭的機會,她怎麽會放棄。
當天深夜,張氏抱著賬冊又去了牡丹小築,還沒走到門口就聽見紅櫻與幾個丫鬟正在大聲聊天。
一個丫鬟說,“紅櫻姐姐,夫人讓我們好好守在這裏,還說三房的人會把賬冊還過來……”
紅櫻道:“夫人既然這樣說了,你們都精神點,千萬別給長房丟臉。”
丫鬟又問:“三房人口多,長房人口少,三房的人為何爭著要主持中饋?”
紅櫻道:“為了京城的玫瑰露唄!”
此言一出,不僅丫鬟好奇,張氏也很好奇。三房主持中饋與京城的玫瑰露有何關係?
不等丫鬟發問,紅櫻眉飛色舞的講述了個中緣由。
張氏與王氏都出自書香門第,兩人嫁妝不多,吃喝用度全靠主持中饋貪汙銀子……若是不讓她們主持中饋,就她們那點兒嫁妝銀子根本用不起京城上好胭脂水粉。
有個丫鬟不信,問道:“三房出了兩個官老爺,那銀子跟雪花似地,犯得著讓三房老夫人自己想辦法撈銀子嗎?”
紅櫻笑了,“你真傻,整個宗族都曉得三房那兩位爺隻管伸手要錢,從未把錢往家裏拿過。不信你出去問問,這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聞言,問話的丫鬟小雞啄米般點著頭。道:“二夫人真聰明,一早就猜到了三房老夫人的心思,這才讓我們好好守著。”
張氏躲在樹後,紅櫻與丫鬟的對答讓臊得她老臉通紅。王氏貪汙銀子是真,崔鵠,崔顥兩兄弟不曾往家中送銀子也是真。
這種情況下,她寧願擔著買不起京城玫瑰露的醜名,也不想因為送還賬冊被顧氏奚落三房沒錢養家!
張氏剛走,紅櫻就停止了表演,興高采烈地跑去找顧氏邀功。
說來也有趣,顧氏縱有諸多缺點,卻有個不會自找麻煩,努力享受生活的優點。主持中饋這種事兒她根本不喜歡,生怕張氏想通了把賬冊又送迴來,她急忙讓紅櫻演了出好戲。
崔淩月聽說這件事時,張氏已經弄了個房間打算自己主持中饋,好好讓兩房奴婢見識下她出自書香門第的手段。
開始還好,沒過幾日她就被繁瑣的賬目以及奴才的陰奉陽違搞得焦頭爛額。
讀書人那種文縐縐的罵人方式對有點兒頭臉的奴才行得通,對大字不識的奴才根本沒用。
這該怎麽辦?難道真要拉下臉來罵人,搞得跟潑婦似地?這要傳出去肯定又會被長房的人笑話……
幾日後,這得罪人的事兒交到了崔淩月手中,還美其名曰是在培養她主持中饋的手段!
王氏剛被奪了中饋,府中恨她的人不少。崔淩月這時候站出接手得罪人的活計,想想都知道日子該有多難。
崔淩霜默默地聽著,眼見暮色沉沉,她道:“姐姐今晚怕是要歇在這裏了。”
崔淩月問:“不歡迎?”
崔淩霜說,“山上條件簡陋,鋪蓋好像不會幹似地,永遠都有股濕氣和黴味……我擔心你睡不著。”
崔淩月知道庵堂艱苦,感慨道:“你住得,我自然也住得。有時候錦衣玉食還不如心裏自在,離開三房讓我覺得整個人非常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