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溫煦地說道:“今兒散朝散的早,聽聞你身子不適,便過來瞧瞧。”
“多謝皇上關愛,臣妾已經好多了,”貴妃笑著道了謝,抬手指了指靜和說道:“這位是安慶侯府的三姑娘。”
“濟王妃的妹妹?”皇帝瞧了垂首站在一旁的徐靜和一眼,微微頷首,問道。
“正是,”貴妃說著輕輕歎了口氣,“瞧見這孩子,就讓我想起咱們的誠陽,若是……也該這般年紀了。”
靜和聽到這話心中一跳。
皇帝微微蹙眉,麵上的神色凝重了幾分,片刻之後,皇帝的視線再次望向殿內端立著的徐靜和,朗朗笑道:“愛妃若是願意,不妨收她為義女,也可稍慰膝下寂寥。”
貴妃眸光閃動,似乎受寵若驚的樣子,片刻又低下頭來說道:“皇上可不許打趣臣妾,臣妾可是要當真的?”
“你覺得這丫頭喜歡就好,”皇帝眸中含著溫情和一絲歉疚,說罷抬手衝靜和招了招手,道:“你過來。”
靜和應一聲是,上前兩步躬身站定。
皇帝又認真打量了一番,見這女子眉目如畫,卻溫順可親,蘋果般的臉蛋紅撲撲的,倒是個招人喜歡的孩子,他問:“你可願認貴妃為母,今後承歡膝下?”
靜和抬眸看向貴妃,貴妃的目中有幾分期待,又帶著幾分欣喜,她剛要張口,就見貴妃的貼身宮女桃箋進來稟告道:“啟稟皇上,娘娘,平郡王妃和濟王妃在外求見。”
“哦?”皇帝好奇道:“她們怎麽來了,”論理朝廷命婦請見後宮妃嬪的時候皇帝不適合在旁邊,但是這兩位都是宗親,又有別的說道。
貴妃說道:“濟王妃是這丫頭的娘家人,咱們要收義女,問問濟王妃的意思也好。”
皇帝微笑頷首,對桃箋道:“請她們二位進來。”
話音落地不久,濟王妃與平郡王妃前後腳進了暖閣,一道向皇帝和貴妃行禮,靜和又起身向她們行禮。
平郡王妃的眸中帶著幾分緊張,瞧見她才鬆了口氣,在椅子上落座。
“您怎麽過來了?”貴妃含笑示意桃箋上茶,對著平郡王妃笑問。
“臣妾聽聞娘娘鳳體微恙,故而進宮來探望,”平郡王妃說著看向靜和,想起弟弟苦苦哀求,不由暗中失笑,又說道:“不成想徐三姑娘也在。”
“我與這丫頭投緣,便留她在旁說說話,”貴妃溫和說著。
濟王妃麵上閃過一絲得意,她半路上碰見平郡王妃急匆匆地往永壽宮來,因知道平郡王妃一向對靜和另眼相待,怕出什麽岔子,才向定太妃請了辭跟了過來,瞧眼下的情況,貴妃對靜和是滿意的,想必能留下她,到時候就好玩了,她笑著說了句體麵話,“這丫頭最是愛鬧的,娘娘瞧得上她,是她的福氣。”
平郡王妃聽到這話就很不舒服,開口笑著把話接了過來道:“三丫頭招人喜歡罷了,我也喜歡的緊,今兒正巧娘娘高興,臣妾想討貴妃娘娘個恩典,把這丫頭賜給我那弟弟為妻。”
濟王妃聽到這話心中一怔,她以為濟王妃隻是替某位世家公子說項,卻沒想到是為英國公提親,要知道英國公可是出了名的挑剔,多少世家望族瞧上了他,托了人上門透漏意思,無一不吃了閉門羹的,怎麽會看上自家三妹?!
皇帝聽到這話眼睛卻是一亮,貴妃先前還有幾分擔憂,卻在看到皇帝神情的一瞬心中有了底。
“王妃運氣可真是好,碰巧今兒皇上在,您不如求皇上的恩典賜婚,才真是一樁美事,”她微笑著望向皇上說道:“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皇帝神色依舊溫煦,說道:“愛妃說的是,英國公為國征戰,勞苦功高,是該娶一房妻室開枝散葉了,”又開玩笑似的說道:“平郡王妃真是好眼力,一眼就瞧上了朕的公主!”
這話一出,不止平郡王妃,濟王妃也是驚得險些掉了下巴,靜和也有些迴不過神來。
皇帝與英國公之間份屬君臣,總聽英國公叫自己皇上,如今這老小子要改口叫父皇,應該還蠻有意思,想到這裏,皇帝麵上的笑容更燦爛了,他樂嗬嗬地說道:“徐家丫頭聽旨。”
靜和微微一怔,見貴妃在一旁指了指,她忙上前兩步,拜倒在丹陛前,口中道:“臣女在。”
皇帝道:“朕收你為義女,冊封誠陽公主,賜婚給英國公,著欽天監擇吉日完婚!”
靜和慌忙叩了個頭道:“兒臣謝恩!”
貴妃麵上浮上一絲笑容,皇帝也微微頷首,他固然有他的打算,一則貴妃從潛邸便隨在她身邊,多年來膝下一直無兒女承歡,這一點上他心中有愧;另一方麵,太子和濟王的爭奪已經露出些苗頭,英國公在當初自己奪嫡時始終選擇中立,足見是個公正的,所以希望英國公這一次依舊選擇中立。
皇帝原本就有選一位公主下嫁英國公的意思,但苦於沒有適齡且出身合適的公主,如今貴妃提出想認徐三姑娘為義女,真是幫了他大忙了!
皇帝越想越高興,幾乎要飲一杯美酒慶祝慶祝了。
那邊英國公和平郡王妃也很高興,唯一不高興的就是徐老太太和徐家三房了。
徐三老爺夫婦一臉懵逼,在安頓好提前送消息的太監之後,急急忙忙去了敬和堂把這個消息告訴徐老太太時,徐老太太怒火騰地一下子冒出來,當著楊氏好歹沒有發作,徐兆寬卻看出了母親的心思,等和妻子一同告辭出來後又尋了個由頭迴了敬和堂。
徐老太太方才摔了一個茶盅,不住地咳嗽。何媽媽為徐老太太順背以後,見徐兆寬進來叫了聲,‘老爺。’
徐兆寬點點頭,倒了一杯茶遞給徐老太太。
徐老太太咳聲漸收,一開口聲音卻淩厲,“這是幾時的事!!”幾時徐靜和勾搭上了英國公?幾時徐靜和又勾搭上了貴妃!
“這些事都可以日後慢慢查,”徐兆寬為母親順著背,“母親萬萬別氣著身子。”
“多謝皇上關愛,臣妾已經好多了,”貴妃笑著道了謝,抬手指了指靜和說道:“這位是安慶侯府的三姑娘。”
“濟王妃的妹妹?”皇帝瞧了垂首站在一旁的徐靜和一眼,微微頷首,問道。
“正是,”貴妃說著輕輕歎了口氣,“瞧見這孩子,就讓我想起咱們的誠陽,若是……也該這般年紀了。”
靜和聽到這話心中一跳。
皇帝微微蹙眉,麵上的神色凝重了幾分,片刻之後,皇帝的視線再次望向殿內端立著的徐靜和,朗朗笑道:“愛妃若是願意,不妨收她為義女,也可稍慰膝下寂寥。”
貴妃眸光閃動,似乎受寵若驚的樣子,片刻又低下頭來說道:“皇上可不許打趣臣妾,臣妾可是要當真的?”
“你覺得這丫頭喜歡就好,”皇帝眸中含著溫情和一絲歉疚,說罷抬手衝靜和招了招手,道:“你過來。”
靜和應一聲是,上前兩步躬身站定。
皇帝又認真打量了一番,見這女子眉目如畫,卻溫順可親,蘋果般的臉蛋紅撲撲的,倒是個招人喜歡的孩子,他問:“你可願認貴妃為母,今後承歡膝下?”
靜和抬眸看向貴妃,貴妃的目中有幾分期待,又帶著幾分欣喜,她剛要張口,就見貴妃的貼身宮女桃箋進來稟告道:“啟稟皇上,娘娘,平郡王妃和濟王妃在外求見。”
“哦?”皇帝好奇道:“她們怎麽來了,”論理朝廷命婦請見後宮妃嬪的時候皇帝不適合在旁邊,但是這兩位都是宗親,又有別的說道。
貴妃說道:“濟王妃是這丫頭的娘家人,咱們要收義女,問問濟王妃的意思也好。”
皇帝微笑頷首,對桃箋道:“請她們二位進來。”
話音落地不久,濟王妃與平郡王妃前後腳進了暖閣,一道向皇帝和貴妃行禮,靜和又起身向她們行禮。
平郡王妃的眸中帶著幾分緊張,瞧見她才鬆了口氣,在椅子上落座。
“您怎麽過來了?”貴妃含笑示意桃箋上茶,對著平郡王妃笑問。
“臣妾聽聞娘娘鳳體微恙,故而進宮來探望,”平郡王妃說著看向靜和,想起弟弟苦苦哀求,不由暗中失笑,又說道:“不成想徐三姑娘也在。”
“我與這丫頭投緣,便留她在旁說說話,”貴妃溫和說著。
濟王妃麵上閃過一絲得意,她半路上碰見平郡王妃急匆匆地往永壽宮來,因知道平郡王妃一向對靜和另眼相待,怕出什麽岔子,才向定太妃請了辭跟了過來,瞧眼下的情況,貴妃對靜和是滿意的,想必能留下她,到時候就好玩了,她笑著說了句體麵話,“這丫頭最是愛鬧的,娘娘瞧得上她,是她的福氣。”
平郡王妃聽到這話就很不舒服,開口笑著把話接了過來道:“三丫頭招人喜歡罷了,我也喜歡的緊,今兒正巧娘娘高興,臣妾想討貴妃娘娘個恩典,把這丫頭賜給我那弟弟為妻。”
濟王妃聽到這話心中一怔,她以為濟王妃隻是替某位世家公子說項,卻沒想到是為英國公提親,要知道英國公可是出了名的挑剔,多少世家望族瞧上了他,托了人上門透漏意思,無一不吃了閉門羹的,怎麽會看上自家三妹?!
皇帝聽到這話眼睛卻是一亮,貴妃先前還有幾分擔憂,卻在看到皇帝神情的一瞬心中有了底。
“王妃運氣可真是好,碰巧今兒皇上在,您不如求皇上的恩典賜婚,才真是一樁美事,”她微笑著望向皇上說道:“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皇帝神色依舊溫煦,說道:“愛妃說的是,英國公為國征戰,勞苦功高,是該娶一房妻室開枝散葉了,”又開玩笑似的說道:“平郡王妃真是好眼力,一眼就瞧上了朕的公主!”
這話一出,不止平郡王妃,濟王妃也是驚得險些掉了下巴,靜和也有些迴不過神來。
皇帝與英國公之間份屬君臣,總聽英國公叫自己皇上,如今這老小子要改口叫父皇,應該還蠻有意思,想到這裏,皇帝麵上的笑容更燦爛了,他樂嗬嗬地說道:“徐家丫頭聽旨。”
靜和微微一怔,見貴妃在一旁指了指,她忙上前兩步,拜倒在丹陛前,口中道:“臣女在。”
皇帝道:“朕收你為義女,冊封誠陽公主,賜婚給英國公,著欽天監擇吉日完婚!”
靜和慌忙叩了個頭道:“兒臣謝恩!”
貴妃麵上浮上一絲笑容,皇帝也微微頷首,他固然有他的打算,一則貴妃從潛邸便隨在她身邊,多年來膝下一直無兒女承歡,這一點上他心中有愧;另一方麵,太子和濟王的爭奪已經露出些苗頭,英國公在當初自己奪嫡時始終選擇中立,足見是個公正的,所以希望英國公這一次依舊選擇中立。
皇帝原本就有選一位公主下嫁英國公的意思,但苦於沒有適齡且出身合適的公主,如今貴妃提出想認徐三姑娘為義女,真是幫了他大忙了!
皇帝越想越高興,幾乎要飲一杯美酒慶祝慶祝了。
那邊英國公和平郡王妃也很高興,唯一不高興的就是徐老太太和徐家三房了。
徐三老爺夫婦一臉懵逼,在安頓好提前送消息的太監之後,急急忙忙去了敬和堂把這個消息告訴徐老太太時,徐老太太怒火騰地一下子冒出來,當著楊氏好歹沒有發作,徐兆寬卻看出了母親的心思,等和妻子一同告辭出來後又尋了個由頭迴了敬和堂。
徐老太太方才摔了一個茶盅,不住地咳嗽。何媽媽為徐老太太順背以後,見徐兆寬進來叫了聲,‘老爺。’
徐兆寬點點頭,倒了一杯茶遞給徐老太太。
徐老太太咳聲漸收,一開口聲音卻淩厲,“這是幾時的事!!”幾時徐靜和勾搭上了英國公?幾時徐靜和又勾搭上了貴妃!
“這些事都可以日後慢慢查,”徐兆寬為母親順著背,“母親萬萬別氣著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