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浮空模塊的初步方案,眾人趁熱打鐵,對金星工業係統的設計,展開了討論。


    金星大氣層方麵的研究員章國學,先拋磚引玉:“首先從金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占比大概是96.5%左右,然後是3.5%左右的氮氣。”


    他一邊說,一邊調出金星大氣層的成分構成圖:


    “別以為金星大氣層中的氮氣含量才3.5%,就忽略氮氣在金星大氣層的總量,事實上金星大氣層中的氮氣總量,是藍星大氣層的四倍左右。”


    另一個研究員補充道:“按照金星大氣層的氮氣總儲量,我們的n係列燃料,將是金星飛船的燃料主流。”


    金星探索局的負責人江風,聽到這裏:“這樣說來,n30燃料的製造廠,就必須列入浮空城市的工業項目之中。”


    “是的。”章國學點了點頭。


    從金星大氣層成分構成圖上,可以看出除了二氧化碳、氮氣之外,金星大氣層的其他成分,含量從高到低,分別是二氧化硫、氬氣、水蒸氣、一氧化碳、氦氣、氖氣。


    從開發價值而言,二氧化碳和氮氣、氦氣、水蒸氣,具有較高價值。


    而二氧化硫之類,暫時的用途不大。


    畢竟從金星氮氣的儲量,就可以看出金星二氧化碳等儲量,是何等的龐大。


    而碳元素,在納米材料上的應用,可比硫、氬、氖之類豐富非常多,聯邦完全可以抽取金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提煉出大量碳素。


    然後使用碳素,合成各種石墨烯、碳纖維、碳納米管、富勒烯、金剛石、石墨、碳炔之類的初級材料,再使用這些初級原材料,進一步合成複合型材料。


    而氮氣,則是目前製造n30燃料的材料,完全可以讓金星的燃料實現自給自足。


    另外金星的太陽能強度,比起藍星的近地軌道,還高1.4倍左右,在這裏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同樣麵積的太陽能電池板,發電功率會高1.4倍左右。


    加上中核集團的核聚變發電站小型化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整機3000噸的設計建造,發電功率也可以達到1.5萬兆瓦。


    當然,這種小型化技術,目前隻能以氦3為核燃料的核聚變之中。


    不過這裏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金星的氦氣含量不少,加上金星本身的磁場不強,又大氣層濃厚,有效截留了太陽風暴帶來的氦3。


    根據這幾年的探測分析,金星大氣層中的氦氣中,氦3的總含量,可能是月球的8~15倍左右。


    這有利於浮空城市在金星大氣層提煉氦3,實現核聚變發電站的一部分核燃料自持。


    同時金星地表的氣壓,雖然達到了92倍標準大氣壓,相當於藍星海底一千多米的壓力,但這並不是無法克服的壓力。


    至少聯邦當年建造的霍去病級,就可以承受這個壓力,而最新一代的殼體材料,可以承受萬米水深的壓力。


    其實金星表麵難以開發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氣壓太高,而是表麵溫度太高,加上經常火山噴發,岩漿到處噴湧。


    既然經常火山爆發,那火山噴發引發的地震,也是家常便飯的情況。


    因此要在金星地表建立永久性基地,必須考慮好幾個因素,分別是:耐高壓、耐高溫、耐腐蝕,有硬抗火山岩漿和火山地震的能力。


    根據眾人的討論,他們得出的結果是,金星地表基地可以建立,就是初期的成本會很高。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中,基地肯定不可能采用就地組裝的方式,而是要在浮空城市中,整體打造完成。


    然後通過浮空模塊調整浮力,慢慢下放到地表,最後就是多個模塊聯合起來,變成一個地麵基地。


    而且就算是建立了地麵基地,金星地麵的惡劣環境,仍然沒有辦法進行人工作業,估計連機器人都夠嗆。


    畢竟高溫高壓高腐蝕,還有火山噴發和地震,機器人都很難保證安全。


    “初期肯定是困難重重的。”黃修遠知道其中的困難,他接著說道:


    “但是浮空城市的規模一上來,我們就可以考慮生產沉降劑,將金星大氣層中的灰塵沉降下去,逐步降低其大氣層濃度。”


    “黃院士說得對,而且我相信,聯邦的技術會越來越先進,到時候說不定可以直接在金星地麵建立基地。”另一個老院士信心十足的說道。


    顯然這些年來,聯邦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給了眾人一種信心。


    其實黃修遠也挺看好未來,現在的藍星技術在很多方麵,甚至比他記憶中的未來世界還強大。


    這就是沒有經過生化危機的藍星,龐大的人口優勢,加上聯邦不留餘力的投入教育、醫療,逐漸爆發出來的潛力。


    他記憶中的未來,在經過生化危機的人口大清除後,加上社會幾乎崩潰,可以恢複過來,已經是莫大的慶幸了。


    這也是黃修遠一直在努力的目標,他不希望人類重蹈覆轍,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人類可以成為真正的星際文明,而不是龜縮在藍星內部勾心鬥角。


    就比如現在,聯邦開發月球獲得的資源,比一味地壓榨藍星的資源,對於人類本身而言,更加有意義。


    在現階段,藍星的生態環境,仍然是人類文明難以擺脫的。


    一旦過度開發藍星的資源,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藍星或許不在乎,但人類必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開發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帶之類,就是為了保護藍星的生態,同時為未來做準備。


    金星的戰略,現在已經被提升到最高級別,比火星還高一個級別。


    原因就是因為金星有變成“第二藍星”的潛力,如果浮空城市項目成功,抽取金星大氣層的計劃可以持續進行,總有一天,金星的大氣層是可以變得和藍星差不多的。


    到時候,金星將是一顆資源豐富,又可以容納一部分人類居住的星球。


    雖然這個開發期限,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漫長時光,但是在宇宙的時間尺度上,幾十年不過是短暫的片刻。


    黃修遠和幾百名業內人士,就金星開發的計劃,持續談論了一個多月,最後才敲定了《金星開發計劃》的初稿。


    這個開發計劃隻是初稿,接下來還會繼續完善,如果遇到需要修改,或者有替代項目,都要進行二次討論。


    與此同時。


    前往金星的前鋒003號飛船,已經航行了大約四分之一路程,大概會在三個月之後,抵達金星近地軌道。


    具體時間是在18年的10月份前後。


    時代的浪潮奔流不息,人類的腳步也不會停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