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農?
這是何意?
桓範剛感到一絲疑惑,隨即瞬間便反應了過來。
“陛下,你是說……?”
“不錯!朕既然留你下來,又怎能沒有事情交予你手?”
如果隻是單單讓桓範品評一番炒麵能否作為軍糧,那他又何必讓桓範留下來呢?直接遣人將炒麵送到桓範家中去不好嗎?
更重要的是他想先看看桓範這個人,是否真就如他人口中所言,堪做一智囊!要知道,智囊可不是那些真正的狗頭軍師!往前麵推上些年頭,那就是被叫做軍師的人!
而能夠做得了曹氏軍師的,從上往下數,就沒有一個簡單角色!
荀彧自然不消多說,留香荀令君,整個大魏何人不知?可以說沒有荀令君,就沒有今日的大魏!
其次就是荀攸,一條奇計擺平官渡之戰,徹底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地位的‘謀主’,難道很簡單?這位大佬,唯一的缺點兼優點,都是內向!
第三人,便是那位浪子奇謀郭嘉郭奉孝了。
這位三十八歲便離世的軍師,也是唯一一位能夠讓曹操吐出‘哀’‘痛’‘惜’三字的奇佐!
至於第四位,便是那位當世謀己絕巔的毒士賈文和!
第五,程昱!這位雖然是曹操五位軍師中聽著最不起眼的那位,但若真要論他,那便隻有八個字。
好謀善斷,相當能打!
這位也是五位軍師之中,唯一一位文可領官執政,武可掌兵衝鋒的!
而就眼下,曹芳根據桓範眼下表現所能判定的,那便是這位智囊,說不準便是同荀彧能力相近的那種人才!
而荀彧最擅長的,就是內政!
對於桓範,曹芳也不求他內政能力有荀彧的八成,隻需要有五成,那曹芳便敢把如今大魏的內政悉數交到他手中!
因為,如今大魏已然不是曹操創業初期那一副隨時可能崩滅的狀態了!甚至整個大魏,即便對上聯手起來的吳蜀,不說輕鬆吧,但也絕對沒到讓人壓力特別大的狀態。
這也是最近幾年,大魏對內戰爭烈度迅速降低的原因。
隻需要維持住對於吳蜀的消耗戰,那最多也要不了多少年,吳蜀就能被徹底耗死。
七州對四州,還用想?
可以說司馬氏後來能夠迅速完成統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吳蜀已經被耗到那個瀕臨奔潰的臨界點了……
“桓卿,朕若是交予你大司農一職,這農事,你可能做好?”
雖然作為一個見識過農事正確前進方向的人,曹芳若是想要全攬一切農事也並非做不到,而是不能做!
否則曹芳一人便能把一切事情做了,還要百官幹嘛?可真要那樣,估計這個大魏,距離分崩離析也差之不遠了……
又不是沒有前車之鑒!
西蜀的那位前丞相,例子如何?在世之時,政、軍、農、民,可有哪一樣是他沒有過手的?最後導致的結果便是,在他死後,原本還能擰成繩的西蜀徹底化作了一盤散沙!這還是他隻是總攬政、軍、農、民大體局麵,有人去完善個中細則的情況!
桓範麵色一正,整個人便嚴肅了起來。
“固所願,不敢請!”
“陛下有命,臣自當赴死以至!”
大司農啊!那可是總攬全國財政、農業的官職,在九卿之中屬於絕對的實權職位!
隻不過……由於連年軍事,大司農手中的農事權利被削弱了不少。
而眼下照著曹芳的意思,好像是打算重新劃定大司農職能?
“好!”
曹芳一手落到桌案上後便直接站了起來。
“卿可下去準備一番,過些時日,朕會下旨!到時候卿若是做不好……”
“臣若做不好,還請陛下以軍法處之!”
桓範直接伏身下拜,臉上卻是滿滿的自信。
做不好?怎麽可能!?隻要曹芳敢給他放權!他就敢對這方麵下狠手!但凡聰明人,又怎能看不出來目前大魏於農事方麵的缺點?
隻是看出來歸看出來了,有沒有資格去做,願不願意去做,那又是另外一迴事了。
明哲保身是聰明人聰明的地方,同樣也是聰明人的缺陷。
可若是誰都去明哲保身了,那還有誰能建功立業?
沒有一個人是能夠靠著明哲保身在史冊上留下姓名的!
至於他?上戰場封狼居胥他是沒什麽希望了,可若是能助曹芳重新統一華夏,那他的名字也必然於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便是他桓範的追求!
曹芳眸子死死盯著桓範伏下的身影,半晌都沒有移開眼神。
“好!“
“桓卿,這是你自己立下的軍令狀!到時候該給你的東西,朕會悉數放手給你,可你若是做不到,那朕便要給這大魏一個交代!”
隨著聲音落下,桓範臉上便泛起了濃鬱的笑意。
“喏!!!”
賭對了!曹芳果然是曹家皇帝!頗有曹操那一身用人不疑的膽魄!遠非袁家那種四世三公世家培養出來繼承人可比的!
可真要說過來,也著實是諷刺。
世家花了大力氣才培養出來的繼承人,一個袁術,吃下去了袁家七成資源,一個袁紹,吃下去了袁家三成資源。
最後袁紹卻遠勝於袁術。
而曹操呢?雖說背景也沾得上世家二字,可對比於袁家那二人,完全就是一個野生的。
可就是這麽一個野生的,卻擁有著遠勝這兩人的魄力……
也不知道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呢,還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呢,抑或者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總之,就是吃掉資源越多的人,反而最後所成越是一無所有……
就連劉備那個真實出身都滿是疑題的家夥,反而卻能一直和曹操耗下去……
世家……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也是曹芳沒有聽到桓範心底所想,否則的話,估計就要笑出來了。
因為……不止袁家,後麵還有另外一個世家,儼然成為了華夏曆史上最大的笑柄!同樣,也給所有漢人臉上,添上了滿滿的恥辱!
對比他們,袁家,簡直好到了不知哪兒去!
一家子十五名皇帝,滿打滿算卻隻有半個明君……而袁紹呢?最多也就是決斷能力不足而已!
這是何意?
桓範剛感到一絲疑惑,隨即瞬間便反應了過來。
“陛下,你是說……?”
“不錯!朕既然留你下來,又怎能沒有事情交予你手?”
如果隻是單單讓桓範品評一番炒麵能否作為軍糧,那他又何必讓桓範留下來呢?直接遣人將炒麵送到桓範家中去不好嗎?
更重要的是他想先看看桓範這個人,是否真就如他人口中所言,堪做一智囊!要知道,智囊可不是那些真正的狗頭軍師!往前麵推上些年頭,那就是被叫做軍師的人!
而能夠做得了曹氏軍師的,從上往下數,就沒有一個簡單角色!
荀彧自然不消多說,留香荀令君,整個大魏何人不知?可以說沒有荀令君,就沒有今日的大魏!
其次就是荀攸,一條奇計擺平官渡之戰,徹底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地位的‘謀主’,難道很簡單?這位大佬,唯一的缺點兼優點,都是內向!
第三人,便是那位浪子奇謀郭嘉郭奉孝了。
這位三十八歲便離世的軍師,也是唯一一位能夠讓曹操吐出‘哀’‘痛’‘惜’三字的奇佐!
至於第四位,便是那位當世謀己絕巔的毒士賈文和!
第五,程昱!這位雖然是曹操五位軍師中聽著最不起眼的那位,但若真要論他,那便隻有八個字。
好謀善斷,相當能打!
這位也是五位軍師之中,唯一一位文可領官執政,武可掌兵衝鋒的!
而就眼下,曹芳根據桓範眼下表現所能判定的,那便是這位智囊,說不準便是同荀彧能力相近的那種人才!
而荀彧最擅長的,就是內政!
對於桓範,曹芳也不求他內政能力有荀彧的八成,隻需要有五成,那曹芳便敢把如今大魏的內政悉數交到他手中!
因為,如今大魏已然不是曹操創業初期那一副隨時可能崩滅的狀態了!甚至整個大魏,即便對上聯手起來的吳蜀,不說輕鬆吧,但也絕對沒到讓人壓力特別大的狀態。
這也是最近幾年,大魏對內戰爭烈度迅速降低的原因。
隻需要維持住對於吳蜀的消耗戰,那最多也要不了多少年,吳蜀就能被徹底耗死。
七州對四州,還用想?
可以說司馬氏後來能夠迅速完成統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吳蜀已經被耗到那個瀕臨奔潰的臨界點了……
“桓卿,朕若是交予你大司農一職,這農事,你可能做好?”
雖然作為一個見識過農事正確前進方向的人,曹芳若是想要全攬一切農事也並非做不到,而是不能做!
否則曹芳一人便能把一切事情做了,還要百官幹嘛?可真要那樣,估計這個大魏,距離分崩離析也差之不遠了……
又不是沒有前車之鑒!
西蜀的那位前丞相,例子如何?在世之時,政、軍、農、民,可有哪一樣是他沒有過手的?最後導致的結果便是,在他死後,原本還能擰成繩的西蜀徹底化作了一盤散沙!這還是他隻是總攬政、軍、農、民大體局麵,有人去完善個中細則的情況!
桓範麵色一正,整個人便嚴肅了起來。
“固所願,不敢請!”
“陛下有命,臣自當赴死以至!”
大司農啊!那可是總攬全國財政、農業的官職,在九卿之中屬於絕對的實權職位!
隻不過……由於連年軍事,大司農手中的農事權利被削弱了不少。
而眼下照著曹芳的意思,好像是打算重新劃定大司農職能?
“好!”
曹芳一手落到桌案上後便直接站了起來。
“卿可下去準備一番,過些時日,朕會下旨!到時候卿若是做不好……”
“臣若做不好,還請陛下以軍法處之!”
桓範直接伏身下拜,臉上卻是滿滿的自信。
做不好?怎麽可能!?隻要曹芳敢給他放權!他就敢對這方麵下狠手!但凡聰明人,又怎能看不出來目前大魏於農事方麵的缺點?
隻是看出來歸看出來了,有沒有資格去做,願不願意去做,那又是另外一迴事了。
明哲保身是聰明人聰明的地方,同樣也是聰明人的缺陷。
可若是誰都去明哲保身了,那還有誰能建功立業?
沒有一個人是能夠靠著明哲保身在史冊上留下姓名的!
至於他?上戰場封狼居胥他是沒什麽希望了,可若是能助曹芳重新統一華夏,那他的名字也必然於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便是他桓範的追求!
曹芳眸子死死盯著桓範伏下的身影,半晌都沒有移開眼神。
“好!“
“桓卿,這是你自己立下的軍令狀!到時候該給你的東西,朕會悉數放手給你,可你若是做不到,那朕便要給這大魏一個交代!”
隨著聲音落下,桓範臉上便泛起了濃鬱的笑意。
“喏!!!”
賭對了!曹芳果然是曹家皇帝!頗有曹操那一身用人不疑的膽魄!遠非袁家那種四世三公世家培養出來繼承人可比的!
可真要說過來,也著實是諷刺。
世家花了大力氣才培養出來的繼承人,一個袁術,吃下去了袁家七成資源,一個袁紹,吃下去了袁家三成資源。
最後袁紹卻遠勝於袁術。
而曹操呢?雖說背景也沾得上世家二字,可對比於袁家那二人,完全就是一個野生的。
可就是這麽一個野生的,卻擁有著遠勝這兩人的魄力……
也不知道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呢,還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呢,抑或者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總之,就是吃掉資源越多的人,反而最後所成越是一無所有……
就連劉備那個真實出身都滿是疑題的家夥,反而卻能一直和曹操耗下去……
世家……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也是曹芳沒有聽到桓範心底所想,否則的話,估計就要笑出來了。
因為……不止袁家,後麵還有另外一個世家,儼然成為了華夏曆史上最大的笑柄!同樣,也給所有漢人臉上,添上了滿滿的恥辱!
對比他們,袁家,簡直好到了不知哪兒去!
一家子十五名皇帝,滿打滿算卻隻有半個明君……而袁紹呢?最多也就是決斷能力不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