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烏雲已漸壓頂,聲聲悶雷開始在雲中滾動。
馬車旁,於定山麵帶焦色看著明顯“入定”的顧堯,實在是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照理來說,修行入定之人不可輕觸,否則會有走火入魔之險。但現在悶雷震響、大雨將至,他若不將這年輕宗師弄入馬車,那後果……或許會比打斷他的“入定”更遭!
猶豫不定間,頭頂突然閃起一團耀眼赤光,於定山急急抬頭,料想著瞬息後的驚雷聲必然不小。
奈何天上的驚雷尚未響起,就在於定山身側,一道震耳雷音已是搶先出世!
這道雷音炸起突然,聲勢絲毫不弱於天上雷霆!更為關鍵的是,於定山此刻隻顧仰首望天,壓根就沒料到自家身旁竟會發生如此震撼場景。
“轟隆”一聲霹靂巨響,武道修為極其高深的於定山應聲倒地!馬車中的寧希懷看到結義兄長似遭雷擊,也從車裏狂奔而出。
“於兄!於兄你這是怎麽了?!”
“寧老弟,咳咳,某家無礙,某家無礙!”
於定山難得老臉通紅一次,他從地上一咕嚕爬起,發現一旁的顧堯不知何時已經從“入定”中醒來,此刻正雙手扶膝、俯下身子喘著粗氣,擺出一副體力透支的模樣。
在他身下腳尖處,一層細碎的黑色石粉均勻鋪灑,石粉邊緣處,偶爾還閃爍出幾縷碧色。
想起方才響徹在身邊的震耳雷音,以及眼角餘光似還捕獲到一抹亮眼紫色……於定山的心中頓時掀起滔天巨浪,祖上留傳、以及他這數十年間行走江湖聽聞到的一些野聞怪事頓時浮上心頭。
難道這世間,真有神仙?!怪不得,年紀輕輕的就……
於定山扭頭看看寧希懷,發現自己這個兄弟的注意力此刻全然在他身上,根本就沒察覺到方才,在這個叫顧堯的年輕人身上發生的奇事。
“顧少俠,你也無事吧?”
確認了於定山身體確無大礙,寧希懷連忙又扭頭向顧堯看去。
“寧大人,我無事。“
顧堯略帶疲敝、兼有些心不在焉得擺擺手,然後像突然想起了什麽,一臉怪異地看向於定山。
“那個,不好意思啊,不小心將你這玉墜弄壞啦。”
“不妨事!不妨事!”
於定山身軀一挺,以前所未有的恭敬態度連連擺手道:“這塊玉既已送予先生,就已是先生之物,如何處置但憑先生意願。某家在此先恭喜先生了!”
於定山這一番話說得沒頭沒尾,站在一旁的寧希懷聽得是眉頭一皺,他感到自己進馬車待的這一小會兒時間中,外麵定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隻是他看看自己義兄,又望望身旁這名神秘的少年宗師,隻見二人皆是嘴巴緊閉,顯然此刻不是詢問究竟的時候。
顧堯當然知曉於定山口中的”恭喜“所指為何。這老頭見家傳玉墜變成石粉,必是認為他顧堯已經參悟了玉石之密。
隻是任這老頭千想萬想,都絕想不到顧堯方才差點兒死去!
所以顧堯此刻,心裏可沒有絲毫對老頭贈玉的感恩之心,要不是看出於老頭神情不似作偽,顧堯絕對會認為對方方才交予自己玉墜時就沒安好心。
想起剛才在那片漆黑空間中的兇險之處,顧堯直到現在都還心有餘悸。
‘那道劍光,莫不會就是傳說中的飛劍之術?!果然是又兇、又狠……又特麽帥啊!’
……
馬車在淅淅瀝瀝的暴雨中顛簸前行。
車廂裏,寧希懷一會兒替兒子寧采臣擦擦額頭悶出的冷汗,一會兒又擔心自家兒子躺著不夠舒服。
顧堯見寧希齋毫無交談心情,倒也樂得逍遙自在,眼睛一閉,就勢靠在車廂一角養起神來。
而於定山獨自坐於車廂門口,身上隨意耷拉著一張雨蓑,看似在驅趕著馬車,其實他經常時不時將頭伸進車廂,滿懷敬畏好奇地偷偷打量顧堯一眼。
對於於老頭的小動作顧堯當然心知肚明,他已猜出這老頭或許已經知曉了一些他的秘密,不過那又有什麽呢?聊齋世界固然妖鬼橫行,但身具異術妙法的奇異之士也絕對不少,多他顧堯一個,無妨!
雖然於老頭對顧堯是好奇滿滿,但顧堯對他和寧希懷卻是興趣缺缺。哪怕這個寧希懷此行貌似正是去潞陽府做官當差,但那,又和他顧大少爺有何幹係?
他可不是見官就自矮三分的普通書生,要不是看在“寧采臣”——這個姓名的份兒上,他顧堯和這三人的緣分,早就斷啦……
背靠在馬車上,顧堯的腦際漸漸放空。
其實在先前的漆黑空間,當他口噴雷霆滅掉那抹劍光之際,他就隱隱約約間仿佛感應到一些東西融進了自己身體各處。
那種感覺玄之又玄,根本難以用語言描述。並且每當他細細感應自身,都查不出身體有何異常。
這種感覺有些令人煩悶,讓顧堯背靠著車廂,時不時睜眼看看周圍,難以徹底入定休息。
也不知已經這樣反複多少次了,當再次睜眼之際,當視線從車廂門口掃過之時,顧堯心頭突然一跳。
引得顧堯心頭一震的是一件長條狀物體,那物歸刃在鞘、暗藏鋒芒。
那是一把劍,於定山的佩劍。
…………
夏日的雨就是這麽奇怪,剛才還黑雲壓頂,雨幕延綿不下三千裏,轉眼間就已雨勢陡歇,陽光如根根巨大光劍般從陰雲薄弱出一透而出,還世間以光明。
顧堯掀開馬車簾門,從車廂鑽出下來透氣。馬車前方不遠處,有一座四方城郭在雨霧蒸汽中若隱若現,顧堯運足目力看去,就見那巨大的城門頂部,有“青陽”二字附著其上。
而在顧堯身後不遠處,烏雲依舊未曾散盡,那邊還有小雨在悉悉索索下著。
此情此景,前有夕陽,後有陰雨,而他們一行四人正好站於這陰晴交接之處。天蒼地芒間,顧堯不禁詩興大發,忍不住開口吟道:“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啊!”
“好!好一個’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沒想到顧少俠不但武功高絕,連文采都如此出眾!可惜了,可惜了。你武藝如此高絕,必是醉心於武道!不過若是你有心從文,我寧某人必定將你收入門牆,然後將我這一身儒學傾囊相授!”
顧堯有些蛋疼地轉過身來,就見寧於二人正站在自己身後不遠處,聽到自己所“作”詩句,寧希懷固然是麵現驚喜,就連於定山這一介武夫臉上也是異彩連連。
顧堯暗暗撇撇嘴:你其實還真說對了,我特麽這次出來還真就是念書的。但要想讓我入你門牆苦修儒學,嘿嘿,請恕在下寧死不從啊。
從寧於二人身邊穿過,顧堯慢騰騰爬進馬車,然後才向寧希懷迴道:
“寧大人,青陽縣城到了。咱們還是趕緊入城,去為令郎尋醫訪藥吧!”
馬車旁,於定山麵帶焦色看著明顯“入定”的顧堯,實在是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照理來說,修行入定之人不可輕觸,否則會有走火入魔之險。但現在悶雷震響、大雨將至,他若不將這年輕宗師弄入馬車,那後果……或許會比打斷他的“入定”更遭!
猶豫不定間,頭頂突然閃起一團耀眼赤光,於定山急急抬頭,料想著瞬息後的驚雷聲必然不小。
奈何天上的驚雷尚未響起,就在於定山身側,一道震耳雷音已是搶先出世!
這道雷音炸起突然,聲勢絲毫不弱於天上雷霆!更為關鍵的是,於定山此刻隻顧仰首望天,壓根就沒料到自家身旁竟會發生如此震撼場景。
“轟隆”一聲霹靂巨響,武道修為極其高深的於定山應聲倒地!馬車中的寧希懷看到結義兄長似遭雷擊,也從車裏狂奔而出。
“於兄!於兄你這是怎麽了?!”
“寧老弟,咳咳,某家無礙,某家無礙!”
於定山難得老臉通紅一次,他從地上一咕嚕爬起,發現一旁的顧堯不知何時已經從“入定”中醒來,此刻正雙手扶膝、俯下身子喘著粗氣,擺出一副體力透支的模樣。
在他身下腳尖處,一層細碎的黑色石粉均勻鋪灑,石粉邊緣處,偶爾還閃爍出幾縷碧色。
想起方才響徹在身邊的震耳雷音,以及眼角餘光似還捕獲到一抹亮眼紫色……於定山的心中頓時掀起滔天巨浪,祖上留傳、以及他這數十年間行走江湖聽聞到的一些野聞怪事頓時浮上心頭。
難道這世間,真有神仙?!怪不得,年紀輕輕的就……
於定山扭頭看看寧希懷,發現自己這個兄弟的注意力此刻全然在他身上,根本就沒察覺到方才,在這個叫顧堯的年輕人身上發生的奇事。
“顧少俠,你也無事吧?”
確認了於定山身體確無大礙,寧希懷連忙又扭頭向顧堯看去。
“寧大人,我無事。“
顧堯略帶疲敝、兼有些心不在焉得擺擺手,然後像突然想起了什麽,一臉怪異地看向於定山。
“那個,不好意思啊,不小心將你這玉墜弄壞啦。”
“不妨事!不妨事!”
於定山身軀一挺,以前所未有的恭敬態度連連擺手道:“這塊玉既已送予先生,就已是先生之物,如何處置但憑先生意願。某家在此先恭喜先生了!”
於定山這一番話說得沒頭沒尾,站在一旁的寧希懷聽得是眉頭一皺,他感到自己進馬車待的這一小會兒時間中,外麵定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隻是他看看自己義兄,又望望身旁這名神秘的少年宗師,隻見二人皆是嘴巴緊閉,顯然此刻不是詢問究竟的時候。
顧堯當然知曉於定山口中的”恭喜“所指為何。這老頭見家傳玉墜變成石粉,必是認為他顧堯已經參悟了玉石之密。
隻是任這老頭千想萬想,都絕想不到顧堯方才差點兒死去!
所以顧堯此刻,心裏可沒有絲毫對老頭贈玉的感恩之心,要不是看出於老頭神情不似作偽,顧堯絕對會認為對方方才交予自己玉墜時就沒安好心。
想起剛才在那片漆黑空間中的兇險之處,顧堯直到現在都還心有餘悸。
‘那道劍光,莫不會就是傳說中的飛劍之術?!果然是又兇、又狠……又特麽帥啊!’
……
馬車在淅淅瀝瀝的暴雨中顛簸前行。
車廂裏,寧希懷一會兒替兒子寧采臣擦擦額頭悶出的冷汗,一會兒又擔心自家兒子躺著不夠舒服。
顧堯見寧希齋毫無交談心情,倒也樂得逍遙自在,眼睛一閉,就勢靠在車廂一角養起神來。
而於定山獨自坐於車廂門口,身上隨意耷拉著一張雨蓑,看似在驅趕著馬車,其實他經常時不時將頭伸進車廂,滿懷敬畏好奇地偷偷打量顧堯一眼。
對於於老頭的小動作顧堯當然心知肚明,他已猜出這老頭或許已經知曉了一些他的秘密,不過那又有什麽呢?聊齋世界固然妖鬼橫行,但身具異術妙法的奇異之士也絕對不少,多他顧堯一個,無妨!
雖然於老頭對顧堯是好奇滿滿,但顧堯對他和寧希懷卻是興趣缺缺。哪怕這個寧希懷此行貌似正是去潞陽府做官當差,但那,又和他顧大少爺有何幹係?
他可不是見官就自矮三分的普通書生,要不是看在“寧采臣”——這個姓名的份兒上,他顧堯和這三人的緣分,早就斷啦……
背靠在馬車上,顧堯的腦際漸漸放空。
其實在先前的漆黑空間,當他口噴雷霆滅掉那抹劍光之際,他就隱隱約約間仿佛感應到一些東西融進了自己身體各處。
那種感覺玄之又玄,根本難以用語言描述。並且每當他細細感應自身,都查不出身體有何異常。
這種感覺有些令人煩悶,讓顧堯背靠著車廂,時不時睜眼看看周圍,難以徹底入定休息。
也不知已經這樣反複多少次了,當再次睜眼之際,當視線從車廂門口掃過之時,顧堯心頭突然一跳。
引得顧堯心頭一震的是一件長條狀物體,那物歸刃在鞘、暗藏鋒芒。
那是一把劍,於定山的佩劍。
…………
夏日的雨就是這麽奇怪,剛才還黑雲壓頂,雨幕延綿不下三千裏,轉眼間就已雨勢陡歇,陽光如根根巨大光劍般從陰雲薄弱出一透而出,還世間以光明。
顧堯掀開馬車簾門,從車廂鑽出下來透氣。馬車前方不遠處,有一座四方城郭在雨霧蒸汽中若隱若現,顧堯運足目力看去,就見那巨大的城門頂部,有“青陽”二字附著其上。
而在顧堯身後不遠處,烏雲依舊未曾散盡,那邊還有小雨在悉悉索索下著。
此情此景,前有夕陽,後有陰雨,而他們一行四人正好站於這陰晴交接之處。天蒼地芒間,顧堯不禁詩興大發,忍不住開口吟道:“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啊!”
“好!好一個’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沒想到顧少俠不但武功高絕,連文采都如此出眾!可惜了,可惜了。你武藝如此高絕,必是醉心於武道!不過若是你有心從文,我寧某人必定將你收入門牆,然後將我這一身儒學傾囊相授!”
顧堯有些蛋疼地轉過身來,就見寧於二人正站在自己身後不遠處,聽到自己所“作”詩句,寧希懷固然是麵現驚喜,就連於定山這一介武夫臉上也是異彩連連。
顧堯暗暗撇撇嘴:你其實還真說對了,我特麽這次出來還真就是念書的。但要想讓我入你門牆苦修儒學,嘿嘿,請恕在下寧死不從啊。
從寧於二人身邊穿過,顧堯慢騰騰爬進馬車,然後才向寧希懷迴道:
“寧大人,青陽縣城到了。咱們還是趕緊入城,去為令郎尋醫訪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