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是月球、金星的一係列大工程,並沒有影響其他太空探索工作。


    比如火星,在去年年底(2021),航天部就在火星的火衛一上,建設了火星前哨基地,也派遣了5名宇航員,長期值守在火星前哨基地。


    而這個火星前哨基地,除了負責研究火星的生物之外,也肩負著通信中繼、監控太陽係外層之類的任務。


    今年,這個前哨基地又陸續擴大。


    目前已經擁有362個太空艙,以及一係列物資儲備,加上建設起來的通信站、維修站之類。


    2022年的11月2日。


    祝融級012號飛船,經過173天的飛行,運輸了3400噸物資,以及8名宇航員來到了火星前哨基地。


    在基地內值守了一年零三個月的第一批宇航員,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搭乘飛船返迴藍星休整了。


    比起金星那邊,火星這邊更加麻煩一些,主要是因為火星地表不太安全,存在各種致命的微生物,因此暫時不能在火星地表建立基地。


    如此一來,基地隻能設置在火衛一、火衛二,或者火星近地軌道上。


    這些區域建設的基地,都麵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低重力環境,低重力環境對於宇航員的身體會產生各種不良影響。


    盡管航天部已經為所有的宇航員,都配備了內壓服,以及內置納米內甲、納米機器人,還有各種緩解太空綜合征的藥物。


    但這些手段,也僅僅是延緩,不可能達到根治的效果。


    而金星則與火星不一樣,不僅僅可以設立地麵基地,其星球重力也與藍星非常接近。


    在金星地表,和在火星軌道上,兩者是存在巨大差異的,單單就宇航員在兩地的正常工作時間,就大概有2~3倍的差距。


    第一批值守火星前哨基地的宇航員,僅僅是在這裏工作了15個月,加上來迴的10個月左右,總時長也就25個月左右。


    倒不是不可能延長,而是沒有那個必要,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宇航員身體可能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會直線上升。


    萬一宇航員在中途出問題,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現在又不是航天運輸力緊張到需要一克一克計算的時代,大不了多安排幾趟宇宙飛船。


    第二批宇航員的隊長蘇曉宇,和第一批值守宇航員交接完成工作後,便親自送他們進入冬眠艙,開啟祝融飛船的自動駕駛係統。


    祝融飛船噴吐著淡紅色火焰,逐漸消失在蘇曉宇等人的視線中。


    “好了,大家各就各位吧!”蘇曉宇轉過頭來向所有人說道。


    “明白。”一眾宇航員笑著迴道。


    雖然隻有八個人,但他們的負責的各項任務,卻非常繁雜。


    其中三人負責火星地表的工作;倆人負責與藍星總部的通信,以及後勤和管理工作;剩下的三人,則負責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的探測任務。


    盡管知道在太陽係內,金星和火星是目前最適合人類的類地行星,但聯邦對於小行星帶,以及其他外層行星,並沒有放棄。


    此時正在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服役的探測器,一共有136顆。


    其中在小行星帶的探測器,有55顆;在木星軌道有42顆;在土星軌道有39顆。


    之所以發射如此多的探測器。


    一方麵,是因為距離太過於遙遠,導致探測器不能太過於龐大,這限製了探測器的功能,因此需要更多的探測器,來攜帶各種儀器設備。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擁有的天體太多了。


    小行星帶上,那數量龐大的小行星,而木星和土星,則是因為它們的天然衛星太多了。


    這麽多探測器,其實還是不夠的。


    比如木星的木衛二,以及擁有大氣層的土衛六,就是滅霸的老家——泰坦星。


    這兩個星球,是聯邦重點關注的星球。


    現在布置木衛二的探測器,分別是“杜鵑號”、“牡丹號”、“風信子號”;而布置在土衛六的探測器,分別是“花崗岩號”、“和田玉號”。


    航天部還感覺不夠,就是因為這兩個星球的奇特。


    木衛二有龐大的冰蓋層,這個冰蓋厚度,可能達到100公裏,而冰蓋下麵,可能存在液體海洋。


    而土衛六,則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其氣壓強度是藍星的1.5倍,這同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星球。


    從星球具備的條件來看,木衛二、土衛六甚至比火星,更加適合誕生生命。


    既然火星都存在生物,那木衛二、土衛六,也可能存在生物。


    雖然這些奇特環境下,誕生的特殊生物,可能伴隨著未知的風險,但這其中也蘊含著一些研究價值。


    比如火星的熒惑真菌、噬熱真菌,就具備很多科研價值,可以研究出各種各樣的技術,甚至關係到人類的未來,能否真正適應各種宇宙環境。


    生命存在的意義,有時候不僅僅是生態本身的一環,而是一種環境下的造化。


    這種經過自然環境,億萬年的變化,而誕生出來的生命,其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奇跡。


    在火星的生態圈中,目前一共發現了723種物種,而這些物種中,有一部分蘊含著藍星生命沒有的特殊有機物。


    這些有機物中,有不少已經被研究出相應的功能,其中有幾種有機物,對人類的機體有效果。


    比如“細胞休眠液”的核心成分,就是借鑒了一種火星生物的特殊有機物,這種特殊有機物,可以減少細胞在冬眠過程中,出現記憶丟失的現象。


    又比如當下非常火熱的“脂肪控製劑”,也是從火星生物的特殊有機物成分借鑒過來的,這種藥物可以讓人體的脂肪,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現在市麵上,各種各樣的新藥,有不少就是從火星生物身上研究出來的。


    很多生物科學家,已經將目光從火星生物上,轉移到其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上。


    顯然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全新的有機物。


    畢竟比起人類的人工合成,自然界也蘊含著非常多未知材料,特別是生物材料上,這可是大自然億萬年來的結晶。


    或許人類的未來,就在那不起眼的外星生物身上。


    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細觀粒子,兩者都是宇宙規則的組成部分,也是緊密相連的整體。


    這一次火星前哨基地的運輸物資中,就包含了50台探測器,以及一批小型運載火箭。


    蘇曉宇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將這些探測器,送到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上。


    為聯邦的科研人員,提供更加全麵清晰的探測數據。


    火星前哨基地的儲備燃料並不多,本身也沒有什麽工業能力,這方麵需要在下一階段完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