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一口氣後,梁九功轉身進殿。
尖著嗓子,道:「太子爺試藥前有令,天一黑就讓萬歲爺服下「毛地納霜」。」
說著,他朝傳教士示意一眼,道:「請吧。」
是夜,傳教士將新調配的劑量,用鼻飼灌之,讓康熙服下。
半夜的時候,幾天未曾醒來的康熙,總算是醒來了。
並且,他迷迷糊糊中喝了點米湯,出了一次恭,就又歇下了。
次日清晨,康熙龍體大好。
再次醒來時,他喝了點牛乳和稀粥。
太醫和傳教士瞧過,都說他已經病好了。
康熙半信半疑,他總覺得自個好的太過突然。
昏迷那麽長時間,說好就好了。
但不管如何,他還是下令,賞賜了傳教士銀子,還有一處宅子。
清醒的他,突然就想到了太子。
頓時,一雙老練的眸子,布上一層冷峻的光。
他道:「梁九功,太子呢,去把太子那個孽障給朕叫來,這一次,朕不......」
「萬歲爺,萬萬不可啊,太子爺為了替您試藥,至今還在床上躺著呢,昨兒睡了一宿,今兒一早醒來,就拉了一早上的肚子,上吐下瀉的。」
梁九功不等康熙把話說完,就替太子說起了好話。
他隻是將最近的感受,表達出來。
至於太子,那西藥本就有副作用。
更何況他一個正常人,平白無故試藥,自然是有副作用的。
康熙聽了後,似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他轉頭掃了傳教士一眼,就聽傳教士道:「萬歲爺,您真的有一位好兒子,在您病了的日子裏,太子爺十分孝順,明知西藥有副作用,可能會致死,還堅持親身試藥,其孝心簡直感動天地啊。」
「太子爺以前可能是不怎麽好,可這些日子,一直在萬歲爺您的病榻前守著。一有什麽好的法子,太子爺就積極替您醫治。而且,他不是盲目的醫治。是在病人身上做了試驗後,才給您試的。最後一次,您的病情加重後,他自個都試藥了。」梁九功如實說。
康熙還是不相信,太子如此有良心。
直到次日,他在奴才的攙扶下,下床走動。
併到了毓慶宮,發現太子正上吐下瀉,腹痛得「嗷嗷」大叫,一趟一趟往茅房裏跑。
趁著太子躺床上的功夫,康熙坐在床前,兩父子相對無言。
最後,還是太子先開了口。
「皇阿瑪,兒臣許久未和您如此親近了,這讓兒臣想起幼時生病時,您就像現在這般,坐在兒臣的病榻前。」
康熙嘆息一聲,何曾不想起過往。
他隻覺得一切都恍如隔世,那麽的不真實。
抬起右手,輕輕拍了拍太子的臂膀,道:「這次的事情,朕聽梁九功和太醫們說了,多虧有你啊。」
太子立馬撐起身子,受寵若驚地道:「皇阿瑪,您打小就疼愛兒臣,現在輪到兒臣孝敬您了。」
康熙慈愛的望著太子,仿佛那個優秀的皇太子,又迴來了。
他就這麽坐定在床前,久久不能語。
隻是一雙老練犀利的眸子,一片猩紅。
良久後,他在奴才的攙扶下,起身道:「你好生調好身子,若是好些了,就每日到幹清宮來陪陪朕。」
「好。」太子連連點頭應了,末了,還支支吾吾地道:「皇阿瑪,隻是四弟妹那兒,兒臣一時糊塗,待兒臣病好了,願意親自向老四賠禮道歉。」
聞言,康熙的身軀微微一頓,道:「此事有蹊蹺,且等朕再查查,定是慎刑司那幫奴才嚴刑拷打,弄得犯人隨便亂招供。」
這話意思很明白了,經過太子這麽一折騰,康熙對太子又起了父子間的憐憫之心。
打算跟以前一樣,用他的皇威包庇太子。
「是。」太子麵露感動。
待康熙離開毓慶宮後,身邊的小太監擔憂地問:「太子爺,這迴穩妥了吧?」
「皇阿瑪都這麽說了,還能有孤什麽事兒。這紫禁城裏,向來帝王為大,非黑即是白,皇阿瑪說什麽是錯的,那什麽就是黑的。皇阿瑪說孤是對的,那孤就是清白的。」太子牽出一抹得意地笑。
隻是心中,到底還是有些不痛快。
要不是他這次考慮的周全,也不能這般自在。
什麽時候,他也能坐上那九五之尊,一手遮天!
「您到底是皇太子,是儲君,萬歲爺還是寵您的,那些庶皇子哪能跟您比呀。」太監奉承道。
太子「哼」笑一聲,沒說話。
接下來的時間,康熙還不信自個的病,這麽快就好了。
他總在等這該死的中風之症,會不會再次發作。
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的龍體就是康健的很。
期間,皇子們都進宮看望過康熙。
四爺有意無意地提起過若音,但每迴都被康熙給搪塞過去。
而且,他能感受到,康熙待他,似乎疏離了些。
這讓已經掌握太子大不分把柄的他,感覺到苗頭不對。
如今太子風頭正盛,他得找個合適的機會再出手。
否則隻會顯得野心太過,一切都白搭。
就像八爺那時的下場一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正如四爺所猜,自打康熙中風以來,太子可謂是換了個人似得。
不似以往那般暴戾,驕縱,反而事事有條有理。
加之太子自打副作用好了後,每日在龍榻前伺候著康熙。
弄得康熙每見太子一次,心裏就舒坦些,龍體自然就越發康健了。
並且,他開始重新審視起太子那日的話,對四爺起了疑心。
不僅如此,康熙還對四爺說出「從前的事情,都不要再提了」這種話。
這是要四爺不要追究,否則的話,他要護著太子了。
大約六日左右,康熙下令放若音出宗人府。
並說若音管教奴才不周,酒莊停業半年,才能重新開張。
更加不幸的是,酒莊那些老夥計,全都成了替死鬼。
有些事情,總是要有人出來墊背的。
比起若音和太子,那些奴才自然顯得無足輕重。
原本康熙還想拖著此事的,若不是四爺時不時在康熙跟前念叨此事。
康熙也未必這麽快放若音出宗人府。
九月中旬的一天,四爺說話算數。
下了朝後,穿著朝服就去了宗人府,親自接若音迴府。
他說過的,下一次見她,便是接她迴家。
</br>
尖著嗓子,道:「太子爺試藥前有令,天一黑就讓萬歲爺服下「毛地納霜」。」
說著,他朝傳教士示意一眼,道:「請吧。」
是夜,傳教士將新調配的劑量,用鼻飼灌之,讓康熙服下。
半夜的時候,幾天未曾醒來的康熙,總算是醒來了。
並且,他迷迷糊糊中喝了點米湯,出了一次恭,就又歇下了。
次日清晨,康熙龍體大好。
再次醒來時,他喝了點牛乳和稀粥。
太醫和傳教士瞧過,都說他已經病好了。
康熙半信半疑,他總覺得自個好的太過突然。
昏迷那麽長時間,說好就好了。
但不管如何,他還是下令,賞賜了傳教士銀子,還有一處宅子。
清醒的他,突然就想到了太子。
頓時,一雙老練的眸子,布上一層冷峻的光。
他道:「梁九功,太子呢,去把太子那個孽障給朕叫來,這一次,朕不......」
「萬歲爺,萬萬不可啊,太子爺為了替您試藥,至今還在床上躺著呢,昨兒睡了一宿,今兒一早醒來,就拉了一早上的肚子,上吐下瀉的。」
梁九功不等康熙把話說完,就替太子說起了好話。
他隻是將最近的感受,表達出來。
至於太子,那西藥本就有副作用。
更何況他一個正常人,平白無故試藥,自然是有副作用的。
康熙聽了後,似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他轉頭掃了傳教士一眼,就聽傳教士道:「萬歲爺,您真的有一位好兒子,在您病了的日子裏,太子爺十分孝順,明知西藥有副作用,可能會致死,還堅持親身試藥,其孝心簡直感動天地啊。」
「太子爺以前可能是不怎麽好,可這些日子,一直在萬歲爺您的病榻前守著。一有什麽好的法子,太子爺就積極替您醫治。而且,他不是盲目的醫治。是在病人身上做了試驗後,才給您試的。最後一次,您的病情加重後,他自個都試藥了。」梁九功如實說。
康熙還是不相信,太子如此有良心。
直到次日,他在奴才的攙扶下,下床走動。
併到了毓慶宮,發現太子正上吐下瀉,腹痛得「嗷嗷」大叫,一趟一趟往茅房裏跑。
趁著太子躺床上的功夫,康熙坐在床前,兩父子相對無言。
最後,還是太子先開了口。
「皇阿瑪,兒臣許久未和您如此親近了,這讓兒臣想起幼時生病時,您就像現在這般,坐在兒臣的病榻前。」
康熙嘆息一聲,何曾不想起過往。
他隻覺得一切都恍如隔世,那麽的不真實。
抬起右手,輕輕拍了拍太子的臂膀,道:「這次的事情,朕聽梁九功和太醫們說了,多虧有你啊。」
太子立馬撐起身子,受寵若驚地道:「皇阿瑪,您打小就疼愛兒臣,現在輪到兒臣孝敬您了。」
康熙慈愛的望著太子,仿佛那個優秀的皇太子,又迴來了。
他就這麽坐定在床前,久久不能語。
隻是一雙老練犀利的眸子,一片猩紅。
良久後,他在奴才的攙扶下,起身道:「你好生調好身子,若是好些了,就每日到幹清宮來陪陪朕。」
「好。」太子連連點頭應了,末了,還支支吾吾地道:「皇阿瑪,隻是四弟妹那兒,兒臣一時糊塗,待兒臣病好了,願意親自向老四賠禮道歉。」
聞言,康熙的身軀微微一頓,道:「此事有蹊蹺,且等朕再查查,定是慎刑司那幫奴才嚴刑拷打,弄得犯人隨便亂招供。」
這話意思很明白了,經過太子這麽一折騰,康熙對太子又起了父子間的憐憫之心。
打算跟以前一樣,用他的皇威包庇太子。
「是。」太子麵露感動。
待康熙離開毓慶宮後,身邊的小太監擔憂地問:「太子爺,這迴穩妥了吧?」
「皇阿瑪都這麽說了,還能有孤什麽事兒。這紫禁城裏,向來帝王為大,非黑即是白,皇阿瑪說什麽是錯的,那什麽就是黑的。皇阿瑪說孤是對的,那孤就是清白的。」太子牽出一抹得意地笑。
隻是心中,到底還是有些不痛快。
要不是他這次考慮的周全,也不能這般自在。
什麽時候,他也能坐上那九五之尊,一手遮天!
「您到底是皇太子,是儲君,萬歲爺還是寵您的,那些庶皇子哪能跟您比呀。」太監奉承道。
太子「哼」笑一聲,沒說話。
接下來的時間,康熙還不信自個的病,這麽快就好了。
他總在等這該死的中風之症,會不會再次發作。
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的龍體就是康健的很。
期間,皇子們都進宮看望過康熙。
四爺有意無意地提起過若音,但每迴都被康熙給搪塞過去。
而且,他能感受到,康熙待他,似乎疏離了些。
這讓已經掌握太子大不分把柄的他,感覺到苗頭不對。
如今太子風頭正盛,他得找個合適的機會再出手。
否則隻會顯得野心太過,一切都白搭。
就像八爺那時的下場一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正如四爺所猜,自打康熙中風以來,太子可謂是換了個人似得。
不似以往那般暴戾,驕縱,反而事事有條有理。
加之太子自打副作用好了後,每日在龍榻前伺候著康熙。
弄得康熙每見太子一次,心裏就舒坦些,龍體自然就越發康健了。
並且,他開始重新審視起太子那日的話,對四爺起了疑心。
不僅如此,康熙還對四爺說出「從前的事情,都不要再提了」這種話。
這是要四爺不要追究,否則的話,他要護著太子了。
大約六日左右,康熙下令放若音出宗人府。
並說若音管教奴才不周,酒莊停業半年,才能重新開張。
更加不幸的是,酒莊那些老夥計,全都成了替死鬼。
有些事情,總是要有人出來墊背的。
比起若音和太子,那些奴才自然顯得無足輕重。
原本康熙還想拖著此事的,若不是四爺時不時在康熙跟前念叨此事。
康熙也未必這麽快放若音出宗人府。
九月中旬的一天,四爺說話算數。
下了朝後,穿著朝服就去了宗人府,親自接若音迴府。
他說過的,下一次見她,便是接她迴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