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宋定遠約莫是個好官吧。這是顧堯一路行來,觀其行止得出的初步結論:


    打有補丁的官袍、常帶憂色的神情……說明其生活簡樸,對民生之事也算上心。


    另外,通過宋定遠與這位“張真人”的交流,也能看出其身為知府,懂得忍辱負重……如此這般,顧堯心中已對這位金華知府好感大生。


    而反觀金華城的城隍老爺,別看其嘴上說得漂亮,說什麽因擔心香客染瘟,所以禁止流民入廟……嗬嗬,歸根到底,祂還不是為自己那點香火著想?


    眾所周知,神道修習首重凡人香火。神廟香火愈盛,則神靈之力就愈強,其修行自然也就愈快。


    眼下,金華城正受著瘟疫禍害,而這廟中城隍不但不想著如何為百姓消災,竟還趁火打劫,利用百姓愚昧積攢香火……實在是其心可誅!


    顧堯心頭冷笑之際,隊伍前頭,宋知府已與那位“張真人”溝通完畢。


    所謂宰相門前三品官,今日若想順利“請神”,張道士的配合自是不可缺少。


    而或許也因見書生人多,於城隍廟香火、名聲皆大大有利吧。這次張道士倒是滿心歡喜地接下了這個差事,並還親身作陪,引領著一幫讀書人浩浩蕩蕩向著城隍廟中央大殿走去。


    金華府城隍廟所占地域頗大,朱紅院牆一層套一層,足有五進之多。


    偌大廟宇中,城隍大殿獨據中央,在其周圍還眾星拱月般環圍著十幾座小殿。


    這些小殿內供奉得多是城隍近身屬僚,像是文武判官、勾魂使者什麽的。


    與眾書生邁步於城隍廟院中,周身檀香繚繞、鍾鼓和鳴,兩側香客接踵、絡繹往複。


    若非深知城內如今正有瘟疫肆虐,說不得顧大少真要慨歎下此廟的香火之鼎盛了。


    隻是可惜……


    如今的繁盛香火背後,是金華城百姓的彷徨無計、求助無門;幹淨整潔的廟宇圍牆外,是諸多流民的苟延殘喘、命如草芥……


    一行人因有“張真人”親自引領,一路毫不停留。


    等到行至城隍大殿之外,顧堯才發現這裏的香客竟已被提前疏散一空。


    “宋大人,‘請神’儀典慎持莊重,貧道已提前派人將殿中信民請走。”


    張道士手撚唇下短須,矜傲一笑。


    為此,宋定遠自然美言迎上,直言“真人思慮周全”雲雲。


    站於城隍大殿外,顧堯發現這座大殿果然比之潞陽府城隍殿宏偉許多。


    因此刻日光刺眼、大殿幽深,大少一時看不清殿內景象,於是他就靈機一動,特運起自身靈覺向著大殿內部延伸開去。


    奈何,靈覺將將觸碰殿門,就被一堵無形“氣牆”給擋了迴去。


    “咦?有意思,這金華府城隍君竟能擋下我的窺探,那祂之修為,怕至少也有神道金丹境了……”


    此時顧堯不禁想起了當初的潞陽府城隍楚鶴軒,話說同為一府城隍,祂帶給顧堯的觀感就遠遠比不上眼前的金華府城隍。


    畢竟,無論何種道屬的修士,唯有修為臻至金丹,才有可能掌握這種防禦靈覺窺探的術法啊。


    ……


    既已抵達城隍殿外,今日的“請神”儀典自然也就可以開始了。


    此刻日懸半空,正當吉時。


    眾白鹿書院的學子們在院內山長的安排下,很快就列出整齊的長隊。


    而在隊伍之前,金華知府宋定遠當中為首,其左側為白鹿書院院首葉蒙,右側為金華府通判。在這三位之後,則是白鹿書院一眾夫子以及金華城的其他屬官。


    眾多讀書人列隊整齊,先是恭恭敬敬向著殿門深施一禮,然後才在廟祝“張真人”的引領下,緩步邁入大殿正廳。


    初入大殿,一股極度濃鬱的香火煙氣就立時湧入眾人鼻端,引得一些嗅感靈敏的書生不禁噴嚏連連。雖此時殿內已無一名香客,但單就這股煙火氣來看,就不難想象這段時日廟中的香火之盛。


    混跡於眾書生中,顧大公子當然不像他人那般對這廟宇有什麽敬畏之心。


    他偷眼打量四周,發現這金華城隍殿與他以往所見城隍殿內裏格局其實相差仿佛。要說區別,無非也就是這座殿占據的地域廣些、供奉的塑像大些、多些,以及……


    居中的城隍塑像流光溢彩,渾身剛塗過一層金漆罷了。


    看到這裏,顧堯不禁牙床暗咬:廟宇外,百姓衣不遮體;大殿內,泥塑粉飾金身。


    嗬,此方世界的城隍老爺,都是如此操蛋的麽?


    大少心頭暗恨之際,大殿前側,宋知府已在廟祝的引導下在祭台香爐裏上完一炷檀香。


    繼而,他又從幕僚手裏接過一篇黃絹寫就的禱文念了起來。


    其朗讀聲抑揚頓挫、情感充沛,落在眾讀書人耳裏,引得大家無不閉目凝神,暗暗琢磨著文章的構思文采。


    隻有顧大少聽得百無聊賴、搖搖欲睡。


    額,其實剛開始,當顧堯察覺到不遠處的李若眉偷偷打量他時,他也曾裝模作樣聽了幾段的。


    奈何當無盡的“之乎者也”侵襲而來,大少很快就繳了械,徹底恢複出了學渣本質。


    這篇禱文,通篇洋溢著對金華府城隍君的溢美之詞,直到文章段末,才終於提及今日請神的緣由。文章言辭卑躬至極,哪怕顧大少聽不大懂大部分內容,也能感受到金華官府的拳拳之心,殷殷之切:


    “城隍老爺,如今咱們金華城妖禍肆虐、危在旦夕,求求您出手,救救城中這數萬百姓吧!”


    朗讀到最後,宋定遠已是聲音沙啞、涕淚俱下。


    他不顧一府之尊匍匐在地,將手中禱文高高舉起過頂。


    “張真人”麵帶一副慈悲相走上前來,他接過知府手中禱文,立於城隍像前施一禮,然後就口中暗暗誦咒,雙手也結出道莫名印決。


    下一刻,禱文無風自燃!


    不像方才那根香燭燃起時的煙氣愈飄愈散,這一次,顧堯驚訝地發現,張道士手中黃絹燃燒時,產生的煙氣竟如同細繩般凝成了長長一股,並且細看之下,這根煙繩之上竟還有字跡隱隱浮現!


    眼前一幕自是讓顧大少眼界大開,雖說他此時修為已可稱之登堂入室,但對修者間的種種秘法見識實在是極其有限。


    並且被眼前景象吸引的可不止是顧堯一人,殿內的知府、院首、夫子、書生、以及李若眉,此刻皆是眼睛不眨地緊盯著那根黃絹燃起的煙繩。


    煙繩嫋嫋、飄搖不散。它愈是上升,距那流光溢彩的城隍塑像自然也就愈近。


    慢慢的,煙繩首端觸及城隍塑像口部,並開始詭異地從塑像嘴裏鑽入……


    到了這一刻,雖不知眼前一幕代表地究竟為何,但殿內眾人卻無不長出了一口濁氣。


    奈何,人們口中濁氣將將吐出一半,突地,那股煙繩卻是驀地一震,一下崩散了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之噴你一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蝸牛和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蝸牛和鷹並收藏聊齋之噴你一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