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平二年(191年)冬,對峙數月之久的袁紹與公孫瓚終於在界橋展開決戰。公孫瓚引其王牌之師,縱橫塞外無敵手的精銳騎兵白馬義從強行衝陣,卻遭遇到命中克星——由冀州名將麴義率領的先登營,一戰之後,白馬義從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戰大大超出天下人的意料之外。當初,公孫瓚攜剿滅三十萬黃巾的餘威,兵壓冀州,幽、青、冀三州的很多郡縣紛紛歸附,聲勢何等浩大,袁紹不敢直攖其鋒,隻能死守。而此時一旦分出勝負,劇情立刻反轉,公孫瓚自此元氣大傷不說,昔日倒向他的郡縣又紛紛叛向袁紹。
袁紹聲威大振,遠勝過去,天下很多豪傑、士人都慕名前往投效,漸漸壓過了與之並立的袁氏嫡子袁術。袁術由此嫉恨不已,當著部屬的麵怒道:“袁紹不是我袁家的子弟,不過是我的家奴而已!”
話很快傳到袁紹那裏,袁紹大怒,命令其附庸曹操及盟友劉表整兵,準備攻打袁術。
袁術沒想到一句氣話卻攪亂了他自己的擴張大計。原本他打算親自帶兵奪取揚州的,現在隻能擱淺了。
這倒便宜了劉邈,雖然劉邈並不知道九江郡免去了一場兵禍。
近半年來,劉邈一直在穩步地發展著。丹陽郡拿下了,治下的豪強盜賊也肅清了,屯田初見成效,第一季就獲得了豐收。
工坊的科技樹也開始發芽長大,不僅造紙術與印刷術成熟,可以批量製作圖書,而且還有了不少與民生相關的獨特技術,比如陶瓷、織布染布等,這些九江特產漸漸地開始流入大漢各州郡,換迴的是大量的財富和劉邈對天下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有賴於圖書的出現,劉邈在屬地內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機製,除了培養頂級人才的華夏學院之外,每個郡縣都有了郡府供養的官學,不論出身、籍貫、家庭貧富,隻要是適齡者,均可在官學就讀。
此外,對劉邈來說更加重要的是,係統中再次積攢到了幾十萬的貢獻點。
可以說,現在劉邈有錢有糧有兵有發展潛力,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缺的大概是一個更高的名位,比如說揚州牧!
雖然說現在朝廷在地方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各大諸侯如袁紹、袁術、公孫瓚都在私自任命郡守甚至州刺史,但劉邈身為漢室宗親,又高舉興複漢室的大旗,卻是不能這麽做的,否則最終損失的是他的大義名分。之前拿下丹陽郡之後,劉邈請迴原丹陽太守周尚就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當然周尚現在名義上是丹陽太守,但丹陽郡的大權卻掌握在劉邈手中。
目前的揚州還沒有州牧,隻有州刺史陳溫,各個郡的大權都掌握在太守手中。劉邈要想完全掌控揚州,拿到朝廷任命的揚州牧職位是最快捷、最名正言順的方式。
劉邈與幾大心腹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卻沒有太好的辦法。州牧這樣的地方大員任命,不僅需要朝廷重臣的舉薦,還需要被舉薦者有著相對應的名望資曆。目前的劉邈顯然達不到其中任何一個條件。
這天,劉邈又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卻突然收到一個來自長安的消息。
九月,太史令夜觀天象,預測到不久將有朝廷重臣被誅殺。董卓擔心應在自己身上,於是想找個替死鬼,就指使他人誣陷衛尉張溫與袁術勾結造反,將張溫逮捕,當眾在長安市集中鞭打而死。
之所以選擇張溫,是因為張溫是荊州南陽人,而袁術正是南陽太守,這個理由倒算牽強,可哪裏能糊弄得過那些精明似鬼的朝臣?自從董卓誅殺太傅袁隗全家之後,張溫不是第一個冤死慘死的朝廷重臣,但張溫之死卻成了朝臣反董的導火索,董卓的殘暴濫殺徹底引爆了朝臣心底的憤怒。
當即就有人策劃了刺殺董卓的行動,刺殺行動由越騎校尉伍孚親自執行,可惜的是,伍孚並沒有成功,反而枉送了性命。但伍孚的死並沒有嚇退朝臣反董的熱情,反而使朝廷的氣氛越發緊張。
“伍孚刺董案”與劉邈沒什麽關係,不過劉邈卻因此想起了原本曆史上的另一個重要事件——呂布刺董!如果呂布刺董還會發生的話,大概也快了吧?不知道是否真有美人計?
或許這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在這個事件中撈到一些資本,揚州牧或許很容易得到。劉邈想著,突然覺得似乎應該去長安走一趟。
劉邈當即找眾親信前來商議,劉邈說出了自己想去長安的想法,當然並沒有告訴他們呂布即將刺殺董卓的事,而是說希望去長安碰碰運氣,看看是否有得到受封的機會,要眾人商討一個方案出來。
劉邈剛一說完,鍾繇就站起來道:“我反對!九江郡距離長安千裏迢迢,往來時間太長,而且現在局勢動蕩,不說路途中的危險,隻是長安城中也可能會有許多意外發生。萬一出了什麽事,這邊實在是鞭長莫及。”
“我也以為主公不能以身犯險,更何況朝廷有規定,地方郡守不得聖命不能隨意進京,更不能帶領重兵前往,萬一董卓或某些朝臣揪住這一條,欲對主公不利,將會很麻煩。”這是張遼。
劉邈笑了笑,問其他人:“還有誰認為我不能去長安的?”
又有兩三個開口的,基本都是擔心劉邈的安全的。
劉邈見劉基一直老神在在地坐在那裏,似乎在閉目養神,於是問:“伯溫什麽想法?”
“我認為主公去長安散散心也無妨!”劉基終於睜開了眼睛。
“什麽啊,還散心?”其餘人都對劉基腹誹不已。
劉邈倒是很高興,忙問:“以什麽名義?”
“主公自上任以來,還未曾給朝廷上貢過吧?”劉基道。
“現在朝廷為董卓所掌控,各地諸侯連朝廷的合法性都不想承認,誰還去上貢?”薛禮道。
“正因為如此,主公才更應該去。諸侯不是不承認朝廷,而是反對董卓,但天子隻有一個,隻要天子在位,朝廷就是名正言順的。主公給天子上貢不也是天經地義的麽?如今其餘諸侯都不上貢,而唯獨主公前往,正好顯示主公對漢室的忠心。天子和朝廷對主公隻會嘉獎,即使是董卓,也一樣會對主公另眼相待,因為他也是當今朝廷的一員。”劉基道,“如果再在天子或者一些重臣那裏下些功夫,主公就此上位揚州牧也有可能。”
聽到劉基這麽一說,先前反對的眾人都不說話了,劉邈眼睛也亮了一下,他之前還未想到這個關節。
“當然,諸位的擔憂也有道理,對於主公的安全也不得不做安排。”劉基繼續道,“主公雖然不能帶重兵,但可以用化整為零的方式,讓精銳兵士分批前往,哪怕去個三五千都沒問題。”
“長安又不是龍潭虎穴,哪裏需要那麽多?”劉邈笑道,“我看這樣吧,就帶一千鐵鷹銳士,我身邊帶一百人即可,其餘的都裝扮成商旅或流民分批前去。”
“一千人太少,不如將兩千鐵鷹銳士全都帶去,主公還需帶上貢物品,隨行人數多些也無妨。另外,我也跟隨主公,前去長安漲漲見識。”劉基道,“主公此行,誰做護衛?”
“末將願往!”幾乎所有的武將都站起身來,爭搶著要去。
劉邈看著他們,深感欣慰,但也不能將所有人都帶去,隻好點名道:“我看就薛仁貴和張文遠吧!仁貴武藝最好,文遠對董卓軍比較熟悉。”
“我再推薦一人,合肥長顧雍顧元歎,此人是蔡中郎的弟子,蔡中郎在朝堂飽有名望,可能對主公此行會有幫助。”鍾繇補充道。
“好!就這麽定了,今天起,即可開始準備,我十天後出發。”
這一戰大大超出天下人的意料之外。當初,公孫瓚攜剿滅三十萬黃巾的餘威,兵壓冀州,幽、青、冀三州的很多郡縣紛紛歸附,聲勢何等浩大,袁紹不敢直攖其鋒,隻能死守。而此時一旦分出勝負,劇情立刻反轉,公孫瓚自此元氣大傷不說,昔日倒向他的郡縣又紛紛叛向袁紹。
袁紹聲威大振,遠勝過去,天下很多豪傑、士人都慕名前往投效,漸漸壓過了與之並立的袁氏嫡子袁術。袁術由此嫉恨不已,當著部屬的麵怒道:“袁紹不是我袁家的子弟,不過是我的家奴而已!”
話很快傳到袁紹那裏,袁紹大怒,命令其附庸曹操及盟友劉表整兵,準備攻打袁術。
袁術沒想到一句氣話卻攪亂了他自己的擴張大計。原本他打算親自帶兵奪取揚州的,現在隻能擱淺了。
這倒便宜了劉邈,雖然劉邈並不知道九江郡免去了一場兵禍。
近半年來,劉邈一直在穩步地發展著。丹陽郡拿下了,治下的豪強盜賊也肅清了,屯田初見成效,第一季就獲得了豐收。
工坊的科技樹也開始發芽長大,不僅造紙術與印刷術成熟,可以批量製作圖書,而且還有了不少與民生相關的獨特技術,比如陶瓷、織布染布等,這些九江特產漸漸地開始流入大漢各州郡,換迴的是大量的財富和劉邈對天下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有賴於圖書的出現,劉邈在屬地內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機製,除了培養頂級人才的華夏學院之外,每個郡縣都有了郡府供養的官學,不論出身、籍貫、家庭貧富,隻要是適齡者,均可在官學就讀。
此外,對劉邈來說更加重要的是,係統中再次積攢到了幾十萬的貢獻點。
可以說,現在劉邈有錢有糧有兵有發展潛力,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缺的大概是一個更高的名位,比如說揚州牧!
雖然說現在朝廷在地方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各大諸侯如袁紹、袁術、公孫瓚都在私自任命郡守甚至州刺史,但劉邈身為漢室宗親,又高舉興複漢室的大旗,卻是不能這麽做的,否則最終損失的是他的大義名分。之前拿下丹陽郡之後,劉邈請迴原丹陽太守周尚就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當然周尚現在名義上是丹陽太守,但丹陽郡的大權卻掌握在劉邈手中。
目前的揚州還沒有州牧,隻有州刺史陳溫,各個郡的大權都掌握在太守手中。劉邈要想完全掌控揚州,拿到朝廷任命的揚州牧職位是最快捷、最名正言順的方式。
劉邈與幾大心腹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卻沒有太好的辦法。州牧這樣的地方大員任命,不僅需要朝廷重臣的舉薦,還需要被舉薦者有著相對應的名望資曆。目前的劉邈顯然達不到其中任何一個條件。
這天,劉邈又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卻突然收到一個來自長安的消息。
九月,太史令夜觀天象,預測到不久將有朝廷重臣被誅殺。董卓擔心應在自己身上,於是想找個替死鬼,就指使他人誣陷衛尉張溫與袁術勾結造反,將張溫逮捕,當眾在長安市集中鞭打而死。
之所以選擇張溫,是因為張溫是荊州南陽人,而袁術正是南陽太守,這個理由倒算牽強,可哪裏能糊弄得過那些精明似鬼的朝臣?自從董卓誅殺太傅袁隗全家之後,張溫不是第一個冤死慘死的朝廷重臣,但張溫之死卻成了朝臣反董的導火索,董卓的殘暴濫殺徹底引爆了朝臣心底的憤怒。
當即就有人策劃了刺殺董卓的行動,刺殺行動由越騎校尉伍孚親自執行,可惜的是,伍孚並沒有成功,反而枉送了性命。但伍孚的死並沒有嚇退朝臣反董的熱情,反而使朝廷的氣氛越發緊張。
“伍孚刺董案”與劉邈沒什麽關係,不過劉邈卻因此想起了原本曆史上的另一個重要事件——呂布刺董!如果呂布刺董還會發生的話,大概也快了吧?不知道是否真有美人計?
或許這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在這個事件中撈到一些資本,揚州牧或許很容易得到。劉邈想著,突然覺得似乎應該去長安走一趟。
劉邈當即找眾親信前來商議,劉邈說出了自己想去長安的想法,當然並沒有告訴他們呂布即將刺殺董卓的事,而是說希望去長安碰碰運氣,看看是否有得到受封的機會,要眾人商討一個方案出來。
劉邈剛一說完,鍾繇就站起來道:“我反對!九江郡距離長安千裏迢迢,往來時間太長,而且現在局勢動蕩,不說路途中的危險,隻是長安城中也可能會有許多意外發生。萬一出了什麽事,這邊實在是鞭長莫及。”
“我也以為主公不能以身犯險,更何況朝廷有規定,地方郡守不得聖命不能隨意進京,更不能帶領重兵前往,萬一董卓或某些朝臣揪住這一條,欲對主公不利,將會很麻煩。”這是張遼。
劉邈笑了笑,問其他人:“還有誰認為我不能去長安的?”
又有兩三個開口的,基本都是擔心劉邈的安全的。
劉邈見劉基一直老神在在地坐在那裏,似乎在閉目養神,於是問:“伯溫什麽想法?”
“我認為主公去長安散散心也無妨!”劉基終於睜開了眼睛。
“什麽啊,還散心?”其餘人都對劉基腹誹不已。
劉邈倒是很高興,忙問:“以什麽名義?”
“主公自上任以來,還未曾給朝廷上貢過吧?”劉基道。
“現在朝廷為董卓所掌控,各地諸侯連朝廷的合法性都不想承認,誰還去上貢?”薛禮道。
“正因為如此,主公才更應該去。諸侯不是不承認朝廷,而是反對董卓,但天子隻有一個,隻要天子在位,朝廷就是名正言順的。主公給天子上貢不也是天經地義的麽?如今其餘諸侯都不上貢,而唯獨主公前往,正好顯示主公對漢室的忠心。天子和朝廷對主公隻會嘉獎,即使是董卓,也一樣會對主公另眼相待,因為他也是當今朝廷的一員。”劉基道,“如果再在天子或者一些重臣那裏下些功夫,主公就此上位揚州牧也有可能。”
聽到劉基這麽一說,先前反對的眾人都不說話了,劉邈眼睛也亮了一下,他之前還未想到這個關節。
“當然,諸位的擔憂也有道理,對於主公的安全也不得不做安排。”劉基繼續道,“主公雖然不能帶重兵,但可以用化整為零的方式,讓精銳兵士分批前往,哪怕去個三五千都沒問題。”
“長安又不是龍潭虎穴,哪裏需要那麽多?”劉邈笑道,“我看這樣吧,就帶一千鐵鷹銳士,我身邊帶一百人即可,其餘的都裝扮成商旅或流民分批前去。”
“一千人太少,不如將兩千鐵鷹銳士全都帶去,主公還需帶上貢物品,隨行人數多些也無妨。另外,我也跟隨主公,前去長安漲漲見識。”劉基道,“主公此行,誰做護衛?”
“末將願往!”幾乎所有的武將都站起身來,爭搶著要去。
劉邈看著他們,深感欣慰,但也不能將所有人都帶去,隻好點名道:“我看就薛仁貴和張文遠吧!仁貴武藝最好,文遠對董卓軍比較熟悉。”
“我再推薦一人,合肥長顧雍顧元歎,此人是蔡中郎的弟子,蔡中郎在朝堂飽有名望,可能對主公此行會有幫助。”鍾繇補充道。
“好!就這麽定了,今天起,即可開始準備,我十天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