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姑挑了挑眉:“這次,我偏不如那小子的願,不看著她定下親事,我便不迴平部城。”
“好好好,”曲氏連連附和:
“九郎心思深,也就你的話他還能聽進去幾分,這孩子雖然名義上是我和你大舅父的孩子,可一不在章家族譜上,二我們也不敢多說多問,畢竟他身份太高。
梅姿你也知道,九郎背著章家嫡子這個身份,雖是聖人恩準的無奈之舉,卻同時也是聖人心中的一塊逆鱗,我和你大舅父這幾年心中總是戰戰兢兢的。
你大舅父這幾年也不太去平部城,更不知關於九郎的親事,聖人是個什麽心思。
眼看下月九郎便弱冠,皇室成年的皇子中,也就他親事還沒著落。
這幾年又背了個帶著血氣的殺神名頭,聖人偏偏也不給賜婚。
還有九郎自己,要說男兒家,於女色一事上荒唐些倒也罷了,隻是這正妃總是要娶的,要不然那後院裏鶯鶯燕燕還不得吵翻天?
你大舅父和我有時候想起來急得都睡不著,你趕緊多操些心,九郎的終身大事能夠落定下來,等我跟您大舅父百年之後在那邊見了妹妹,也好給她個交代。”
梅姑點點頭,王爺後院裏那些女人是怎麽迴事兒她也略知一二,隻是無法與大舅父大舅母詳說。
聽了大舅母一番話,更加堅定了,她要抓緊為弟弟尋一個能真心疼他愛他的女子的心思。
一番寒暄,梅姑看看時辰不早,她心裏有事兒,便告辭出來了。
曲氏親自送她往北側門走。
曲氏拉著梅姑的手問:“梅姿,方才你大舅父在,舅母也不好問,王爺如今對聖人的態度,可能好些?”
梅姑沉默片刻道:“還是老樣子,舅母也莫要操心此事了,他父子之間的心結,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解得開的。”
曲氏歎了口氣道:
“誰說不是呢,隻是舅母看著心裏著急,你舅父也是個硬氣的,這些年除非聖人召見,否則也絕不踏進平部城一步。他雖然嘴上沒說,心裏還是恨聖人當年的所作所為。”
頓了頓不安的看著梅姑,小聲道:“梅姿,可苦了你了,躲不開,也不能躲。”
梅姑笑了笑:
“舅母,不瞞您說,這些年再苦,我也熬過來了,年齡越大,心中的恨越發淡然了。
他雖不是個好人,卻是個好皇帝,我心中恨又能怎樣,難不成找支隊伍扯旗杆子反了他不成?”
“你這丫頭,怎的越來越敢胡說了。”曲氏嚇了一大跳,差點兒伸手去捂梅姑的口鼻。
頓了頓,心中也釋然:
“不過,你能看得這麽清楚,舅母也就不為你擔心了,畢竟顧家還有那些人在,這些年他們戰戰兢兢的過日子也是不易。
再者,九郎的心思也就你能看出幾分,你多勸勸他,這個解還是能解開比較好,畢竟是親父子。”
梅姑嗤笑一聲:“隨緣吧,依我看,能不能解開也無所謂了。”
曲氏歎口氣,還想勸兩句,看見大郎章訾書和十一郎章訾集迎麵走了過來。
眼看就要與曲氏和梅姑碰個對麵,這二人卻似乎毫無察覺,還是嘀嘀咕咕,梅姑眯了眯眼,隱約聽到他們提到‘九郎’‘家族蒙羞’幾個字眼。
曲氏皺眉,叫了身邊的心腹媽媽:“叫住這兩個不長眼的東西,見了姑姑也不知行禮。”
還未等媽媽出聲,章大先看見了曲氏二人,忙快走幾步拉著弟弟迎上來行禮:“士仲(孔璋)見過大伯母、見過梅姑姑。”
曲氏向來不喜二房的人,尤其十一郎章訾集,從小到大不好好讀書,隻知整日閑逛鬥雞遛鳥,好在二老爺約束的還算緊,沒惹出過什麽大的禍事。
曲氏點點頭:“你兄弟都是成年人,尤其大郎,向來是個穩妥的孩子,怎的也行事慌慌張張,差點兒衝撞了姑姑。”
章大低下頭,看上去滿臉慚愧:“大伯母教訓的是,是我和十一不夠穩重。”
章十一卻是滿臉的不服氣,嘟囔道:“大伯母偏心,我和大哥算什麽不穩重,九哥才是行止無狀,為家族蒙羞。”
這話聲音不算大,卻足以讓曲氏和梅姑聽清楚。
章大作勢訓斥:“十一莫要胡說。”
曲氏臉一沉:“讓他說,男子漢大丈夫,要說什麽是非也大聲,不要小裏小氣讓人笑話。”
章十一臉一橫道:
“說就說,九哥在外麵莊子裏養了一個兔兒爺,昨日在魚鬥街我們都看到了,那小郎長得十分貌美,九哥派了他的貼身女護衛親自跟著。他都能養兔兒爺,我們隻是走路說說話,算什麽大事?”
“胡說八道!”曲氏氣的臉色通紅,訓斥道:“你九哥從來潔身自好,怎能有那些不入流的心思!?”
話說完又覺得‘潔身自好’這個詞似乎不太適合九郎,看了眼臉色陰沉的梅姑,眉頭皺的更深。
梅姑卻沒注意曲氏,丹鳳眼裏滿是奚落之色看著章十一:
“兩年前我還未出宮時,常聽聖人提起章九郎,說九郎是個卓爾不群、品行高潔之人,想來聖人的眼光應該不會出錯。
十一郎,你確定看見九郎養了兔兒爺?若是真的,或許下次我入宮叩見娘娘時,應該在娘娘麵前稍稍提一提?說章大郎和章十一郎認為,聖人看人的眼光也是有錯的!”
章十一臉上一喜,正準備拍胸脯保證,章大卻臉色大變,拉著章十一‘撲通’跪下,搶先說道:
“梅姑姑教訓的是,十一弟年紀小,說話有時不知輕重,那位小郎長相略陰柔了些,九弟向來對朋友仁義,想來肯定是他的朋友,他才會用心照顧,是十一弟理解有錯說話不負責任。
隻是,十一弟斷斷不管妄言聖人看人的眼光,還請姑姑莫要將他一個乳臭未乾小兒的胡言亂語放在心上。”
曲氏鬆了口氣,方才那一刻,她真心差點兒相信了十一的話。以為王府那滿院的姬妾不夠,九郎拋了隻喜處子的喜好,又換了新的胃口。
梅姑沉著臉,這二人畢竟是她的表親,她自是不會太過責難,再不理兩兄弟,抬步出了章府。
“好好好,”曲氏連連附和:
“九郎心思深,也就你的話他還能聽進去幾分,這孩子雖然名義上是我和你大舅父的孩子,可一不在章家族譜上,二我們也不敢多說多問,畢竟他身份太高。
梅姿你也知道,九郎背著章家嫡子這個身份,雖是聖人恩準的無奈之舉,卻同時也是聖人心中的一塊逆鱗,我和你大舅父這幾年心中總是戰戰兢兢的。
你大舅父這幾年也不太去平部城,更不知關於九郎的親事,聖人是個什麽心思。
眼看下月九郎便弱冠,皇室成年的皇子中,也就他親事還沒著落。
這幾年又背了個帶著血氣的殺神名頭,聖人偏偏也不給賜婚。
還有九郎自己,要說男兒家,於女色一事上荒唐些倒也罷了,隻是這正妃總是要娶的,要不然那後院裏鶯鶯燕燕還不得吵翻天?
你大舅父和我有時候想起來急得都睡不著,你趕緊多操些心,九郎的終身大事能夠落定下來,等我跟您大舅父百年之後在那邊見了妹妹,也好給她個交代。”
梅姑點點頭,王爺後院裏那些女人是怎麽迴事兒她也略知一二,隻是無法與大舅父大舅母詳說。
聽了大舅母一番話,更加堅定了,她要抓緊為弟弟尋一個能真心疼他愛他的女子的心思。
一番寒暄,梅姑看看時辰不早,她心裏有事兒,便告辭出來了。
曲氏親自送她往北側門走。
曲氏拉著梅姑的手問:“梅姿,方才你大舅父在,舅母也不好問,王爺如今對聖人的態度,可能好些?”
梅姑沉默片刻道:“還是老樣子,舅母也莫要操心此事了,他父子之間的心結,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解得開的。”
曲氏歎了口氣道:
“誰說不是呢,隻是舅母看著心裏著急,你舅父也是個硬氣的,這些年除非聖人召見,否則也絕不踏進平部城一步。他雖然嘴上沒說,心裏還是恨聖人當年的所作所為。”
頓了頓不安的看著梅姑,小聲道:“梅姿,可苦了你了,躲不開,也不能躲。”
梅姑笑了笑:
“舅母,不瞞您說,這些年再苦,我也熬過來了,年齡越大,心中的恨越發淡然了。
他雖不是個好人,卻是個好皇帝,我心中恨又能怎樣,難不成找支隊伍扯旗杆子反了他不成?”
“你這丫頭,怎的越來越敢胡說了。”曲氏嚇了一大跳,差點兒伸手去捂梅姑的口鼻。
頓了頓,心中也釋然:
“不過,你能看得這麽清楚,舅母也就不為你擔心了,畢竟顧家還有那些人在,這些年他們戰戰兢兢的過日子也是不易。
再者,九郎的心思也就你能看出幾分,你多勸勸他,這個解還是能解開比較好,畢竟是親父子。”
梅姑嗤笑一聲:“隨緣吧,依我看,能不能解開也無所謂了。”
曲氏歎口氣,還想勸兩句,看見大郎章訾書和十一郎章訾集迎麵走了過來。
眼看就要與曲氏和梅姑碰個對麵,這二人卻似乎毫無察覺,還是嘀嘀咕咕,梅姑眯了眯眼,隱約聽到他們提到‘九郎’‘家族蒙羞’幾個字眼。
曲氏皺眉,叫了身邊的心腹媽媽:“叫住這兩個不長眼的東西,見了姑姑也不知行禮。”
還未等媽媽出聲,章大先看見了曲氏二人,忙快走幾步拉著弟弟迎上來行禮:“士仲(孔璋)見過大伯母、見過梅姑姑。”
曲氏向來不喜二房的人,尤其十一郎章訾集,從小到大不好好讀書,隻知整日閑逛鬥雞遛鳥,好在二老爺約束的還算緊,沒惹出過什麽大的禍事。
曲氏點點頭:“你兄弟都是成年人,尤其大郎,向來是個穩妥的孩子,怎的也行事慌慌張張,差點兒衝撞了姑姑。”
章大低下頭,看上去滿臉慚愧:“大伯母教訓的是,是我和十一不夠穩重。”
章十一卻是滿臉的不服氣,嘟囔道:“大伯母偏心,我和大哥算什麽不穩重,九哥才是行止無狀,為家族蒙羞。”
這話聲音不算大,卻足以讓曲氏和梅姑聽清楚。
章大作勢訓斥:“十一莫要胡說。”
曲氏臉一沉:“讓他說,男子漢大丈夫,要說什麽是非也大聲,不要小裏小氣讓人笑話。”
章十一臉一橫道:
“說就說,九哥在外麵莊子裏養了一個兔兒爺,昨日在魚鬥街我們都看到了,那小郎長得十分貌美,九哥派了他的貼身女護衛親自跟著。他都能養兔兒爺,我們隻是走路說說話,算什麽大事?”
“胡說八道!”曲氏氣的臉色通紅,訓斥道:“你九哥從來潔身自好,怎能有那些不入流的心思!?”
話說完又覺得‘潔身自好’這個詞似乎不太適合九郎,看了眼臉色陰沉的梅姑,眉頭皺的更深。
梅姑卻沒注意曲氏,丹鳳眼裏滿是奚落之色看著章十一:
“兩年前我還未出宮時,常聽聖人提起章九郎,說九郎是個卓爾不群、品行高潔之人,想來聖人的眼光應該不會出錯。
十一郎,你確定看見九郎養了兔兒爺?若是真的,或許下次我入宮叩見娘娘時,應該在娘娘麵前稍稍提一提?說章大郎和章十一郎認為,聖人看人的眼光也是有錯的!”
章十一臉上一喜,正準備拍胸脯保證,章大卻臉色大變,拉著章十一‘撲通’跪下,搶先說道:
“梅姑姑教訓的是,十一弟年紀小,說話有時不知輕重,那位小郎長相略陰柔了些,九弟向來對朋友仁義,想來肯定是他的朋友,他才會用心照顧,是十一弟理解有錯說話不負責任。
隻是,十一弟斷斷不管妄言聖人看人的眼光,還請姑姑莫要將他一個乳臭未乾小兒的胡言亂語放在心上。”
曲氏鬆了口氣,方才那一刻,她真心差點兒相信了十一的話。以為王府那滿院的姬妾不夠,九郎拋了隻喜處子的喜好,又換了新的胃口。
梅姑沉著臉,這二人畢竟是她的表親,她自是不會太過責難,再不理兩兄弟,抬步出了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