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三點,克魯格上將的指揮部裏,氣氛凝重而壓抑。
燈光昏黃,在牆壁上投下班駁的影子。
克魯格坐在那張堆滿文件的桌前,雙眼布滿血絲,長時間的指揮作戰讓他疲憊不堪,但他的眼神中仍透著堅毅。
此時,他剛剛接到穆勒中將的傷亡報告,手中的咖啡杯不自覺地顫抖了一下,在桌麵上留下了深褐色的圓形印記,就像這片土地上無法抹去的戰爭傷痕。
“報告上說,集團軍直屬炮兵損失了37%的150毫米榴彈炮,”副官站在一旁,聲音低沉地匯報著,“不過,我們也讓蘇軍近衛第11坦克軍付出了89輛戰車的代價。”
克魯格緊握著報告,指甲幾乎嵌入紙張,他的聲音沙啞卻異常堅定:“讓後勤列車優先補充反坦克彈藥。告訴各師醫療隊,天亮前必須完成所有傷員後送。我們不能讓士兵們白白犧牲,更不能讓他們在傷痛中等待死亡。”
當第一縷陽光艱難地刺破硝煙彌漫的天空時,別列津納河畔呈現出一片慘狀。
曾經婀娜的柳樹早已化作焦黑的殘樁,仿佛被惡魔的利爪撕扯過。
河麵上漂浮著被擊毀的ba-64裝甲車殘骸,它們扭曲的金屬外殼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
油汙在血色漣漪中泛著詭異的虹光,那是戰爭的殘酷寫照,也是生命消逝的無聲挽歌。
德軍工兵們在戰壕裏忙碌著,他們用繳獲的蘇軍鋼盔舀出戰壕積水。
泥水混著血水,從鋼盔中倒出,滴落在這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上。
醫護兵漢斯跪在泥濘中,汗水和泥水交織在他的臉上,他正試圖用止血鉗夾住某個胸口中彈的下士體內破裂的動脈。
下士的臉色慘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發出微弱的呻吟。
“堅持住,兄弟,你會沒事的。”漢斯輕聲安慰著,手上的動作卻絲毫不敢停下。
他的眼睛裏滿是焦急與專注,在這殘酷的戰場上,每一秒都關乎著生死。
五天後,集團軍參謀們齊聚在掛滿彈孔的會議室裏。
牆壁上的彈痕仿佛在訴說著這裏曾經遭受的猛烈攻擊。
克魯格站在巨大的航拍圖前,目光如炬。
他注意到弗蘭克少將纏著繃帶的右手仍在微微顫抖,那是戰爭留下的傷痛,也是榮譽的勳章。
“諸位的英勇為帝國贏得了重整防線的時間,”克魯格用教鞭敲打著航拍圖上密布彈坑的區域,聲音在會議室裏迴蕩,“但我們要清楚,蘇軍正在羅加喬夫方向集結新的裝甲部隊。他們不會善罷甘休,我們也絕不能鬆懈。我要求各師在三天內完成機動防禦編組,每個步兵團都要配備伴隨突擊炮分隊。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堅固的防線,迎接敵人的下一次進攻。”
參謀們紛紛點頭,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
盡管戰爭的陰影依舊籠罩,但他們對帝國的忠誠和對勝利的渴望從未熄滅。
在後方維修站,施耐德軍士長正帶人給返迴的突擊炮更換負重輪。
維修站裏彌漫著機油和金屬的味道,各種工具碰撞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施耐德指著炮盾上嶄新的彈痕,對圍在身邊的學徒們講解:“這是76毫米zis-3留下的跳彈痕跡,幸好我們45毫米的傾斜裝甲足夠堅固,才擋住了這致命一擊。你們要記住,在戰場上,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生死,每一次維修都要做到萬無一失。”
學徒們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戰爭的敬畏。
然而,突然,尖銳的空襲警報打破了這短暫的寧靜。警報聲在空氣中迴蕩,如同惡魔的咆哮。
眾人抬頭望去,雲層中隱約可見伊爾-2攻擊機的輪廓,它們如黑色的幽靈,向著維修站逼近。
“快,隱蔽!”施耐德大聲喊道。學徒們迅速四散開來,尋找掩體。
高射炮開始怒吼,曳光彈在空中織出死亡的光網。炮彈爆炸的火光在天空中閃耀,照亮了這片被戰爭籠罩的土地。
伊爾-2攻擊機在高射炮的攻擊下,時而俯衝,時而拉升,試圖突破防禦,投下致命的炸彈。
夜幕降臨時,空襲終於結束。維修站裏一片狼藉,幾台未及時隱蔽的設備被炸得粉碎。
施耐德從掩體中爬出來,看著眼前的慘狀,心中滿是憤怒和無奈。
戰爭就是如此殘酷,隨時都可能奪走一切。
克魯格獨自站在觀測所頂層的露天平台。
北方天際不時閃動的炮火映亮了他胸前的騎士鐵十字勳章,那是他榮譽的象征,也是他責任的重擔。
五十公裏外的戰線如同一條喘息的火龍,火光與硝煙交織,爆炸聲不絕於耳。
上將知道,這場鋼鐵與意誌的較量遠未結束。
他望著那片戰火紛飛的方向,心中思緒萬千。
第四集團軍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們也用頑強的抵抗和新型戰爭機器,在曆史長卷上刻下了新的印記。
盡管他清楚,這印記終將被更強大的洪流衝刷,但在1944年這個春寒料峭的夜晚,它確實照亮了德意誌最後的榮光。
在戰場上,士兵們依舊堅守著陣地。
他們在寒冷的戰壕中,忍受著饑餓和疲憊,等待著敵人的下一次進攻。
每一個士兵都清楚,他們的背後是祖國,是家人,他們不能退縮,隻能前進。
一名年輕的士兵靠在戰壕壁上,手中緊握著一張家人的照片。照片已經有些泛黃,但他的眼神中卻充滿了溫柔和思念。
“媽媽,爸爸,我會活著迴去的。”他輕聲呢喃著,聲音在戰火的喧囂中顯得如此渺小,卻又如此堅定。
而在蘇軍那邊,指揮官們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著新的進攻計劃。
他們看著地圖上別列津納河畔的德軍防線,眼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我們要突破他們的防線,為祖國的解放而戰。”蘇軍指揮官大聲說道,他的聲音激勵著每一位士兵。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德軍還是蘇軍,每一個人都被卷入了曆史的洪流。
他們在鋼鐵與炮火中掙紮,在生與死之間徘徊。
別列津納河畔的土地,見證了太多的犧牲與榮耀,它將永遠銘記這段殘酷而又悲壯的曆史。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各師開始按照克魯格的命令,進行機動防禦編組。
士兵們日夜不停地忙碌著,挖掘戰壕,布置防線,將突擊炮部署到各個關鍵位置。
他們知道,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更加殘酷,但他們毫不畏懼。
在一個臨時搭建的軍營裏,一群士兵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為數不多的食物。
他們的臉上滿是疲憊,但笑容卻依舊燦爛。
“等這場戰爭結束了,我要迴家種我的土豆。”一個士兵笑著說。
“我要去看我的未婚妻,她一定在等我。”另一個士兵眼中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在這殘酷的戰爭中,這些簡單的願望成了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而在德軍的指揮部裏,克魯格依舊在緊張地指揮著一切。
他不斷地與各師聯係,了解防線的布置情況,調整作戰計劃。
他知道,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關乎著帝國的命運,更關乎著無數士兵的生命。
與此同時,蘇軍的裝甲部隊在羅加喬夫方向集結完畢。
他們的坦克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炮口直指德軍防線。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別列津納河畔的戰火將再次熊熊燃燒。
當黎明的曙光再次灑在這片土地上時,德軍士兵們早已嚴陣以待。
他們望著遠方,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堅定。
隨著一聲令下,蘇軍的坦克開始發動,向著德軍防線衝來。
一時間,槍炮聲震耳欲聾,硝煙彌漫了整個戰場。
德軍的突擊炮怒吼著,向蘇軍坦克開火。
炮彈在坦克群中爆炸,火光衝天。
蘇軍的坦克也不甘示弱,紛紛還擊。
戰場上,坦克的轟鳴聲、炮彈的爆炸聲、士兵的喊殺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殘酷的戰爭交響曲。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士兵們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不斷有人倒下,但他們的戰友們卻毫不退縮,繼續向前衝鋒。
別列津納河畔的土地被鮮血染紅,河水也仿佛被戰火點燃。
克魯格站在觀測所裏,密切關注著戰場的局勢。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懼色,隻有冷靜和果斷。
他不斷地發出指令,調整防線,指揮著德軍進行頑強的抵抗。
盡管戰爭的形勢嚴峻,但他堅信,隻要他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堅守住防線。
隨著戰鬥的持續進行,德軍的防線逐漸出現了缺口。
蘇軍的坦克突破了部分防線,向著德軍後方衝去。
克魯格意識到,局勢已經到了危急關頭。他立即下令預備隊投入戰鬥,不惜一切代價堵住缺口。
預備隊的士兵們如猛虎般衝向戰場,他們端著槍,向著蘇軍坦克發起了衝鋒。
在坦克的炮火下,他們不斷倒下,但他們的身影卻如同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屹立在戰場上。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德軍終於成功堵住了缺口。
戰場上,硝煙漸漸散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雙方的士兵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無數的鮮血和生命。
這場戰鬥雖然暫時結束了,但戰爭的陰影依舊籠罩著別列津納河畔。
克魯格望著這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心中滿是感慨。
他知道,這場戰爭還將繼續,他們還將麵臨更多的挑戰。
但他相信,隻要他們的意誌不倒,就一定能夠在這場鋼鐵與意誌的較量中,堅守到最後一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德軍和蘇軍在別列津納河畔陷入了僵持。
雙方都在不斷地調整部署,補充兵力,準備著下一次的進攻。
這片土地上的戰火雖然暫時平息,但戰爭的陰雲卻從未消散。
另一個戰區指揮部裏,燈光同樣徹夜未眠。
寸雲生站在巨大的地圖前,地圖上密密麻麻地標記著各種符號和線條,那是他所負責戰區的軍事部署。
但此刻,他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張地圖上,而是被剛剛收到的關於東線戰場的情報所吸引。
他的眉頭緊鎖,手中的情報文件被捏得微微發皺,在聽聞東線戰場的勝負局勢後,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涼氣。
“不得不說,這種數百萬規模的戰爭,也就蘇德有底氣打。”他低聲喃喃自語,聲音裏滿是感慨與震撼。
“換成是我,別的不說,光一個後勤,就能把我幹崩潰。”他深知後勤保障對於一場戰爭的重要性,那是戰爭的生命線,而如此龐大的戰爭規模,後勤壓力簡直難以想象。
別看他在自己的戰場上打起仗來屢戰屢勝,可那些實際上都是小規模戰鬥。
他所經曆過的最大規模戰鬥,也不過是幾萬人的交鋒。
與東線戰場動輒數百萬兵力投入的規模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夠看。
幾百萬人的戰爭規模,對指揮官的考驗絕對是超乎尋常的嚴格。
在那樣的戰場上,幾天幾夜不睡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指揮官不僅要時刻關注戰場局勢的瞬息萬變,還要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做出精準而果斷的決策,稍有差池,便可能導致戰局逆轉,無數士兵的生命消逝。
“司令,這還沒有分出勝負麽?”迷龍從一旁走過來,臉上帶著疑惑與好奇,遲疑了一下開口問道。
他對於東線戰場這樣的大規模戰爭,同樣充滿了陌生與敬畏。
寸雲生緩緩轉過身,看著迷龍,輕輕搖了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沒有幾個月是分不出勝負的,別看現在雙方動輒傷亡十餘萬人,不過是開胃菜而已。”
他深知,這僅僅隻是戰爭的開始,更殘酷、更激烈的戰鬥還在後麵。
蘇德雙方都在不斷地投入兵力、物資,這場戰爭已經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對抗,更是國家綜合實力與意誌力的較量。
“需要這麽久?”迷龍十分的驚訝。
燈光昏黃,在牆壁上投下班駁的影子。
克魯格坐在那張堆滿文件的桌前,雙眼布滿血絲,長時間的指揮作戰讓他疲憊不堪,但他的眼神中仍透著堅毅。
此時,他剛剛接到穆勒中將的傷亡報告,手中的咖啡杯不自覺地顫抖了一下,在桌麵上留下了深褐色的圓形印記,就像這片土地上無法抹去的戰爭傷痕。
“報告上說,集團軍直屬炮兵損失了37%的150毫米榴彈炮,”副官站在一旁,聲音低沉地匯報著,“不過,我們也讓蘇軍近衛第11坦克軍付出了89輛戰車的代價。”
克魯格緊握著報告,指甲幾乎嵌入紙張,他的聲音沙啞卻異常堅定:“讓後勤列車優先補充反坦克彈藥。告訴各師醫療隊,天亮前必須完成所有傷員後送。我們不能讓士兵們白白犧牲,更不能讓他們在傷痛中等待死亡。”
當第一縷陽光艱難地刺破硝煙彌漫的天空時,別列津納河畔呈現出一片慘狀。
曾經婀娜的柳樹早已化作焦黑的殘樁,仿佛被惡魔的利爪撕扯過。
河麵上漂浮著被擊毀的ba-64裝甲車殘骸,它們扭曲的金屬外殼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
油汙在血色漣漪中泛著詭異的虹光,那是戰爭的殘酷寫照,也是生命消逝的無聲挽歌。
德軍工兵們在戰壕裏忙碌著,他們用繳獲的蘇軍鋼盔舀出戰壕積水。
泥水混著血水,從鋼盔中倒出,滴落在這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上。
醫護兵漢斯跪在泥濘中,汗水和泥水交織在他的臉上,他正試圖用止血鉗夾住某個胸口中彈的下士體內破裂的動脈。
下士的臉色慘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發出微弱的呻吟。
“堅持住,兄弟,你會沒事的。”漢斯輕聲安慰著,手上的動作卻絲毫不敢停下。
他的眼睛裏滿是焦急與專注,在這殘酷的戰場上,每一秒都關乎著生死。
五天後,集團軍參謀們齊聚在掛滿彈孔的會議室裏。
牆壁上的彈痕仿佛在訴說著這裏曾經遭受的猛烈攻擊。
克魯格站在巨大的航拍圖前,目光如炬。
他注意到弗蘭克少將纏著繃帶的右手仍在微微顫抖,那是戰爭留下的傷痛,也是榮譽的勳章。
“諸位的英勇為帝國贏得了重整防線的時間,”克魯格用教鞭敲打著航拍圖上密布彈坑的區域,聲音在會議室裏迴蕩,“但我們要清楚,蘇軍正在羅加喬夫方向集結新的裝甲部隊。他們不會善罷甘休,我們也絕不能鬆懈。我要求各師在三天內完成機動防禦編組,每個步兵團都要配備伴隨突擊炮分隊。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堅固的防線,迎接敵人的下一次進攻。”
參謀們紛紛點頭,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
盡管戰爭的陰影依舊籠罩,但他們對帝國的忠誠和對勝利的渴望從未熄滅。
在後方維修站,施耐德軍士長正帶人給返迴的突擊炮更換負重輪。
維修站裏彌漫著機油和金屬的味道,各種工具碰撞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施耐德指著炮盾上嶄新的彈痕,對圍在身邊的學徒們講解:“這是76毫米zis-3留下的跳彈痕跡,幸好我們45毫米的傾斜裝甲足夠堅固,才擋住了這致命一擊。你們要記住,在戰場上,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生死,每一次維修都要做到萬無一失。”
學徒們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戰爭的敬畏。
然而,突然,尖銳的空襲警報打破了這短暫的寧靜。警報聲在空氣中迴蕩,如同惡魔的咆哮。
眾人抬頭望去,雲層中隱約可見伊爾-2攻擊機的輪廓,它們如黑色的幽靈,向著維修站逼近。
“快,隱蔽!”施耐德大聲喊道。學徒們迅速四散開來,尋找掩體。
高射炮開始怒吼,曳光彈在空中織出死亡的光網。炮彈爆炸的火光在天空中閃耀,照亮了這片被戰爭籠罩的土地。
伊爾-2攻擊機在高射炮的攻擊下,時而俯衝,時而拉升,試圖突破防禦,投下致命的炸彈。
夜幕降臨時,空襲終於結束。維修站裏一片狼藉,幾台未及時隱蔽的設備被炸得粉碎。
施耐德從掩體中爬出來,看著眼前的慘狀,心中滿是憤怒和無奈。
戰爭就是如此殘酷,隨時都可能奪走一切。
克魯格獨自站在觀測所頂層的露天平台。
北方天際不時閃動的炮火映亮了他胸前的騎士鐵十字勳章,那是他榮譽的象征,也是他責任的重擔。
五十公裏外的戰線如同一條喘息的火龍,火光與硝煙交織,爆炸聲不絕於耳。
上將知道,這場鋼鐵與意誌的較量遠未結束。
他望著那片戰火紛飛的方向,心中思緒萬千。
第四集團軍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們也用頑強的抵抗和新型戰爭機器,在曆史長卷上刻下了新的印記。
盡管他清楚,這印記終將被更強大的洪流衝刷,但在1944年這個春寒料峭的夜晚,它確實照亮了德意誌最後的榮光。
在戰場上,士兵們依舊堅守著陣地。
他們在寒冷的戰壕中,忍受著饑餓和疲憊,等待著敵人的下一次進攻。
每一個士兵都清楚,他們的背後是祖國,是家人,他們不能退縮,隻能前進。
一名年輕的士兵靠在戰壕壁上,手中緊握著一張家人的照片。照片已經有些泛黃,但他的眼神中卻充滿了溫柔和思念。
“媽媽,爸爸,我會活著迴去的。”他輕聲呢喃著,聲音在戰火的喧囂中顯得如此渺小,卻又如此堅定。
而在蘇軍那邊,指揮官們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著新的進攻計劃。
他們看著地圖上別列津納河畔的德軍防線,眼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我們要突破他們的防線,為祖國的解放而戰。”蘇軍指揮官大聲說道,他的聲音激勵著每一位士兵。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德軍還是蘇軍,每一個人都被卷入了曆史的洪流。
他們在鋼鐵與炮火中掙紮,在生與死之間徘徊。
別列津納河畔的土地,見證了太多的犧牲與榮耀,它將永遠銘記這段殘酷而又悲壯的曆史。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各師開始按照克魯格的命令,進行機動防禦編組。
士兵們日夜不停地忙碌著,挖掘戰壕,布置防線,將突擊炮部署到各個關鍵位置。
他們知道,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更加殘酷,但他們毫不畏懼。
在一個臨時搭建的軍營裏,一群士兵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為數不多的食物。
他們的臉上滿是疲憊,但笑容卻依舊燦爛。
“等這場戰爭結束了,我要迴家種我的土豆。”一個士兵笑著說。
“我要去看我的未婚妻,她一定在等我。”另一個士兵眼中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在這殘酷的戰爭中,這些簡單的願望成了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而在德軍的指揮部裏,克魯格依舊在緊張地指揮著一切。
他不斷地與各師聯係,了解防線的布置情況,調整作戰計劃。
他知道,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關乎著帝國的命運,更關乎著無數士兵的生命。
與此同時,蘇軍的裝甲部隊在羅加喬夫方向集結完畢。
他們的坦克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炮口直指德軍防線。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別列津納河畔的戰火將再次熊熊燃燒。
當黎明的曙光再次灑在這片土地上時,德軍士兵們早已嚴陣以待。
他們望著遠方,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堅定。
隨著一聲令下,蘇軍的坦克開始發動,向著德軍防線衝來。
一時間,槍炮聲震耳欲聾,硝煙彌漫了整個戰場。
德軍的突擊炮怒吼著,向蘇軍坦克開火。
炮彈在坦克群中爆炸,火光衝天。
蘇軍的坦克也不甘示弱,紛紛還擊。
戰場上,坦克的轟鳴聲、炮彈的爆炸聲、士兵的喊殺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殘酷的戰爭交響曲。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士兵們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不斷有人倒下,但他們的戰友們卻毫不退縮,繼續向前衝鋒。
別列津納河畔的土地被鮮血染紅,河水也仿佛被戰火點燃。
克魯格站在觀測所裏,密切關注著戰場的局勢。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懼色,隻有冷靜和果斷。
他不斷地發出指令,調整防線,指揮著德軍進行頑強的抵抗。
盡管戰爭的形勢嚴峻,但他堅信,隻要他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堅守住防線。
隨著戰鬥的持續進行,德軍的防線逐漸出現了缺口。
蘇軍的坦克突破了部分防線,向著德軍後方衝去。
克魯格意識到,局勢已經到了危急關頭。他立即下令預備隊投入戰鬥,不惜一切代價堵住缺口。
預備隊的士兵們如猛虎般衝向戰場,他們端著槍,向著蘇軍坦克發起了衝鋒。
在坦克的炮火下,他們不斷倒下,但他們的身影卻如同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屹立在戰場上。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德軍終於成功堵住了缺口。
戰場上,硝煙漸漸散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雙方的士兵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無數的鮮血和生命。
這場戰鬥雖然暫時結束了,但戰爭的陰影依舊籠罩著別列津納河畔。
克魯格望著這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心中滿是感慨。
他知道,這場戰爭還將繼續,他們還將麵臨更多的挑戰。
但他相信,隻要他們的意誌不倒,就一定能夠在這場鋼鐵與意誌的較量中,堅守到最後一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德軍和蘇軍在別列津納河畔陷入了僵持。
雙方都在不斷地調整部署,補充兵力,準備著下一次的進攻。
這片土地上的戰火雖然暫時平息,但戰爭的陰雲卻從未消散。
另一個戰區指揮部裏,燈光同樣徹夜未眠。
寸雲生站在巨大的地圖前,地圖上密密麻麻地標記著各種符號和線條,那是他所負責戰區的軍事部署。
但此刻,他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張地圖上,而是被剛剛收到的關於東線戰場的情報所吸引。
他的眉頭緊鎖,手中的情報文件被捏得微微發皺,在聽聞東線戰場的勝負局勢後,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涼氣。
“不得不說,這種數百萬規模的戰爭,也就蘇德有底氣打。”他低聲喃喃自語,聲音裏滿是感慨與震撼。
“換成是我,別的不說,光一個後勤,就能把我幹崩潰。”他深知後勤保障對於一場戰爭的重要性,那是戰爭的生命線,而如此龐大的戰爭規模,後勤壓力簡直難以想象。
別看他在自己的戰場上打起仗來屢戰屢勝,可那些實際上都是小規模戰鬥。
他所經曆過的最大規模戰鬥,也不過是幾萬人的交鋒。
與東線戰場動輒數百萬兵力投入的規模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夠看。
幾百萬人的戰爭規模,對指揮官的考驗絕對是超乎尋常的嚴格。
在那樣的戰場上,幾天幾夜不睡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指揮官不僅要時刻關注戰場局勢的瞬息萬變,還要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做出精準而果斷的決策,稍有差池,便可能導致戰局逆轉,無數士兵的生命消逝。
“司令,這還沒有分出勝負麽?”迷龍從一旁走過來,臉上帶著疑惑與好奇,遲疑了一下開口問道。
他對於東線戰場這樣的大規模戰爭,同樣充滿了陌生與敬畏。
寸雲生緩緩轉過身,看著迷龍,輕輕搖了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沒有幾個月是分不出勝負的,別看現在雙方動輒傷亡十餘萬人,不過是開胃菜而已。”
他深知,這僅僅隻是戰爭的開始,更殘酷、更激烈的戰鬥還在後麵。
蘇德雙方都在不斷地投入兵力、物資,這場戰爭已經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對抗,更是國家綜合實力與意誌力的較量。
“需要這麽久?”迷龍十分的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