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濠江區。


    廣澳港區,這裏的規模在今年十一月份底,由5萬噸吞吐量,提升到30萬噸吞吐量。


    這個港口由藍色時代、聯合集團、北控集團,和鮀城港集團合作,將作為潮汕地區唯一的國際廢棄物進口港。


    第一期是30萬噸吞吐量,目前正在建設的第二期港區,則是120萬噸吞吐量。


    之所以不用龍湖區的國際港,那是因為燧人係不想與和記黃埔合作,故意將進口國際廢棄物的港區,定死在廣澳港區。


    借口也非常好找,藍色時代以進口廢棄物,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為理由,否定了在龍湖國際港的定點方案,改為人口比較少,相對好管控的濠江區廣澳港區。


    廣澳港區一期工程竣工驗收後。


    張戎機終於在百忙之中,帶著人過來考察。


    藍色時代鮀城分公司的經理,還是一開始的杜泰,他也一起過來港口這邊。


    站在港區的調控大樓上,透過落地窗,可以俯視整個廣澳港區,張戎機拿起望遠鏡,掃視起整個港區的基礎設施。


    廣澳港區和普通港口不太一樣,此時一艘幾萬噸的集裝箱船,停泊在港口的卸貨區域。


    吊機將集裝箱從船上,一一吊下來。


    一般來說,普通港口的卸貨,通常有兩種情況,要麽直接吊卸在拖頭貨車上,要麽暫時儲存在港區的倉儲區中。


    而廣澳港區的卸貨流程,卻有些不一樣。


    隻見吊機將集裝箱放在一個平台上,平台是由列車底盤改造的,可以直接放5個集裝箱。


    集裝箱被列車拉入港區的廠房中,這裏是全麵消殺區,經過全麵消殺區,列車又進入了箱內檢查區。


    穿戴全身防護服和防盜頭盔的工作人員,如同一個個防化兵,操作著各種檢測設備,對於集裝箱的內部進行全麵檢測。


    之所以如此嚴防死守,那是因為廢棄物中,隱藏著大量有害的東西,這是有毒的寶藏,不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可能會帶入有害物質、病毒、細菌和入侵物種。


    “大頭,三號集裝箱有數據異常,掃描顯示有不少液體存在,打開看一下。”


    戴著頭盔的年輕人,打開了集裝箱的閘門,發現這是一箱壓縮後的廢棄汽車,上麵有液體滲透出來。


    “李哥,是蓄電池破裂了,有電解液滲透出來。”


    “哪個公司的?”


    “原產米國加州的薩拉斯公司,采購是金利迴收公司。”


    “記入他們的檔案中。”


    “明白。”


    由於礦石市場被華國控製,國際的廢棄物市場,也受到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最直觀的情況就是,普通迴收廠商的利潤率直線下降,除非有三大環保集團的迴收技術,不然隨時可能虧本。


    而鮀城的全球廢棄物管理中心,會給全球各地區、各公司,派發廢棄物出口份額牌照。


    每一個地區的份額都是有限的,而且廢棄物種類有嚴格限製,如果報關清單和實際廢棄物不符,那會受到管理中心的處罰。


    由於全球廢棄物迴收行業,目前隻剩下少數地區在做,完全是買方市場。


    之前全球的廢棄物處理,要麽將廢棄物就地掩埋;要麽和東瀛人那樣,偷偷排入海洋;要麽找一個落後地區,讓對方迴收。


    但是現在的情況,有了非常多的變化,那就是原材料市場中,出現華國這個大變數,礦石價格變得非常穩定,進口廢棄物,還不如采購華國的燒結砂。


    而全世界唯一可以低成本迴收廢棄物的地方,就是華國這邊,除此之外,別無二家。


    這種情況,導致全球的落後地區,在迴收行業上失去了一部分競爭力,除非是那些可以勉強二次使用的廢棄物,落後地區才會拉迴去,清洗修複後,進行二次利用。


    而那些不具備二次使用的垃圾,例如塑料袋、廢報紙、廢汽車和廢棄電子產品,如果送去落後地區,最後隻能提煉一些貴金屬,其他的廢棄物,想從中賺錢,難之又難。


    就好比廢報紙,一個落後的的東南亞國家進口了廢報紙,用於生產再生紙,問題是他們本身的市場不能消耗這麽多再生紙,隻能用來出口。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誰願意進口這些再生紙,他們的產品不具備競爭力,國際商人又不是散財童子,肯定購買價廉物美的華國產品。


    掌握著原材料、加工和世界最大市場的華國,可以通過價格波動,如同abcd四大糧食集團那樣,將其他地區的迴收產業擊垮。


    鮀城的全球廢棄物管理中心,可以通過配額和迴收價格,配合大連交易所,進一步影響全世界的原材料市場。


    目前除了鮀城的廣澳港區,揭陽、陸豐也開始在規劃國際迴收的港口,對於迴收的廢棄物進口種類,進行全麵細分細化。


    比如廣澳港區和背後的貴嶼鎮,就負責電子垃圾、電器垃圾;揭陽負責廢紙、塑料;陸豐負責廢汽車、廢金屬。


    三個港區,都由鮀城的全球廢棄物管理中心,統一調控和監管。


    張戎機來到廣澳港區的交易大樓,這裏有不少人國內外的迴收商,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交易和洽談。


    “杜總,國內的迴收商,除了你們這些大環保集團,那些中小迴收商,如何盈利?”


    聽到張戎機的問題,杜泰笑著迴道:“他們主要做初步分揀,貴金屬提煉上,現在都采用外包了。”


    貴嶼鎮的不少迴收商,被治理和整頓後,目前形成了迴收公司、迴收合作社,小家庭小作坊基本不存在了。


    迴收合作社就是由各個小作坊聯合,組建的迴收公司。


    目前貴嶼和附近城鎮中,隻剩下137家合法注冊的迴收企業,這些小企業本身的資質並不齊全,因此他們將分解出來的電路板之類,集中收集起來,到了數量後,就送去藍色時代、聯合集團、北控集團的迴收工廠。


    送去迴收工廠後,一般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出售給環保三巨頭,另一種則是隻要貴金屬,但迴收工廠會抽20%的折價。


    很多公司都選第二種,因為迴收工廠提煉貴金屬,比他們自己提煉安全,而且成本還低了一些。


    20%的折價收費,其實並不高,如果他們自己搞提煉,要符合環保標準,成本會高到70~80%;不符合環保的簡單提煉,成本也要30~40%,還要偷偷摸摸和傷害身體。


    因此產業轉型後,各個迴收商,更加側重於渠道和初分揀,真正迴收上遊,是環保三巨頭在做。


    現在迴收行業正在快速的細分,而國內的迴收商們,也在轉型和麵向國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納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納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