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顯示的這條情報是由當塗縣城內的錦衣衛引發的,但隻有概況,沒有細節,要想知道詳情,還得等錦衣衛在現實中的匯報。
由於涉及到係統的秘密,劉邈不方便直接說出這條情報,而是吩咐穆桂英,令錦衣衛密切關注郡縣內所有異動。這一道命令下去,馬上就發現了問題,當塗、義成兩縣的錦衣衛竟然都失去了聯係。
錦衣衛是劉邈花費重金打造的情報係統,在九江郡各個縣城都安插有成員,不僅有明麵上的,還有不表露身份的暗衛。錦衣衛的忠誠度完全沒有問題,能完全在當塗、義成兩縣封鎖錦衣衛的情報傳遞,那隻說明一點,當地的錦衣衛暴露了身份,被人給控製了,或者當地被戒嚴,錦衣衛暫時出不來。
劉邈與穆桂英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加緊派人前往兩縣打探消息。
而此時的當塗城中,正有一夥人在縣衙中聚會。
為首的是一個中年文士,看起來顯得頗為儒雅,這人名叫陳紀,在袁術帳下效力。他出現在這裏與幾個月前的周昂目的一樣,正是奉袁術之命來取代劉邈當九江太守的。
其餘人等都是九江郡內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劉邈在此的話,至少能認出其中的三個來,赫然是九江郡丞楊弘、功曹李豐、當塗長李術。李術與李豐一樣,也是壽春李家的人。
還有兩人都很年輕。一個長相兇惡,渾身透著彪悍之氣,正是盤踞在塗山著名的匪首陳蘭。
另一個滿臉的陰鬱邪氣,卻是昔日壽春三大家之一雷家的子弟雷翼,雷翼是雷薄的弟弟,因為當初沒有跟隨雷薄而逃出生天,也是雷家被滅後唯一還活著的直係子弟。雷家覆滅後,雷翼投靠了陳蘭,做了塗山賊寇的二當家。
這些人能聚在一起,與陳紀不無關係。
陳紀得到袁術的任命之後,沒有像周昂那樣直接去九江太守府,而是秘密地聯係到了李豐。李豐身為九江郡功曹,卻完全成了擺設,心裏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陳紀表明來意後,兩人當即就一拍即合,然後由李豐居中牽頭,將這些人聚到了一起。
別看這些人中有官有匪,但真正論起來,卻都與壽春三大家脫不開關係。昔日的壽春三大家分別為李家、雷家、陳家。李豐與李術都是李家人;雷翼是雷家人;陳蘭別看是土匪,卻出自陳家,表麵上是被陳家開革的子弟,實際上專門替陳家做些見不得光的事;陳紀是丹陽陳家之人,與壽春陳家一衣帶水,這也是袁術派陳紀來九江的重要原因;這些人中,唯一不是三大家中子弟的楊弘卻是陳家的女婿。
不得不說,劉邈在九江的一些舉措很不得這些豪強大族的心,不僅在政策上打壓他們,還以威脅的方式逼他們借錢借糧。之前迫於形勢,他們不敢有所動作,但現在有了袁術撐腰,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眾人坐定,陳紀當先道:“目前我們完全掌控了當塗、義成兩個縣,下一步該如何,諸位有何建議?”
在座的這些人相互間都很熟悉,互相看了看後,都將目光投向了楊弘,因為楊弘是公認的才智之士。
楊弘也不謙讓,當即道:“我有一快一慢兩個策略,先說出來給大家參詳。第一個策略是趁著劉邈還在曆陽與丹陽軍大戰,壽春相對空虛之際,我們迅速整兵出擊,強攻壽春,若能拿下壽春,不僅能控製九江太守府和揚州刺史府,還能使劉邈在九江的聲望大跌,然後聯合起對劉邈不滿的各大家族,想驅逐劉邈不是難事。
第二個策略是在穩守當塗、義成的基礎上,慢慢積蓄實力,逐步蠶食劉邈的地盤。我們可以聯合起郡內的幾個大山寨和一些大族,還可以與徐州陶恭祖結盟,甚至請求袁公的支援,隻要掌控了大勢,劉邈就離敗亡不遠了。”
楊弘說完後,陳紀看向其他人,發現有的點頭,有的還在沉思,於是問:“先生對這兩個策略各有多大把握?”
楊弘答道:“第一個策略實施起來很快,但風險也比較大,要想成功,拿下壽春是關鍵,若不能快速拿下,給劉邈調兵迴來,我們甚至會有丟掉現有戰果的風險。第二個策略見效慢,但勝在穩妥,我們能充分發揮優勢。”
“聽先生所說,似乎更傾向於穩妥一些的策略。但先生是否太過高看了劉邈?現在劉邈的精銳兵力全都被拖在了曆陽,正是我們進擊的大好時機。”
楊弘搖了搖頭,道:“千萬不要小看劉邈,他這人很不簡單,當初他隻帶著不到萬人就將擁有幾萬兵力的陶謙打得抬不起頭來,甚至搶光了下邳的錢糧。現在別看周昕有兩萬人,但能在劉邈的攻擊下堅持多久很難說,說不定現在就已經敗了。”
“你開什麽玩笑?”陳紀覺得楊弘太過誇大其詞,“那可是兩萬丹陽兵,劉邈才多少兵,還不到一萬,就算能打敗周昕也不是這幾天時間能辦到的。何況劉邈還有拿下丹陽郡的野心,但若不出我所料,丹陽郡現在已經被吳景、孫賁拿下了,劉邈要耗費的時間會更長。隻要我們的消息封鎖做到位了,集中所有兵力一舉攻下壽春是極有可能的。”
“我覺得還是謹慎為上。”這時李豐突然接口說道。
陳紀看了看楊弘和李豐,心中有些不屑,“真不知道你們為何如此害怕劉邈,如果劉邈真這麽厲害,就不會讓我們這麽容易拿下當塗、義成了。其實按我的意見,李功曹和楊郡丞二人迴去壽春做內應最好,我們裏應外合,想攻占壽春不過舉手之勞。”
“不行!”楊弘當即反駁道,一想起劉邈那似乎能將他的身體看穿的眼神,楊弘心裏就直突突,如果不是陳家的關係,他還真不想與劉邈作對。
這時李豐也說道:“我們無故離開職位好幾天了,必然已經引起了劉邈手下人的注意,這時再迴去很容易被識破的。我看不如這樣,等曆陽的戰況傳遞迴來後,我們再做商議。”
……
這些人本來是商議下一步行動的,可最終卻因為對劉邈的看法不一而擱置了。不能不說劉邈在九江已經開始深入人心了。
由於涉及到係統的秘密,劉邈不方便直接說出這條情報,而是吩咐穆桂英,令錦衣衛密切關注郡縣內所有異動。這一道命令下去,馬上就發現了問題,當塗、義成兩縣的錦衣衛竟然都失去了聯係。
錦衣衛是劉邈花費重金打造的情報係統,在九江郡各個縣城都安插有成員,不僅有明麵上的,還有不表露身份的暗衛。錦衣衛的忠誠度完全沒有問題,能完全在當塗、義成兩縣封鎖錦衣衛的情報傳遞,那隻說明一點,當地的錦衣衛暴露了身份,被人給控製了,或者當地被戒嚴,錦衣衛暫時出不來。
劉邈與穆桂英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加緊派人前往兩縣打探消息。
而此時的當塗城中,正有一夥人在縣衙中聚會。
為首的是一個中年文士,看起來顯得頗為儒雅,這人名叫陳紀,在袁術帳下效力。他出現在這裏與幾個月前的周昂目的一樣,正是奉袁術之命來取代劉邈當九江太守的。
其餘人等都是九江郡內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劉邈在此的話,至少能認出其中的三個來,赫然是九江郡丞楊弘、功曹李豐、當塗長李術。李術與李豐一樣,也是壽春李家的人。
還有兩人都很年輕。一個長相兇惡,渾身透著彪悍之氣,正是盤踞在塗山著名的匪首陳蘭。
另一個滿臉的陰鬱邪氣,卻是昔日壽春三大家之一雷家的子弟雷翼,雷翼是雷薄的弟弟,因為當初沒有跟隨雷薄而逃出生天,也是雷家被滅後唯一還活著的直係子弟。雷家覆滅後,雷翼投靠了陳蘭,做了塗山賊寇的二當家。
這些人能聚在一起,與陳紀不無關係。
陳紀得到袁術的任命之後,沒有像周昂那樣直接去九江太守府,而是秘密地聯係到了李豐。李豐身為九江郡功曹,卻完全成了擺設,心裏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陳紀表明來意後,兩人當即就一拍即合,然後由李豐居中牽頭,將這些人聚到了一起。
別看這些人中有官有匪,但真正論起來,卻都與壽春三大家脫不開關係。昔日的壽春三大家分別為李家、雷家、陳家。李豐與李術都是李家人;雷翼是雷家人;陳蘭別看是土匪,卻出自陳家,表麵上是被陳家開革的子弟,實際上專門替陳家做些見不得光的事;陳紀是丹陽陳家之人,與壽春陳家一衣帶水,這也是袁術派陳紀來九江的重要原因;這些人中,唯一不是三大家中子弟的楊弘卻是陳家的女婿。
不得不說,劉邈在九江的一些舉措很不得這些豪強大族的心,不僅在政策上打壓他們,還以威脅的方式逼他們借錢借糧。之前迫於形勢,他們不敢有所動作,但現在有了袁術撐腰,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眾人坐定,陳紀當先道:“目前我們完全掌控了當塗、義成兩個縣,下一步該如何,諸位有何建議?”
在座的這些人相互間都很熟悉,互相看了看後,都將目光投向了楊弘,因為楊弘是公認的才智之士。
楊弘也不謙讓,當即道:“我有一快一慢兩個策略,先說出來給大家參詳。第一個策略是趁著劉邈還在曆陽與丹陽軍大戰,壽春相對空虛之際,我們迅速整兵出擊,強攻壽春,若能拿下壽春,不僅能控製九江太守府和揚州刺史府,還能使劉邈在九江的聲望大跌,然後聯合起對劉邈不滿的各大家族,想驅逐劉邈不是難事。
第二個策略是在穩守當塗、義成的基礎上,慢慢積蓄實力,逐步蠶食劉邈的地盤。我們可以聯合起郡內的幾個大山寨和一些大族,還可以與徐州陶恭祖結盟,甚至請求袁公的支援,隻要掌控了大勢,劉邈就離敗亡不遠了。”
楊弘說完後,陳紀看向其他人,發現有的點頭,有的還在沉思,於是問:“先生對這兩個策略各有多大把握?”
楊弘答道:“第一個策略實施起來很快,但風險也比較大,要想成功,拿下壽春是關鍵,若不能快速拿下,給劉邈調兵迴來,我們甚至會有丟掉現有戰果的風險。第二個策略見效慢,但勝在穩妥,我們能充分發揮優勢。”
“聽先生所說,似乎更傾向於穩妥一些的策略。但先生是否太過高看了劉邈?現在劉邈的精銳兵力全都被拖在了曆陽,正是我們進擊的大好時機。”
楊弘搖了搖頭,道:“千萬不要小看劉邈,他這人很不簡單,當初他隻帶著不到萬人就將擁有幾萬兵力的陶謙打得抬不起頭來,甚至搶光了下邳的錢糧。現在別看周昕有兩萬人,但能在劉邈的攻擊下堅持多久很難說,說不定現在就已經敗了。”
“你開什麽玩笑?”陳紀覺得楊弘太過誇大其詞,“那可是兩萬丹陽兵,劉邈才多少兵,還不到一萬,就算能打敗周昕也不是這幾天時間能辦到的。何況劉邈還有拿下丹陽郡的野心,但若不出我所料,丹陽郡現在已經被吳景、孫賁拿下了,劉邈要耗費的時間會更長。隻要我們的消息封鎖做到位了,集中所有兵力一舉攻下壽春是極有可能的。”
“我覺得還是謹慎為上。”這時李豐突然接口說道。
陳紀看了看楊弘和李豐,心中有些不屑,“真不知道你們為何如此害怕劉邈,如果劉邈真這麽厲害,就不會讓我們這麽容易拿下當塗、義成了。其實按我的意見,李功曹和楊郡丞二人迴去壽春做內應最好,我們裏應外合,想攻占壽春不過舉手之勞。”
“不行!”楊弘當即反駁道,一想起劉邈那似乎能將他的身體看穿的眼神,楊弘心裏就直突突,如果不是陳家的關係,他還真不想與劉邈作對。
這時李豐也說道:“我們無故離開職位好幾天了,必然已經引起了劉邈手下人的注意,這時再迴去很容易被識破的。我看不如這樣,等曆陽的戰況傳遞迴來後,我們再做商議。”
……
這些人本來是商議下一步行動的,可最終卻因為對劉邈的看法不一而擱置了。不能不說劉邈在九江已經開始深入人心了。