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她忙轉了話題,說道:“前幾日我忘了提,那日大嫂子同我說起,若大哥哥明年春闈中了名次,便要放外任。”
楚啟不愧是浸淫朝政多年的老油子,聽了一句便理順了八九成,說道:“若徐勵行真能中舉,找個缺兒不難,傅宣良是不想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給科道言官以把柄,畢竟他這會子正是關鍵的時候,一點兒也馬虎不得,女婿再重要,他也得分清主次。”
靜和想了想,說道:“莫非皇上有意讓他入閣?”那日擺宴,聽到不少秦閣老要致仕的傳言。
楚啟道:“閣部裏如今有宋閣老和沈閣老,即便傅宣良上去,也不是那麽好做,況且,相較之下傅宣良的資曆還弱了些,他要謀的是禮部尚書之職。”
“禮部?”靜和很少參與外頭的事,隻是潛意識裏覺得禮部是比較冷門的衙門,還不及大理寺實在。
楚啟耐心地解釋道:“禮部分管國家吉兇大典、教育科考、宴賞功臣這些,論起實權比不得吏部,但是因禮部尚書多兼職科舉考官,又顯得極為清貴,因此禮部尚書的人選,皇上一直要求嚴格,如今的禮部尚書陸鑫還曾做過東宮侍講,算得上是太子之師,隻是此人學問雖好,當官卻平庸的緊,把個禮部管的一塌糊塗,如今他年老體病,濟王那頭也早盯上了這個位置,”他擺了擺手,又笑道:“禮部原不該牽扯到官員傾軋之中,若傅宣良在大理寺做的井井有條,若真是他去了禮部,也是好事一件,這個老頭是有真材實料的。”
“聖人有雲,禮樂崩壞,亡國之始,看來禮部的確是極重要的,”靜和道:“那咱們要不要幫幫他。”
楚啟心道:皇上最忌憚文臣武將結交,更何況傅宣良要去禮部,他寵溺地撫了撫靜和的肩頭,說道:“皇上的眼睛亮著呢,自然瞧得出。他是怕他去了禮部,你那位三叔在暗中使壞,對付徐勵行罷。吏部雖好,但是始終有薛閶在上頭壓著一頭,他早就想謀個正職當當了。”
靜和越想越覺得這很符合徐兆寬的做事風格,他在排斥異己方麵真的是做的太明顯了,看看吏部罷,他和薛閶結成了兩個團夥,不站隊就被孤立。
不過楚啟作為當年打江山時就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如今仍能位列中樞,一方麵是因為與韃靼交戰多年,另一方麵也是楚啟注重明哲保身,從不參與到朝堂裏,而自從和自己成了親,他被迫與梁國公府翻了臉,靜和自然不願楚啟為自己涉險,她握住楚啟的手道:“百密尚有一疏,去吏部走動做得再好也犯不上,總之我們就是不讓三叔插手,不妨盯著他的錯處,捏兩件在手裏,讓他有所忌憚,不敢妄為。”
的確是滴水不漏的好計,最難得是把他們摘的幹幹淨淨,其實挑動把薛閶和徐兆寬的把柄透漏些給彼此就足夠他們內耗的了,但兩位大員互掐,難免損傷國本,一時半刻,楚啟還不想這麽做,便沒有提,隻是點頭肯定了靜和的主意。
翌日靜和便打發錦心借著送年貨去一趟徐家四房,一方麵跟傅氏說已經跟英國公提了,叫徐勵行好好準備春闈就是,另一方麵說了下靜綺的事。
靜綺性子軟弱,若是有個圓滑潑辣有主見,又能忠心為主的婆子服侍,自然會好很多,傅氏挑出來借著姚氏的名頭送過去,便是天衣無縫,傅氏一喜,待錦心就更為客氣,又親自開了庫房挑了許多好物件,讓錦心帶迴去給靜和。
----
東宮暖閣裏,采蘅帶著一位姑姑小心翼翼地將一幅卷軸打開,鋪在屋正中的展平頭案上。
太子妃目光落在單條上的字上,又看了看右側的落款,目光中流露出驚豔之色來,讚道:“這字藏鋒內轉,雖張狂,卻架構嚴謹,又難得落筆精簡不拖遝,的確是懷素的真跡。”
梁夫人雖然麵上帶著淺笑,實則糟心透了,梁若琳在外頭被傳成那個樣子,宋家是全然沒有結親的架勢,就連沈閣老府上都有些疏遠的意思,她這才來東宮,見自己最得意的女兒,添油加醋跟太子妃把徐靜和如何算計梁若琳的事說了一通,又道:“琳兒畢竟是你妹子,你瞧瞧能不能勸動皇上,為她和宋昀賜婚。”
太子妃玉色容顏微微一凝,片刻又笑了笑,說道:“母親不必擔憂,小妹是我至親手足,我自不會放任不管的,隻是賜婚這事,不能操之過急。”
梁夫人有些為難,蹙眉道:“你妹妹已經快十七了呀。”
太子妃將母親扶至炕邊,請她落了座,方才說道:“母親,宋閣老原本就是皇上的心腹重臣,皇上至為倚重,如今妹妹名聲受損,若是此刻皇上強行下旨意,外頭一則會指責我不守婦道,為了娘家的事陷太子殿下於不義,二則更會指責皇上刻薄寡恩,以皇上的性子,定然是不會答應的。即便是女兒略施巧計,皇上下旨賜婚,妹妹嫁到宋家,日子又豈會好過?”
她說著覷了母親一眼,又道:“倒是二弟的婚事……沈家既然已經答應,如今就容不得她反悔,迴頭女兒會請沈夫人進宮來說項的。”
到底還是兒子更重要些,梁夫人撫了撫袖口,歎道:“那你妹妹該如何是好?”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太子妃拎起茶壺為梁夫人斟了一杯熱熱的茶,說道:“隻要太子殿下將來得勢,憑著女兒幾分薄麵,妹妹的婚事又何須愁?”
事到如今也隻能如此,梁夫人蹙了蹙眉,又道:“那徐靜和三番兩次欺辱小妹,又折損梁國公府的名譽,定不能就這樣輕輕放過了她,你一向聰明機巧,總得為你妹妹討個公道才是。”
太子妃眉宇間也油然生出幾許憎惡,說道:“母親放心,此事容我想想,我不會讓小妹吃了虧的。”
楚啟不愧是浸淫朝政多年的老油子,聽了一句便理順了八九成,說道:“若徐勵行真能中舉,找個缺兒不難,傅宣良是不想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給科道言官以把柄,畢竟他這會子正是關鍵的時候,一點兒也馬虎不得,女婿再重要,他也得分清主次。”
靜和想了想,說道:“莫非皇上有意讓他入閣?”那日擺宴,聽到不少秦閣老要致仕的傳言。
楚啟道:“閣部裏如今有宋閣老和沈閣老,即便傅宣良上去,也不是那麽好做,況且,相較之下傅宣良的資曆還弱了些,他要謀的是禮部尚書之職。”
“禮部?”靜和很少參與外頭的事,隻是潛意識裏覺得禮部是比較冷門的衙門,還不及大理寺實在。
楚啟耐心地解釋道:“禮部分管國家吉兇大典、教育科考、宴賞功臣這些,論起實權比不得吏部,但是因禮部尚書多兼職科舉考官,又顯得極為清貴,因此禮部尚書的人選,皇上一直要求嚴格,如今的禮部尚書陸鑫還曾做過東宮侍講,算得上是太子之師,隻是此人學問雖好,當官卻平庸的緊,把個禮部管的一塌糊塗,如今他年老體病,濟王那頭也早盯上了這個位置,”他擺了擺手,又笑道:“禮部原不該牽扯到官員傾軋之中,若傅宣良在大理寺做的井井有條,若真是他去了禮部,也是好事一件,這個老頭是有真材實料的。”
“聖人有雲,禮樂崩壞,亡國之始,看來禮部的確是極重要的,”靜和道:“那咱們要不要幫幫他。”
楚啟心道:皇上最忌憚文臣武將結交,更何況傅宣良要去禮部,他寵溺地撫了撫靜和的肩頭,說道:“皇上的眼睛亮著呢,自然瞧得出。他是怕他去了禮部,你那位三叔在暗中使壞,對付徐勵行罷。吏部雖好,但是始終有薛閶在上頭壓著一頭,他早就想謀個正職當當了。”
靜和越想越覺得這很符合徐兆寬的做事風格,他在排斥異己方麵真的是做的太明顯了,看看吏部罷,他和薛閶結成了兩個團夥,不站隊就被孤立。
不過楚啟作為當年打江山時就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如今仍能位列中樞,一方麵是因為與韃靼交戰多年,另一方麵也是楚啟注重明哲保身,從不參與到朝堂裏,而自從和自己成了親,他被迫與梁國公府翻了臉,靜和自然不願楚啟為自己涉險,她握住楚啟的手道:“百密尚有一疏,去吏部走動做得再好也犯不上,總之我們就是不讓三叔插手,不妨盯著他的錯處,捏兩件在手裏,讓他有所忌憚,不敢妄為。”
的確是滴水不漏的好計,最難得是把他們摘的幹幹淨淨,其實挑動把薛閶和徐兆寬的把柄透漏些給彼此就足夠他們內耗的了,但兩位大員互掐,難免損傷國本,一時半刻,楚啟還不想這麽做,便沒有提,隻是點頭肯定了靜和的主意。
翌日靜和便打發錦心借著送年貨去一趟徐家四房,一方麵跟傅氏說已經跟英國公提了,叫徐勵行好好準備春闈就是,另一方麵說了下靜綺的事。
靜綺性子軟弱,若是有個圓滑潑辣有主見,又能忠心為主的婆子服侍,自然會好很多,傅氏挑出來借著姚氏的名頭送過去,便是天衣無縫,傅氏一喜,待錦心就更為客氣,又親自開了庫房挑了許多好物件,讓錦心帶迴去給靜和。
----
東宮暖閣裏,采蘅帶著一位姑姑小心翼翼地將一幅卷軸打開,鋪在屋正中的展平頭案上。
太子妃目光落在單條上的字上,又看了看右側的落款,目光中流露出驚豔之色來,讚道:“這字藏鋒內轉,雖張狂,卻架構嚴謹,又難得落筆精簡不拖遝,的確是懷素的真跡。”
梁夫人雖然麵上帶著淺笑,實則糟心透了,梁若琳在外頭被傳成那個樣子,宋家是全然沒有結親的架勢,就連沈閣老府上都有些疏遠的意思,她這才來東宮,見自己最得意的女兒,添油加醋跟太子妃把徐靜和如何算計梁若琳的事說了一通,又道:“琳兒畢竟是你妹子,你瞧瞧能不能勸動皇上,為她和宋昀賜婚。”
太子妃玉色容顏微微一凝,片刻又笑了笑,說道:“母親不必擔憂,小妹是我至親手足,我自不會放任不管的,隻是賜婚這事,不能操之過急。”
梁夫人有些為難,蹙眉道:“你妹妹已經快十七了呀。”
太子妃將母親扶至炕邊,請她落了座,方才說道:“母親,宋閣老原本就是皇上的心腹重臣,皇上至為倚重,如今妹妹名聲受損,若是此刻皇上強行下旨意,外頭一則會指責我不守婦道,為了娘家的事陷太子殿下於不義,二則更會指責皇上刻薄寡恩,以皇上的性子,定然是不會答應的。即便是女兒略施巧計,皇上下旨賜婚,妹妹嫁到宋家,日子又豈會好過?”
她說著覷了母親一眼,又道:“倒是二弟的婚事……沈家既然已經答應,如今就容不得她反悔,迴頭女兒會請沈夫人進宮來說項的。”
到底還是兒子更重要些,梁夫人撫了撫袖口,歎道:“那你妹妹該如何是好?”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太子妃拎起茶壺為梁夫人斟了一杯熱熱的茶,說道:“隻要太子殿下將來得勢,憑著女兒幾分薄麵,妹妹的婚事又何須愁?”
事到如今也隻能如此,梁夫人蹙了蹙眉,又道:“那徐靜和三番兩次欺辱小妹,又折損梁國公府的名譽,定不能就這樣輕輕放過了她,你一向聰明機巧,總得為你妹妹討個公道才是。”
太子妃眉宇間也油然生出幾許憎惡,說道:“母親放心,此事容我想想,我不會讓小妹吃了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