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準備了一個多月後,蘇曉宇終於和航天部總部商討完畢,選擇在木衛二背麵的一處冰原,作為著陸地點。


    設定好了著陸地點後,蘇曉宇便發出了著陸指令,之後的情況,隻能依靠著陸器本身的智能係統。


    通信延遲的無奈,就是如此的蛋疼。


    木衛二的286公裏高度上,當石楠花號環繞飛行到指定位置時,探測器上的智能係統,立刻啟動著陸的推進器。


    淡紅色火焰,推動著著陸器向木衛二的背麵飛行過去。


    幸好木衛二的重力不高,著陸器哪怕是被重力捕獲了,速度也不會迅速提升,而是慢吞吞的向地表斜飛過去。


    而且輔助發動機,在中途連續啟動了三次,不斷調整飛行姿勢和飛行速度。


    在木衛二著陸,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因為越靠近木衛二的表麵,這裏的氧氣濃度越高,在富氧環境下,哪怕是一點點小火花,都可能讓金屬燃燒。


    雖然石楠花號的著陸器,在設計之前,就考慮到了木衛二的富氧大氣層,拋棄了之前的氫氧發動機,改用氮基燃料。


    也在設計的保護層上,采用了一係列阻燃材料,但富氧環境還是太麻煩了一點,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終於在第四次輔助發動機製動後,著陸器來到了距離地麵200米飯空中。


    此時著陸器釋放出大量粉末,這些粉末和周圍的氧氣產生反應,迅速形成一大片氣凝膠泡沫,將整個著陸器包裹起來。


    有了氣凝膠泡沫的緩衝,著陸器安全的著陸在冰麵上。


    不一會,緩衝氣凝膠泡沫開始分解,變成了真正的泡沫,一個個氣化消失了,最後露出了圓滾滾的著陸器。


    這個重達12.3噸的著陸器,在消耗了1.5噸燃料和緩衝泡沫劑後,現在隻剩下10.8噸。


    其中著陸器的配套設備,占5.2噸;科學設備占3.6噸;剩下的2噸是備用燃料。


    設計成為球型,就是為了方便應對冰裂穀和特殊地形,也是為了增強著陸器整體強度。


    這是吸取了上一個著陸器的教訓,而重新調整的新設計。


    球型著陸器展開八條機械足,調整了一下著陸姿勢,隨即又展開前方的一側,露出被保護在內部的探測設備,頂上則伸出通信鍋,樣子就如同一隻機械蜘蛛。


    采用機械足,而放棄輪式或者履帶,就是為了適應木衛二的地表環境。


    無論是輪式,還是履帶,其靈活度都不如機械足,加上木衛二的重力很低,機械足作為移動係統,並不太影響速度。


    相反,如果機械蜘蛛遇到冰裂穀,或者突然的地震、冰麵崩塌之類,還可以縮成一個球,以防禦力最強的形態,抵抗這些情況。


    就算是陷入了裂縫和裂穀之中,機械蜘蛛也可以通過靈活的機械足,脫離絕大部分的險境。


    展開機械足後,蜘蛛著陸器邁著八條腿,在周圍活動了一圈。


    與此同時。


    經過一係列的信號中轉,在17分鍾後,位於火星前哨基地的蘇曉宇,終於收到了著陸器成功著陸的信息,他這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然後他迅速調整心情,重新開始了忙碌。


    蜘蛛著陸器的數據,正在源源不斷的反饋迴來,雖然存在單向17分鍾左右的通信延遲,但蘇曉宇已比藍星總部要快很多了。


    如果是藍星總部要調控蜘蛛著陸器,單向通信至少存在24分鍾的通信延遲,來迴通信的延遲更是達到了48分鍾左右。


    拿到第一批數據後,蘇曉宇查看了其中的一些關鍵數據,發現和研究人員估計的數值,沒有出現太明顯的差異。


    其實對於木衛二的地表,經過這麽多次探測任務的數據搜集,航天部已經掌握了非常信息,從中也分析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上一次,那台僅僅隻木衛二表麵呆了86分鍾的著陸器,就為研究人員帶來了很多有用的數據。


    蜘蛛著陸器就是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的。


    三個小時後,蘇曉宇吃了晚餐後,一邊和藍星總部聯係,一邊開始下達進一步的任務指令,讓蜘蛛著陸器向東北方向嚐試移動。


    木衛二的背麵,由其環繞木星的速度非常快,其公轉周期大約是3天半左右,大概就是84個小時環繞木星一天。


    因此在木衛二的背麵,受到太陽光照射的時間,是42個小時左右。


    此時正處於日照期,但對於蜘蛛著陸器而言,位於日照期的好處,並不是有太陽能,而是正好處於和火星前哨基地通信距離最短的時間段。


    如果處於黑夜期,那必須增加多一兩次中繼通信,才可以保證通信的通暢。


    木衛二上的日照期,其太陽光強度非常微弱,如果要靠太陽能驅動蜘蛛著陸器,估計就不用工作了。


    蜘蛛著陸器采用兩個微型的核衰變電池,足以供應它在木衛二全天候的工作。


    而設計的工作壽命,如果沒有意外,可以在這裏連續工作12年左右。


    當然,在這種環境惡劣的陌生星球上,這些著陸器的使用壽命,通常都達不到設計的年限。


    就好比之前的那一台著陸器,才工作了86分鍾,直接摔成殘疾了,之後雖然可以發射微弱的信號,身殘誌堅的工作了55天,才領盒飯。


    蘇曉宇隻能祝福蜘蛛著陸器,不要那麽快領盒飯,多為聯邦提供一些數據。


    從幾億公裏之外,照射過來的太陽輻射,在木衛二的背麵,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但不可否認,這些太陽光,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改變著木衛二,太陽光和冰層中的水分子產生光分解反應,將水分子分解成為氫氣和氧氣。


    其中氫氣向外太空逃逸,而氧氣則依依不舍的纏繞著木衛二,經年累月的光分解反應,讓木衛二的表麵,籠罩著一層富氧大氣層。


    在這裏對日照期,極光隨處可見。


    那是太陽光和氧氣分子、水分子碰撞的璀璨,在這冰冷光芒的映照下,蜘蛛著陸器向東北方向,緩緩的爬行著。


    前進過程中,可以看到一絲絲雪花,在稀薄的空氣中緩緩墜落。


    這是太陽光照射下,冰麵水分子蒸發成水蒸氣後,又瞬間遇到冰冷的空氣,直接凝華成為雪花。


    這雪花,細膩又短暫,似木衛二的生命脈搏,微弱中帶著一絲倔強。


    突然蜘蛛著陸器的探測設備,向車載智能係統反饋了一些信息,前方存在一條被掩蓋在冰雪下的裂縫。


    雖然裂縫的寬度隻有30~70厘米,而且上麵還覆蓋著厚度1.2米左右的冰雪。


    但蜘蛛著陸器還是現選擇繞道,因為低重力的木衛二表麵,這些表麵的冰雪層,可能是非常蓬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