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明城冷笑,他已經焦頭爛額,一向懂事的次女卻還要來湊熱鬧:
“說吧,看看你的請求有多重要,竟然讓你不顧分寸行此大禮。”
琉月抬頭,水霧蒙蒙的雙眼中透著幾分倔強和毅然:“請父王恩準,讓女兒代替哥哥前往京都!”
公儀明城一愣,隨即嗤笑:“二娘,我當你是個頭腦清楚的,未想到你的腦子,比你妹妹還糊塗三分。出去,還嫌本王不頭疼!”
琉月重重磕了一個頭,堅持道:“父王,請容女兒說幾句話。
女兒深知,當年聖人給父王賜下爵位,是形勢所逼,無奈之下的封賞,是為了讓所有推他上位的臣民安心感念。
但這些年,父王過的不易,聖人的疑心也從未減少半分。
之前女兒看到,父王您即使麵對楚王和四皇子兩個小輩,也是謹小慎微,唯恐行差就錯,為王府招來災禍。
女兒心如刀絞,隻恨自己身為女子,不能令父王揚眉吐氣。
如今哥哥身子弱,短期內絕無可能去京都,但於聖人而言,之前已經下旨讓哥哥晚了兩年去京都。父王如今,難道還能請旨,求聖人再晚一兩年嗎?
女兒知道,身為女子,言微人輕,聖人恐很難答應女兒代替哥哥。
但女兒請父王試一試,一來,能讓聖人明白,父王的確情非得已,二來,就算聖人不允,也不會過分怪罪父王,或許還會認為父王心誠,打消幾分疑心。
父王,女兒求您一試!”
琉月說完,額頭再次重重著地,那沉悶的聲響如一道驚雷,在公儀明城心中唿嘯而過。
公儀明城不說話,琉月也不起身,額頭一直緊緊貼住地麵做匍匐狀,等他應允。
良久,公儀明城問道:“你,果真想去京都?”
琉月抬起頭,稍稍猶豫後,臉頰上又多了幾分羞澀:
“父王,女兒此番言語,雖是為王府未來的安定,為哥哥不用在病中還得承受路途顛簸,徒增危險。但,女兒也有一些私心!
她吸了口氣,聲音微微顫抖的說道:
“女兒虛歲十五,眼看已到婚配的年紀,但身份雖尊貴,卻沒有賢良淑德的名聲,恐怕在整個東洲,都很難找到與女兒身份相差不多,品行外貌才能又能與女兒相配的男子。
再者,女兒身上流著您的血,非女兒性子高傲,但東洲的男子,實在不能入女兒的眼。
因此,女兒想,或許去京都,能有屬於女兒的緣分也未可知!”
琉月說到關乎自己利益的親事,公儀明城才真的確信,她是誠心誠意想去京都。
“難為你一片孝心,先迴去吧,本王考慮考慮再答複你。”
琉月也知道,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提議,實在太過驚世駭俗,父王不可能直接應下,沉默片刻,恭順離開了。
琉月剛出去,劉永從屏風後走出來,摸著山羊胡連連道:
“王爺,好辦法,郡主的建議可行啊!郡主的分析也對,折子上去,就算聖人不允,也能消除一部分他對您的懷疑。說不定聖人允許世子再晚些去京都也未可知。
郡主是先王妃所出,以您對先王妃寧要美人不要爵位的名聲,還有炎楚這幾個月,老百姓對您寵溺郡主的傳言。如今,郡主就是您最疼愛的女兒!也是代替世子的不二人選!”
公儀明城點點頭,次女的話讓他震驚,他本以為隻能在後院方寸之地玩些小心眼的閨閣女兒,竟然目光高遠,知道身為郡主,為他分憂。
那一刻,他的確有幾分感動,向來忽視的女兒,到頭來卻是最能為他分憂的:
“不瞞先生,本王也未想到二娘竟然是個有主意的孩子,方才我已經想妥措辭,就按這個辦法,先試試看吧!”
這件事定下來,公儀明城心頭稍稍鬆泛些,又想起另一件事。
“還沒有找到祁韓?”
劉永無奈的搖搖頭:“王爺,祁韓心有不滿,這次是早已準備好公然遁走,他心思多變,人脈也廣,想找到他,不容易。”
公儀明城冷聲道:“一個小小掌櫃,敢給本王撂挑子,等找到他,扒掉一層皮,看往後誰敢再跟本王拿喬。”
第二日,一封蓋了公儀明城王印的折子,用八百裏急報的方式,一路送往京都皇城。
南子言收到消息時,剛剛將摩敏敦五千人強騎兵和一萬二步兵,驅趕至霍林以西的冰山腳下,準備甕中捉鱉一網打盡。
知道是琉月親自求了公儀明城,要去京都為質,南子言垂目想了想,吩咐南澤:
“給栗亞瀾去封信,讓他說服湮魏帝答應公儀明城的折子,再有,送一個女兒去京都怎麽夠,送兩個去,才能顯出他的誠意。”
栗亞瀾是大楊吏部尚書,與南子言一向交好,安定王世子病危,肯定無法前往京都,與其沒有兒子送來京都,送一個安定王寵愛的女兒,總也能堵住各路藩王的不滿情緒。
栗亞瀾不會多想,一定會賣南子言這個麵子。
公儀明城的折子放在湮魏帝禦書房,寬大的紫檀描金禦案上,人到中年,長得白白淨淨、微微有些發福的湮魏帝抬抬眼道:
“送女兒來京都,安定王想法聞所未聞,眾位愛卿有何看法?”
能在禦書房賜座的大臣,都是朝廷肱股之臣,幾位權臣眼觀鼻鼻觀心,吏部尚書栗亞瀾終究開口道:
“聖人,臣以為,安定王世子體弱多病,若冒然前往京都,萬一路途出現意外,反而會令安定王心有芥蒂。
臣素聞安定王對先王妃於氏所出月兮郡主寵愛有加,郡主千金之軀,卻自小生在南部蠻夷之地,不如送往聖人膝下,嚴加管教為好!”
各藩王送兒子來京都讀書,是曆年來約定俗成的規矩,讓安定王世子頂著病體來京都,若是路上出了事,不僅安定王沒有第二個兒子能送來,還容易引起他的不滿,的確得不償失。
湮魏帝又問下首一個四十出頭、俊朗儒雅的中年人道:
“關愛卿以為如何?”
中年人正是門下侍中、人稱左相的關譽塵。
,
“說吧,看看你的請求有多重要,竟然讓你不顧分寸行此大禮。”
琉月抬頭,水霧蒙蒙的雙眼中透著幾分倔強和毅然:“請父王恩準,讓女兒代替哥哥前往京都!”
公儀明城一愣,隨即嗤笑:“二娘,我當你是個頭腦清楚的,未想到你的腦子,比你妹妹還糊塗三分。出去,還嫌本王不頭疼!”
琉月重重磕了一個頭,堅持道:“父王,請容女兒說幾句話。
女兒深知,當年聖人給父王賜下爵位,是形勢所逼,無奈之下的封賞,是為了讓所有推他上位的臣民安心感念。
但這些年,父王過的不易,聖人的疑心也從未減少半分。
之前女兒看到,父王您即使麵對楚王和四皇子兩個小輩,也是謹小慎微,唯恐行差就錯,為王府招來災禍。
女兒心如刀絞,隻恨自己身為女子,不能令父王揚眉吐氣。
如今哥哥身子弱,短期內絕無可能去京都,但於聖人而言,之前已經下旨讓哥哥晚了兩年去京都。父王如今,難道還能請旨,求聖人再晚一兩年嗎?
女兒知道,身為女子,言微人輕,聖人恐很難答應女兒代替哥哥。
但女兒請父王試一試,一來,能讓聖人明白,父王的確情非得已,二來,就算聖人不允,也不會過分怪罪父王,或許還會認為父王心誠,打消幾分疑心。
父王,女兒求您一試!”
琉月說完,額頭再次重重著地,那沉悶的聲響如一道驚雷,在公儀明城心中唿嘯而過。
公儀明城不說話,琉月也不起身,額頭一直緊緊貼住地麵做匍匐狀,等他應允。
良久,公儀明城問道:“你,果真想去京都?”
琉月抬起頭,稍稍猶豫後,臉頰上又多了幾分羞澀:
“父王,女兒此番言語,雖是為王府未來的安定,為哥哥不用在病中還得承受路途顛簸,徒增危險。但,女兒也有一些私心!
她吸了口氣,聲音微微顫抖的說道:
“女兒虛歲十五,眼看已到婚配的年紀,但身份雖尊貴,卻沒有賢良淑德的名聲,恐怕在整個東洲,都很難找到與女兒身份相差不多,品行外貌才能又能與女兒相配的男子。
再者,女兒身上流著您的血,非女兒性子高傲,但東洲的男子,實在不能入女兒的眼。
因此,女兒想,或許去京都,能有屬於女兒的緣分也未可知!”
琉月說到關乎自己利益的親事,公儀明城才真的確信,她是誠心誠意想去京都。
“難為你一片孝心,先迴去吧,本王考慮考慮再答複你。”
琉月也知道,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提議,實在太過驚世駭俗,父王不可能直接應下,沉默片刻,恭順離開了。
琉月剛出去,劉永從屏風後走出來,摸著山羊胡連連道:
“王爺,好辦法,郡主的建議可行啊!郡主的分析也對,折子上去,就算聖人不允,也能消除一部分他對您的懷疑。說不定聖人允許世子再晚些去京都也未可知。
郡主是先王妃所出,以您對先王妃寧要美人不要爵位的名聲,還有炎楚這幾個月,老百姓對您寵溺郡主的傳言。如今,郡主就是您最疼愛的女兒!也是代替世子的不二人選!”
公儀明城點點頭,次女的話讓他震驚,他本以為隻能在後院方寸之地玩些小心眼的閨閣女兒,竟然目光高遠,知道身為郡主,為他分憂。
那一刻,他的確有幾分感動,向來忽視的女兒,到頭來卻是最能為他分憂的:
“不瞞先生,本王也未想到二娘竟然是個有主意的孩子,方才我已經想妥措辭,就按這個辦法,先試試看吧!”
這件事定下來,公儀明城心頭稍稍鬆泛些,又想起另一件事。
“還沒有找到祁韓?”
劉永無奈的搖搖頭:“王爺,祁韓心有不滿,這次是早已準備好公然遁走,他心思多變,人脈也廣,想找到他,不容易。”
公儀明城冷聲道:“一個小小掌櫃,敢給本王撂挑子,等找到他,扒掉一層皮,看往後誰敢再跟本王拿喬。”
第二日,一封蓋了公儀明城王印的折子,用八百裏急報的方式,一路送往京都皇城。
南子言收到消息時,剛剛將摩敏敦五千人強騎兵和一萬二步兵,驅趕至霍林以西的冰山腳下,準備甕中捉鱉一網打盡。
知道是琉月親自求了公儀明城,要去京都為質,南子言垂目想了想,吩咐南澤:
“給栗亞瀾去封信,讓他說服湮魏帝答應公儀明城的折子,再有,送一個女兒去京都怎麽夠,送兩個去,才能顯出他的誠意。”
栗亞瀾是大楊吏部尚書,與南子言一向交好,安定王世子病危,肯定無法前往京都,與其沒有兒子送來京都,送一個安定王寵愛的女兒,總也能堵住各路藩王的不滿情緒。
栗亞瀾不會多想,一定會賣南子言這個麵子。
公儀明城的折子放在湮魏帝禦書房,寬大的紫檀描金禦案上,人到中年,長得白白淨淨、微微有些發福的湮魏帝抬抬眼道:
“送女兒來京都,安定王想法聞所未聞,眾位愛卿有何看法?”
能在禦書房賜座的大臣,都是朝廷肱股之臣,幾位權臣眼觀鼻鼻觀心,吏部尚書栗亞瀾終究開口道:
“聖人,臣以為,安定王世子體弱多病,若冒然前往京都,萬一路途出現意外,反而會令安定王心有芥蒂。
臣素聞安定王對先王妃於氏所出月兮郡主寵愛有加,郡主千金之軀,卻自小生在南部蠻夷之地,不如送往聖人膝下,嚴加管教為好!”
各藩王送兒子來京都讀書,是曆年來約定俗成的規矩,讓安定王世子頂著病體來京都,若是路上出了事,不僅安定王沒有第二個兒子能送來,還容易引起他的不滿,的確得不償失。
湮魏帝又問下首一個四十出頭、俊朗儒雅的中年人道:
“關愛卿以為如何?”
中年人正是門下侍中、人稱左相的關譽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