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


    羊城。


    白雲區,國際會議中心。


    此時整個會議中心內,全球的環境保護機構、專家學者、官方機構代表,企業代表,都在議論紛紛。


    來自德意誌慕尼黑大學的氣候學家杜克,和一旁的老朋友奧林巴斯?哈雷,看完了手上的“碳中和倡議書”,有點不知所措。


    “我的朋友,你怎麽看?”杜克抬了抬眼鏡問道。


    哈雷揉了揉稀疏的白發,放下手上的文件後,小聲的迴道:“非常糟糕,華國承諾在未來10年,保持碳排放的零增長,但是要求我們也要保持碳排放的零增長。”


    綠色和平的理事長麥克斯,向倆人走了過來,作為激進的環保主義者,他倒是麵露喜色:“哈雷教授、杜克教授,這是一份偉大的倡議書,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應該共同推進這項計劃。”


    “麥克,這項計劃確實有利於遏製全球變暖,但是太激進了。”杜克雖然氣候學家,卻並不是那種激進的環保主義者,他其實更加在意德意誌的利益。


    “no?我的朋友?我沒有聽錯?這不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嗎?”麥克斯一邊搖頭,一邊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先是驚愕,然後是疑惑和一絲憤怒。


    一旁的德意誌環保部門負責人托馬斯,表麵上一臉幹笑,暗地裏卻大罵:華國人不講武德。


    這個會場上,環保激進派讚同華國的“碳中和倡議書”,而保守派則態度模棱兩可,雙方在現場激烈爭吵著。


    麥克斯和杜克等人的觀點不一樣,就是其中一個微小的縮影。


    一旁不適合開口的托馬斯,立刻轉移話題:“哈雷教授,你們看看這個,這是我剛剛在華國互聯網上搜索到的內容。”


    哈雷和杜克也借坡下驢,故意無視一旁的麥克斯,將目光集中在托馬斯的筆記本電腦上。


    [燧人學刊:關於煤層自燃治理的實驗報告……]


    “這是……”麵對頁麵上,那翻譯質量感人的論文內容,哈雷看得腦瓜子疼,吐槽道:“托馬斯先生,這是哪個期刊的論文,我要去投訴他們的審稿編輯,這翻譯質量簡直比機翻還垃圾。”


    “嗬嗬,這個就是機翻的。”托馬斯無奈的迴道。


    “什麽?”哈雷教授還以為自己聽錯了:“這是機翻的?不可能吧?國際論文都通用英文的,難道是華國自己的小期刊?”


    一旁氣唿唿的麥克斯,終於迴過神來,直接扭頭就走。


    就在這時,跟著老師過來混熟臉的愛德華,小聲的說道:“哈雷老師,這個燧人學刊隻有中文版,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新學術期刊。”


    “愛德華你知道?”哈雷非常意外。


    “老師,我的選修專業就是中文,之前瀏覽過這個期刊的官網。”愛德華隨即解釋了一下,燧人學刊的一些情況。


    和其他追求國際化的國內期刊不一樣,燧人學刊隻接受中文論文投稿。


    如果是2009年剛剛起步的燧人學刊,別說國際學界,就連國內學界都沒有將這個菜鳥放在眼裏。


    但是隨著燧人係的壯大,燧人學刊也在跟著發展起來,在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和農業生物上麵,燧人學刊成為外界了解燧人係科技的一個重要途徑。


    比如劉欣、高山等人的煤層自燃治理技術,相關論文就在燧人學刊上刊登。


    現在國內的材料學、半導體專業,基本想不和燧人學刊產生交集都難。


    哈雷教授聽完介紹後,也露出了驚奇的表情:“竟然還有孤立於世界的學術期刊,真的很難想象。”


    作為官方人員的托馬斯,倒是明白燧人學刊的情況,肯定是那個神奇的年輕人做的。


    在愛德華那半桶水的中文翻譯下,他們又登錄了燧人學刊的原版網站,大體弄懂了那篇論文的內容。


    “這種技術?”哈雷眉頭緊皺,沒有妄下定論的他,打開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將論文下載下來,然後通過郵件發給慕尼黑大學的一個老朋友。


    兩個多小時後,他朋友迴了一份郵件。


    “如何?”杜克好奇的問道。


    哈雷教授沉默了一會,才迴答起來:“西魯說有可能實現,目前治理煤層自燃的方案,就有阻燃氣凝膠、氮氣隔絕、泥水灌注、沙土覆蓋和工程掘斷這些路線。”


    “會不會是造假?”托馬斯惡意懷疑著。


    盡管有一些偏見,但哈雷還是本著學者的嚴謹,搖了搖頭解釋道:


    “基本不會有造假的可能,因為對方的實驗數據上,有前後的紅外探測數據,我們的衛星探測一次,就可以確定真假了。”


    盡管不想看到華國人掌握這個技術,但是口嫌體直的托馬斯,還是套聳聳肩說道:“我們需要這個技術。”


    德意誌確實需要這個技術,煤層自燃可不單單華國一家,北美、澳洲、中亞、南亞和西洲聯盟都是煤層自燃的重災區。


    特別是德意誌,由於國內沒有太多石油資源,隻有相對豐富的煤炭,每年看著自己的煤礦,被白白燒掉,不心疼才怪。


    目前主流的處理方案,要麽處理周期非常久,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投入資金也非常多;要麽放任不管,比如澳洲煤礦,就是一邊煤層自燃,一邊開采;要麽就是毛熊的硬核方法——氫彈滅火法。


    比如近期因為大地震,導致的福島核泄漏事故,國際專家組中,露西亞專家給的方案,就是他們的傳統技能。


    其實這個方案是最理智的選擇,將那些核汙染物質一次性反應掉,才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可惜很多人都被東瀛的躬匠精神忽悠了,以為他們可以處理好,結果一拖再拖,最後就是往太平洋一倒了之。


    在某種程度上,毛熊雖然簡單粗暴,但是至少人家可以硬核控盤,不像腳盆雞這種坑爹貨色。


    一想到福島事故,托馬斯就想起了今天早上燧人公司的開場演講,似乎這個公司也在研究如何處理核廢料,就不知道具體可以做到哪種程度。


    而在會場上,各方代表除了爭論碳中和方案之外,也在爭論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擁有深度元素迴收技術、溫差發電技術、海水淡化技術、複合太陽能發電技術、煤層自燃處理技術的華國,成為了各方眼中的香餑餑。


    除了深度元素迴收技術之外,其他技術的衍生品,倒是可以作為產品出售到國外。


    隻是條件和限製非常多,有這麽多王牌在手,肯定要想辦法利用起來。


    而在參與會議的各方代表中,米國那邊的代表團最鬱悶,因為他們感覺自己被孤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