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美的第一科研區。


    188納米機器人實驗室。


    黃修遠看著眼前的設備,露出一絲笑容,這是一台利用仿生學設計出來的超級聲呐設備。


    包裹在機器核心的聲敏器內,密布著一種特殊的納米顆粒,這種納米顆粒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生物體耳朵中的壓力素。


    人類耳朵中的壓力素,在自然界中,隻能算弱雞一個,有些動物可以分辨出幾千公裏之外的特定聲波頻率,這是自然造物的神奇。


    在去年七月份,黃修遠就向陸學東布置了一個科研項目,從自然生物身上,尋找超級仿生技術。


    這個代號“順風耳”的項目,經過三代改進,目前已經可以初步應用了。


    項目負責人高覺,向倆人介紹道:“董事長、陸總,順風耳1的人工納米壓力素,我們一共采用了5種動物的壓力素仿生結構。”


    一旁的電腦上,顯示出5種動物,分別是大象、蝙蝠、海豚、貓頭鷹、大蠟螟,這些動物的聽覺異常敏銳。


    然後高覺調出這5種動物的特殊壓力素,壓力素可以通過電致收縮效應,將聲音探測的靈敏度放大上千倍以上。


    這種如此細微的聲音靈敏特性,可以通過超算輔助分析,迅速鎖定周圍600公裏之內的海底目標,160公裏之內的對流層目標,1900公裏之內的地下目標。


    “這是我們和軍方合作的南海之耳項目。”高覺打開連接了超算分析係統的探測係統,係統形成的三維立體模擬地圖上,可以看到大量顏色各異的標注目標。


    布置在各個島礁的順風耳聲呐設備,直接鎖定了所有在南海活動的船隻。


    隻要半徑大於1米的活動物體,就會被超算單獨羅列出來,然後通過各個聲呐探測點活動的數據,經過超算的分析,形成具體的目標。


    這套係統投入使用了一個星期,就發現了上千個無人聲呐設備,包括那種無人太陽能船,在南海發現了一大堆。


    被準確鎖定目標後,這些東西目前正被拉網清理。


    看著三維立體模擬地圖上,隱藏在北部灣和西沙附近的六艘基洛夫,以及其他標注出來的潛艇,簡直就像對方在實時匯報著位置一樣。


    而秘密布置在滇省、桂省、高棉的順風耳1—2陸基地下聲呐,同樣將整個中南半島的地下活動,檢測得清清楚楚。


    別說什麽地下核爆實驗之類,就算是在地下空間內打一個噴嚏,都會被探測係統檢測出來。


    顯然這一套係統,對於海底、地下目標,有非常強大的監控能力。


    不過黃修遠看完相關的調研數據後,也發現這套係統造價不菲,順風耳係統中的聲呐設備,一旦大規模量產,成本倒是沒有太高。


    真正占據成本大頭的地方,其實是配套的超算,因為超靈敏的聲敏器,時刻帶來巨量的聲音數據,要在這浩如煙海的數據中,找出有用的特定頻率,需要消耗的運算力,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單單是南海之耳項目,就動用了兩台12萬兆級的超算,如果要將南海之耳開展成為亞太之耳,甚至藍星之耳,需要的運算力太多了,簡直是天文數字。


    幸好國內這幾年在半導體上,發展得非常快,申威公司打造了二十多台純國產的超算,不然還真沒有辦法負荷南海之耳的正常運行。


    黃修遠想了想吩咐道:“這套係統的潛力不僅僅在探測上,你們可以向通信發展和聲音還原發展。”


    “我就知道你有這個想法。”陸學東拿出手上的平板,調出了順風耳項目的另外兩個子項目。


    上麵赫然是超聲波通信和聲音還原的研究報告。


    “看來你們也做了不少功課。”黃修遠仔細翻看了一遍。


    超聲波通信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液體超聲波通信,另一個則是固態超聲波通信。


    目前液體超聲波通信,已經可以實現在海底50公裏內的相互通信,這對於潛艇之間的通信,以及潛艇和水麵船隻、基地的通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沒有達到海底600公裏的通信,主要是距離太長,容易受到幹擾,導致信息丟失。


    另外則是考慮到被敵方聲呐探測的問題,目前隻能實現海底50公裏的通信。


    不過,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啟動超大功率的超聲波通信,可以在海底實現600公裏的極限通信距離。


    而固體超聲波通信方麵,暫時還在研發中,已經有可以實現80公裏的固態超聲波通信係統,不過固體超聲波通信的潛力還很大,設備目前還沒有定型。


    至於聲音還原技術,其實就是空氣聲波探測的一種特殊應用。


    目前可以在開闊地形中,實現4.2公裏之內,清晰的聲音還原;在建築物複雜的城市範圍內,加上各種人造聲的幹擾,必須在700米左右的範圍內,才可以清晰的實現聲音還原。


    這種技術,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情報竊取領域。


    想想就知道其中的可怕,隻需要站幾百米開外,就可以聽到屋裏麵的聲音,根本不需要近距離的直接接觸,還有什麽比這個更加神不知鬼不覺的。


    就算是警惕性再高,也不會提防幾百米外的竊聽器,簡直是防不勝防。


    “單憑空氣傳播的聲音,範圍還是小了。”黃修遠接著建議道:“可以考慮將固態聲波探測複合進去,隻需要在城市內部,可以實現一公裏以上的聲音還原,用途就非常廣泛了。”


    陸學東吩咐高覺將這個點記錄下來。


    老毛子當年kbl就設計了一種名為“甲殼蟲”特殊竊聽器,不需要電能和電池之類,可以長期保持工作。


    而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極大提升了各種科技,順風耳項目衍生出來的各種應用,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在幾公裏之外,就可以聽到說話的聲音,這簡直是難以想象。


    如果沒有事先知道,再警惕的人都不會注意到一公裏之外,這種技術的出現,也帶來另一個好處,那就是情報人員不需要接觸對方,極大減少了被發現的可能性。


    就好比,在華盛頓特區內,不需要進入黑宮裏麵,隻需要在一公裏之外的地方,就可以聽到內部的談話,安全性提高了非常多。


    實際上,由於北美特殊的大平原環境,加上地廣人稀,夜晚也沒有什麽噪音,會加成聲音還原的準確率和距離。


    黃修遠看了看清單,發現秦勵鋒那邊已經訂購了上百套聲音還原接收器,配合實驗室測試實際使用效果。


    交代了陸學東一些事情,他也在思考近期的一些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