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演禮完畢,就是分賜壽宴。各人按著身份入席,按著身份,輪流上前向太後賀壽。
這會兒嘉敏、嘉言、賀蘭初袖、元明月已經和南平王妃分開。南平王妃是有品級的命婦,這些姑娘被另分一席,以屏風相隔,屏風那邊是男子的席麵了。嘉敏記得當時有風言,說太後想借著這次壽宴,察看各家姑娘,準備為皇帝選妃。如今看來,倒有幾分真。不過那和她沒關係。她們這一行人,除了賀蘭初袖,都是元家的宗室女。
想到這裏,嘉敏眼皮一跳:前世是不是就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賀蘭初袖,才一定要在壽宴上出風頭呢?
嘉敏的目光不由自主往賀蘭初袖飄,賀蘭初袖也正看她。兩下裏目光一撞,各自心懷鬼胎,又不便移開。
嘉敏低聲道:“表姐,這壽宴,可真真無趣得很。”
這聲氣,又與往常一般無二。賀蘭初袖心中仍有疑惑,微笑道:“……是因為沒見到蕭家表哥麽?”
在前世,賀蘭初袖也常常這樣打趣,嘉敏又是羞惱,又是喜歡。這時候聽來卻隻剩下刺心:“表姐要和那於夫人,說一樣的話麽?”
賀蘭初袖微微一笑:“怎麽會一樣。於夫人是不懷好意,咱們是打小的情分,我自然是為你好的。”
嘉敏卻是歎了口氣,低聲說道:“表姐要是為我好,就不要再說這樣的話啦……叫人聽了去,可不就是看笑話麽?”
賀蘭初袖笑道:“那咱們就不叫別人聽了去,就咱們自個兒說說?”
這些話,原是她們親近時候常說的。到後來……後來……嘉敏微怔地看著賀蘭初袖秀美的麵容,細長的丹鳳眼,眼波流轉。紅唇如薔薇。當初,恨到極處,她也曾恨不能抓破這張臉,戳瞎她的眼睛,縫上她的嘴,徹底地……毀掉她。
她不知道,那些恨意裏,到底是因為蕭南更多,還是因為她是賀蘭初袖更多。
幸而這一世,她與他的糾纏,她不必再參與。嘉敏長長舒了一口氣,低聲道:“我幼時,聽父王說過一個故事,表姐要不要聽聽?”
南平王說的事,賀蘭初袖哪裏有不想聽的道理,忙問:“姨父說什麽了?”
“父王說,弘農有戶楊姓人家,在前朝,出過一個大官。有天途徑昌邑,當時昌邑令是他舉薦的,知他路過,當晚來見,贈他厚禮。楊姓大官惋惜地說:‘我知你為人,你卻不知道我的為人,實在可歎啊。’昌邑令說:‘這是深夜,沒有人
看到我的行蹤,不會有人知道的,這是我的心意,恩公但收無妨。’楊姓大官卻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麽可以說沒人知道呢?’”
話止於此。
賀蘭初袖想不到嘉敏竟然說出這麽一大篇道理來。按說,南平王教女兒“四知堂”的典故,不足為奇,以嘉敏平素為人,雖然說不上君子,“不欺暗室”四個字,還是做到了的。但是,她竟然把這個故事搬到閨中戲語上來說教,賀蘭初袖實在有點哭笑不得,不知道嘉敏是犯了迂腐脾氣呢,還是……她心裏琢磨,忘記了要應話。
元明月卻在一旁拽了拽嘉敏的衣袖,問:“嘉敏姐姐,那若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做了呢?”
嘉敏:……
“都給我住嘴!”幸而嘉言仗義出聲,打斷了尷尬:“……就到我們了!”元明月年紀雖小,對天威之厲卻是感觸最深的一個。連忙就住了嘴,收了心,專意等著前麵一撥人行禮,祝壽,退下。
女官朝嘉敏、嘉言點頭示意,幾個人齊齊站起,猛聽得“咚”地一聲,朗翠,頓時整個大殿都靜了。
是一支青玉笛,不用迴頭,不用看,嘉敏也知道,是一支青玉笛,她想要深吸一口氣,像是非如此,無以鎮壓胸中驚濤駭浪。
那是她的笛子,毫無疑問。
那是她的噩夢,毫無疑問。
當一切如曆史重來……嘉敏仿佛能看到十年前的自己,在所有人寂靜的目光裏戰戰。那是她第一次麵聖,皇權於她,從來都是個可驚可怖的存在,她從書裏看到過無數關於“天子一怒,流血漂櫓”的傳聞。
她不知道笛子怎麽會出現在她的袖子裏,更不知道它怎麽會掉出來。
而太後已經在問:“誰的笛子?”
那時候嘉敏張嘴,她以為自己能夠出聲,但其實並沒有。她驚恐地看著那個金座上,全天下最尊貴的女人,隔得那麽遠,她看不清楚她的麵容,看不清楚她是高興還是發怒。重重珠玉遮住了她的臉。
她的臉隱藏在權杖背後。
大滴的汗從額上滑下來,打濕了她的鬢角,然後是麵頰……不知道妝有沒有壞。
扮作丫鬟的賀蘭初袖站了出來,這時候。在所有人驚訝的目光中站了出來,以“保護者”的姿態在她的麵前,朗朗而談,字字清晰:“笛子是我家姑娘帶進來的,我家姑娘想吹笛一曲,為太後壽。”
那在當時,也許是急中生智最好的解釋,嘉敏曾這樣為表姐開脫。
可是……她不會吹笛,或者說,她吹得不好,她隻是個初學者,之所以會有這樣一支名貴的青玉笛,純粹是因為表姐打探來的小道消息,說蕭南擅吹笛。那時候的少女心思,總想著什麽時候相遇,什麽時候偶遇,可以有個正大光明說話的理由:“我聽說公子會吹笛,可以吹一曲給我聽嗎?”
或者更親熱一點:“南哥哥可以教我吹笛嗎?”
或者是……
那些反複,折轉過千百迴的心思,設想過無數次,應該是在粉白的櫻花樹下,或者有流水潺潺,絲絲的柳條垂下來,葉子輕翠。風徐徐從掌心過去。或者是沒有月亮的晚上,在屋頂,夜黑得闌珊,闌珊如夢。
到眼前來,都變成逼仄的空氣,耳邊嗡嗡嗡地作響,幸災樂禍等著看笑話的目光。驚慌失措應對太後的問話:“……是這樣嗎?”
“是的。”
“那麽,你準備吹什麽呢?”
一下子驚醒過來,時光與記憶的交錯,前世今生,如今太後在金座上含笑,遙遙垂問:“三娘是擅長吹笛麽?”
屏風後有少年聲氣,“噗嗤”笑出聲來,有個陰陽怪氣的聲音說道:“宋王倒是擅長吹笛。”
那顯然是個很得太後喜歡的宗室少年。太後笑罵道:“沒你的事,亂開什麽口,就知道欺負妹妹!”
被這麽一打岔,空氣裏緩和了許多,貴人都不傻,既然太後說了是兄妹玩鬧,那自然就是兄妹玩鬧。
嘉敏趁機迴道:“迴太後的話,臣女……不擅長。”
“咦?”
太後聲音裏聽得出不悅。她對嘉敏印象不錯,原本是做好的筏子,讓給她出風頭,卻不料她自個兒不爭氣,太後多少有些失望。
卻聽嘉敏侃侃又說道:“臣女之所以帶著這支笛子,其實是想拋磚引玉。”
“哦?”太後又被勾起了興致:“怎麽個拋磚引玉法?”
開局很好。嘉敏對自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對賀蘭初袖適用,對她元嘉敏,自然也適用。
鎮定,隻要鎮定地把話說完,你就贏了。嘉敏的手藏在袖中,不由自主握拳。偌大的殿堂裏,就隻有她一個人的聲音,空如曠野:“我來洛陽之前,就聽說洛陽風氣,大家女子多有才,可惜一直沒什麽機會目睹。如今是適逢太後壽辰,
各家姑娘濟濟一堂,要是能夠各展技藝,為太後壽,該是怎樣的盛況。”
她說得熱鬧,太後的眼睛也開始放光:“你是說——”
“臣女想請眾家姐妹合奏一曲,百鳥朝鳳。”嘉敏揭開最後的謎底。
百鳥朝鳳在燕國,上至公卿,下至販夫走卒,都耳熟能詳,大俗大雅,襯著太後身份,卻是難得的好意象。
一時堂上堂下嘩然。
屏風這邊,屏風那邊,有互使眼色,交頭接耳,有人憂心忡忡,就有人眉飛色舞,有人迫不及待,也有人冷嘲熱諷,唯有賀蘭初袖,在這熱鬧中,如墮冰窟:她果然、她果然……也死過一次了。
——如果不是死過一次,不會這樣冷靜;如果不是死過一次,她決然算不到這樣的意外。這時候她原本該像上次一樣,驚恐得發不出聲,等著她解圍。就算是經曆過進宮,見過太後,也不會有這樣針對性的準備。
嘉敏也死過一次,嘉敏也和她一樣,得到了重生的機會。這個真相像套在她脖子上的繩索,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收緊了,要了她的命!
不,不會的。先下手為強。她有張良計,她就有過牆梯,別說她這會兒還未必知道她是重生的,就算知道了,也不過是讓她再輸一次罷了……不過是讓她死得明白一點罷了。賀蘭初袖微垂了眼簾,對自己方才的驚慌失措,生出隱隱的羞愧:她元嘉敏都不怕重來一次,她怕什麽。
這會兒嘉敏、嘉言、賀蘭初袖、元明月已經和南平王妃分開。南平王妃是有品級的命婦,這些姑娘被另分一席,以屏風相隔,屏風那邊是男子的席麵了。嘉敏記得當時有風言,說太後想借著這次壽宴,察看各家姑娘,準備為皇帝選妃。如今看來,倒有幾分真。不過那和她沒關係。她們這一行人,除了賀蘭初袖,都是元家的宗室女。
想到這裏,嘉敏眼皮一跳:前世是不是就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賀蘭初袖,才一定要在壽宴上出風頭呢?
嘉敏的目光不由自主往賀蘭初袖飄,賀蘭初袖也正看她。兩下裏目光一撞,各自心懷鬼胎,又不便移開。
嘉敏低聲道:“表姐,這壽宴,可真真無趣得很。”
這聲氣,又與往常一般無二。賀蘭初袖心中仍有疑惑,微笑道:“……是因為沒見到蕭家表哥麽?”
在前世,賀蘭初袖也常常這樣打趣,嘉敏又是羞惱,又是喜歡。這時候聽來卻隻剩下刺心:“表姐要和那於夫人,說一樣的話麽?”
賀蘭初袖微微一笑:“怎麽會一樣。於夫人是不懷好意,咱們是打小的情分,我自然是為你好的。”
嘉敏卻是歎了口氣,低聲說道:“表姐要是為我好,就不要再說這樣的話啦……叫人聽了去,可不就是看笑話麽?”
賀蘭初袖笑道:“那咱們就不叫別人聽了去,就咱們自個兒說說?”
這些話,原是她們親近時候常說的。到後來……後來……嘉敏微怔地看著賀蘭初袖秀美的麵容,細長的丹鳳眼,眼波流轉。紅唇如薔薇。當初,恨到極處,她也曾恨不能抓破這張臉,戳瞎她的眼睛,縫上她的嘴,徹底地……毀掉她。
她不知道,那些恨意裏,到底是因為蕭南更多,還是因為她是賀蘭初袖更多。
幸而這一世,她與他的糾纏,她不必再參與。嘉敏長長舒了一口氣,低聲道:“我幼時,聽父王說過一個故事,表姐要不要聽聽?”
南平王說的事,賀蘭初袖哪裏有不想聽的道理,忙問:“姨父說什麽了?”
“父王說,弘農有戶楊姓人家,在前朝,出過一個大官。有天途徑昌邑,當時昌邑令是他舉薦的,知他路過,當晚來見,贈他厚禮。楊姓大官惋惜地說:‘我知你為人,你卻不知道我的為人,實在可歎啊。’昌邑令說:‘這是深夜,沒有人
看到我的行蹤,不會有人知道的,這是我的心意,恩公但收無妨。’楊姓大官卻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麽可以說沒人知道呢?’”
話止於此。
賀蘭初袖想不到嘉敏竟然說出這麽一大篇道理來。按說,南平王教女兒“四知堂”的典故,不足為奇,以嘉敏平素為人,雖然說不上君子,“不欺暗室”四個字,還是做到了的。但是,她竟然把這個故事搬到閨中戲語上來說教,賀蘭初袖實在有點哭笑不得,不知道嘉敏是犯了迂腐脾氣呢,還是……她心裏琢磨,忘記了要應話。
元明月卻在一旁拽了拽嘉敏的衣袖,問:“嘉敏姐姐,那若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做了呢?”
嘉敏:……
“都給我住嘴!”幸而嘉言仗義出聲,打斷了尷尬:“……就到我們了!”元明月年紀雖小,對天威之厲卻是感觸最深的一個。連忙就住了嘴,收了心,專意等著前麵一撥人行禮,祝壽,退下。
女官朝嘉敏、嘉言點頭示意,幾個人齊齊站起,猛聽得“咚”地一聲,朗翠,頓時整個大殿都靜了。
是一支青玉笛,不用迴頭,不用看,嘉敏也知道,是一支青玉笛,她想要深吸一口氣,像是非如此,無以鎮壓胸中驚濤駭浪。
那是她的笛子,毫無疑問。
那是她的噩夢,毫無疑問。
當一切如曆史重來……嘉敏仿佛能看到十年前的自己,在所有人寂靜的目光裏戰戰。那是她第一次麵聖,皇權於她,從來都是個可驚可怖的存在,她從書裏看到過無數關於“天子一怒,流血漂櫓”的傳聞。
她不知道笛子怎麽會出現在她的袖子裏,更不知道它怎麽會掉出來。
而太後已經在問:“誰的笛子?”
那時候嘉敏張嘴,她以為自己能夠出聲,但其實並沒有。她驚恐地看著那個金座上,全天下最尊貴的女人,隔得那麽遠,她看不清楚她的麵容,看不清楚她是高興還是發怒。重重珠玉遮住了她的臉。
她的臉隱藏在權杖背後。
大滴的汗從額上滑下來,打濕了她的鬢角,然後是麵頰……不知道妝有沒有壞。
扮作丫鬟的賀蘭初袖站了出來,這時候。在所有人驚訝的目光中站了出來,以“保護者”的姿態在她的麵前,朗朗而談,字字清晰:“笛子是我家姑娘帶進來的,我家姑娘想吹笛一曲,為太後壽。”
那在當時,也許是急中生智最好的解釋,嘉敏曾這樣為表姐開脫。
可是……她不會吹笛,或者說,她吹得不好,她隻是個初學者,之所以會有這樣一支名貴的青玉笛,純粹是因為表姐打探來的小道消息,說蕭南擅吹笛。那時候的少女心思,總想著什麽時候相遇,什麽時候偶遇,可以有個正大光明說話的理由:“我聽說公子會吹笛,可以吹一曲給我聽嗎?”
或者更親熱一點:“南哥哥可以教我吹笛嗎?”
或者是……
那些反複,折轉過千百迴的心思,設想過無數次,應該是在粉白的櫻花樹下,或者有流水潺潺,絲絲的柳條垂下來,葉子輕翠。風徐徐從掌心過去。或者是沒有月亮的晚上,在屋頂,夜黑得闌珊,闌珊如夢。
到眼前來,都變成逼仄的空氣,耳邊嗡嗡嗡地作響,幸災樂禍等著看笑話的目光。驚慌失措應對太後的問話:“……是這樣嗎?”
“是的。”
“那麽,你準備吹什麽呢?”
一下子驚醒過來,時光與記憶的交錯,前世今生,如今太後在金座上含笑,遙遙垂問:“三娘是擅長吹笛麽?”
屏風後有少年聲氣,“噗嗤”笑出聲來,有個陰陽怪氣的聲音說道:“宋王倒是擅長吹笛。”
那顯然是個很得太後喜歡的宗室少年。太後笑罵道:“沒你的事,亂開什麽口,就知道欺負妹妹!”
被這麽一打岔,空氣裏緩和了許多,貴人都不傻,既然太後說了是兄妹玩鬧,那自然就是兄妹玩鬧。
嘉敏趁機迴道:“迴太後的話,臣女……不擅長。”
“咦?”
太後聲音裏聽得出不悅。她對嘉敏印象不錯,原本是做好的筏子,讓給她出風頭,卻不料她自個兒不爭氣,太後多少有些失望。
卻聽嘉敏侃侃又說道:“臣女之所以帶著這支笛子,其實是想拋磚引玉。”
“哦?”太後又被勾起了興致:“怎麽個拋磚引玉法?”
開局很好。嘉敏對自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對賀蘭初袖適用,對她元嘉敏,自然也適用。
鎮定,隻要鎮定地把話說完,你就贏了。嘉敏的手藏在袖中,不由自主握拳。偌大的殿堂裏,就隻有她一個人的聲音,空如曠野:“我來洛陽之前,就聽說洛陽風氣,大家女子多有才,可惜一直沒什麽機會目睹。如今是適逢太後壽辰,
各家姑娘濟濟一堂,要是能夠各展技藝,為太後壽,該是怎樣的盛況。”
她說得熱鬧,太後的眼睛也開始放光:“你是說——”
“臣女想請眾家姐妹合奏一曲,百鳥朝鳳。”嘉敏揭開最後的謎底。
百鳥朝鳳在燕國,上至公卿,下至販夫走卒,都耳熟能詳,大俗大雅,襯著太後身份,卻是難得的好意象。
一時堂上堂下嘩然。
屏風這邊,屏風那邊,有互使眼色,交頭接耳,有人憂心忡忡,就有人眉飛色舞,有人迫不及待,也有人冷嘲熱諷,唯有賀蘭初袖,在這熱鬧中,如墮冰窟:她果然、她果然……也死過一次了。
——如果不是死過一次,不會這樣冷靜;如果不是死過一次,她決然算不到這樣的意外。這時候她原本該像上次一樣,驚恐得發不出聲,等著她解圍。就算是經曆過進宮,見過太後,也不會有這樣針對性的準備。
嘉敏也死過一次,嘉敏也和她一樣,得到了重生的機會。這個真相像套在她脖子上的繩索,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收緊了,要了她的命!
不,不會的。先下手為強。她有張良計,她就有過牆梯,別說她這會兒還未必知道她是重生的,就算知道了,也不過是讓她再輸一次罷了……不過是讓她死得明白一點罷了。賀蘭初袖微垂了眼簾,對自己方才的驚慌失措,生出隱隱的羞愧:她元嘉敏都不怕重來一次,她怕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