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後,他又和一眾優秀的學生代表,談話了半個多小時,才結束了這一次行程。


    黃修遠站在工學院的半球型校區上方,這裏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塔型建築物,可以眺望整個唿倫貝爾湖。


    天氣嚴寒,西伯利亞的寒風,從西北襲來,凝固了湖麵。


    其實這也是燧人大學的建築物,采用半球型設計的原因之一,今年唿倫貝爾湖的水域麵積又增加了17%左右。


    這幾年來,唿倫貝爾湖的水域麵積,累計增加了41%左右,開始恢複到了接近曆史高位的水平。


    當然,這個湖已經快趕上唿倫湖的麵積了。


    黃修遠看過相關的數據,由於大量淡水資源的進入,這幾年蒙區、漠北、西北的年降水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這導致很多湖泊麵積逐步擴大,濕潤帶、半濕潤帶逐步北進西擴,特別是塔裏木盆地那邊,轉變速度非常快。


    其實這和塔裏木盆地的地形有關係,由於四麵都是高山高原,有效阻擋了水汽向其他地區的流動,當本地的水資源增加後,蒸發到大氣層的水量也跟著提升,進而導致當地降水量增加。


    黃修遠下一站行程,就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一處秘密基地。


    他搭乘透明電梯下樓,看著白茫茫一片的天地間,突然有一種遺世獨立的感受。


    替身機器人迴到車隊到中巴車,便沿著高架橋,離開燧人大學。


    從高架橋上,看下去地麵,會發現這些高架橋比一般的高架橋高不少,其實這是提前做好的設計,因為將來貝爾湖肯定會繼續擴大麵積,燧人大學肯定會被湖水包圍。


    所以高架橋提前預防了湖水上升的情況,免得將來再次重建。


    這也是很多靠近湖泊的建築物,需要考慮的地方,不然一場大暴雨,建築物可能會變成水中孤島。


    黃修遠退出這台替身機器人,登陸了另一台替身機器人。


    這台替身機器人,直接在秘密基地地下深處的保存艙內蘇醒,他輸入密碼後,保存艙艙門向左右分開。


    拿起早就儲備在一旁的手機、平板,他輸入一個號碼:“……興陽,過來接我吧!我在地下保存室內。”


    對麵的立刻傳來一陣渾厚的男聲:“好的,黃院士。”


    十幾分鍾後,五名穿著藍色製服的工作人員,打開了保存室大門,為首的國字臉中年人,笑著說道:“歡迎黃院士蒞臨指導。”


    “帶我上去吧!跟我說說基地的情況。”黃修遠一邊說,一邊在平板上查閱著基地內的資料。


    這個基地的封閉性非常強,他要通過替身機器人進入,也隻能走最高級別的光纖內網。


    走出地下區,便來到地麵建築區,這裏的地麵建築物設計,和燧人大學的半球型建築物大同小異。


    不過這裏對外公布的信息,是一處人造生態圈研究基地,基地表麵的這些半球型建築物,就是人造生態圈。


    這個項目在2012年7月份立項,目前建立三個實驗生態圈,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如何在外太空,打造適宜人類生存的人造生態圈。


    但人造生態圈,僅僅是該基地的表麵項目,其內部真正的核心任務,是研究之前從恐荒島基地獲得的瑪爾斯真菌。


    經過一層層消毒,黃修遠和基地長林興陽終於來到了最核心的實驗室內部。


    負責生化研究全麵工作的周經緯博士,看到黃修遠走進來,那嚴肅地表情,露出一絲難得的笑容:“黃院士,好久不見。”


    倆人握了握手,黃修遠開口說道:“我看了一下研究進度表,你們的研究推進得不錯。”


    周經緯指著那雙重窗戶裏麵:“黃院士,這裏麵就是一個小型仿生態圈,我昨天投入一劑熒惑真菌。”


    熒惑真菌就是瑪爾斯真菌,既然是國內在研究,瑪爾斯這種西式翻譯名稱,就被清除了,改用國內熟悉的熒惑作為名字。


    黃修遠透過窗戶,看到這個小型仿生態圈的內部情況。


    不少動物、植物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隻是這些變異,絕大多數都是惡性變異,這個小生態圈內的生物,出現千奇百怪的形狀。


    周經緯在一旁繼續解釋道:“黃院士,你的預測是正確的,雖然熒惑真菌的感染能力和毒性超強,但是它也在逐步適應藍星的生態環境,經過幾十次的生態適應篩選,我們獲得一批毒性比較弱的菌株。”


    “正常,這是微生物的生存之道,它們和宿主總是在相互適應彼此。”黃修遠打開窗戶一旁的監控係統,上麵可以看到更加仔細的畫麵。


    變成食肉植物的藤蔓,表麵布滿藍色鱗片的烏龜,表麵沒有太多變化的老鼠,這些生物體內都被熒惑真菌寄生了。


    “經緯,熒惑對哺乳動物的機體影響,你們具體研究到哪個程度了?”


    周經緯解釋道:“目前,我們在獼猴上測試過15次,發現熒惑在靈長類體內的寄生過程中,會模仿體細胞的一些功能,然後欺騙免疫係統,從而長期存在體內。”


    緊接著他又介紹了具體的一些情況。


    熒惑真菌不僅僅毒性非常強,隻要進入哺乳動物體內,就會展開模仿寄生,然後衍生出藍色的菌絲,覆蓋生物表麵。


    這些藍色菌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藍色,而是它們本身結構問題,熒惑真菌的菌絲在顯微鏡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納米結構,該結構會讓其具備水體的一些特點,提高本身對光能的吸收效率。


    而其中的藍光波段,這是熒惑真菌吸收率最低的一種,幾乎都被反射出去,因此呈現出海藍色。


    實際上,熒惑真菌是一種厭氧細菌,類似於硫細菌,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火星上豐富的硫酸鉀和比較多的二氧化碳,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材料。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通過藍星環境的刺激,熒惑真菌也在逐步轉變自己的一些特性。


    熒惑真菌會影響藍星生物,並促使藍星生物產生突變,則是它們和通過光合作用,分泌出一種特殊蛋白質,一種類似於的朊病毒的極簡蛋白質。


    周經緯將該蛋白質命名為“基因嵌合蛋白”,顧名思義,這種特殊蛋白質是可以嵌入生物基因序列之中的。


    這種強行嵌合到宿主基因序列的行為,自然會引起宿主基因出現瘋狂突變。


    生物的基因就好比一條條數學式,這是自然環境億萬年來的神奇結晶,如果有大量的數字,插入這些公式之中,自然會引起計算結果的改變。


    這就是熒惑真菌引發宿主基因突變的核心因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