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洲西海岸地區的穩定,而連續抵達的遠征軍增援,又加速了聯邦對於當地的控製力。


    此時負責西海岸地區的第一集團,一共有15萬聯邦本土士兵,加上87萬原米軍改編過來的臨時士兵。


    而剛剛組建起來的第二集團,同樣擁有15萬本土士兵,加上從原米軍改編的28萬人。


    第二集團迅速從加州東南方向,進入亞利桑那州,準備挺進密西西比河流域。


    而從本土過來的第三集團,也在半路上了,估計再過8天左右,將抵達西雅圖,然後向東北方向推進,進入楓葉國境內。


    就在此時。


    聯邦派遣過來,處理當地民事工作的人員,也陸續有八千多人抵達,開始對於諾亞會留下來的爛攤子,進行全麵的社會格式化。


    所謂的社會格式化,就是完全擯棄當地之前的社會,包括規則、貨幣、生產技術、文化語言。


    甚至隨著北美洲被火山灰大麵積覆蓋,當地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轉的生物大滅絕,這意味著聯邦可能需要連美洲的自然生態,都要從頭到尾,再打造一個。


    負責西海岸地區全麵工作的李國棟,此時就在加州的舊金山,站在臨時民事管理中心的大廈頂部,他看著大街小巷上,穿著防護服的當地人,在清理著城市的雜物和垃圾。


    “黃石火山徹底摧毀了美洲的社會體係,這是我們重塑美洲社會的大好時機,我們一定不能辜負聯邦的信任。”


    聽到他的話,其他十幾個部門負責人,同樣點了點頭。


    現在確實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至少在原來的舊社會崩潰後,當地人為了生存的機會,不得不向聯邦服軟。


    聯邦也可以采用強硬的手段,改造美洲的社會,讓其變成聯邦希望看到的形狀。


    李國棟的第一個指令,就是清除西海岸地區的所有非法武裝,要清繳當地人手上的所有熱兵器。


    剛剛迴到家的湯姆,才進門沒有十幾分鍾,就聽到門外響起了敲門聲,他小心翼翼的透過貓眼,看向外麵。


    發現門外站著六七個士兵,其中兩個身上穿著外骨骼的聯邦士兵,剩下的則是收編的臨時士兵。


    其中一個臨時士兵喊道:“請問是湯姆?高利在家嗎?”


    湯姆盡管內心緊張,但還是打開了大門,幹笑著問道:“各位,請問有什麽事情嗎?”


    打開門的那一瞬間,他發現門外的士兵,完全是兩個反應,臨時士兵們緊張的盯著湯姆,同時槍口也瞄準了他。


    而穿著外骨骼的聯邦士兵,則淡定得多,畢竟民間的槍械,對於升級換代了好幾次的外骨骼裝甲,還真沒有什麽威脅。


    剛才問話的臨時士兵,拿出一份傳單:


    “這是禁槍令,現在請配合我們的工作,將你和家人持有的槍械彈藥,全部移交給我們,作為補償,我們會給你們一定的補償。”


    “額……”


    那士兵警告道:“別存在什麽僥幸心理,如果你隱瞞不交,一旦被發現,將會被取消臨時公民的身份,最好考慮一下後果。”


    麵對全副武裝的士兵,湯姆還是乖乖地交出藏起來的另一把左輪手槍,和兩盒9毫米子彈。


    但是繳槍工作小隊,並沒有完全相信湯姆,而是拿著探測器,對屋子裏麵,裏裏外外仔細掃描了一遍。


    突然社區傳來一陣陣槍聲,還有一些雜亂的尖叫聲音。


    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配合的,但聯邦為了一勞永逸,徹底清理民間的槍械,是絕對不會妥協和退讓的。


    整個舊金山城區,這幾天時不時響起劈裏啪啦的槍聲。


    成功應聘了火葬場屍體搬運工的湯姆,正穿著工作外骨骼,從運屍車裏麵,拉下十幾個黑色長條包裹。


    “又是一些不知死活的家夥。”同事老傑克一邊吐槽,一邊用鐵鉤子,勾起裹屍袋的綁帶。


    對於老傑克的吐槽,湯姆也尷尬的聳聳肩。


    看不清局勢的人可不少,為了賺錢,湯姆應聘月薪4000信用點的屍體搬運工,工作不到四天時間,經手的屍體,就有三百多具。


    顯然禁槍令帶來的反抗者,數量不在少數,在這種特殊時期,隻要持槍反抗,基本都是就地槍斃的處理結果。


    這成為了近期西海岸地區的一項重點工作。


    另一邊。


    加州北部的一個大型化工基地,也被重新啟動起來,來自本土的化學工程師們,正在改造一部分設備。


    另外從本土運過來的電合成設備,被安置在一片空置的廠房中,李國棟和工廠負責人,觀看了快速沉降劑的生產。


    這是沉降劑本地生產的第一個化工廠,每天可以生產500噸左右的沉降劑。


    而距離大約7公裏左右,則是火箭彈的生產工廠,沉降劑會被送到這裏,填裝到火箭彈中。


    然後這些填裝了沉降劑的火箭彈,會被運輸機,或者列車,運輸到前線基地。


    為了盡快恢複西海岸的電力供應,聯邦將最新打造的海上發電站——大同號,讓大連造船廠加班加點提前完成了,然後就開到了舊金山的碼頭停著,給附近地區供應電力。


    大同號海上發電平台,是一艘非常龐大巨輪,滿載排水量有75萬噸左右,上麵有燧人係研發的最新一代核聚變發電機組。


    這艘發電船的最大輸出功率,是7~8萬兆瓦,有四台金烏4.3型核聚變發電機組。


    被臨時征召起來,改造加州電網的當地電工們,有很多人正在舊金山港口區忙碌著,他們在國電的電力工程師帶領下,將電網的變壓配電係統,改成適合當地的電壓。


    看著不遠處的巨輪,源源不斷輸出著澎湃電能,電力工程師本?洛克向一旁的國電老工程師苦笑道:


    “老師,我也沒有想到,會以這樣一種方式再見。”


    老工程師是本?洛克的老師,他大概在09年的時候,去過國電學習了半年左右。


    “本,時代在變化,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麵對現實。”


    本?洛克看著那巨輪,語氣略帶一絲無奈的問道:“這艘發電船上的反應堆,是成熟的核聚變發電技術吧?”


    老工程師沒有迴答,隻是笑了笑。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電力工程師,本?洛克顯然已經知道大同號上的情況,畢竟發電功率達到7~8萬兆瓦的核反應堆,他想象不出什麽裂變堆可以做到。


    畢竟他參與過福特號航母的電力係統建設,福特號上的兩座核裂變反應堆,最大輸出功率才2000兆瓦左右。


    而大同號的最大輸出功率,是福特號的40倍左右,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除了可控核聚變的反應堆,已知的核裂變反應堆技術,是無法做到這種程度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