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亞東看到微波爐加熱完成,便打開快餐包的特製塑料袋,裏麵是羊肉抓飯,由於羊排肉、黃蘿卜、洋蔥、青豌豆特製而成,還專門減少了一部分油脂。


    他迅速消滅了抓飯,又吃了一個切好的蘋果,將營養液喝下去,每吃完一個東西,都需要按照操作流程,將食物包裝和餐巾紙之類,全部存放在專門的垃圾袋內。


    這些垃圾袋子會被抽真空後,存放到專門的垃圾儲存櫃裏麵,最後帶藍星銷毀。


    當然,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其實這些垃圾和垃圾袋,也可以作為一種應急材料使用。


    例如室內散熱係統無法工作,可以將這些東西放入溫差聚熱爐中,將室內熱量吸到溫差聚熱爐中,最後將這些高溫垃圾,送入主發動機燃燒室,焚燒成為離子噴射出去。


    即達到了散熱的目的,又可以作為發動機的噴射工質,同時減輕了飛船質量,可謂是一石三鳥。


    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特殊的應急預案不會啟動。


    葉亞東吃了早餐後,又去替換張鋒,最後才是隊長楊理明。


    與此同時。


    雄鷹航天基地的航天機場中,金翅大鵬號經過緊鑼密鼓的檢測後,又將另一枚長11運載火箭,安裝到了背部。


    這枚運載火箭搭載的飛船,就是鵲橋二號飛船,包括了軌道飛船(重34噸)、廣寒宮基地主體艙(56噸)。


    到時候鵲橋二號,會在月球軌道和鵲橋號匯合,一起組成蟾宮空間站,然後將廣寒宮基地的核心艙,發射到月球表麵,實現載人登月和建造月麵基地。


    7月4日,中午十二點。


    金翅大鵬號再次噴吐著暴力的淡紅色火焰,斜向上衝向平流層頂部。


    輕車熟路的機組,一氣嗬成完成了加速、調角、分離、降落。


    而這枚運載火箭也成功進入近地軌道,和昨天的那枚運載火箭一樣,在天宮空間站對接,兩名宇航員聶長風、石克己,按照原定計劃進入飛船。


    不過他們並沒有馬上開始脫離天宮空間站,而是靜靜地等待鵲橋號的消息。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幹擾到鵲橋號那邊,畢竟兩艘飛船差不多時間進入月球軌道,可能會讓地麵指揮中心手忙腳亂。


    因此鵲橋二號,計劃是在鵲橋號成功進入月球軌道後,完成蟾宮空間站環繞定軌後,才會開始執行奔月任務。


    就在此時,站長李高軒收到地麵指揮中心的緊急通知,他眼神一變,急忙啟動大功率的激光通信器,向鵲橋號發去一條緊急通知。


    鵲橋號內,剛剛吃了午餐,此時距離他們進入第一環繞軌道,已經過去了8個小時左右。


    而此時他們的位置,就在4.52萬公裏軌道上,距離遠地點的5.1萬公裏,也隻剩下0.58萬公裏左右。


    突然他們的通信係統中,彈出連續三條緊急通知。


    [鵲橋號,注意規避編號為k的太空垃圾,該太空垃圾處於你們的前進軌道上,以下是詳細的太空垃圾數據……收到請迴複。]


    [鵲橋號,注意規避編號為k的太空垃圾……]


    楊理明瞬間行動起來:“亞東、阿鋒,隨時準備啟動發動機機動規避。”


    他說完,又向空間站和地麵指揮中心發了一條信息,表示已經收到了通知,正準備規避。


    葉亞東則啟動主動激光雷達,導入了太空垃圾的具體信息,很快就鎖定了該太空垃圾的具體位置和飛行軌跡。


    這是一塊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來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顆廢棄同步衛星。


    從飛行軌跡的分析結果來看,這塊太空垃圾和鵲橋號相碰撞的概率,僅為七百三十分之一左右。


    但三人都沒有掉以輕心,因為這些太空垃圾,往往存在“拖家帶口”的現象。


    很多直徑低於一厘米的太空垃圾,是很難被準確監控到的,而經過幾十年的太空漫遊,這塊太陽能電池,極有可能已經分離出非常的小碎片。


    對於航天器而言,就算是螺絲釘大小的碎片,在太空中,都不亞於一顆高速射擊的穿甲彈,飛船的外部防護層,很難抵抗這種動能撞擊。


    目前太陽能電池板和飛船之間,距離大約是1736公裏左右,雙方呈現出交叉軌道。


    楊理明並沒有蠻幹,拿價值十幾億的鵲橋號去冒險,那是在犯罪,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他毫不猶豫吩咐道:“啟動主發動機和輔助發動機,先向上提升15度。”


    “收到。”


    葉亞東、張鋒也有條不紊的操作著發動機,開始改變鵲橋號的飛行方向。


    由於鵲橋號本身攜帶的燃料,足以讓飛船完成來迴藍星月球,但鵲橋號並沒有計劃返迴藍星,因此富餘了非常多燃料。


    這些燃料給鵲橋號,帶來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間。


    執行規避變軌,還是綽綽有餘的。


    11分鍾後,冷靜的楊理明繼續吩咐道:“恢複飛行角度,繼續環繞巡航。”


    “好的。”


    鵲橋號迅速調整了飛行軌道,避開了那塊太陽能電池板太空垃圾,雙方不會近距離交匯,最近距離也達到了80~90公裏。


    這個距離,已經相對安全了。


    楊理明看了看燃料表,又吩咐兩名隊友不要大意,他繼續盯梢著太空垃圾。


    這種超高軌上的太空垃圾,其實非常稀少,他們這一次遇到,估計也是走了狗屎運。


    不過這也從側麵說明,藍星的內部軌道中,充斥的太空垃圾不在少數,特別是近地軌道上,更是數不勝數。


    上個世紀的第一次冷戰時代,赤露西亞和米國發射了各種航天器和實驗品,這些東西很多都遺留在外太空中。


    比如,nasa就發射過運載火箭,將幾億片細小的銅片,撒在近地軌道中,這些細小的銅片,至今仍然有一部分殘留在近地軌道上。


    而赤露西亞更是將核彈頭,送上了外太空,那些老式軍用衛星中,說不定就有核彈頭在上麵。


    鬼知道,他們當年送了多少東西上去。


    在六月份,剛剛結束的外層空間研討會上,對這些太空垃圾,以及存在嚴重風險的老式衛星,將進行逐步清除。


    而國內打造的激光防禦係統,將初步投入該項工程中,計劃花費5~10年時間,清理掉藍星內部軌道中80~90%的大塊太空垃圾。


    至於剩下的直徑小於1厘米的太空垃圾,那隻能等待技術更加先進後,再進行二次清理了。


    用激光炮清理這些太空垃圾,主要是利用激光炮的光壓助推和高溫蒸發,將太空垃圾打下外太空,或者完全蒸發成為遊離粒子。


    不過激光衛星防禦係統的出現,也讓一眾有心發展航天技術的勢力,感到寢食難安。


    對於他們的意見,國內自然不會聽,畢竟激光衛星防禦係統在名義上,是為了保衛藍星,確保藍星的內部軌道可以暢通無阻。


    而其他勢力,也沒有任何辦法,畢竟這個世界上,最終還是要靠拳頭大小,來決定話語權的。


    有錢有技術,又有壓倒性戰力,為什麽不可以這樣做?


    在應對這些蠻夷上,黃修遠的態度是大棒加蜜棗,這幫家夥是不打不長記性的。


    隨著激光衛星的數量越發密集,整個藍星的近地軌道和地表、大氣層,都將籠罩在激光炮的射程之內。


    密集的衛星激光炮,加上地麵布置的激光炮,足以鎖死絕大部分的飛行器、海麵艦艇、地麵車輛和人員。


    包括諾亞會在內,其他勢力都感到瑟瑟發抖,畢竟之前這些激光衛星,就進行過對抗演習。


    哪怕是超高音速飛彈,都難以逃脫激光炮的集火,畢竟這是光速武器,目前速度最快的攻擊。


    清理太空垃圾,不過是順帶的。


    當然考慮到未來要大規模進軍外太空,自然要將近地軌道上的障礙物,盡可能清理幹淨。


    這些高速飛行的太空垃圾,在沒有能量護盾之類的科技之前,普通材料很難抵抗它們的撞擊,哪怕是材料技術全球頂流的燧人係,也沒有辦法讓航天器的外殼硬抗這些太空垃圾。


    當然,如果可以複合幾十厘米厚度的高強度材料,建造航天器裝甲,還是可以硬抗一下小碎片的。


    問題是這樣做,明顯得不償失。


    幾十厘米厚度的複合裝甲,這將給航天器帶來十幾倍以上的死重,對於質量限製苛刻的航天器而言,將大量有效載荷用在防護裝甲上,分明是在舍本逐末。


    通常航天器的殼體厚度,一般在幾厘米到十幾厘米左右,比如阿波羅飛船登月艙的上升段外殼,是僅僅3毫米厚的鋁合金層,堪稱薄皮大餡。


    就算是有十幾厘米厚度,真正有防護能力的厚度,也是一兩厘米左右,其他厚度主要用於填充防輻射層、散熱層、隔熱層、保溫層之類。


    指望航天器硬抗太空垃圾,還不如多準備一些燃料,好讓其有足夠的動力,實現規避變軌。


    這就是當今航天領域的無奈之處。


    規避了那塊太空垃圾後,鵲橋號終於在環繞了18個小時後,迴到了近地點。


    在近地點附近,楊理明非常小心地指揮著飛船,進行再次機動變軌。


    這一次他們將環繞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預計將在46~48小時後,抵達12.8萬公裏處遠地點。


    變軌成功後,飛船再次啟動自動駕駛係統,進行環繞巡航飛行。


    而藍星內部,對於這一次鵲橋號的情況,也是異常的關注,因為這是人類時隔幾十年後,再次啟動的登月計劃。


    更何況廣寒宮計劃的規模,可比阿波羅計劃龐大得多,也更加雄心壯誌,這或許就是人類邁入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時光博客上。


    [太震撼了!或許有生之年內,可以看到人類正式移民太空。]——火星人


    [@火星人,移民太空早著呢,現在的太空人造生態圈技術和微重力,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仿生人夢到電子羊


    [這有什麽好驕傲的?人家幾十年前都完成了登月,現在都快做到載人登陸火星了。]——不吃葡萄


    [羨慕!思密達!]——漢江水


    [爸爸為什麽不早點吞並11區?這樣我們也可以載人登月了。]——富士山的雪


    [樓上沙幣!]——鳳梨108吃


    [月球是全人類的,這是太空霸權。]——波羅的海用戶


    [月球是全人類的,那你上去插旗呀!嘴炮誰不會,我還說銀河係是全人類的?乛v乛?嘿嘿]——m78駐藍星代表


    [太絕望了!感覺外太空都要被瓜分幹淨了,或許我們最後隻能成為地麵人。]——亞馬遜漁夫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擴大,這是一種難以改變的趨勢。]——登山教徒


    整個互聯網上,關於未來星際時代的討論,日漸喧囂起來。


    如今的種種跡象,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類的未來,可能是一個相當血腥和殘酷的世界。


    超級科技將催生出超級霸主,進而導致社會出現大變革,這種科技上的貧富差距,正在日益擴大。


    而且這是一種很難逆轉的趨勢,很多中小勢力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清醒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