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母後是個奇女子啊,”皇帝感慨著,似乎在腦海中努力勾勒那個溫婉的女人形象,這麽多年過去了,他的後宮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女人,環肥燕瘦,林林總總不下數百,文德皇後的賢德雖然依舊掛在他嘴邊上,在宮人們的言行上,但是文德皇後的容貌卻有些模糊了,皇帝不免生出些愧疚之意來。


    可見人的容貌身姿都會隨時間消泯,隻有德行才能口口相傳。


    安王幼年承教文德皇後,後來又得貴妃教養點化,品德自然勝於濟王、裕王之屬。


    皇帝心中念頭轉過百般,又隨口說道:“當時貴妃為你擇定的王妃人選之中,一個是安平長公主的其藍郡主,一個便是前朝進士如今湖廣學政楊春之孫女。朕覺得楊家姑娘過於溫婉,不急其藍郡主潑辣爽利,將來也好協助你料理府務,若你喜歡,將來也可將楊家姑娘納為側妃。”


    這其中安平長公主夫婿為濟陽候曾追隨皇帝打天下立下赫赫戰功,背後有著強大的武力支持,楊春是前朝進士,門生廣布天下,他又在行人司任職過,背後代表的文人勢力,這樣的聯姻,對於一項淡出朝臣們視線之外的安王作用是顯然易見的,他本以為能取得其藍表妹已算極好了,沒想到父皇卻讓他將二人都納入王府,他有些驚訝,卻忙恢複了沉穩,說道:“兒臣隻怕委屈了其藍表妹和楊家姑娘。”


    “誒,”皇帝頗為不以為然,說道:“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尋常,朕也有三宮六院,”說到這裏,皇帝覺得自己這話有些不成體統,未免顯得輕狂了,又轉了話風道:“你身為皇子,取正妃側妃二人,亦不違背聖人禮數。”


    安王將這話在嘴裏嚼了嚼,拱手道:“兒臣多謝父皇教誨。”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


    安王又道:“啟稟父皇,兒臣還有一事請教父皇。”


    皇帝捋了捋胡須,說道:“你且說來聽聽。”


    “兒臣素來聽聞英國公沙場作戰英勇無匹,對父皇也是忠心耿耿,卻不知為何,英國公府為錦衣衛圍住,英國公也被羈押在大理寺監獄,”安王說著胸膛內的心恍如擂鼓,皇帝之前那些話已經顯示出對他莫大的看重,他委實不該在這個時候觸犯逆鱗,但作為皇子,有些話他又不得不言。


    皇帝麵色一點一點冷了下來,仿佛與方才敘談父子家事的分明是兩個人。


    他道:“英國公涉險窩藏逆犯,朕這麽做,也是為查清真相,若不是朕顧念他護土征戰有功,又何必這樣麻煩,直接命錦衣衛查查此事也就是了。”


    安王知道皇帝這是還對英國公有信任在,不由鬆了一口氣,說道:“父皇聖明,這是天下百姓之福,是文武百官之福。兒臣也是以為,英國公此案隻怕別有隱情,若不詳加查察,隻怕會令百官非議,故而親來稟奏。”


    皇帝點了點頭,說道:“朕已在斟酌人選去查察此案,這會子叫你來,就是想聽聽你的想法,你覺得誰人合適?”


    安王滿麵恭敬,沉思片刻,說道:“兒臣在朝堂觀政時日不久,對各部司的同僚尚未十分了解,不敢妄然置喙。但父皇見問,兒臣不敢不答,兒臣來見聖駕之前,曾去刑部詢問當年衢州案的舊檔,得知當年那鄖縣縣令貪墨為導火索,那鄖縣縣令又多曾賄賂京中官員,隻怕這件事會牽扯不少京中官宦,若派等閑部司堂官為欽差隻怕難以刨根尋底,兒臣以為務必派一資曆深厚,又素有刑偵經驗之臣前去方可。”


    皇帝微微頷首,說道:“朕早有定選,不過考校你一番而已,如今看來,你在朝中觀政這些日子,還是很有長進的。”


    安王微露羞愧之色,道:“兒臣豈敢當父皇誇獎,父皇英明天縱,兒臣自當竭力學習。”


    見皇帝麵色不錯,安王又道:“兒臣尚有一事,不知當問不當問?”


    皇帝慧眼如炬,自然猜出安王的想法,他道:“你是自己想問,還是替貴妃問?”


    安王不慌不忙,掀衣跪地,朗聲道:“貴母妃對兒臣有教養之恩,皇上多次教導兒子們孝字當先,義字為重,兒臣不敢片刻遺忘。兒臣衡量之後,以為母妃此問不過人之常情,並不關社稷,故而兒臣代母妃有此一問。”


    安王這話說的比較周密,口口聲聲是為盡孝道才替貴妃問這話,皇帝聽著隻覺得安王是個誠孝的好孩子,雖然有幾分氣惱安王過問後宮宮妃們的事,也能理解到孝順知恩上頭去。


    況且,他還真沒打算怎麽為難英國公夫人。


    他道:“秦路一早送來英國公楚啟的和離書,他早與徐氏和離,此事並不關徐氏之事,她既有郡主誥封,就擇一地為郡主府,讓她去居住罷,至於英國公的兩個孩子,長子雖已承襲世子,但依舊未滿七歲,次子尚處繈褓,朕念上天好生之德,暫且允徐氏留在膝下撫養,等楚啟罪名定下再做區處。”


    安王一喜,忙又行禮道:“父皇寬仁,實乃天下百姓福德所致。”


    皇帝寬仁,這是許多人公認的,安王這話又說得十分誠懇,皇帝並沒有覺得這一波馬匹厭煩,隻是擺了擺手示意他少來這一套,又道:“若是朕派你前去查察此案,你可敢接?”


    ------


    大周禮對郡主府府邸規格有詳細的規定,從選址到建築裝潢,總少不得半年功夫,皇帝十一月份才下令策封靜和為郡主,短短時間內,哪裏變一座郡主府去給徐靜和居住。


    但英國公府,徐靜和卻也是住不得了。


    不過靜和自有陪嫁的宅子,這些陪嫁都是有嫁妝單子的,可以證明與楚啟無關。


    在貴妃派了內侍去報信後,靜和便已經定下木蘭巷的宅子,等正式旨意下來,靜和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木蘭巷的宅子。


    興濟伯世子夫人、鄭夫人和欽安伯府二夫人等幾個素日裏交好的便上門來探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品嫡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敘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敘樺並收藏一品嫡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